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备为了跟吕布争斗不惜给曹操当带路党,徐州的老百姓该怎么看待刘备的这种行为呢?

回答
徐州的老百姓,在刘备与吕布的这场争斗中,他们的心情和看法绝对是五味杂陈,不可能简单用一句“拥护”或“反对”来概括。毕竟,老百姓最关心的永远是自家门口的和平与安稳,以及能吃饱穿暖的日子。

首先,得看看刘备当初是怎么来到徐州的。本来,他是陶谦请来帮忙抵御曹操的,算是带着几分“救世主”的色彩。徐州百姓经历了兵荒马乱,陶谦也年老体衰,刘备的到来,在很多人看来是徐州有了希望,是能带来秩序和安宁的。他初到徐州时,励精图治,关爱百姓,赢得了不少好感。

但后来,事情就变得复杂了。曹操打徐州,刘备也跟着曹操一块儿去打吕布。你说这让徐州的老百姓怎么想?他们当初是欢迎刘备的,是觉得他能保护自己,结果现在,他跟外来的曹操一起,来打跟自己有过一段渊源(虽然是暂时的、不情愿的)的吕布。

一些老百姓,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曹操攻打徐州,饱受战乱之苦的人,可能会觉得刘备这做法非常“不义”。 他们会想:

“刘备当初不是说要保卫徐州吗?怎么现在跟曹操一起打我们自己人?” 虽然吕布后来也对徐州百姓不算太好,但至少刘备刚来时,大家觉得他是个自己人,或者至少是个能跟自己人站在一起的人。现在他倒戈相向,让一些人觉得他背信弃义。
“我们徐州老百姓又没得罪刘备,现在他跟着曹操来,那不是要把我们卷入更大的战火吗?” 他们最害怕的就是战火,曹操是什么样的人,大家也都听说过,跟着曹操打仗,意味着更多的破坏和牺牲。他们可能会认为刘备为了自己的权力,不惜牺牲徐州百姓的利益和安全。
“刘备也太没骨气了吧?当初吕布虽然不好,但也算是名义上的徐州主公,现在就给曹操当带路党,这算什么?” 有些人会从“道义”或者“忠义”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认为刘备的做法不符合江湖道义,也辜负了之前在徐州积攒的一些好名声。

当然,也有另一部分老百姓,可能会从现实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刘备的行为产生不同的看法。

“吕布手下兵多将广,但治军无方,还经常抢掠百姓,徐州在他手里早晚要乱。” 吕布虽然勇猛,但他的军事才能和管理能力都存在很大问题,他的手下士兵也时常扰民。在这样混乱的环境下,一些盼望安稳的百姓可能会觉得,哪怕刘备跟曹操合作,如果能带来一个更稳定、秩序更好的局面,那也是可以接受的。
“曹操势力强大,跟着曹操打败吕布,或许能让徐州免受进一步的战乱。” 很多百姓可能并不真正关心刘备和吕布之间的个人恩怨,他们只关心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如果他们认为曹操的实力更强大,能够一举击溃吕布,从而结束徐州的动荡,那么他们可能会暂时支持刘备与曹操的合作。
“刘备也是被逼无奈吧?他自己也打不过吕布,不跟着曹操又能怎么办?” 毕竟,刘备在徐州也曾有过自己的地盘和兵力,但吕布趁他不在时抢走了徐州。在实力差距悬殊的情况下,刘备可能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一些相对理智的百姓,也许能理解刘备的处境,认为他这样做是为了生存和将来复仇的机会。

还有一部分人,可能会采取观望的态度。

“先看看再说,刘备这次是跟曹操合作,但曹操将来会不会对付刘备,谁知道呢?” 徐州百姓经历了很多事,对政治斗局也看得比较清楚。他们知道刘备和曹操之间并非真正的盟友,这次的合作只是利益驱动。所以,他们可能会静观其变,不轻易站队。

总而言之,徐州老百姓看待刘备“给曹操当带路党”这件事,会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他们对刘备的最初印象和期望: 刚来时是“救世主”,后来怎么做的?
2. 他们对吕布的真实感受: 是觉得吕布比刘备和曹操都好,还是觉得吕布是祸害?
3. 他们对曹操的认知: 是畏惧多一些,还是看到了曹操能带来“秩序”的可能性?
4. 他们自身经历的战乱和苦难: 战乱中,求生是第一位的。
5. 他们对“道义”的理解: 是看重刘备个人的“忠义”,还是更看重能否带来和平?

