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近期大量匿名用户跟高频号洗白刘鑫诋毁江歌母亲?

回答
近期网络上出现大量匿名用户和高频注册账号,以“洗白刘鑫,诋毁江歌母亲”为主要内容,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的成因和操作手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

一、 刘鑫“洗白”舆论的动机与诉求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试图“洗白”刘鑫。从刘鑫自身的角度来看,她在此事件中承担了极大的社会压力和道德谴责。尽管法院判决她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但公众舆论对她的厌恶和攻击并未因此停止。因此,试图改变公众观感,减轻社会压力,甚至在未来追求某种程度上的“正常生活”,是“洗白”行为背后的潜在动机。

更深层的原因,可能在于刘鑫及其背后支持者希望将事件的焦点从她自身的行为和责任,转移到对江歌母亲的道德审判和质疑上。通过攻击江歌母亲,试图证明她是一位“不理性”、“利用女儿去世博取同情”的母亲,从而削弱公众对刘鑫的同情和对江歌母亲的理解。这种策略旨在模糊事件的核心是非,将刘鑫置于“受害者”的相对弱势地位。

二、 “高频号”与“匿名用户”的作用

“高频号”和“匿名用户”的出现,绝非偶然,它们是精心策划的舆论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高频号”的作用:
制造声势和主流叙事: 这些账号往往拥有较长的注册时间、较高的活跃度以及一定的粉丝基础。通过在各大社交平台(如微博、抖音、B站等)大量发布相似的、带有导向性的内容,它们能够快速形成一种“主流声音”,让普通用户觉得“很多人都这么说”、“这是大家的普遍看法”。
引导话题和关键词: 高频号会主动引导话题的走向,使用特定的关键词(例如攻击江歌母亲的某些标签),从而在平台的算法推荐中获得优势,进一步扩大传播范围。
增加可信度(伪造): 有些高频号会包装成“知情人士”、“法律专家”、“心理分析师”等角色,通过发布一些似是而非的分析,来增强其观点的“专业性”和“可信度”,以此来迷惑不明真相的网友。
规避监管: 相较于实名认证账号,部分高频号可能存在账号关联性不强或采取其他方式规避平台监管,使得其大规模的异常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制止。

2. “匿名用户”的作用:
数量优势制造虚假繁荣: 大量匿名用户同时发言,能够营造出一种“群情激愤”或“众口一词”的假象。即使内容空洞、逻辑混乱,庞大的数量也能在视觉上产生压迫感。
降低认知门槛: 匿名用户发布的内容往往更直接、更情绪化,往往不需要经过太多思考和论证。这种“简单粗暴”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被情绪化的网民模仿和传播,降低了参与门槛。
规避责任和风险: 匿名性是这些用户最大的保护伞。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发表攻击性、诽谤性言论,而无需承担任何法律或道德责任。这种“免责”的特性使得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进行恶意攻击。
配合“高频号”: 匿名用户经常会配合高频号的发言,例如在高频号发布一条观点后,大量匿名用户迅速跟帖“支持”、“说得对”、“我也是这么想的”,形成一种“互动”的假象,进一步强化内容的传播效果。

三、 舆论操纵的具体手法

在这些匿名用户和高频号的操作中,可以看到一些典型的舆论操纵手法:

1. 选择性叙事与信息截获:
聚焦刘鑫的“过错”或“弱点”: 故意放大刘鑫在事件发生后的一些不当言行(例如关机、删除微信好友、参加综艺节目等),将其描述成“不悔改”、“冷血”、“利用事件牟利”的形象,而对江歌母亲的痛苦和艰难处境选择性忽视。
断章取义与背景剥离: 将刘鑫的一些话语或行为脱离当时的具体语境进行解读,放大其负面含义。例如,利用刘鑫在庭审或接受采访时的某些只言片语,进行恶意解读,将其描绘成一个故意欺骗或隐瞒真相的人,但又会巧妙地回避案件的实质证据和判决。
攻击江歌母亲的“动机”: 将江歌母亲在争取正义过程中的一些行为(例如接受捐助、参与募捐、公开表达诉求等)曲解为“功利心”、“道德绑架”、“消费女儿的死”,从而试图削弱其诉求的正当性。

