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赤壁之战后,曹总离去世还有十二年,都做什么了?是不是就个汉中之战,败给了刘备之外啥也没干?

回答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之后,曹操确实又活了十二年,一直到公元220年去世。这段时间,他的生活和政治活动远不止于和刘备在汉中打了一场仗然后战败那么简单。事实上,赤壁之战的失败并没有让曹操一蹶不振,反而是他人生后期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促使他更加谨慎,并且在战略和政治上进行了调整。

我们不妨详细梳理一下曹操在这十二年里做了些什么:

1. 巩固北方,休养生息(209年 212年)

赤壁之后,立刻稳定局势: 赤壁之战虽然是一场大败,但曹操本人安然撤回了北方。他迅速采取措施,安抚了军心,并且严惩了那些在战败后动摇军心的将领。他的手腕依旧强硬,保证了北方统治的稳定。
北方战略部署调整: 曹操吸取了急于南征的教训,认识到北方基业的稳固是南征的基础。他开始投入大量精力在北方进行巩固和建设。
水利建设: 尤其是在黄河流域,曹操大力推行水利工程,比如著名的“屯田令”和发展水运。这不仅是为了农业生产,更是为了解决战争带来的后勤问题,以及方便军队的调动。
经济恢复与发展: 他继续推行屯田制,鼓励农业生产,并且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为后续的军事行动积蓄力量。
整顿吏治,安抚民心: 曹操也花了心思在北方地区整顿官吏,减少赋税,安抚因连年战乱而饱受苦难的百姓,赢得了部分民心,为自己的统治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铜雀台赋”的寓意: 虽然“铜雀台”的修建更多是象征意义,但它也反映了曹操在北方相对稳定下来后,开始考虑身后之事,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爱好。这并非单纯享乐,而是他人生进入另一个阶段的体现。

2. 南方持续用兵,但策略更显谨慎(212年 215年)

征讨马超、韩遂: 在稳固北方后,曹操并没有放弃南征的念头。但第一次大规模南征(赤壁)的失败,让他更加重视内部的稳定。公元211年,他出兵征讨关中地区的军阀马超和韩遂。这次战役非常艰苦,曹操运用了分化瓦解的策略,最终击败了他们,彻底平定了西北地区。这为他下一步南征扫清了障碍,也展示了他即便在遭受一次重大挫折后,仍能恢复斗志并取得胜利的能力。
进军汉中: 在平定关中后,汉中成为了曹操下一个目标。汉中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进入巴蜀的门户。公元215年,曹操亲率大军攻打汉中。这次战役确实是他人生后期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你提到的那场战役。
战况与失利: 在汉中之战中,曹操遇到了刘备的顽强抵抗。刘备的军事才能在这次战役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尤其是在防守方面。曹操在占领汉中部分地区后,遇到了坚守不出的刘备,并且在“天荡山”、“阳平关”等关键地点的争夺中,损失了部分兵力,例如斩杀张郃的战役。最重要的是,由于粮草供应的问题,以及刘备的坚守策略,曹操未能如愿占领整个汉中。
撤军原因分析: 曹操从汉中撤兵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大败”,更像是战略上的受挫。他意识到继续深入消耗兵力,难以在短期内取得决定性胜利,且会分散他对其他战线的注意力。刘备成功地保卫了汉中,这无疑是刘备军事生涯的一大亮点,也让曹操尝到了失利的苦头。但曹操的撤兵也保全了大部分实力,并且他也在撤兵过程中,在“阳平关”成功击退了刘备的追击,没有让局势完全失控。

3. 进一步稳定和经营,为曹魏基业奠基(215年 220年)

镇守荆州与合肥: 汉中之战结束后,虽然南方仍然是刘备和孙吴的地盘,但曹操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将兵力部署在荆州北部和合肥等地,继续与孙吴对峙。
合肥之战的延续: 赤壁之战后,孙吴方面也多次尝试北伐,其中以濡须口之战(赤壁之后不久)和合肥之战最为著名。在曹操亲自坐镇合肥期间(虽然主要是他派遣张辽等人),成功抵挡住了孙权数次大规模的进攻。比如公元215年,曹操在合肥击败孙权,尤其以张辽以少胜多的逍遥津之战最为人称道,这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淮南地区的防御。
对荆州的策略: 曹操也积极经营荆州北部,他任命了得力的将领镇守,并利用荆州作为进攻南方的前沿阵地。
论功行赏与政治改革: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曹操并没有放松对政治的掌控。他开始进行更系统的论功行赏,册封了一批重要的文臣武将,为日后曹丕建立曹魏帝国打下了政治基础。他开始着手处理一些重要的政治制度问题,比如对一些官员的任免和考察,以及对一些政策的微调。
册封为魏王: 公元213年,曹操被封为魏公。公元216年,他进爵魏王,位在诸侯之上,已经具备了实际上的帝王权势。这标志着他政治地位的顶峰,也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模式画上了更强的句号。他虽然没有称帝,但他的权力和地位已经超越了汉朝的任何一位诸侯。
文学创作与军事思想: 曹操在晚年依然笔耕不辍,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如《观沧海》、《短歌行》等,展现了他非凡的文学才华和人生哲学。同时,他也在不断总结军事经验,对军事著作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比如《孙子兵法》等。