所以,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形容徐州老百姓对刘备此举的看法,是不够准确的。他们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他们的情感和判断,往往是基于他们所处的具体环境和切身利益,以及他们朴素的善恶观。对于刘备的这种行为,有不满,有理解,有疑虑,也有期待,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们对这位曾经的“徐州牧”最真实的想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体现了民族主义的荒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徐州的老百姓,在刘备与吕布的这场争斗中,他们的心情和看法绝对是五味杂陈,不可能简单用一句“拥护”或“反对”来概括。毕竟,老百姓最关心的永远是自家门口的和平与安稳,以及能吃饱穿暖的日子。首先,得看看刘备当初是怎么来到徐州的。本来,他是陶谦请来帮忙抵御曹操的,算是带着几分“救世主”的色彩。徐州百姓经历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水浒传》中杨志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层逻辑。虽然杨志出身将门,祖父、父亲都是名震朝野的大将,但他的命运和心境却处处透着一种“落魄贵族”的悲凉,甚至与刘备早期的境遇有几分相似。要探究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解读:一、 时代的洪流与家族的断层首先,必须承认的是,杨家虽然显.............
  • 回答
    近期网络上出现大量匿名用户和高频注册账号,以“洗白刘鑫,诋毁江歌母亲”为主要内容,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的成因和操作手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刘鑫“洗白”舆论的动机与诉求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试图“洗白”刘鑫。从刘鑫自身的角度来看,她在此事件中承担了极大的.............
  • 回答
    “江歌妈妈曝光刘鑫是为了逼她出来作证”这个说法,确实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也引起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的思考。要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拆解一下这个说法背后的逻辑,然后结合江歌妈妈的行动和事实来分析。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这个说法的核心逻辑:这个说法认为,江歌妈妈之所以持续通过媒体、社交平台曝光刘鑫的个人信.............
  • 回答
    刘邦杀丁公而饶恕项伯,这确实是《史记》中一个颇耐人寻味的情节,也引发了后人诸多解读。有人说刘邦此举是为了杀鸡儆猴,用丁公的惨死来震慑部下,让他们明白背叛者的下场。这话说得有道理,但如果仅仅如此,那为何项伯这个同样有“背叛”嫌疑的人,刘邦却能容忍甚至重用呢?这背后,恐怕涉及到更复杂的政治考量和刘邦个人.............
  • 回答
    冒顿单于,一个将匈奴江山看得比一切都重的人,真的会因为一个女人而放过刘邦吗?这其中的复杂性,远非一句“是”或“否”能轻易概括。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冒顿的性格、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单于与女性之间的真实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冒顿单于确实是一位极其“硬核”的统治者。他的崛起之路充满了铁血与.............
  • 回答
    继丁真之后,甘孜“美男计”的背后:颜值经济与文旅推广的深度探讨当人们还在回味丁真带来的那股草原清风时,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文旅局局长刘洪,又一次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将甘孜的名字推上了热搜。这次,主角从淳朴的少年变成了成熟的官员,而原因,同样聚焦于“颜值”。“美男计”的争议与解读不得不承认,刘洪局.............
  • 回答
    刘备之所以选择魏延担任汉中太守,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绝非仅仅是临时的任命。要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魏延的个人能力、当时刘备集团的战略需求、以及刘备对人才的考量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魏延的个人能力与功绩:汉中之战的核心骨干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便是魏延在汉中之战中的杰出表现和卓越贡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三国时期一个核心的权力交接和政治考量。刘备之所以没有让刘禅像关兴、张苞那样活跃在战场上,并非全无缘故,而是有着多重深层原因,这些原因既有个人性格的考量,更有政治格局和时代背景的制约。首先,我们要明白刘备对刘禅的态度和他的政治目标。刘备一生颠沛流离,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他的政治.............