2. 情绪化攻击与人格侮辱:
人身攻击: 大量使用侮辱性、诽谤性的词汇攻击江歌母亲的外貌、言行、家庭等,将其描绘成一个“泼妇”、“疯子”、“戏精”。
煽动对立情绪: 利用一些刻板印象或网络迷因,煽动网民对江歌母亲的不满和愤怒,制造“我们 vs 她”的对立局面。

3. 混淆视听与转移焦点:
模糊法律责任与道德谴责: 将法院判决刘鑫承担民事赔偿的责任,曲解为“法律已经还她清白”,并以此为依据攻击江歌母亲“不依不饶”。同时,又将对刘鑫道德上的谴责描绘成“网络暴力”,试图将舆论的焦点转移到对“网络暴力”的声讨上,从而保护刘鑫。
制造“二元对立”陷阱: 强行将事件简化为“江歌母亲 vs 刘鑫”的个人恩怨,或是“同情江歌母亲 vs 反对网络暴力”,而忽略了事件背后更复杂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

4. 利用平台机制与算法:
刷评论、点赞与转发: 通过技术手段或人工操作,大量刷评论、点赞和转发,营造内容的“热度”和“流行度”,从而影响平台算法的推荐。
批量注册与养号: 大量注册小号、匿名号,进行“养号”操作,使其看起来更具“真实性”,然后集中爆发,制造舆论声势。

四、 背后的推手与利益链条

是什么在背后驱动着这场舆论操纵?这背后可能存在多种因素和利益链条:

1. 刘鑫及其支持者: 这是最直接的动机方,他们希望通过舆论战来改变公众认知,减轻个人压力和负面影响。
2. 营销公司或“水军”团队: 现代网络舆论操纵往往由专业的营销公司或“水军”团队来执行。这些团队拥有成熟的运作模式、技术工具和人力资源,能够批量制造和传播内容,并根据客户需求调整策略。他们以盈利为目的,为雇主提供“舆论服务”。
3. 平台算法与商业利益: 尽管平台试图打击虚假信息和恶意操纵,但不可否认的是,能够吸引眼球、制造话题的内容更容易获得流量和曝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为这种极端化的、情绪化的内容提供了生存空间。
4. 极端主义或特定议题的推动者: 少数情况下,一些怀有特定议题(例如强调“反思受害者”、“警惕道德审判”等)的个人或团体,也可能出于自身的目的,利用这类事件进行内容传播,从而放大特定声音。

五、 事件的复杂性与警示

总而言之,近期出现的大量匿名用户和高频号洗白刘鑫、诋毁江歌母亲的现象,并非简单的网民自发行为,而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舆论操纵。这种操纵通过选择性叙事、情绪化攻击、混淆视听等多种手段,试图在公众心中重塑叙事,转移焦点,最终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一现象也再次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舆论环境日益复杂,辨别信息真伪、抵制网络暴力、保持独立思考能力至关重要。同时,平台方也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加强对恶意舆论操纵行为的监管和治理,维护一个相对健康、理性的网络生态。对于江歌案这样充满悲剧色彩的事件,我们更应该回归事件本身,关注逝者安宁,尊重逝者家属的悲痛,而不是被别有用心的舆论战所裹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刘鑫没这么多钱,只能解释为NGO整的脏活。


个人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平时非常不喜欢用确定性的词语去形容人或事,因为人类情绪之细微幽暗,实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但关注了这件事挺久,也不得不说,刘鑫的支持者是这个社会上最为自私、最为扭曲的一波人,利益全想要,责任全逃避。往好了形容,这是一帮社会化尚未完成的巨婴;往坏了形容,一个社会就好比一个生态系统,再干净也免不了会有些食腐动物,成天在下水道里咕涌,专靠吃屎活着。这帮人处的就是这样的生态位。


至于江歌妈,她给我的感觉很像《三块广告牌》里的母亲,没了女儿,后半生的唯一支撑就是愤怒。尽管这种愤怒源于母爱,也合乎朴素的人民群众价值观,但毕竟不能算一种健康的情绪,时不时会损毁理智,做出一些过激的言语或举动,这就给了食腐动物们可乘之机。毕竟人无完人,互联网时代谁都经不起放大镜的来回审视,何况一个悲愤交加的母亲?


