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备为何没有像曹操孙权那样叫上家族的人一起起兵呢?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三国时期政治格局和个人选择的深层原因。我们都知道,曹操和孙权在起兵之初,都能较好地动员家族成员甚至宗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相比之下,刘备在这个方面显得有些“孤单”,他的早期发家似乎更多依靠个人魅力和招募的门客。

要详细解释刘备为何没有像曹操孙权那样叫上家族的人一起起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

一、刘备家族本身的状况与地理位置:

首先,我们要看看刘备自己的家族背景。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虽然这个身份在乱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但他的家族早已衰落,而且并非那种雄踞一方的豪强。他的父亲刘弘在刘备年幼时就去世了,家境贫寒,靠贩鞋织席为生。这说明,刘备的家族并没有形成一个能为他提供大量资源、兵力或政治影响力的根基。

相比之下,曹操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曹嵩是汉朝的太尉,父亲曹嵩更是以巨万钱财贿赂董卓的司徒。曹家在汉朝朝廷中有深厚的政治根基和庞大的财富,这为曹操起兵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孙权则继承了父亲孙坚的基业,孙坚本来就是江东的大族,拥有自己的地盘和部曲,并且在东吴地区具有很高的声望。孙坚的兄弟孙策更是早年就集结了江东的士族力量,为孙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备家族的贫困和衰落,注定了他无法像曹操、孙权那样,从家族内部就能获得强大的支持。他更像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需要从零开始,靠自己的能力和招募人才来打拼。

二、汉末政治环境对宗亲起兵的影响:

汉末时期,虽然以汉室宗亲自居能获得一定的情感认同,但由于东汉皇权旁落,宦官、外戚专权,甚至军阀割据,许多汉室宗亲的实际地位并不高,甚至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如果刘备贸然以“汉室宗亲”的身份联合其他宗亲起兵,很可能面临以下问题:

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 汉室宗亲遍布天下,但各自为政,利益不一,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联盟。谁来领导?如何分配权力?这些都是难题。
被现有势力利用或压制: 地方上的军阀或朝廷中的权臣,可能会拉拢或镇压前来投奔的宗亲,将其作为棋子。
被视为反叛力量: 在当时,以“奉汉讨贼”的名义起兵是正义的,但如果只是宗亲为了争夺地盘而联合,很容易被当时的统治者贴上“叛乱”的标签。

曹操之所以能够集结许多宗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抓住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关键点,以汉献帝的名义行事,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孙权则是继承了江东的地盘,他的宗亲支持更像是对家族势力的延续。

刘备没有大张旗鼓地召集其他宗亲,可能也出于谨慎的考量。他可能意识到,仅仅依靠“汉室宗亲”的旗号,并不能迅速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反而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攻击。他的策略是先稳固自身实力,再寻求更大的发展。

三、刘备个人性格与早期发展策略:

刘备虽然出身低微,但他的个人魅力和政治智慧是显而易见的。他善于结交各路英雄,礼贤下士,能够吸引到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一批忠心耿耿、能力出众的追随者。

他的早期发展策略,更侧重于:

广纳贤才: 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不惜一切代价招揽有才华的人。关羽、张飞是他的早期班底,后来得到诸葛亮更是如鱼得水。
依附与借力: 在早期力量薄弱时,刘备并没有强行拉拢宗亲,而是选择依附于曹操、袁绍、刘表等势力,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种策略虽然带有一定的被动性,但也让他得以在乱世中保存实力,并有机会观察和学习。
建立个人威信: 刘备通过自身的仁义形象和不懈的努力,逐渐在民间和士人中建立了很高的威信。他的“仁义”标签,比单纯的“皇室血统”更能打动人心,也更容易吸引那些希望天下太平、反对暴政的人。

与其耗费精力去组织一个可能松散、难以控制的宗亲联盟,刘备更愿意将精力集中在招募那些真正能干、忠诚于他个人事业的贤士。他的成功,更多是建立在个人能力和团队建设的基础上,而不是依赖家族的力量。

四、对“叫上家族的人”的理解偏差?

