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样是出生就与世隔绝,为何张无忌就啥都懂而小龙女却不食人间烟火?

回答
张无忌和小龙女,这两位金庸笔下备受喜爱的角色,都经历了与世隔绝的童年,然而他们的人生轨迹和性格塑造却大相径庭。张无忌仿佛自带“人生说明书”,出山后便能游刃有余地应对江湖风波;而小龙女则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对世间情爱和人情世故懵懂不已。这其中的差异,绝非偶然,而是作者精心设计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根源。

首先,我们得看看他们“与世隔绝”的 具体环境和教育方式。

张无忌的与世隔绝,严格来说,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真空”。他从小跟着父母在明教的地下冰火岛长大。虽然岛上只有他们一家三口(后来加上谢逊),但冰火岛并非一个荒芜的绝地。张无忌的父母,特别是张翠山,是江湖中见过世面的人。张翠山在被逼上光明顶前,是武当派的弟子,也曾闯荡江湖。他对于武功、对于人情世故,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在冰火岛上,张翠山并没有放弃对张无忌的教导。他会教张无忌武功,这是最直接的生存技能。更重要的是,张无忌从父母那里听到了关于江湖、关于光明顶、关于奸臣奸臣、关于正道邪说的种种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带有父母的主观色彩,但却构建了张无忌对外部世界最初的认知框架。他听父亲讲述武当的规矩,听母亲讲苗疆的风俗,听谢逊讲述他过去仗义行侠的经历。这些信息如同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让他对外界并非完全空白。

更关键的是,张无忌的父母在教育他时,并非只有“自我保护”这一个维度。他们是饱经沧桑,却依然心存良善之人。张翠山将武当派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理念灌输给张无忌,而殷素素虽然有时行事乖张,但内心深处也渴望儿子能成为一个真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所以,张无忌虽然生活在孤岛,但他接触到的是包含善恶、忠奸、是非的复杂信息,他的父母在尽力引导他去理解和判断这些。

而小龙女呢?她的与世隔绝,可以说是“纯粹”得多。她出生后就被送到了古墓,由师父林朝英抚养长大。古墓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体系,所有的规矩、所有的教导,都来自于林朝英。林朝英本人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奇女子,她创办古墓派,教导弟子以武为尊,冷酷无情,以绝情为根本。林朝英可能在武功上倾囊相授,但她在情爱和世俗观念上的引导,却是近乎空白的。她自己便是被情所伤,所以她宁愿将弟子培养成一个没有感情的武机器。

小龙女每天接触的,是武功秘籍,是古墓中的机关,是师傅的教诲。她从未听过父母关于爱恨情仇的故事,也从未接触过江湖上的恩怨纠葛。她的世界观,完全由古墓派的规矩和林朝英的意志所塑造。这意味着,她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对于世俗社会的生存法则,都是一无所知的。

其次,我们来看看他们 接触外部信息的方式和质量。

张无忌在冰火岛上,虽然环境封闭,但信息来源相对多样。他有父亲张翠山,有母亲殷素素,还有后来加入的谢逊。这三个人,虽然都受过“囚禁”之苦,但他们各自的阅历和知识面是不同的。张翠山有武当的渊源,殷素素有天鹰教的背景,谢逊更是久经沙场。张无忌通过与他们的交流,能够获得多角度的信息,虽然这些信息可能有偏见,但至少是丰富和立体的。他通过这些故事,对江湖上的门派、人物、权力斗争等,有了一个模糊但大致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当张无忌后来离开冰火岛,他接触到的是真实的人和真实的世界。他很快被卷入江湖的漩涡,从张无忌开始,他遇到了殷天正、空见神僧、灭绝师太、赵敏、周芷若……这些形形色色的人,通过直接的互动,不断地刷新和修正他对世界的认知。他是一个极度聪明且善于学习的人,他能从别人的言行举止中观察、分析、总结。他能够快速地理解别人的意图,甚至在某些方面比那些在江湖上打滚多年的人还要敏锐。例如,他能看出杨逍对光明顶的心思,能理解范遥装疯卖傻的目的。这并非因为他生来就“啥都懂”,而是他拥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观察力,以及一颗愿意去理解的心。

而小龙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的信息来源几乎是零。她下山后,虽然进入了江湖,但她依然是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来观察这个世界。她不懂什么是“打探消息”,什么是“趋炎附势”,什么是“人言可畏”。她不懂得如何运用言语来保护自己,也缺乏对人心险恶的预判。她对杨过的感情,最初是师徒之情,是依赖,是责任,但她对“爱情”这个概念本身,以及男女之间那种复杂的亲密关系,是处于一种懵懂状态的。她能够接受杨过的爱,并且回报以爱,但她对爱所带来的烦恼、牵绊、猜忌,是没有概念的。她直到后来与杨过一同经历了磨难,才慢慢地理解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最后,我们不得不提他们的 性格特质和成长经历中的“关键节点”。

张无忌拥有极其重要的性格特质:极高的情商、强大的同理心和极强的学习能力。他天性善良,不喜争斗,但关键时刻又足够果断。他在冰火岛上,虽然被隔绝,但父母的爱给了他安全感,也让他学会了关怀。当他接触到外部世界后,他并没有因为过去的经历而变得孤僻或胆怯,反而能够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融入。

