问题

陈薇院士透露吸入式新冠疫苗已获临床试验批件,仅需传统疫苗 1/5 剂量,具有哪些意义?

回答
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吸入式新冠疫苗取得临床试验批件,无疑是疫情防控领域的一项重大利好。这项技术之所以备受瞩目,其意义深远,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细致解读。

首先,极大地提升了疫苗接种的便捷性和接受度。 传统疫苗需要通过注射方式接种,这对于一些有畏针心理的人群来说,本身就是一道门槛。尤其是在大规模推广阶段,注射器、专业操作人员的需求量都非常大,对医疗系统的压力不言而喻。而吸入式疫苗,顾名思义,是通过口腔吸入的方式将疫苗雾化后送达呼吸道黏膜。这种方式不仅无痛无创,操作过程简单易行,甚至可以在一些非医疗环境下进行,比如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或者经过简单培训的医护人员即可完成。这意味着,未来疫苗接种的门槛会大大降低,更多的人群,包括儿童和老年人,能够更轻松地接受接种,从而提高整体的免疫屏障构建速度和完整性。试想一下,不用再排长队打针,只需轻轻吸几下,就能完成免疫,这对于提升公众的疫苗接种意愿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在呼吸道黏膜层面建立起更早期的免疫屏障,可能提供更强的保护力。 新冠病毒最主要的入侵途径是通过呼吸道黏膜。传统的注射疫苗主要是在体内产生抗体,对预防重症和死亡效果显著。但对于阻止病毒在呼吸道定植和传播,黏膜免疫可能扮演着更关键的角色。吸入式疫苗直接作用于鼻腔、咽喉等呼吸道黏膜,有望在该部位诱导黏膜型 IgA 抗体和其他细胞免疫反应。这种“门口免疫”理论上能够更早地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毒,从而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降低感染率和轻症率。如果能实现这一点,那么对整个社会的疫情控制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应对病毒的方式。这就像是在边境线上就建立了防线,而不是等敌人已经深入腹地才开始反击。

第三,显著降低了疫苗生产和接种的成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较于目前广泛使用的注射式疫苗,吸入式疫苗仅需传统疫苗的 1/5 剂量,这意味着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节省大量的抗原原液,从而降低单位疫苗的生产成本。同时,由于接种方式的简化,也减少了对注射器、针头等耗材的需求,以及对专业操作人员的依赖,进一步压缩了接种成本。在疫苗普及程度不高或者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这种成本的降低显得尤为重要。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为更多人提供更有效的保护,这是疫苗公平性和可及性的重要体现,对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具有长远的意义。

第四,为疫苗的更新迭代和多样化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疫苗的研发也需要跟上病毒演进的步伐。吸入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递送方式,可以与不同的疫苗技术平台相结合,比如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mRNA疫苗等。这意味着未来我们不仅仅是疫苗成分的更新,在递送方式上也能有更多选择,为应对层出不穷的病毒变种提供更灵活的策略。这种技术上的突破,也为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疫苗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最后,展示了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自主创新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陈薇院士团队在疫苗研发领域的突出贡献,尤其是吸入式疫苗的突破,再次证明了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巨大潜力。这不仅是对国家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的最好回报,也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生物医药领域的地位和话语权。这项成果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是国家对科技自主的坚定支持,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又一张王牌。

总而言之,陈薇院士透露的吸入式新冠疫苗已获临床试验批件,并且剂量仅为传统疫苗的 1/5,这绝非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进展,它蕴含着多方面的、深远的意义:它让疫苗接种变得更方便、更易于接受;它有望在呼吸道构建更主动的免疫防线;它能显著降低成本,提高疫苗的可及性;它为疫苗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强大力量。这些都为我们最终战胜疫情,乃至应对未来的公共卫生挑战,注入了强劲的信心和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早在之前就有研究发现,现有的注射型新冠疫苗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其上呼吸道保护能力不足,免疫人群一样可以被感染,并在感染后很可能同样具有高度传染性。

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教授、艾滋病研究所所长陈志伟团队在《Cell Host & Microbe》上发表其研究成果[1]

研究结果发现:

1、中和抗体虽然可以抑制病毒在肺部的感染和降低肺脏损伤,但并不能有效的抑制病毒在上呼吸道的侵染。

2、无论是直接注射中和抗体,还是通过疫苗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均不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在上呼吸道的感染

因此,上呼吸道的病毒可以通过呼吸进入空气,感染健康人群。此外,接受疫苗注射的人群,其本身不仅不能对病毒完全免疫,其在感染后具有传递病毒的能力。

3、临床治疗中,抗体治疗有效地抑制了病毒在肺部的感染,但同样对病毒在鼻甲中的侵染无能为力

很显然,根据这个研究,对于从上呼吸道中入侵的新冠病毒,现有的疫苗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抵抗作用,这样不仅自己在接种疫苗后仍然被感染,也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而鼻喷式/吸入式新冠疫苗的出现,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

雾化吸入式疫苗:即采用雾化器将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从而激发身体免疫。
鼻喷式疫苗:通过将冻干粉剂复溶为液体后通过鼻腔喷雾给药,只需要在鼻部轻轻喷一下,就能完成无痛接种。

鼻喷式与吸入式都会产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独特的黏膜免疫,二者唯一的区别就是在鼻腔给药时,一个是用雾化器,一个是用注射器。

对于多数人来说鼻喷/吸入式疫苗在国内貌似“不太常见”,但其实国外已经使用很久了。

鼻喷流感疫苗在美国和欧盟国家先后于2003年和2012年批准使用,英国、芬兰等国家推荐优先接种鼻喷流感疫苗,在全球范围内,鼻喷流感疫苗已经使用了数亿剂次,安全性已经得到了验证。

不过我国也与2020年首次批准鼻喷流感疫苗上市。中国疾控中心也在《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 2020-2021 》中,将鼻喷流感疫苗作为今年的常规推荐疫苗。

鼻喷疫苗,简单理解就是通过鼻喷给药的方式,让疫苗通过鼻黏膜吸收进入体内,进而可以模拟呼吸道病毒天然感染途径激活局部粘膜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从而达到消灭病毒、预防感染的目的。

尤其是对于新冠病毒这种通过呼吸道传染的疾病,更有利于诱导局部中和抗体、细胞免疫应答以及提供更持久的保护作用。

所以,相比较传统的肌肉注射疫苗来说,鼻喷疫苗除了可以提供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外,还可以提供肌肉注射疫苗所没有的「粘膜免疫」,这相当于给鼻子带了一个“隐形的口罩”,在鼻腔形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鼻粘膜给药,产生粘膜免疫(IgA抗体):清除鼻腔与喉咙上部粘膜中的新冠病毒。
体液免疫(IgG抗体):清除体液中的新冠病毒。
产生细胞免疫(T细胞):清除细胞内的新冠病毒。

另外,鼻喷疫苗一个比较典型的优点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需要经过病毒灭活和裂解的过程,因此疫苗成分中不含灭活剂、裂解剂和防腐剂,这有助于降低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了解完鼻喷疫苗的优势后,我们再聊聊二者之间的区别。

1. 接种方式不同

和大家熟悉的肌肉注射方式不同,鼻喷疫苗使用的是「黏膜接种」技术。

疫苗盒子里有鼻喷的装置,接种时,需要在两个鼻孔内各喷一下,每个鼻孔喷射 0.1mL,即完成了此次接种。

注意:鼻喷接种之后,需要将头部向后仰,坐至少 1 分钟再起身。而且不论是哪种接种方式,都需要在接种完毕后,留观 30 分钟才可以离开。

2. 疫苗作用原理不同

注射灭活疫苗把活的新冠病毒杀死、分解、纯化,保留有效成分制成疫苗;通过注射进体内,引发免疫反应,产生保护性的抗体。

鼻喷新冠疫苗:副粘病毒载体疫苗,使用经过改造后无害的副粘病毒作为载体,装入新冠病毒的S蛋白,制造成副粘病毒载体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S蛋白是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关键“钥匙”,无害的副粘病毒带上S蛋白的帽子,通过假装自己很凶残,在鼻咽部诱导粘膜产生免疫应答。