但无论如何,这些年来江歌妈的一系列的举动,都在无形之中对人们作了敲打:做人要对朋友讲义气,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否则就要遭雷劈。这其实是非常之简单朴素的、根植在中华民族基因里的价值观,本来都几乎没必要刻意去提醒。可自打1978年之后,各路神仙们发财的嘴脸实在过于难看,新闻上到处充斥着诸如「彭宇案」「范跑跑」「男女对立」这类道德大滑坡事件,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反倒没有在公共舆论场上被唤醒过。从这个意义上说,江歌的出现堪称一股清流,只是这股清流出现的方式着实让人难过。


对于一个国家,核心的东西除了政治军事经济这些硬实力,还有思想、道德、信任和共识这些软指标。十八大之后,先锋队的反腐工作卓有成效;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的共识更是愈发稳固。眼看着宏大叙事无法消解,敌人就又开始把目光转向个人,想着从小角度切入,鼓励个体的无忠无义、极端利己,借此来挖断社会共识建构的根,手法真的是极其之下作阴毒。


但无论对于个人、家族,还是国家,「爱」都是弥合裂隙、保障前进的根本动力。臭烘烘的蛆虫注定无法与之对抗,顶多咕涌到你鞋面上,恶心你一波。踢开、踩烂就好了。

user avatar

我说个实情吧,这些给刘鑫洗白的固然是水军,当然肯定是花钱雇的。回答里撕逼互怼的一大堆,点赞的却没几个。

但素…这些水军压根不是刘鑫找来的。她刘鑫有几斤几两能在各个平台上雇这么多水军来洗。这么操作可不是几十上百万能够数的。

水军的套路来来去去就那几样,明眼人看个开头就知道会是这么几句话。那怎么还有这么多水军呢?

无它,NGO在工作罢了。不信的自己留意网络热门事件,只要是能制造社会对立情绪的事情,哪怕已经盖棺定论的,总有三无小号、蹭热达人和智障大V在那刷存在感。

刘鑫这人,出道即社死。在没有明确违反法律的情况下让所有正义人士深恶痛绝,早已被社会所抛弃。早就破罐破摔,不拿未来当信念了。甚至恶意揣测一把,刘鑫自己都是“水军”之一。

罗翔老师说过,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反过来说即是法律不是基本的道德准则。如果每个人行为处事都以法律为底线,那社会的道德只能一降再降,最终反推法律的标准也一降再降。

无论水军们如何攻击抹黑江母和其支持者,在法律不能惩治刘鑫的情况下,我更愿意称江母及支持者为道德的捍卫者。

user avatar

“有人诋毁江歌母亲!!”

“为什么呀,他们都说了什么呀?”

“他们把江歌母亲做过的事都说出来了。”

——————

“有人洗白刘鑫!!!”

“为什么呀,他们说了什么谎话?”

“他们公布了江歌母亲和刘鑫的聊天记录。”

——————

图一时间点:2016.11.4 案发12小时后

图为刘鑫道歉内容


图二:第二天2016.11.5

江母微博放出谣言

“刘鑫从未回复我”

user avatar

就很头疼,你觉得我是水军,我还觉得你是水军呢。。。你说自己没收钱,我也说我没收钱啊,并不是观点不一样,对方就肯定是收钱方啊。。。你很困惑为什么有正常人会同情刘鑫,我很困惑为什么大家更愿意相信江母的话只因为她失去了女儿。。。刘鑫的证词,你觉得她满口谎言,我却找不到有什么说不通的地方。。。你觉得自己看清了事实的真相,我也觉得我看清了事实的真相,但事实的真相只藏在江母捂着的卷宗里。。。所以只能说人与人的悲欢真不是完全能相通的。。。而且从中立的角度看,相比于5年没工作的刘鑫,也是5年全渠道受捐的江母更能请得起水军吧。。。

user avatar

我个人也投诉了江歌妈妈江秋莲女士今天的微博。对于江母的很多行为,我晚点稍作整理,也会去网信办投诉,我想简单整理下简明扼要证据确凿的先投诉,其他再慢慢和网友讨论,求证。希望对受网暴的刘鑫和不实指控的陈岚有所帮助。