张无忌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节点,就是他中了玄冥神掌,生命垂危。这迫使他必须离开冰火岛,去寻求治愈的方法。这个过程让他不得不与外界接触,去面对各种困难。而他每次遇到危难,似乎都有贵人相助,或者他自己能够灵光一闪,化险为夷。他就像一个“天选之子”,每次都能在最关键的时候,获得最需要的东西,无论是武功秘籍(九阳真经、乾坤大挪移),还是帮助他的人(胡青牛、张三丰)。这些经历,虽然充满了危险,但也是他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而小龙女,她的性格特质是 清冷、专注、绝情。这是古墓派的训练成果,也是她与生俱来的禀赋。她对武功有着极致的追求,对师傅的教诲言听计从。她对感情的处理方式,也完全是按照“绝情绝性”的理念来执行的。她并不主动去学习世俗的知识,她将精力全部放在了武功的修炼和对师傅的思念上。

小龙女的成长经历中,最关键的节点,莫过于她和杨过的相遇相爱。正是杨过的出现,打破了她封闭的世界。杨过是一个“情种”,他用他的热情、他的执着、他的痛苦,一点点地打开了小龙女的心扉。小龙女并非不关心世俗,她只是不懂。当她爱上杨过之后,她也开始在意杨过在意的东西,比如他的生死,比如他所处的江湖。她为了杨过,可以与世俗为敌,也可以为了他而忍受痛苦。但她对人情世故的理解,依然是缓慢且有限的,更多时候是依赖杨过来弥补她的不足。

总而言之,张无忌和 ??龙女的“知识量”和“世故感”的差异,并非是“什么都懂”与“不食人间烟火”的绝对二分法,而是基于他们 不同的成长环境、教育方式、信息获取途径以及自身性格特质。张无忌在孤岛上获得了相对“完整”但依然带有江湖色彩的信息,并且拥有强大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让他能快速融入和理解外部世界。而小龙女则在一个极度封闭、以武功和绝情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中长大,对世俗的认知几乎为零,她的成长更像是在一个纯净的空间里,被爱一点点地“世俗化”。这正是金庸先生构思角色的精妙之处,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设定,都串联起了角色的命运和性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张无忌绝不是与世隔绝不食人间烟火的小白兔,相反由于出身武林名家,耳濡目染之下,对江湖的理解比寻常武林人士更深刻。就好比一个高知家庭出身的高中生,尽管他从未接触过社会,但他比50岁的农民工更理解社会运行机制,取得的成就也远比普通人大得多。

更何况,他的出身已经不是普通的高知家庭,他的父亲张翠山是武林泰山北斗张三丰座下第五弟子、鼎鼎大名的武当七侠之一;

母亲殷素素是天鹰教教主殷天正的爱女,执掌紫薇堂,职权仅在父兄之下,杀人越货、抄家灭门是家常便饭;

义父谢逊是明教四大护教法王之一、明教教主阳顶天白纸黑字指定的法定继承人,十余年来横行江湖,杀人无数,武功见识在武林中都是一等一的。

对应到现在,张无忌的身份就好比太师父是李嘉诚,父亲是李泽楷,母亲是宗馥莉,义父是张勇。出身在这种家庭,就算与世隔绝又怎样,不食人间烟火又怎样,父母双亡怎样,是996社畜能随便拿捏的吗?

常遇春初见张无忌的反应就能说明一切:


张无忌道:“我是舍不得太师父才哭,人家打我,我才不哭呢。你敢打我便打好了,你今日打我一拳,他日我打还你十拳。”

常遇春一愕,哈哈大笑,说道:“好兄弟,好兄弟,这才是有骨气的男子汉。你这么厉害,我是不敢打你的。”

张无忌道:“我动也不会动,你为甚么不敢打?”

常遇春笑道:“我今日打了你,他日你跟着你太师父学好了武功,这武当派的神拳,我可挨得起十拳么?”

在蝴蝶谷,张无忌又接受了武林第一明医胡青牛的指点,两年时间内并非与世隔绝,与前来求医的武林认识打交道扯皮也不少,这也是很难得的江湖阅历。

离开蝴蝶谷后,张无忌又不远万里送杨不悔去昆仑山,前后历时一年。正值元末乱世,饿殍遍野,盗贼丛生,百姓易子而食,途中迭遇险境,全靠张无忌一力化解。这一趟走下来,对个人成长的正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再纯真的小白兔也被磨炼成大灰狼了。

所以,张无忌的成长不是偶然,而是出身、经历累积到一定程度的质变。倘若没有在武当山修炼两年九阳功,张无忌就算捡到九阳真经全本也练不成;没有在蝴蝶谷的实习经历,就不可能兵不血刃地调解六派和明教;没有武当长拳和谢逊口诀打底子,就算练成乾坤大挪移也不可能在一天时间内拥有实战能力;没有万里护送杨不悔的恩情,也很难得到光明左使杨逍的投票;没有和徐达、常遇春的患难与共,就得不到江淮义军的支持;没有挨灭绝师太三掌,就没有五行旗的支持;没有不要命地追击青翼蝠王,就没有明教内堂一战和九阳神功大成,更不会有机会练成乾坤大挪移。

所以,你们真以为随便一个路人甲,踩狗屎运捡了两本破秘籍,就能练成绝世武功,成为统帅武林群豪的明教教主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