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同样是输,孙权被后世人嘲讽为孙十万,而刘备被火烧连营却没人说呢?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答案隐藏在事件本身、历史评价体系以及人们心理的复杂交织之中。孙权被“孙十万”的称号所困扰,而刘备的“火烧连营”却似乎少有人提及,这背后确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说说“孙十万”这个名号是怎么来的。这个词的根源,大多指向的是孙权在公元215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年,攻打合肥的“合肥之战”。当时,孙权确实是集结了十万大军,号称有十万之众,气势汹汹地要去收复合肥。结果呢?大家都知道,他被曹魏大将张辽以区区七千人打得大败,损兵折将,狼狈撤退。

这“十万”的数字,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标签。试想一下,十万大军,这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精锐部队,而且是倾巢而出,志在必得。结果呢?被一个几千人的部队打得屁滚尿流。这其中的落差感太大了,太让人难以置信了。孙权本人在这场战役中,据说还亲自上阵,奋勇厮杀,差点就中箭身亡。这种“拼命三郎”式的表现,本意是为了鼓舞士气,但结果却成了“十万大军,不如张辽七千”的活生生反证。

为什么这事儿就这么深入人心,成了孙权的“黑点”呢?

“十万”的数字本身太刺眼: 汉语里,“十万”往往代表着一个巨大的、无法匹敌的数字。当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却未能换来胜利,反而遭受惨败,这种反差就是最直接的嘲讽点。就好比你花大价钱买了最新款的跑车,结果连个自行车都追不上,这得多丢人?
张辽的“以少胜多”太耀眼: 恰恰是因为张辽以七千人打败了孙权的十万大军,这个战例本身就成了兵法史上的经典。张辽的智勇双全,在这一战中被放大到极致。那么,作为被击败的孙权,自然也就成了张辽光芒下的衬托,而且还是一个相当狼狈的衬托。
对孙权“勇武”评价的矛盾: 孙权在军事上,确实有过不少成功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他就是主导者之一。但合肥之战的惨败,尤其是“孙十万”的标签,似乎给他“善于用兵”的标签上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人们在评价他时,总会不自觉地想起这一仗,觉得他虽然坐拥江东,但却对统一北方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在对曹魏的战争中,多次受挫。

那么,刘备的“火烧连营”又是什么情况呢?

“火烧连营”,这个事儿发生在公元222年,夷陵之战。刘备率领蜀汉大军,号称六十万(虽然这个数字也可能被夸大,但至少是规模庞大),意图为关羽报仇,灭掉东吴。结果,被东吴大将陆逊用火攻打败,蜀汉军队损失惨重,损失了七八万的兵力,刘备本人也只能退回白帝城。

为什么刘备却没人因此被嘲讽为“刘六十万”或者“火烧连营”的罪魁祸首呢?