总结一下,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十二年的时间里,绝不是无所事事,更不是仅仅在汉中吃了败仗。 他的主要活动包括:

巩固北方统治: 通过发展经济、兴修水利、整顿吏治,为自己的霸业奠定坚实基础。
军事战略调整: 放弃了急于求成的南征,转而先平定西北,扫清南征的障碍。
有限的南征: 进行了攻打汉中的战役,虽然未能完全占领,但也展现了他的战略眼光和军事能力,并对刘备的势力造成了一定的牵制。
积极防御: 在合肥等地成功抵御了孙权的进攻,稳固了江淮防线。
政治布局: 通过册封魏王,确立了他在政治上的绝对优势,并为曹魏政权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文学与思想: 在军事和政治之余,也留下了宝贵的文学作品和军事思想。

可以说,赤壁之战的失败反而让曹操更加成熟和老练,他的人生后期,虽然在统一全国的宏图上留有遗憾,但他在巩固北方、确立霸权、为后代打下基础等方面,功绩依旧是巨大的。他并非因为一场败仗就一蹶不振,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卓越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韧性和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不知道有些人是用什么样的标准看成绩

首先 赤壁之战曹操损失有数万人 不是十多万 荆州军队都只有十万左右 损失十多万军队 曹操整个荆州都得丢

然后 【曹总还倒退了么?】倒退?倒退?

