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赤壁大战刘备为啥派人不和曹操合作,拿下江东平分天下?

回答
赤壁之战前夕,刘备阵营不与曹操合作,反而选择联吴抗曹,背后有着深层的原因和刘备团队的战略考量。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刘备集团的核心目标与生存逻辑:

建立根据地,实现汉室复兴的宏大愿景: 刘备虽然以“兴复汉室”为旗帜,但他最根本的目标是拥有自己的地盘,建立一个稳固的根据地,才能真正发挥其政治和军事力量,否则一切都只是空谈。当时他势力弱小,兵少将寡,没有自己的地盘,就像无根之萍,随时可能被吞噬。
生存第一,避免被曹操吞并的危机: 在赤壁之战前,刘备的实力与曹操相比天差地别。曹操已经统一北方,拥兵百万,声势浩大。如果刘备选择与曹操合作,他很可能成为曹操的附庸,甚至是在事成之后被卸磨杀驴,最终还是会被曹操吞并,实现不了任何政治抱负。他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一旦曹操消灭了孙权,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

二、 曹操的战略意图与刘备对曹操的认知:

曹操志在统一天下,绝不会允许第三方势力存在: 曹操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他的目标是统一整个中国,而不是与他人平分天下。即使刘备能帮助他击败孙权,他也绝不可能允许刘备坐大,成为未来统一的障碍。曹操的政治手段向来是恩威并施,但最终的权力只会掌握在自己手中。
刘备对曹操的警惕与不信任: 刘备早年曾与曹操短暂共事,也了解曹操的为人。他知道曹操虽然也会用人,但骨子里是一个权谋家,不会轻易分享权力。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对袁绍的旧部尚且能够任用,但对那些曾经反对过他的势力,一旦失去利用价值,便会毫不留情。刘备绝不会寄希望于曹操会“信守承诺”,与他“平分天下”。

三、 孙刘联盟的必要性与战略价值:

孙刘联盟是刘备对抗曹操的唯一可行选择: 在曹操势大、刘备弱小的局面下,刘备急需一个强大的盟友来抵御曹操的进攻。江东的孙权集团是当时中国南方唯一能与曹操抗衡的势力。与孙权联合,可以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减轻刘备的压力,也为刘备争取了发展壮大的机会。
地理与军事上的配合: 孙权占据江东,拥有水军优势,而曹操的军队主要擅长陆战,水战经验不足。刘备虽然兵力不多,但其麾下有关羽等善于陆战的将领。孙刘联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孙权凭借水军在长江上抵挡曹操,刘备则可以在陆地上牵制曹军,形成合力。
“联吴抗曹”是诸葛亮《隆中对》的核心战略: 诸葛亮为刘备规划的战略蓝图,即《隆中对》,明确指出“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然后儋竿而西,扫清六合,股肱忠良,普天同庆;然后封五等,爵土,位也。” 其中,“外结好孙权”是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步。刘备之所以能够坚持“联吴抗曹”,很大程度上是遵循了诸葛亮的战略规划。

四、 合作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

成为曹操的“马前卒”,葬送自身实力: 如果刘备选择与曹操合作,他将不得不听命于曹操的指挥。在与孙权的战斗中,刘备的军队可能会作为先锋,承受最大的伤亡。即使战胜了孙权,刘备的实力也会被严重消耗,为曹操日后消灭他埋下伏笔。
失去与孙权合作,未来独立发展的机会: 孙权并非不愿意与刘备合作,他与刘备联合的基础是共同对抗曹操。一旦刘备与曹操合作,则意味着他背弃了这个联盟。在曹操强大的攻势下,刘备的命运将完全掌握在曹操手中,失去了独立发展的任何可能性。
政治上的道义损失与信任危机: 刘备一直以仁德、忠义自居,如果他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背弃盟友,与曹操这样一个被他视为“汉贼”的人物合作,将严重损害他在世人心中的形象,也会让他的追随者产生动摇。

五、 “平分天下”的不可行性:

曹操不可能真心“平分天下”: 曹操的政治成熟度和战略眼光远超刘备。他深知天下只能有一个主宰者。即使在战争初期做出某种承诺,也只是权宜之计。一旦击败孙权,他必然会设法解决刘备这个潜在的威胁。历史上,曹操对待其他诸侯的态度也证明了这一点。
刘备的力量不足以与曹操抗衡,即使有孙权相助: 即使刘备与曹操合作,他的实力也远远不及曹操。在“平分天下”的设想中,刘备能分到的份额,很可能只是曹操施舍的一点点残羹冷炙,他没有与曹操真正平等对话的资本。

总结来说,刘备在赤壁之战前不与曹操合作,而是选择联吴抗曹,是基于以下几个关键考量:

1. 生存是第一要务: 他清楚知道与曹操合作的风险远大于收益,最终可能被曹操吞并。
2. 实现战略目标: 联吴抗曹是诸葛亮为刘备规划的唯一可行之路,是建立根据地、实现“兴复汉室”的关键一步。
3. 曹操的野心与不可信: 他了解曹操的性格和战略意图,知道曹操不会容忍第三方势力的存在。
4. 孙刘联盟的互补性: 联合孙权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对抗曹操。

因此,选择联吴抗曹,是刘备集团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生存、发展和实现宏大政治抱负而做出的最明智、也是唯一可行的战略选择。所谓“拿下江东平分天下”的设想,在刘备看来,无异于将自己的命运拱手相让,是一种自寻死路的冒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三国演义》原文已经为题主作答:

孙权曰:“若彼有吞并之意,战与不战,请足下为我一决。”
孔明曰:“亮有一言,但恐将军不肯听从。”
孙权曰:“愿闻高论。”
孔明曰:“向者宇内大乱,故将军起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除大难,略已平矣;近又新破荆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其不能,何不从众谋士之论,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孙权未及答。孔明又曰:“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孙权曰:“诚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操?”
孔明曰:“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即使是深度包庇孙权的罗贯中,在这一段也着实地点出了孙权与当世双雄之间的天地之距,只不过没拿步练师、袁燿女等美人继续扇孙仲谋的脸罢了。