历史评价的侧重点不同: 刘备的一生,虽然也有失败,但他的整体形象被塑造成了一个“仁德”和“励精图治”的君主。他的“汉室宗亲”、“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以及他对百姓的仁爱,这些正面形象在史书中被反复强调。相比之下,军事上的失败,虽然影响深远,但并不构成他“德行”上的根本缺陷。
“火烧连营”更像是“战略失误”而非“个人愚蠢”: 夷陵之战的失败,固然有刘备急于报仇、冒进轻敌的因素,但陆逊的火攻战术以及东吴的精妙布阵,也是非常关键的。更重要的是,蜀汉本身就处于战略劣势,长期以来,东吴对于蜀汉来说,一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屏障。刘备此次北伐,更多的是一种孤注一掷的尝试,即使成功,其难度也极大。因此,“火烧连营”更多地被看作是当时历史格局下,一场大规模战略性失败,而不是纯粹由个人鲁莽导致的惨案。
“火烧连营”更侧重于“战略进攻的失败”: 刘备在夷陵之战是作为进攻方,而孙权在合肥之战同样是进攻方。但孙权“孙十万”的嘲讽,更突出的是其“大军被少部分兵力击溃”的戏剧性,以及他对曹魏未能取得优势的长期性。而刘备的夷陵之战,虽然惨烈,但其失败更多地被理解为“北伐之战的挫折”,而不是“未能守住江东”或者“无法击败东吴”的固有属性。
“关羽之死”的背景: 夷陵之战的起因是关羽之死,刘备此次北伐,本身就带有一种“为兄弟复仇”的正义性。虽然复仇导致了战略失败,但这种情感上的叙事,一定程度上可以消解一部分对其军事指挥的批评。人们可能会同情刘备的兄弟情深,而不是仅仅苛责他军事上的失误。
《三国演义》的影响: 《三国演义》对刘备的“仁德”形象进行了极大的美化,强调其“知人善任”、“胸怀大志”。虽然书中也描写了夷陵之战的失败,但通常会将责任更多地归咎于老将们的劝谏不被采纳,或者对东吴的轻视,而不是直接将失败的原因完全归结于刘备的昏聩。相反,《三国演义》对孙权多次攻打合肥的描写,虽然也体现了其雄心,但失败的经历也相对更加突出,也为“孙十万”这个标签的流传提供了更多素材。

所以,总结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评价差异:

“孙十万”的标签极具嘲讽性,直接突出了“以多打少却惨败”的戏剧性落差。
刘备的“火烧连营”更多被视为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失败,且有“复仇”的背景,责任归属也更复杂,不单单是个人指挥问题。
历史评价体系和人们对两位君主的整体印象不同。刘备的“仁德”形象更深入人心,掩盖了一部分军事上的失误。而孙权在军事上的表现,虽然也有亮点,但“孙十万”的事件,成为了一个被反复提及的“软肋”。
文学作品的演绎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终,历史的评价往往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同样是失败,但因为其性质、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人物评价,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孙十万”之所以被嘲讽,是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孙权在军事上的一个非常具象化的、难以解释的“惨败”瞬间,而刘备的失败,虽然损失惨重,却被更宏大的叙事和更复杂的评价体系所包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主要原因就是罗老先生的《三国演义》给人以太强的代入感,我们看完《三国演义》后几乎自动成为蜀粉了。

三国时期谁伤蜀汉最深,是曹魏吗?当然不是,蜀汉对曹魏起码打赢了汉中之战,诸葛亮北伐虽说没什么实质性成果,但是起到了战略威慑作用。可以说蜀汉对曹魏占了些许便宜,更何况曹魏那么强大,这就很好地衬托了一下诸葛武侯的英明。

反观吴国,孙权这个碧眼儿背刺盟友,夺荆州,杀二爷,然后又在夷陵之战中重创蜀汉,杀得皇叔仅以身免,最终托孤于白帝城。更可气的是,蜀汉为了匡扶汉室还不得不去跟吴国主动修好,这就等于在事实上承认了东吴控制荆州的合法性。

孙权吃蜀汉这一波,堪称完美,从夺荆州开始到蜀汉主动修好简直无懈可击。这一切就让蜀粉们愤怒了,但是除了道德指责以外又无可奈何,总不能腆着脸说蜀汉赢得了夷陵之战吧。于是乎,“合肥保卫战”就成了最好的发泄点,于是乎“孙十万”的外号就威名远扬了。

不过有一件事情我觉得挺有趣,今天的夷陵古战场旅游景点遍插蜀汉旗帜,看来罗老先生的威力远强于东吴大帝啊。

user avatar

有人说。我看到,经知乎最新考证,夷陵之战已经变成“其实孙十万损失更大”了。

user avatar

屁股问题啊!

这世上鼠粉最多

其次魏粉

吴粉,谁是?