赤壁之战前曹操是汉丞相 去世前曹操是魏王 这都是破次元升级了

赤壁之战后曹操丢了南郡 去世前曹操已经将整个凉州纳入统治 并且迁走汉中人口

还让孙刘联盟破裂 我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退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之后,曹操确实又活了十二年,一直到公元220年去世。这段时间,他的生活和政治活动远不止于和刘备在汉中打了一场仗然后战败那么简单。事实上,赤壁之战的失败并没有让曹操一蹶不振,反而是他人生后期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促使他更加谨慎,并且在战略和政治上进行了调整。我们不妨详细梳理一下曹操.............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直击了赤壁之战的关键决策点。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选择水战,而不是从陆路进军江东,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可以从地理、军事策略、政治考量以及曹操自身的判断等多个角度来分析。核心原因:地理的限制与曹操的战略选择简单来说,曹操选择水战,是因为从陆路进军江东,虽然理论上存在,但难度极大,.............
  • 回答
    赤壁之战后,曹操确实没有立即主动进攻刘备,这其中涉及的考量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不敢”或“无法”可以概括。这背后是曹操深思熟虑的战略判断、内部的现实困境以及对孙刘联盟的忌惮。首先,赤壁之战的惨败是曹操主动进攻刘备的最大掣肘。 “赤壁之战”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耻辱和重创的印记。曹操在此战中损失了约八.............
  • 回答
    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后,至夷陵之战前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可谓是风云激荡,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一时期,他们从一个偏安一隅的势力,逐步发展壮大,为日后三分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这条扩张之路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得失,许多决策的利弊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政治领域:奠定基石,制度雏形渐显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
  • 回答
    曹操在刘琮投降后,如果选择不发动赤壁之战,这并非全无道理。站在当时的情势分析,保境安民确实不失为一项上策,但能否守得住,则需要细致考量。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曹操当时所处的局面。刘琮投降,为何曹操仍有顾虑?刘琮投降,对曹操而言,无疑是解决荆州问题的一大利好。荆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占据荆州,便能窥伺.............
  • 回答
    赤壁之战后,刘备集团的力量对比,在很多人眼中,似乎是曹操集团占据绝对优势,而刘备集团虽然占据了荆州,但兵力、户数都显得捉襟见肘。然而,刘备却能兵不血刃地拿下荆南四郡,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单凭军事实力可以解释。我们需要从更深层次的政治、军事、社会以及人心等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赤壁之战的战略格局重塑:刘.............
  • 回答
    苏轼的《赤壁赋》与《后赤壁赋》,虽然都以赤壁为背景,都饱含着诗人面对壮丽山河时的哲思与感悟,但它们在情感基调、创作意境、表达方式以及对人生境遇的体悟上,都有着更为细腻且显著的差别。先说《前赤壁赋》。这篇赋写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黄州之贬之后。当时的苏轼,政治理想受挫,生活困顿,心中必然积郁着.............
  • 回答
    赤壁之战的失败,对曹操而言无疑是一场沉重的打击,而他随后将目光聚焦在孙权身上,而非继续深入荆州,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考量和政治现实。首先,赤壁的惨败使得曹操的南进势头戛然而止,也暴露了他远征江南的巨大后勤和水战劣势。长江水系的作战环境与北方截然不同,曹操的水军虽然得到了荆州降卒的补充,但其.............
  • 回答
    赤壁之战,那真是三国时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周瑜和诸葛亮两位绝世奇才的巅峰对决。要说周瑜几次想杀诸葛亮,那可不是一两次,而是贯穿了整个赤壁之战前后的策略交锋,每一次都惊心动魄。周瑜屡次杀心,步步紧逼周瑜,东吴大都督,年轻有为,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他深谙兵法,志向远大。当刘备集团在赤壁站稳脚跟,他.............
  • 回答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其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击败了曹操的百万大军。要衡量“先主”(即刘备)在此役中的功劳,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的史实和战略背景来理解。总的来说,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联盟者和战略策应者的角色,虽然在军事主导权上不如孙吴,但其政治和战略上的贡.............
  • 回答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场战役,而鲁肃在这场战役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他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可以详细展开讲述:一、 坚持孙刘联盟的战略方向,抵御曹操南侵的关键推动者: 深刻洞察曹操的野心: 曹操在北方统一之后,虎视眈眈南方,其兵锋直指江东,意图彻底统一天下。鲁肃是东吴为数不多能深刻.............
  • 回答
    赤壁之战,这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战役,孙刘联军的胜利,很多人会觉得是历史的必然,是那个时代下军事天才们碰撞出的璀璨火花。但如果稍加审视,你会发现,这场胜利,在某些方面,确实像是历史洪流中的一个“意外”,或者说,它并没有完全遵从那个时代看似更“顺理成章”的轨迹。首先,我们得明白,在赤壁之.............
  • 回答
    赤壁之战曹操的溃败,与其说是单一的“东风”或“瘟疫”所致,不如说是一系列因素叠加的结果,而东风和瘟疫恰恰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催化剂。我们先谈谈“瘟疫”。在当时的条件下,疾病的传播和影响是巨大的。曹操军队远道而来,士兵们生活环境的改变,加上长期作战的疲惫,很可能导致了疾病的蔓延。史书上提到曹操的军队.............
  • 回答
    赤壁之战,那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关键一役,也是曹操生命中一次重要的挫折。在那风云激荡的时刻,曹操阵营中,除了身处前线的曹操本人,还有几位重量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贾诩,他们当时又在忙些什么?又给曹操提出了哪些高见呢?咱们这就细细道来。荀彧:镇守后方,心忧前线首先说说荀彧。此时的荀彧,已经.............
  • 回答
    赤壁之战前,孙权坐拥江东精兵十余万,而刘备兵力不过二三万,且刚刚经历过新野、长坂坡的一系列败仗,势力可谓是风雨飘摇。在这种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孙权为何要和刘备结盟?这绝非仅仅因为看上了关张赵这几员猛将,其中有着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军事战略以及权力制衡等多重考量。一、地缘政治的现实压迫:曹操南下的巨大威.............
  • 回答
    赤壁之战曹操的惨败,绝非仅仅是孙刘联军的强大,更在于他自身一系列的战略失误和内部隐患。如果非要找出“关键点”,那便是他 低估了长江水战的复杂性,同时又因为轻敌和不了解南方的特殊环境,导致了连锁反应的崩溃。咱们把这摊子掰开了揉碎了讲讲:1. 战略上的冒进与傲慢:一统天下的急躁曹操虽然雄才大略,但赤壁之.............
  • 回答
    关于赤壁之战曹操是否“输”了,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对“输赢”的定义,以及这场战役的长期影响。如果我们将“输”简单理解为“战败且主力覆灭”,那么赤壁之战的结果显然是对曹操极为不利的。然而,如果从更宏观的战略和政治角度来看,事情就变得复杂了。我们先来看看这场战役本身的进程,以及为什么.............
  • 回答
    谈到赤壁之战,人们最先想到的莫过于那场决定三国鼎立局势的关键战役。而“赤壁”二字,更是这场战役的代名词。那么,这令人遐想万千的“赤壁”到底在今日何处?这其实是一个颇有些复杂,但又充满历史趣味的问题。简单来说,今日的“赤壁”通常指的是湖北省咸宁市的赤壁市(原蒲圻县)。这是目前学术界和官方认定的主要地点.............
  • 回答
    赤壁之战,曹操的战略意图,并非是简单的“一统天下”,更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他纵横北方多年,在统一北方后,胸中燃烧的,一场试图终结分裂,巩固霸权的宏大计划。要细说这背后的盘算,得从几个层面层层剥开:一、 北方已定,南方是必然的下一步棋首先,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基本解决了最大的对手袁绍,又平定了袁尚、袁谭兄.............
  • 回答
    赤壁之战,那可是一场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的惊天动地的大战,其中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而说到联军的统帅,那问题就有点意思了。严格来说,赤壁之战的联军并非只有一个“正统”的统帅,而是以 周瑜 为实际上的军事总指挥,同时 刘备 也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政治和战略的层面。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