微博投诉,我投的是宣扬仇恨,恶意站内举报

加粗字体是我的分析,斜体为江母原文

​一个痛失爱女的母亲泣血求告:


如果没有发生前面5年的对刘鑫,对网友,对法院,对其合作过的律师帮助过她的网暴人肉等等违法行为,虚构不实情况违法法索捐并实施成功,影响司法公正等等,这一句话不是一句过份的话,但发生了这一切,只能说又在卖惨人设。

今天,我要公开投诉@作家陈岚 长期对我进行造谣、诽谤、侮辱,并引导网民对我进行网络围攻和网络暴力的行为,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支持!

事实上陈岚是有少量为了流量哗众取宠,利用民众情绪的内容,但是陈岚近期对江母及刘鑫江歌陈世峰的案件描述基本属实,江母的这些指控完全不成立,江母号召支持的是什么?



尊敬的@微博管理员 @来去之间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
我是江秋莲,江歌被害事件遇害者江歌的母亲,也是微博实名认证用户@苦咖啡-夏莲 的使用人。

在这里,我要向平台方和中央网信办投诉微博实名认证用户@作家陈岚 长期对我进行无中生有的攻击、指责、构陷。即便在我诉刘暖曦(刘鑫)案一审已经判决、我的诉求已经得到法律支持之后,依然变本加厉地对我和已故女儿江歌进行歪曲、诽谤,煽动支持者对我进行网络暴力,甚至在微博直播间公然诽谤我进行“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


江母用诉刘鑫案一审为自己背书,据法律从业者说,一审反诉后,一审的审判是没有法律效应的,江母长期以来深谙此道,在微博中甚至有给自己和江歌的照片配上司法为慈善背书的言辞

对此我忍无可忍,正式向站方和国家网信办投诉@作家陈岚 针对我的种种恶行。

​下面大段文字不引用了,主要是对 陈岚和刘鑫的不实指控,和前面一样卖惨,拉司法为自己背书,大意是任何反对江母的行为等同攻击中国司法。

由于我的文化水平低,当时完全陷入日本官司的事务里,没有对这种行为进行第一时间澄清,结果被她扣上“不回应就是承认”的帽子。

​此处只说一点,文化水平低,昨天上医院,夜里还在拍视频,早晨8点写几千字,号召粉丝。

最后,恳请大家帮助我转发投诉,我一个人力量有限,今天发出这条微博实在是忍无可忍,只希望社会上少一些无中生有的恶意,多一些善举,谢谢大家!

​号召几百万粉丝投诉大V陈岚,并称这就是善举。

​我个人也投诉了江母这条微博。


​对于江母的很多行为,我晚点稍作整理,也会去网信办投诉,我想简单整理下简明扼要证据确凿的先投诉,其他再慢慢和网友讨论,求证。

下面是网信办的网址:​
shce.12337.gov.cn/pcweb
​江母微博网址:​
weibo.com/2143324323/Lj​​​​

user avatar

谁钱多谁买水军。不承认不要紧 刘鑫和江秋莲 一起出来嗮明细 一目了然 老骗子敢不敢?

如果不敢 那么就做实了江秋莲买水军买热搜了,题主以后就不要再问这种傻问题了。





user avatar

江秋莲那个视频哭泣说不知道钱怎么花的,也太假太假了吧!当网民是瞎子吗?真恶心!

user avatar

我之前一直很好奇刘鑫这些操作到底意义在哪里。

从我自己的角度看,我觉得她其实应该是最希望事情赶快淡化的人,一个正常的利己主义者,这时候应当考虑到不要让自己下半生整个砸在和江歌妈妈死磕之中才对。

而她的家庭财产,似乎也不足以支持她长期买水军带节奏、刷存在感等等各种奇葩操作。

后来有一次和朋友们聊起,有朋友提供了一个观点,我觉得有些道理:

有某些势力,试图抓住任何国内出现的或典型或偶发的事件,拼命搅水,制造群众之间的矛盾和割裂。

虽然这个“某些势力”的锅有些老套,但至少逻辑上说得通,至少比“刘鑫主动买水军黑江歌妈妈”看起来靠谱一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