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赤壁之战时鲁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回答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场战役,而鲁肃在这场战役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他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可以详细展开讲述:

一、 坚持孙刘联盟的战略方向,抵御曹操南侵的关键推动者:

深刻洞察曹操的野心: 曹操在北方统一之后,虎视眈眈南方,其兵锋直指江东,意图彻底统一天下。鲁肃是东吴为数不多能深刻洞察这一点并提出对策的政治家。他深知,一旦曹操南下,江东的安危将受到严重威胁。
力排众议,坚持联吴抗曹: 当时东吴内部对于如何应对曹操南侵存在不同的声音。一部分主张投降曹操,以求自保,例如张昭等重臣。而另一部分则主张抵抗,但对联合刘备的策略持保留态度,认为刘备势力弱小,不足为凭。在这种复杂局面下,鲁肃凭借其远见卓识,坚决地站在了坚持联吴抗曹的最前列。他反复向孙权分析利弊,强调孙刘联合才能形成最有效的抵抗力量,对抗曹操强大的军事实力。
说服孙权下定决心: 鲁肃不仅提出战略方向,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将自己的战略理念有效地传递给孙权,并获得其信任和支持。他通过言辞恳切、分析透彻的陈述,说服了年少的孙权,使其下定决心联合刘备,与曹操决一死战。可以说,没有鲁肃在孙权面前的坚定劝说,东吴很可能因为内部的分歧而走向错误的道路。

二、 促成孙刘联盟的实际落地与巩固:

迎接刘备,建立联系: 在曹操南下的大背景下,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前夕兵败寄居在新野,其生存状况堪忧。鲁肃是第一个主动站出来,向孙权建议迎接刘备,并派遣使者前往联络的人。他看到了刘备作为孙吴潜在盟友的价值,即使刘备当时势弱,他依然认为联合的力量比独自对抗曹操更有优势。
在赤壁之战前夕的斡旋: 在赤壁之战前夕,刘备集团的加入,为孙吴的抵抗增添了重要的力量。鲁肃在刘备到来后,积极与诸葛亮沟通,了解刘备的军事情况和意图,并在双方之间起到了重要的协调作用。他虽然不如诸葛亮那样在军事谋略上出类拔萃,但在政治和外交上,他扮演着孙刘双方沟通和理解的桥梁角色。
作为孙吴使者与刘备集团保持密切联系: 尽管历史记载中诸葛亮是作为刘备的使者来到东吴,但鲁肃在整个联盟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联络和沟通作用。他与诸葛亮之间的密切交流,虽然很多细节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但可以推测,鲁肃在协调双方战略、互通情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 在军事策略上的贡献,特别是对“借东风”的间接支持:

支持周瑜的联吴抗曹战略: 虽然周瑜是赤壁之战的总指挥,鲁肃在战略层面上对周瑜的决策给予了坚定的支持。他理解周瑜“火攻”战术的必要性,也相信周瑜的军事才能。
促成与刘备的合作,为火攻创造条件: 周瑜的火攻战术需要有北兵士兵的配合,而刘备的加入和提供的粮草支援,为实施火攻创造了有利条件。鲁肃在促成孙刘联盟上的努力,间接支持了周瑜的火攻计划。
“借东风”的关键人物的“护航者”: 历史上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说法,而最终诸葛亮成功“借东风”是赤壁之战胜利的关键。虽然鲁肃在“借东风”的具体情节中并非直接执行者,但他在前期确立了孙刘联盟,为诸葛亮能够顺利施展其计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在诸葛亮祭风的过程中,根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鲁肃是当时在场的重要人物,且周瑜在诸葛亮祭风时特别派人去叫鲁肃前来,这暗示了鲁肃在当时的重要性,以及周瑜对其信任和认可。鲁肃的在场,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对诸葛亮行动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鲁肃与周瑜、诸葛亮之间在军事行动上的默契和配合。

四、 展现高尚的个人品德与政治智慧:

不计个人得失,以国事为重: 鲁肃在面对主和派的强大压力时,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不畏权贵,不计个人得失,将国家的安危放在首位。这种大局观和责任感,是其政治智慧的体现。
心胸开阔,善于合作: 鲁肃虽然是东吴重臣,但他能看到刘备集团的价值,并且能够与诸葛亮这样来自敌对势力的人才进行有效的合作,甚至在战后还能保持友好的关系。这种心胸开阔、善于合作的品质,在乱世中尤为可贵。
以“国士”之心待人: 鲁肃对待诸葛亮,可谓是用“国士”之心。他多次主动拜访诸葛亮,虚心请教,甚至在关键时刻向孙权推荐诸葛亮。这种以诚相待、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态度,为孙刘联盟的成功奠定了信任基础。

总结来说,赤壁之战时鲁肃的作用是全方位的、战略性的和基础性的。 他是:

战略远见的提出者和坚定的捍卫者, 确保了东吴选择了正确的抵抗方向。
孙刘联盟的积极促成者和关键维护者, 为抗曹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军事行动的支持者和配合者, 为周瑜和诸葛亮的战略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政治智慧和高尚品德的典范, 以其大局观和个人魅力,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可以说,没有鲁肃,赤壁之战的走向很可能会大不相同。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邃的战略眼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鲁肃在赤壁之役属于组织者的角色,几乎是全能选手。

在刘表去世后,鲁肃要求前往荆州实施拉拢分化工作,这是非常迅速和敏感的决断。

刘琮与刘琦之争,刘备的不确定性,都是可以利诱的对象,操作得当的话,拿到一个入侵荆州的好跳板,抢在曹操前动手是确实可行的操作。

杯具在于,曹操在刘表去世前便已经悄然出兵,鲁肃刚到夏口和刘琦吧啦吧啦,就收到曹操下荆州的消息。这个时候鲁肃迅速改变策略,前往荆州观察形势,在当阳遇到刘备。果断的拉拢刘备改道东行,替江东争取到抵抗曹操必不可少的助力。

当鲁肃与诸葛亮回到江东,诸葛亮倒是说服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且敲定击败曹操后,荆州、江东与北方鼎足而立的格局。可孙权集团内部因为曹操的恐吓,股肱谋主们竟然要推着孙权去投降,做第二个刘琮。还是鲁大师独力支持孙权,并向孙权推荐周瑜。