可惜题主没能好好读《三国演义》。

可惜孙权技能点跟父兄是反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赤壁之战前夕,刘备阵营不与曹操合作,反而选择联吴抗曹,背后有着深层的原因和刘备团队的战略考量。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刘备集团的核心目标与生存逻辑: 建立根据地,实现汉室复兴的宏大愿景: 刘备虽然以“兴复汉室”为旗帜,但他最根本的目标是拥有自己的地盘,建立一个稳固的根.............
  • 回答
    刘备在赤壁之战前名震天下,并非一夜之间,而是经历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崛起之路。这期间,他凭借着独特的个人魅力、不懈的奋斗以及一系列关键事件的积累,逐渐在乱世中站稳脚跟,并为后人所熟知。一、出身显赫,却饱经风霜的早期经历:虽然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但他的家族早已衰落,到了他这一代,生活十分困苦。早年丧父.............
  • 回答
    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后,至夷陵之战前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可谓是风云激荡,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一时期,他们从一个偏安一隅的势力,逐步发展壮大,为日后三分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这条扩张之路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得失,许多决策的利弊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政治领域:奠定基石,制度雏形渐显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
  • 回答
    赤壁之战,一场决定中国三国鼎立格局的经典战役。如果刘备势力缺席,东吴单挑曹操,这场历史的走向会因此改写吗?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设,让我们来详细推演一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刘备的加入对于赤壁之战的东吴来说,并非只是锦上添花,而是具有战略性的、不可或缺的一环。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提供.............
  • 回答
    赤壁之战后,曹操确实没有立即主动进攻刘备,这其中涉及的考量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不敢”或“无法”可以概括。这背后是曹操深思熟虑的战略判断、内部的现实困境以及对孙刘联盟的忌惮。首先,赤壁之战的惨败是曹操主动进攻刘备的最大掣肘。 “赤壁之战”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耻辱和重创的印记。曹操在此战中损失了约八.............
  • 回答
    赤壁之战前,孙权坐拥江东精兵十余万,而刘备兵力不过二三万,且刚刚经历过新野、长坂坡的一系列败仗,势力可谓是风雨飘摇。在这种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孙权为何要和刘备结盟?这绝非仅仅因为看上了关张赵这几员猛将,其中有着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军事战略以及权力制衡等多重考量。一、地缘政治的现实压迫:曹操南下的巨大威.............
  • 回答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之后,曹操确实又活了十二年,一直到公元220年去世。这段时间,他的生活和政治活动远不止于和刘备在汉中打了一场仗然后战败那么简单。事实上,赤壁之战的失败并没有让曹操一蹶不振,反而是他人生后期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促使他更加谨慎,并且在战略和政治上进行了调整。我们不妨详细梳理一下曹操.............
  • 回答
    赤壁之战后,刘备集团的力量对比,在很多人眼中,似乎是曹操集团占据绝对优势,而刘备集团虽然占据了荆州,但兵力、户数都显得捉襟见肘。然而,刘备却能兵不血刃地拿下荆南四郡,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单凭军事实力可以解释。我们需要从更深层次的政治、军事、社会以及人心等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赤壁之战的战略格局重塑:刘.............
  • 回答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被曹操的五千骑兵追击得狼狈不堪,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军事现象。要知道,在此之前,刘备的军队规模虽然不算最大,但起码也有近两万人的实力,为什么面对曹操区区五千骑兵,反而落得如此境地呢?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军事、政治和战略因素,绝非简单的兵力对比就能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赤壁之.............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设问。如果赤壁之战前,孙权真的就此一蹶不振,选择向曹操俯首称臣,那么刘备的处境,可以说瞬间跌入万丈深渊,想要翻身,难如登天。试想一下,当时刘备集团,刚经历了官渡之败,在荆州也只是依附于刘表,自身实力单薄,兵少将寡。他之所以能在赤壁之战中扮演如此关键的角色,甚至成为最后赢家,.............
  • 回答
    那一场惊心动魄的赤壁之战,要说曹操为何会改变原定的攻打目标,从直取刘备转而直捣孙权,这背后其实是局势变化和一系列关键考量所促成的。话说曹操大军南下,初衷确实是想要一举荡平长江以南的势力,尤其是眼下在他看来,刘备占据的新野和樊城之地,虽然是他南征过程中需要啃下的硬骨头,但毕竟实力相对较弱,而且地理位置.............
  • 回答
    若赤壁之战,曹操果真能以雷霆万钧之势,擒获刘备、孙权二王,并将其押赴许昌,公开处斩,那么,这无疑将改写三国乃至中国历史的走向,而对曹操的评价,也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首先,历史对曹操的评价会瞬间被推向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他将成为千古一帝,扫平天下,统一中国的决定性人物。 军事才能的极致展现: .............
  • 回答
    曹操在刘琮投降后,如果选择不发动赤壁之战,这并非全无道理。站在当时的情势分析,保境安民确实不失为一项上策,但能否守得住,则需要细致考量。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曹操当时所处的局面。刘琮投降,为何曹操仍有顾虑?刘琮投降,对曹操而言,无疑是解决荆州问题的一大利好。荆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占据荆州,便能窥伺.............
  • 回答
    孙权这人,年轻有为,继承父兄基业,在乱世之中站稳脚跟,并且干出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比如赤壁之战,那是真真切切地以少胜多,把曹操这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北方霸主打得屁滚尿流,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后来,他又在夷陵之战中,凭借陆逊的才能,把曾经在赤壁联手抗曹的盟友刘备,打得大败亏输,蜀汉元气大伤。这么.............
  • 回答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其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击败了曹操的百万大军。要衡量“先主”(即刘备)在此役中的功劳,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的史实和战略背景来理解。总的来说,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联盟者和战略策应者的角色,虽然在军事主导权上不如孙吴,但其政治和战略上的贡.............
  • 回答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场战役,而鲁肃在这场战役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他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可以详细展开讲述:一、 坚持孙刘联盟的战略方向,抵御曹操南侵的关键推动者: 深刻洞察曹操的野心: 曹操在北方统一之后,虎视眈眈南方,其兵锋直指江东,意图彻底统一天下。鲁肃是东吴为数不多能深刻.............
  • 回答
    赤壁之战,这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战役,孙刘联军的胜利,很多人会觉得是历史的必然,是那个时代下军事天才们碰撞出的璀璨火花。但如果稍加审视,你会发现,这场胜利,在某些方面,确实像是历史洪流中的一个“意外”,或者说,它并没有完全遵从那个时代看似更“顺理成章”的轨迹。首先,我们得明白,在赤壁之.............
  • 回答
    赤壁之战曹操的溃败,与其说是单一的“东风”或“瘟疫”所致,不如说是一系列因素叠加的结果,而东风和瘟疫恰恰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催化剂。我们先谈谈“瘟疫”。在当时的条件下,疾病的传播和影响是巨大的。曹操军队远道而来,士兵们生活环境的改变,加上长期作战的疲惫,很可能导致了疾病的蔓延。史书上提到曹操的军队.............
  • 回答
    赤壁之战,那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关键一役,也是曹操生命中一次重要的挫折。在那风云激荡的时刻,曹操阵营中,除了身处前线的曹操本人,还有几位重量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贾诩,他们当时又在忙些什么?又给曹操提出了哪些高见呢?咱们这就细细道来。荀彧:镇守后方,心忧前线首先说说荀彧。此时的荀彧,已经.............
  • 回答
    赤壁之战曹操的惨败,绝非仅仅是孙刘联军的强大,更在于他自身一系列的战略失误和内部隐患。如果非要找出“关键点”,那便是他 低估了长江水战的复杂性,同时又因为轻敌和不了解南方的特殊环境,导致了连锁反应的崩溃。咱们把这摊子掰开了揉碎了讲讲:1. 战略上的冒进与傲慢:一统天下的急躁曹操虽然雄才大略,但赤壁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