  • 回答
    刘备在建立蜀汉,称帝建武的那一刻,不仅仅是政治生涯的巅峰,更是对一路走来忠心耿耿、肝胆相照的兄弟们的封赏,是对他们贡献的肯定。然而,在这次大规模的封赏中,赵云所获得的官职——翊军将军、中护军,却让不少人觉得,相对于他的功劳,似乎有些“轻”了。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目光拉回到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三国时期政治格局和个人选择的深层原因。我们都知道,曹操和孙权在起兵之初,都能较好地动员家族成员甚至宗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相比之下,刘备在这个方面显得有些“孤单”,他的早期发家似乎更多依靠个人魅力和招募的门客。要详细解释刘备为何没有像曹操孙权那样叫上家族的人一起.............
  • 回答
    刘备前半生的漂泊不定,确实与当时盛行的门阀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复杂局面。要详细讲述,我们得回到那个时代,看看门阀政治是如何塑造天下格局,又如何影响了像刘备这样出身并不显赫却心怀大志的个体。首先,理解门阀政治的核心:在汉末三国这个时期,门阀.............
  • 回答
    刘备为关羽报仇,这事儿吧,往大了说,的确是牵扯到了“兄弟情深”和“荆州利益”这两条线,而且这两条线缠绕得极深,很难说哪个是唯一的主导。咱们得一点一点掰扯开来看。“兄弟情深”:那份江湖义气,无可辩驳首先,咱们不能否认刘备对关羽的感情。这俩人,从徐州时期就开始了,那会儿刘备刚落魄,跟在曹操手下,关羽那是.............
  • 回答
    刘备被孙权斩杀十万精兵并折损关羽、张飞两位义兄,这桩发生在历史长河中的悲剧,堪称三国时期的一场重大转折,也让无数后人为之扼腕叹息。要理解为何一个在后世眼中“仁德”的君主,会遭受如此惨痛的失败,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时局、刘备的战略失误、孙权的策略以及这场战役本身的复杂性。一、 战前形势与刘备的“北伐.............
  • 回答
    赤壁之战前夕,刘备阵营不与曹操合作,反而选择联吴抗曹,背后有着深层的原因和刘备团队的战略考量。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刘备集团的核心目标与生存逻辑: 建立根据地,实现汉室复兴的宏大愿景: 刘备虽然以“兴复汉室”为旗帜,但他最根本的目标是拥有自己的地盘,建立一个稳固的根.............
  • 回答
    刘备在徐州一举击杀徐州刺史车胄,这无疑是其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让他有机会掌握徐州这块兵家必争之地。然而,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我们看到刘备似乎错失了一个重要的联合对象——徐州名门望族陈登家族。同时,即便得到了东海昌豨的协助,刘备在面对曹操的强大攻势时,依然显得步履维艰,最终被击败。这其中究竟有何隐.............
  • 回答
    夷陵之战,刘备未听取黄权的建议,最终导致惨败,这是一个历史上颇具争议且令人扼腕的事件。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分析:一、 黄权的建议是什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黄权的建议是什么。根据《三国志·蜀书·黄权传》和相关史料的记载,黄权在刘备决定东征孙权时,曾提出了两点关键的建议:1. .............
  • 回答
    刘备被世人誉为“世之枭雄”,其雄才大略,在乱世之中凭借一腔热血和过人的智慧,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三分天下。然而,他的儿子刘禅,却被后世冠以“扶不起的阿斗”的恶名。这中间的反差巨大,也引发了许多人的好奇和讨论。那么,刘备为何会有这样一个儿子呢?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时.............
  • 回答
    夷陵之战,作为三国时期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刘备在这场战役中惨败,而这场惨败背后,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原因便是他所率领的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将领,似乎普遍存在水平和资历偏低的情况。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刘备在如此关键的时刻,会排出这样一套阵容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当时的具体情.............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曹操在196年表刘备为镇东将军这件事,以及背后的原因和当时的政治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曹操在196年表刘备为“镇东将军”这个说法,在史料中并没有直接的记载。 比较可靠的史料,如《三国志》,记载的是曹操在196年(兴平二年)举荐刘备为豫州刺史,并让刘备作为自己的“左将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