总而言之,赤壁之战联军的重要组成,即刘备和周瑜,都是鲁肃出面进行串联。孙权本人在绝望之际,更是鲁肃力排众议,出谋献策才有了后续的抗曹方略和赤壁之战。

不夸张的说,若无鲁肃,几无江东。

唯一遗憾的是,鲁肃虽然参与赤壁之战,在军事指挥上的建设不会太多,如此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场战役,而鲁肃在这场战役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他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可以详细展开讲述:一、 坚持孙刘联盟的战略方向,抵御曹操南侵的关键推动者: 深刻洞察曹操的野心: 曹操在北方统一之后,虎视眈眈南方,其兵锋直指江东,意图彻底统一天下。鲁肃是东吴为数不多能深刻.............
  • 回答
    .......
  • 回答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其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击败了曹操的百万大军。要衡量“先主”(即刘备)在此役中的功劳,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的史实和战略背景来理解。总的来说,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联盟者和战略策应者的角色,虽然在军事主导权上不如孙吴,但其政治和战略上的贡.............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赤壁之战,那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关键一役,也是曹操生命中一次重要的挫折。在那风云激荡的时刻,曹操阵营中,除了身处前线的曹操本人,还有几位重量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贾诩,他们当时又在忙些什么?又给曹操提出了哪些高见呢?咱们这就细细道来。荀彧:镇守后方,心忧前线首先说说荀彧。此时的荀彧,已经.............
  • 回答
    赤壁之战前,孙权坐拥江东精兵十余万,而刘备兵力不过二三万,且刚刚经历过新野、长坂坡的一系列败仗,势力可谓是风雨飘摇。在这种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孙权为何要和刘备结盟?这绝非仅仅因为看上了关张赵这几员猛将,其中有着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军事战略以及权力制衡等多重考量。一、地缘政治的现实压迫:曹操南下的巨大威.............
  • 回答
    赤壁之战曹操的惨败,绝非仅仅是孙刘联军的强大,更在于他自身一系列的战略失误和内部隐患。如果非要找出“关键点”,那便是他 低估了长江水战的复杂性,同时又因为轻敌和不了解南方的特殊环境,导致了连锁反应的崩溃。咱们把这摊子掰开了揉碎了讲讲:1. 战略上的冒进与傲慢:一统天下的急躁曹操虽然雄才大略,但赤壁之.............
  • 回答
    关于赤壁之战曹操是否“输”了,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对“输赢”的定义,以及这场战役的长期影响。如果我们将“输”简单理解为“战败且主力覆灭”,那么赤壁之战的结果显然是对曹操极为不利的。然而,如果从更宏观的战略和政治角度来看,事情就变得复杂了。我们先来看看这场战役本身的进程,以及为什么.............
  • 回答
    谈到赤壁之战,人们最先想到的莫过于那场决定三国鼎立局势的关键战役。而“赤壁”二字,更是这场战役的代名词。那么,这令人遐想万千的“赤壁”到底在今日何处?这其实是一个颇有些复杂,但又充满历史趣味的问题。简单来说,今日的“赤壁”通常指的是湖北省咸宁市的赤壁市(原蒲圻县)。这是目前学术界和官方认定的主要地点.............
  • 回答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之后,曹操确实又活了十二年,一直到公元220年去世。这段时间,他的生活和政治活动远不止于和刘备在汉中打了一场仗然后战败那么简单。事实上,赤壁之战的失败并没有让曹操一蹶不振,反而是他人生后期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促使他更加谨慎,并且在战略和政治上进行了调整。我们不妨详细梳理一下曹操.............
  • 回答
    赤壁之战,曹操的战略意图,并非是简单的“一统天下”,更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他纵横北方多年,在统一北方后,胸中燃烧的,一场试图终结分裂,巩固霸权的宏大计划。要细说这背后的盘算,得从几个层面层层剥开:一、 北方已定,南方是必然的下一步棋首先,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基本解决了最大的对手袁绍,又平定了袁尚、袁谭兄.............
  • 回答
    赤壁之战,那可是一场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的惊天动地的大战,其中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而说到联军的统帅,那问题就有点意思了。严格来说,赤壁之战的联军并非只有一个“正统”的统帅,而是以 周瑜 为实际上的军事总指挥,同时 刘备 也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政治和战略的层面。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
  • 回答
    赤壁之战,一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战役,曹操以压倒性的兵力南下,却遭遇惨败,损失惨重。然而,细究史料,人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这次让曹操颜面尽失的战役中,曹操麾下那些赫赫有名、在三国演义中出尽风头的名将们,似乎“安然无恙”,并未出现大规模的阵亡或重大损失。这究竟是为何?其中缘由,并非一两.............
  • 回答
    赤壁之战,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当我们回顾这场波澜壮阔的较量时,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常常浮现在脑海:曹操百万大军压境,兵强马壮,而孙刘联军无论从兵力、粮草还是地利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为什么周瑜和诸葛亮,尤其是周瑜,这位联军的实际主帅,还要冒着巨大的风险选择火攻?这其中,绝非简单的“巧合”.............
  • 回答
    说起赤壁之战,大家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周瑜,觉得他指挥若定,用火攻大破曹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这话没错,周瑜绝对是赤壁之战的核心人物,没有他,这场仗很难想象会是那个结果。不过,赤壁之战的胜利,绝非一人之功,它是一场精心策划、多方协作、甚至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的胜利。要说主要功劳,我.............
  • 回答
    .......
  • 回答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事件,并非由单一原因导致,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从战略、战术、政治、地理、以及对手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战略层面的失误:1. 速战速决的急躁心态与战略目标模糊: 统一全国的急迫性: 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北方大部分地.............
  • 回答
    赤壁之战后,曹操确实没有立即主动进攻刘备,这其中涉及的考量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不敢”或“无法”可以概括。这背后是曹操深思熟虑的战略判断、内部的现实困境以及对孙刘联盟的忌惮。首先,赤壁之战的惨败是曹操主动进攻刘备的最大掣肘。 “赤壁之战”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耻辱和重创的印记。曹操在此战中损失了约八.............
  • 回答
    赤壁之战,那可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这场仗啊,发生在公元208年,具体地说是在长江边的赤壁(今湖北嘉鱼县附近)。当时,曹操这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北方霸主,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气势汹汹地南下,想要一举荡平东吴和刘备的联合势力,统一天下。这事儿要是放到一般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