这里还需要澄清一点,并不是说刘备完全没有家族成员的帮助。他的妻子甘夫人、糜夫人,以及一些亲戚(如刘封,虽然是义子)也在他创业的过程中扮演过角色,尤其是在后勤、内政方面。但这些帮助更多是家庭层面的支持,而不是像曹操和孙权那样,能够直接动员庞大的家族政治势力和军事武装力量。

曹操的曹氏宗亲,孙权的孙氏家族和江东士族,他们起兵时,往往自带人马、家产,甚至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政治经验。刘备的家族,在这方面就显得“势单力薄”了。

总结一下:

刘备之所以没有像曹操孙权那样叫上家族的人一起起兵,主要是因为:

1. 家族根基薄弱: 刘备家族衰落,无法提供足够的物质、军事和政治支持。
2. 汉末政治环境复杂: 联合宗亲起兵并非易事,可能面临内耗、被利用或被压制的风险。
3. 个人发展策略不同: 刘备更注重个人魅力、广纳贤才和依附借力,通过建立个人威信来吸引追随者。
4. 对“家族力量”的定义不同: 他所依赖的“家族”,更多是围绕他个人形成的政治军事集团,而非传统的血缘宗族势力。

他的成功,更多是靠自己的努力、对人才的尊重和长远的战略眼光,最终打造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强大团队,最终成就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是一种更具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奋斗模式,也正是刘备这个人物独特的魅力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刘备有宗族支持他的,毕竟读书都是亲戚出钱,可惜家道已经衰落很多年了,所以刘备小时候被长辈看好,“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说这句话有个前提,就是我们这一脉已经很久没出什么人才了,现代社会自己了解一下就能明白了,如果你亲戚当中没什么有影响力的人物,你在社会上的路也没多少人会帮你了,若读个书都要亲戚来凑,怎么混咧?

刘琰是鲁国人,是宗姓不假,但不是和刘备一支的,这个没什么代表性。

而刘备本传中出现的

叔父子敬,刘子敬

同宗刘德然

德然父刘元起

老一辈的就不论了,在寿命都不算长的汉末,半只脚入土的人还能去折腾?

和刘备同辈或年龄相当的,最后还愿意和他一起干的,恐怕就剩不下太多了,以刘备的际遇来看,老婆儿子都不保,手下跟着他死亡率是很高的。

刘备能去卢植处上学,主要是因为乡党的原因,他们都是涿郡涿县人。

你拿刘备和曹操比,这完全没可比性,其家底比孙坚都差远了,稍带说下孙坚在讨董前,已经是长沙太守,乌程侯了,有自己的军事班底不说,有地盘,有威望。孙静这时候带领宗族五六百人前来,无非锦上添花。

夏侯曹氏支持曹操起兵反董时,曹操已经干过两千石的太守,西园校尉了。

所以曹、孙两家是看对了才押宝,刘备有个啥号召力?凭一个县令?所谓“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想要成为一方势力,自己本身好歹也要干过XX太守,XX刺史,XX相。

