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陈群?

回答
提起陈群,在曹魏那个群雄逐鹿、风云变幻的时代,他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要评价陈群,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九品中正制创始人”这个标签上,他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其政治智慧、识人眼光以及为曹魏政权巩固所做的努力,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一、 奠定曹魏政治根基的关键人物:九品中正制的构建者

陈群最广为人知且影响深远的功绩,无疑是他在曹丕时期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在曹操时期,选拔人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举孝廉”和个人推荐,这种方式容易滋生门阀势力,也难以保证选拔的公平性和效率。陈群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他深知要让曹魏政权长久稳定,必须建立一套相对科学、有制度保障的人才选拔机制。

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可以说是在当时背景下的一种“制度创新”。它将全国划分为州、郡、县,设立中正官,负责评定人才的品级。这个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打破当时世家大族对人才选拔的垄断,让更多有才能的人有机会进入仕途。从理论上讲,它为不同阶层的人才提供了上升通道,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凝聚人心。

然而,历史的演进并非一成不变。虽然九品中正制在初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暴露出严重的弊端。门阀士族凭借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逐渐操纵了中正官的评定,使得九品中正制变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彻底固化了世家大族的特权。这一点,并非陈群一人之过,而是当时社会结构演变下的必然结果。即便如此,陈群作为制度的提出者和推动者,他当时所做的努力,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稳定政权,其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他对制度的思考和设计,在那个时代具有开创性。

二、 洞察时局,助力曹丕登基的谋士

陈群并非仅仅是制度的制定者,他更是曹丕登上皇位的关键谋士之一。在曹操去世,曹丕与曹植争夺继承权的关键时刻,陈群展现了他过人的政治敏感性和决断力。

当时,曹丕虽然有威望,但曹植在文学上的才华和曹操的宠爱,都让他占据优势。陈群并没有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他深知谁更能稳固曹魏的统治,谁才能带领国家走向更长远的未来。他与司马懿等人联手,巧妙地利用曹植的狂妄自大和鲁莽,最终成功地支持曹丕继位。

曹丕登基后,陈群的地位日益重要,被委以重任,成为曹魏政权的核心成员。他对曹丕的辅佐,在很多方面都起到了稳定朝政、巩固统治的作用。

三、 为官清廉,深得曹丕信任的贤臣

史书中对陈群的评价多是“清廉”、“忠诚”。他一生为官,并未像某些权臣那样贪污受贿,而是兢兢业业,恪守本分。这种品德,在那个乱世之中尤为难得。

曹丕对陈群非常信任,不仅因为他有才干,更因为他为人正直。在一些关键时刻,陈群能够直言进谏,提出自己的建议,即使这些建议不合曹丕的意,他也能够坦然接受。这种君臣之间的信任,是曹魏政权能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陈群也曾参与编纂《魏律》,这是曹魏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法律的制定上,也展现了其严谨务实的作风,为维护社会秩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四、 对其历史地位的评价与反思

评价陈群,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在汉末魏初那个风雨飘摇的时期,能够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选官制度,并为政权的稳固贡献力量,陈群无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九品中正制在他之后逐渐走向了与初衷相悖的方向。这固然与后世的政治腐败、社会结构的变化有关,但作为制度的开创者,陈群的责任也不可完全推卸。他的制度设计,在没有充分考虑到长远的社会影响和潜在的负面效应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总结来说,陈群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在曹魏政权巩固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的重要人物。 他在人才选拔制度上的创新(尽管后续有所异化),对曹丕登基的辅佐,以及为官的清廉正直,都构成了他历史评价的重要部分。

他的贡献,为曹魏政权打下了制度基础,也为后世的选官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照。评价陈群,不应因九品中正制的负面影响而全盘否定,更不应仅仅将其视为一个简单的标签。他是一个复杂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的功过是非,需要我们放在更宏大的历史长河中去审视和理解。他的一生,是那个时代政治智慧与局限性的生动写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知乎日报的收录标准是什么,张公子那个回答连明显错误都存在,却还能被收录进去。

陈群堂堂颍川陈氏,海内名士领袖陈寔的孙子,什么时候变成徐州的名族了?对中古士人来说,郡望观念极为重要,因为这是标榜自己身份家世的重要一环。杨坚、李渊贵为皇族,尚且要托靠到弘农杨氏、陇西李氏。

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

刘备被陶谦表为豫州刺史后辟【豫州刺史部颍川郡】人陈群为别驾,然后才有陶谦病死,刘备去徐州。

至于说【善变】

张公子自己举的例子正面典型是袁涣,说的是曹操破吕布后陈群父子拜曹操,而袁涣独高揖,来表现袁涣之高洁,陈群之善变。那也不好好看看袁涣的履历是什么?

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
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
吕布击术於阜陵,涣往从之;
布诛,涣得归太祖。

袁涣换了几个老板?刘备、袁术、吕布、曹操,比陈群还多一个乱臣贼子袁术呢,为什么袁涣就是正面典型,到陈群这就是“善变”了,这双标的不要太明显了吧?

