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备为了跟吕布争斗不惜给曹操当带路党,徐州的老百姓该怎么看待刘备的这种行为呢?

回答
徐州的老百姓,在刘备与吕布的这场争斗中,他们的心情和看法绝对是五味杂陈,不可能简单用一句“拥护”或“反对”来概括。毕竟,老百姓最关心的永远是自家门口的和平与安稳,以及能吃饱穿暖的日子。

首先,得看看刘备当初是怎么来到徐州的。本来,他是陶谦请来帮忙抵御曹操的,算是带着几分“救世主”的色彩。徐州百姓经历了兵荒马乱,陶谦也年老体衰,刘备的到来,在很多人看来是徐州有了希望,是能带来秩序和安宁的。他初到徐州时,励精图治,关爱百姓,赢得了不少好感。

但后来,事情就变得复杂了。曹操打徐州,刘备也跟着曹操一块儿去打吕布。你说这让徐州的老百姓怎么想?他们当初是欢迎刘备的,是觉得他能保护自己,结果现在,他跟外来的曹操一起,来打跟自己有过一段渊源(虽然是暂时的、不情愿的)的吕布。

一些老百姓,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曹操攻打徐州,饱受战乱之苦的人,可能会觉得刘备这做法非常“不义”。 他们会想:

“刘备当初不是说要保卫徐州吗?怎么现在跟曹操一起打我们自己人?” 虽然吕布后来也对徐州百姓不算太好,但至少刘备刚来时,大家觉得他是个自己人,或者至少是个能跟自己人站在一起的人。现在他倒戈相向,让一些人觉得他背信弃义。
“我们徐州老百姓又没得罪刘备,现在他跟着曹操来,那不是要把我们卷入更大的战火吗?” 他们最害怕的就是战火,曹操是什么样的人,大家也都听说过,跟着曹操打仗,意味着更多的破坏和牺牲。他们可能会认为刘备为了自己的权力,不惜牺牲徐州百姓的利益和安全。
“刘备也太没骨气了吧?当初吕布虽然不好,但也算是名义上的徐州主公,现在就给曹操当带路党,这算什么?” 有些人会从“道义”或者“忠义”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认为刘备的做法不符合江湖道义,也辜负了之前在徐州积攒的一些好名声。

当然,也有另一部分老百姓,可能会从现实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刘备的行为产生不同的看法。

“吕布手下兵多将广,但治军无方,还经常抢掠百姓,徐州在他手里早晚要乱。” 吕布虽然勇猛,但他的军事才能和管理能力都存在很大问题,他的手下士兵也时常扰民。在这样混乱的环境下,一些盼望安稳的百姓可能会觉得,哪怕刘备跟曹操合作,如果能带来一个更稳定、秩序更好的局面,那也是可以接受的。
“曹操势力强大,跟着曹操打败吕布,或许能让徐州免受进一步的战乱。” 很多百姓可能并不真正关心刘备和吕布之间的个人恩怨,他们只关心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如果他们认为曹操的实力更强大,能够一举击溃吕布,从而结束徐州的动荡,那么他们可能会暂时支持刘备与曹操的合作。
“刘备也是被逼无奈吧?他自己也打不过吕布,不跟着曹操又能怎么办?” 毕竟,刘备在徐州也曾有过自己的地盘和兵力,但吕布趁他不在时抢走了徐州。在实力差距悬殊的情况下,刘备可能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一些相对理智的百姓,也许能理解刘备的处境,认为他这样做是为了生存和将来复仇的机会。

还有一部分人,可能会采取观望的态度。

“先看看再说,刘备这次是跟曹操合作,但曹操将来会不会对付刘备,谁知道呢?” 徐州百姓经历了很多事,对政治斗局也看得比较清楚。他们知道刘备和曹操之间并非真正的盟友,这次的合作只是利益驱动。所以,他们可能会静观其变,不轻易站队。

总而言之,徐州老百姓看待刘备“给曹操当带路党”这件事,会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他们对刘备的最初印象和期望: 刚来时是“救世主”,后来怎么做的?
2. 他们对吕布的真实感受: 是觉得吕布比刘备和曹操都好,还是觉得吕布是祸害?
3. 他们对曹操的认知: 是畏惧多一些,还是看到了曹操能带来“秩序”的可能性?
4. 他们自身经历的战乱和苦难: 战乱中,求生是第一位的。
5. 他们对“道义”的理解: 是看重刘备个人的“忠义”,还是更看重能否带来和平?

所以,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形容徐州老百姓对刘备此举的看法,是不够准确的。他们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他们的情感和判断,往往是基于他们所处的具体环境和切身利益,以及他们朴素的善恶观。对于刘备的这种行为,有不满,有理解,有疑虑,也有期待,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们对这位曾经的“徐州牧”最真实的想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体现了民族主义的荒诞。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