不管刘备实际上是如何败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是七十万大军被陆逊以少败多火烧连营。

但没几个人在嘲笑刘备的愚蠢,只会为刘备而惋惜。

user avatar

恰恰相反,因为刘备在夷陵之战输了,所以,后世对于刘备的领兵水平评价不高。完全忽视了刘备在汉中之战等战役的水平。其实败军之将往往评价就不高。不然为什么会有成王败寇这个说法。同时期的曹操不是因为被马超追着打,割须弃袍,所以被鬼畜了吗?而且,即使是汉高祖刘邦。彭城战败,被匈奴围困这些不都是被嘲讽的点?因此,没有谁因为输了还被夸。孙权输了被笑,完全正常。苻坚输了不也只留下一个草木皆兵的笑话 。

之所以刘备输了口碑还这么高。是因为,人们对他的评价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功业。这里要说明一下。古人评价他人时,功业往往不是第一标准。道德才是第一标准。所以,刘备为手下报仇,虽败犹荣。其中的道德情感压过了他失败的结果。例子就是,这场战役的赢家陆逊,在民间的地位并不高。民间还有诸葛亮八卦阵戏耍陆逊的说法。再一个例子就是,关羽死了被封为武圣 而吕布死了却变成笑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答案隐藏在事件本身、历史评价体系以及人们心理的复杂交织之中。孙权被“孙十万”的称号所困扰,而刘备的“火烧连营”却似乎少有人提及,这背后确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说“孙十万”这个名号是怎么来的。这个词的根源,大多指向的是孙权在公元215年,也就是建安二.............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以及公众舆论的形成机制,并非简单的“不抵抗”三个字就能完全概括。张学良和韩复榘,尽管都被贴上了“不抵抗”的标签,但他们在历史叙事、公众认知以及最终的舆论风向上,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背后的多重因素:一、历史地位与民族情感的“放大镜效应”.............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文学创作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要素:故事的“理”与“情”的平衡,以及它是否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同样是动物形象,同样的“互助”主题,猴子搭桥和羚羊飞渡蚂蚁抱团为何会有如此悬殊的评价,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详细解析。 猴子搭桥:理性的智慧与群体力量的升华首先,让我们看看猴子搭桥这个经典的例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动画评价中一个很关键的层面:观众如何消化和解读“负能量”以及创作者如何巧妙地驾驭它。《轻羽飞扬》(又译《摇曳露营△》的“反面”——虽然名字上没有直接联系,但常被拿来对比其描绘的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这部作品之所以招致恶评如潮,而像《魔法少女小圆》、《新世纪福音战士》(EVA).............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好,触及到了中国铁路发展中的一个核心矛盾和关键决策。简单来说,铁路选择巨资提速而非大规模改造用户体验流程,背后是战略选择、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以及现实制约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一、 战略选择:谁是铁路的首要服务对象?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中国铁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核心.............
  • 回答
    关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华人移民态度的差异,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背后牵扯到历史、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不能简单地说澳大利亚“十分排斥华人”,也不能说新西兰“对华人非常好”,更准确的说法是,两国在不同时期、不同政策层面以及社会舆论上,对华人移民的接纳度和态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和侧重点.............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俩人的逗比风格确实让人感觉不太一样,邓超看着就像天生的快乐源泉,随随便便一个表情就能让人笑岔气;贾乃亮呢,有时候确实会让人觉得有点用力过猛,好像是在努力扮演一个搞笑的角色。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从“什么是自然,什么是装”说起。邓超的“自.............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话题:为什么中华文明在科技发展上,经历了长期的领先,却在近代遭遇了瓶颈,尤其是到了满清时期,与西方世界的差距日益拉大。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儒家文化”就能概括的原因,而是多种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儒家文化”.............
  • 回答