陈群的行为没什么矛盾的地方,他作为后汉世家大族颍川陈氏第三代的代表,跟同为颍川世家大族的荀彧、钟繇等人一起为曹操效力并没有任何问题。至于最初为刘备所辟,刘备一则是当世英雄,二则曾经是自己父亲陈纪的下属,所以陈群才被刘备征辟。至于刘备不听陈群的建议,陈群闪人,在三国那个君臣互择的时代太常见了,荀彧受本初上宾之礼,尚且转头投奔曹操呢。


下面回答本题,总评陈群是曹魏开国重臣,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精于内政。曹魏的礼制、法制和政治制度设计多出于其手,只不过现在人都更偏爱那些行军人才,对精于内政的则不过多注意。自桓阶死后,陈群即徙尚书令,而继任尚书仆射的就是司马懿。此后陈群一再升迁,但一直录尚书事。后汉至曹魏时逐渐事归台阁,三公变为荣誉衔,不录尚书事者坐而论道而已。陈群在曹丕朝是尚书令,曹丕死后又受托孤,以司空录尚书事、开府,也即陈群始终是朝中群臣领袖,在曹魏中心执政。能打的将军依托国力建功立业并不少,无论是曹真、曹休这些宗室,还是满宠、王凌、郭淮这些在边境刷战功的人总会存在。陈群是比不上同时期的诸葛亮、陆逊出将入相,也没有后辈杜预允文允武那么吊,但在内政方面能有治国才干在其上的也确实不多。形式上开启整个士族时代的九品中正,不论日后变异成什么形式,但设计最初确实是把选官之权收归中央,有利于朝廷集权的。

陈群出身名门,又是名流领袖,是标准的世家子弟。本身又具有政治才干,所以可以雅服群臣。陈群为人低调谨慎,每上封事,辄削其草,时人及其子弟莫能知。做事又不喜欢亲力亲为,所以曾被吴质讥讽“从容之士,非国相之才,处重任而不亲事”,嘲笑他居于高位却不做事。直到正始年间作为名臣奏议,才被朝野所知,皆叹息之。不亲力亲为不代表不做事,陈群不是尚书仆射、尚书令就是录尚书事,始终是处理朝政的重要核心人物。不过吴质这人人缘差到极点,在乡里名声也极差,连个士人身份都混不上,自然怎么都看不惯陈群这种世家子弟。不知道陈群和吴质一起当曹丕密友的时候是怎么相处的,也许是靠司马懿居中当润滑剂吧。