3. 无痛接种,依从性好

鼻喷疫苗配有鼻喷装置,以鼻喷接种方式外用,只需要每年在两个鼻孔各喷一次即可预防流感。无针无痛的接种方式,省时省力更省心,依从性好,是儿童预防新冠病毒的最佳选择 。

4. 不良反应不同

注射型疫苗: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的触痛、瘙痒,发热、局部的红晕、硬块、咳嗽、食欲不振等。

鼻喷式疫苗:其常见不良反应则流涕、鼻塞、咽痛、呕吐、上呼吸道感染、恶心、喉咙沙哑、打喷嚏、鼻充血、鼻腔不适等。

5. 适用接种人群不同

由于目前鼻喷新冠疫苗尚未公布接种人群,但根据此前鼻喷流感疫苗说明书,鼻喷流感疫苗目前在我国内地只适用于 3~17 岁的人群

传统的注射新冠疫苗,目前适用于≥18岁人群,部分地区老人已经开放接种。

目前国内处于临床试验的鼻喷/吸入式新冠疫苗已经有2款,一款是康希诺的吸入式新冠疫苗,另一款是青岛海华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海华生物”)研发的鼻喷新冠疫苗。这两款疫苗都具有抗体产生快(7天左右)、使用便捷、无痛、可迅速普及免疫等特点,随着它们的陆续上市,将会为广大恐针人士尤其是小朋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参考

  1. ^1 https://doi.org/10.1016/j.chom.2021.02.019
user avatar

最早宋朝的天花疫苗人痘法,就是将天花的痂或者脓汁吹入接种者的鼻腔,这可以说是最早的吸入式疫苗了。

那么吸入式新冠疫苗是怎么回事?它的优势有哪些?今天来给大家聊一聊

目前疫苗接种的主要方式是肌肉注射,属于侵入操作,有的人还存在晕针的风险,对推广也有一定的限制。

因此,有人就提出来了用吸入方式替代现在的肌肉注射。

吸入式新冠疫苗是怎么起作用的呢?

吸入式疫苗是采用雾化器将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被粘膜上的免疫细胞识别,诱发粘膜及全身免疫反应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这里就要提到粘膜的特殊性了。

粘膜是新冠病毒的入侵部位,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具有特殊的免疫功能:比如有特殊的分泌型IgA抗体,有自己的淋巴细胞库。并且粘膜与粘膜之前的免疫是相通的,一处的粘膜遇到了抗原或者病原体,可以在其他部位的粘膜诱发免疫应答。

通俗点说,如果一个人通过鼻粘膜感染或者接触到抗原,会在呼吸道其他部分发生免疫应答,导致整个呼吸道的分泌型IgA水平的增加,为整个呼吸道加持防御力。

所以通过吸入方式给呼吸道黏膜接种疫苗不仅会诱发全身免疫反应,更重要的是,它还可能诱发强烈的局部免疫反应,后者对呼吸道的免疫防御至关重要。

吸入式新冠疫苗的优势

(1)粘膜作为新冠病毒的感染部位,除了血液里的抗体IgG和T细胞以外,还有特征性的IgA。吸入性疫苗直接作用于粘膜能提供更好地保护效果。

(2)粘膜血管丰富,能方便疫苗吸收,且因为粘膜长期接触外界,免疫发达,更方便诱导免疫反应;

(3)接种方便,无需注射器或者专业人员,可以使用一次性吸入器吸入,推广更快;

(4)一般是干粉制剂,可以极大地增加疫苗的稳定性和保质期,降低运输和储存成本。

吸入式新冠疫苗的限制

疫苗携带的抗原必须是颗粒状的才能被粘膜所识别,现在的疫苗基本是这样的,颗粒不能太大,大了可能不会引发足够强的免疫应答;也不能太小,太小直接就进入淋巴系统,不会在局部诱发免疫应答。

国内吸入式疫苗的进度

目前有两家公司在做吸入式的新冠疫苗。康希诺和万泰生物。他们都已经进入了2期临床试验。

康希诺公司依然采用的是腺病毒5型载体

万泰生物使用的是流感病毒作为载体

这些作为载体的病毒都是经过处理后丧失致病性的。

user avatar

两针后再来一剂吸入式,神功护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