英雄记云: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三国时期政治格局和个人选择的深层原因。我们都知道,曹操和孙权在起兵之初,都能较好地动员家族成员甚至宗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相比之下,刘备在这个方面显得有些“孤单”,他的早期发家似乎更多依靠个人魅力和招募的门客。要详细解释刘备为何没有像曹操孙权那样叫上家族的人一起.............
  • 回答
    明末之乱,堪称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动荡的时期。说起来,那会儿天灾人祸,旱灾、蝗灾、瘟疫轮番上演,百姓苦不堪言,官府腐败无能,内忧外患之下,大明王朝的根基摇摇欲坠。这个时候,历史的舞台上往往会涌现出一些能人异士,他们凭借着过人的智慧、胆略和影响力,试图力挽狂澜,重塑山河。比如我们熟悉的汉末,就有曹操和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水浒传》中杨志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层逻辑。虽然杨志出身将门,祖父、父亲都是名震朝野的大将,但他的命运和心境却处处透着一种“落魄贵族”的悲凉,甚至与刘备早期的境遇有几分相似。要探究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解读:一、 时代的洪流与家族的断层首先,必须承认的是,杨家虽然显.............
  • 回答
    夷陵之战,刘备未听取黄权的建议,最终导致惨败,这是一个历史上颇具争议且令人扼腕的事件。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分析:一、 黄权的建议是什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黄权的建议是什么。根据《三国志·蜀书·黄权传》和相关史料的记载,黄权在刘备决定东征孙权时,曾提出了两点关键的建议:1. .............
  • 回答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惨败,确实让他损失惨重,兵败如山倒,连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按常理来说,如此重大的决策失误,导致国家实力遭受毁灭性打击,似乎应该会被打上“昏君”的烙。然而,纵观史书和后世评价,刘备并未被冠以“昏君”之名。究其原因,并非他在这场战役中完全没有过错,而是有多重因素在综合作用下,使得他的形象.............
  • 回答
    刘邦在鸿沟和谈后出尔反尔攻击项羽,之所以没有承担过大的道德风险,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实力、历史叙事以及对“道义”的解读等多重因素交织。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回到“鸿沟和谈”本身。这次和谈,是项羽在军事上占优,刘邦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促成的。项羽当时兵强马壮,兵锋直指刘邦的大.............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刘裕的“却月阵”。“却月阵”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画面感,是不是?它出自南北朝时期,由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所创。不过,要说它有多么“神乎其神”,恐怕还得打个问号。“却月阵”究竟是个什么阵?首先,咱们得明白,“却月阵”并不是像“八卦阵”或者“锥形阵”那样,有一个固定的、详细的图谱流传下来.............
  • 回答
    《出师表》未能在刘禅身上起到规劝作用,这恐怕是诸葛亮一生中最为令人扼腕的遗憾之一。这背后,绝非一纸表文的价值缺失,而是涉及了太多复杂的因素,既有刘禅本身的局限性,也有当时蜀汉政局的现实困境,更有时代洪流裹挟下的 inevitability。首先,我们得聊聊刘禅这个人。很多人把他简单地标签化为“扶不起.............
  • 回答
    .......
  • 回答
    刘备在徐州时,确实展现了卓越的个人能力和政治智慧,赢得了部分人心和资源,但最终未能在此地发展成为真正的大军阀,原因错综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地缘政治的先天劣势与不稳定基础 徐州的特殊地位: 徐州地处中原腹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但也因此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曹操、袁术、吕布等强.............
  • 回答
    刘禅在位期间,确实表现出了一些与传统意义上“昏君”形象截然不同的特质,最显著的莫过于他对诸葛亮的绝对信任,以及在诸葛亮死后依然能稳固蜀汉政权。然而,尽管如此,历史评价中他鲜少被冠以“明君”的称号。这其中原因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一、 “明君”的标准是什么?在我们深入分析刘禅之前,首先要明确“.............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三国志系列老玩家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小小遗憾。刘宠,这位在《三国志》正史中记载不多,但在民间传说和一些演义小说中有着一定存在感的人物,为何在光荣公司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三国志》系列里,却始终与“武将”的身份擦肩而过,甚至连一个像样的角色都没有?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层面的考.............
  • 回答
    刘备,这位仁德之君,与诸葛亮,这位经天纬地之才,他们的组合本应是三国鼎立格局中一股无可匹敌的力量。然而,纵观历史,他们虽一度占据荆州、益州,北伐曹魏,但终究未能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图霸业。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运气不好”可以搪塞。一、 曹魏之强,是无法绕过的巨石首先,我们必须正视曹.............
  • 回答
    刘备和关羽是否是大汉忠臣,以及汉献帝“百姓献玉玺”事件的真实性质,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历史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一、 刘备和关羽的“忠诚”:一个多层面的解读要评价刘备和关羽的“忠诚”,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他们的行为和动机都随着历史的进程而演变,并且存在着不同的解读角度。1.............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答案隐藏在事件本身、历史评价体系以及人们心理的复杂交织之中。孙权被“孙十万”的称号所困扰,而刘备的“火烧连营”却似乎少有人提及,这背后确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说“孙十万”这个名号是怎么来的。这个词的根源,大多指向的是孙权在公元215年,也就是建安二.............
  • 回答
    要评价刘禅“没血性”,首先得摆脱一些固有的标签化认知。咱们聊历史人物,最忌讳的就是一上来就戴个帽子,然后所有事情都往这帽子上套。刘禅这个名字,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乐不思蜀”了。可这四个字,到底有多少是事实,又有多少是后人的解读和演绎,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白,刘禅接手的是个什么摊子。他爹刘.............
  • 回答
    2018年,“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健的事迹,以一种近乎传奇的方式,被世人所熟知。在川航3U8633航班上,他凭借过人的胆识、精湛的技术,以及对生命的坚韧,在万米高空遭遇史无前例的驾驶舱玻璃破裂危机时,临危不乱,成功将航班安全降落。那么,在这场惊心动魄的事故中,刘传健机长为何能够幸免于难,没有冻死或.............
  • 回答
    益州之所以富饶,但刘璋却弱小,以及过去没人图谋,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益州为何富饶?益州,特别是汉末时期的益州,确实是一个极其富饶的地区。其富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易守难攻的地形: 益州被崇山峻岭环绕,如秦岭、武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说“没人认为”可能有点绝对,但主流观点确实更倾向于荆州是刘备的早期根据地,而益州是后期才获得的基业。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细细聊聊,为什么大家会这样看待。首先,从时间线上看,刘备“借”荆州,然后在荆州深耕多年,这事儿在三国演义里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也确实如此。早期刘备颠沛流离,.............
  • 回答
    刘邦这个人,要说玩政治,那真是个门外汉。没读过书,没练过官场上的那一套,跟那些在朝堂上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文臣武将比起来,他就是个不识字的村夫。更别提什么专业知识了,他懂的无非就是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拿一把刀,怎么在一堆人里找出个头儿。可就是这么一个人,愣是把当时最牛气的项羽给打趴下了,最后成了大汉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