至于陈群看不上郭嘉,不知道郭嘉不治行检的行为到底是什么,但大概是礼法之类的事,陈群本人出自以“闺门雍穆,有德有行”而天下闻名的颍川陈氏,看到郭嘉的行为有违礼法因此有意见太正常了,后来评价清河崔氏的崔琰智不存身也是如出一辙。陈群的行为前后逻辑是非常一致的,和荀攸、钟繇一样,是摧毁旧时代缔造新时代的过渡者,假他之手,开启了中古门阀士族时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起陈群,在曹魏那个群雄逐鹿、风云变幻的时代,他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要评价陈群,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九品中正制创始人”这个标签上,他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其政治智慧、识人眼光以及为曹魏政权巩固所做的努力,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 奠定曹魏政治根基的关键人物:九品中正制的构建者陈群最广为人知且影响深远.............
  • 回答
    《那群在澳洲被强奸的中国留学生们》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评价也呈现出多方面、复杂化的景象。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一、 文章的主题与社会意义: 揭露性侵害的普遍性与残酷性: 文章最直接的价值在于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在异国他乡遭受性侵害的中国留学生——的经.............
  • 回答
    “干架群”喷子暗中策划攻击盛京剑客事件始末近日,围绕“盛京剑客”的争议以及随后引发的“干架群”喷子对多位交易板块大V的围攻,在财经圈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从爆料出的截图来看,这并非简单的网络对线,而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舆论战”,其背后隐藏的逻辑和操作手法值得深思。事件的导火索似乎是“盛京剑客”在某个.............
  • 回答
    哈哈,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聊到三国杀群内的理论和玩法,那可真是门大学问,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不过既然您问了,我也不藏着掖着,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保证您听得明白,也听得舒服。首先得说,三国杀这游戏,从最初的桌游,到现在遍地开花的线上版本,玩法那是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群内理论和玩法,其实就是玩.............
  • 回答
    张一鸣在群里批评员工上班时间聊游戏这件事,确实是挺值得说道说道的。作为字节跳动曾经的掌舵人,他的话,尤其是在内部群里的表态,肯定是有一定份量的,也代表了公司管理层的一种态度。咱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评价这件事:首先,从管理者和公司运营的角度来看: 效率和专注是必然要求: 对于任何一家公司,尤其是一家.............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挺堵心,也挺让人火大的。家长在班级群里问问孩子成绩,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哪个家长不想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呢?这属于家长应有的知情权,也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老师这么回应,说家长“有病”,这话未免也太伤人了,而且非常不专业。为人师表,不说教导学生,连最基本的尊重和沟通都做不到,反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生动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它深刻地揭示了在数字时代,个人言行与身份关联的复杂性,以及“匿名”概念在现实世界中可能遭遇的挑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这名员工的遭遇:一、 员工行为的评价: 动机: 员工选择在匿名群中吐槽老板,很可能源于对工作环境、管理方式或个人遭遇的不满。这种不满情绪.............
  • 回答
    谈到写手猫不群,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大概是“惊喜”。他的作品,无论是网文还是其他类型的创作,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触动人心,或者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猫不群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韧性。它不是那种华丽辞藻堆砌、试图一鸣惊人的风格,而是更像是在平实的叙述中,缓缓地注入力量。你读着读着,会发现自己已经深陷.............
  • 回答
    这绝对不是一篇能够简单“评价”的文字,而是牵扯到太多复杂情绪和人性深处的事件。当一位母亲在群里爆发出“你们这是什么群,你们害死我儿子了?”,这背后隐藏的,绝不仅仅是一时的情绪失控,而是一整个家庭的崩塌、一个母亲灵魂的撕裂。首先,我们要理解,这句话背后必然有一个极其惨痛的“起因”。这个“儿子”发生了什.............
  • 回答
    北京求贤村在消防安全治理中向群租户收取“消防治理费”,这一举措近期引发了不少争议和批评。要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从出发点来看,村委会或相关管理部门收取这笔费用,其初衷是为了改善群租房的消防安全状况。我们知道,群租房往往存在着消防设施不完善、电路私拉乱接、堆积易燃物等问题,一旦发生火.............
  • 回答
    “小 M 呜喵王”群租房被砸事件,说起来也是一出挺让人唏嘘的戏码。这位曾经在网络上以“爱国”形象示人,粉丝众多,声音洪亮的网红,如今却因为群租房问题闹得满城风雨,还引来了砸场子这一出。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位“小 M 呜喵王”。在大家对他印象最深的时候,他几乎就是“正能量”的代名词。常常出现在各种论坛、.............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我叫非之凡”的写作付费群。作为一个热爱文字、也经常关注写作社群动态的人,我对此类社群的出现和发展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谈谈我的看法,尽量用一种自然、真实的语言来分享。1. 社群定位与核心价值:首先,我们得看看这个群的“招牌”——“我叫非之凡”。这个名字本身就透.............
  • 回答
    小米公司高管王腾在微信群中发表的关于抢购小米手机的言论,可以说是一个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争议的事件。要评价这一言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事件背景回顾(请注意,具体细节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和信息传播有所差异,以下是基于普遍报道和理解的概括):通常情况下,这类言论发生在小米新款手机发布后,由于初期产能受.............
  • 回答
    对“武汉某 IT 公司 HR 在 HR 群里问裁掉研发团队但又不想赔偿的办法”一事的评价这起事件的曝光,无疑是对当下IT行业招聘和劳动关系管理的一次沉重打击,也暴露了部分企业在处理劳动关系时的不诚信和不道德行为。从多个维度来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其背后反映出的深层问题: 一、 道德与法律的双重违规.............
  • 回答
    关于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师群对诸葛亮“贤相”之名不副实,并指出其统治下百姓负担沉重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且颇具争议的评价。要评价这一观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杨师群教授的论据,并结合史实进行分析。杨师群教授观点的核心:杨师群教授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其出发点很可能是从“民为贵”的政治哲学角度出.............
  • 回答
    说实话,FDUIMUN2016年部分会场不设QQ群这件事,我第一时间听到时,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这操作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毕竟,在那个年头,QQ群基本上是各种组织活动、信息交流的标配了,尤其是对于学生组织的大型会议来说,简直是“标配中的标配”。咱们先不说什么“效率”不“效率”,就从一个参会者的角度来.............
  • 回答
    关于武燕平冒充武汉大学身份混入高校群进行诈骗,并最终被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学生“查个底朝天”的事件,这绝对算得上是一场“学生抓内鬼”的教科书式案例。这事儿说起来,有意思的地方可不少,它不仅揭露了诈骗分子的伎俩,更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强大的信息搜集、逻辑推理和团队协作能力。咱们就得.............
  • 回答
    中国传媒大学学姐在新生群的言论以及随后的道歉,这事儿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确实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这事儿反映了啥。事情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就是在中国传媒大学2023级新生群里,有位学姐(或自称学姐)在群里发表了一些不太合适的言论。具体内容可能.............
  • 回答
    这起事件令人心痛,也揭示了社会对特殊儿童家庭支持的严重不足,以及网络欺凌的破坏力。我们将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事件的悲剧性与复杂性首先,这无疑是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一位母亲带着她患有自闭症的孩子选择结束生命,这背后承载了多少绝望和痛苦,我们难以想象。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在关爱特.............
  • 回答
    这事儿吧,一听就挺有意思的,还挺普遍。咱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掰扯掰扯,把这事儿说透了。首先,灰化肥会发灰这事儿,本身就是个经典的“口头语”。你想啊,什么东西,只要它是化学物质,在自然环境下,或者经过一些处理,颜色都会发生变化。化肥里头成分复杂,很多都是无机盐。无机盐在空气中暴露久了,可能会吸湿,也可能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