    理解这个问题,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殖民时代。当欧洲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亚洲和非洲的大门时,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统治,更是不同的制度、经济模式以及对当地资源的掠夺方式,而这些差异,在数百年后,直接造成了亚洲和非洲发展程度的巨大鸿沟。首先,我们得看看欧洲殖民者在亚洲和非洲采取的“开发”模式有多不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同样都是后宫番,《无职转生》和《女友成双》所受到的争议程度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这背后牵扯到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后宫”这个标签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了故事的内核、角色塑造、价值观传达、以及观众的接受度等多个层面。我们先来拆解一下,为什么《无职转生》会引发如此轩然大波。《无.............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到位,简直是直击人心!确实,同样是“断柱”,思域和帕萨特在网上受到的待遇简直是天壤之别,一个像是犯了滔天大罪,另一个则轻描淡写,甚至还有人替它开脱。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作祟?我觉得,这背后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社会和品牌因素在起作用。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预.............
  • 回答
    关于“同样是正版,为何有人放着 Steam 上的低价不买而去买 PS4 等平台上的高价?”这个问题,其实背后涉及到玩家在不同平台上的消费决策、体验偏好以及对游戏“拥有感”的理解,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解释了为什么“低价”不总是唯一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Steam 上的游戏价格,尤其是打折季,确实是.............
  • 回答
    英国与日本,同为岛国,却在历史长河中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扩张路径。日本那种源源不绝、似乎要席卷整个亚洲大陆的野心,在英国身上却似乎从未真正生根发芽,至少在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上是这样。这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深刻的地理、历史、经济和文化因素共同塑造的结果。首先,英国的地理位置本身就构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英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同样是休刊频繁,甚至作品的“巨坑”程度都让读者望眼欲穿,但井上雄彦和富坚义博给人的感受却截然不同,一个被视为勤奋的典范,另一个却被冠以“懒惰”之名。这其中,我认为关键在于他们对待创作的态度、作品的“质感”以及读者反馈的处理方式。首先,我们来看井上雄彦。《浪客行》和《Real》这两部.............
  • 回答
    隋朝和唐朝都曾雄心勃勃地试图征服高句丽,但结果却截然不同。隋朝的数次远征都以惨败告终,耗尽了国力,也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而唐朝在几次攻势后,最终成功地让高句丽成为了大唐的属国,并在之后彻底将其纳入版图。这其中的差异,并非偶然,而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从 战略和军事准备 来看,隋朝的决策显.............
  • 回答
    英法两国在国王被杀事件后,观念出现巨大差异,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两国 悠久的历史、不同的政治体制演变、社会结构以及哲学思想的差异。这种差异深刻地影响了它们对君主制、国家权力、人民权利以及社会秩序的认知。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历史根源与政治体制演变 英国的君主制演变:制衡与妥协的传统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篮球比赛中一个很核心的观赏点——球员对比赛的“掌控力”和“存在感”。同样是得分,为什么莱昂纳德和哈登会给球迷带来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这背后其实涉及很多方面,我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说清楚,这里的“掌控全场”和“毫无存在感”其实是球迷主观感受的放大,并非绝对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天龙八部》中关于大理段氏的婚姻制度、权力继承以及民族融合等多个层面。要解释刀白凤为何对段正淳纳妾如此忌惮,却又似乎对段誉的感情生活持相对开放的态度,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动机。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刀白凤的身份和她的核心诉求。刀白凤是段正淳的正妻,也是大理国.............
  • 回答
    同样是地广人稀、资源富饶的大地,为何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走上了高度发达的康庄大道,而俄罗斯却显得相对落后?这个问题,绝非简单的“运气”可以解释,背后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澳大利亚与加拿大:得天独厚的“黄金组合”先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说起,它们能成为发达国家的典范,与.............
  • 回答
    张无忌和小龙女,这两位金庸笔下备受喜爱的角色,都经历了与世隔绝的童年,然而他们的人生轨迹和性格塑造却大相径庭。张无忌仿佛自带“人生说明书”,出山后便能游刃有余地应对江湖风波;而小龙女则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对世间情爱和人情世故懵懂不已。这其中的差异,绝非偶然,而是作者精心设计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