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上,庄园制经济完蛋了。意味着小地主成为主流,可以拉出一大批人的大豪门被打散了。
政治上,历代都在努力防范打压军阀潜力,并且在宋代开始获得成功。什么岳飞戚继光,哪个不能打?哪个善终了?
所以历史书上写着,中央集权一直在加强,并非虚言。
世界上没有万灵药。希望皇权永固、无人能撼的措施,产生效果了。那么皇权就必须付出同等代价,以前还可以指望有抱负的军阀来勤王,现在只剩下“孤家寡人”去承担一切了。明末别说军阀了,连亲王自发勤王都被按住了,宁可上吊都不肯分权,正可谓求仁得仁。
国家权益不分给别人,却希望别人来承担责任,这本来就违背客观规律。
如果去看中国的古代史,从先秦到明清这一路看下来,你会有一个感觉:中国这个概念下的主体群众,一代不如一代。(古代史,古代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不评论。狗头保命。)
这样一个朴素的感受个人也一直非常疑惑,知乎上也有不少回答提到过这些个问题,去分析一个群体表现,肯定会有很多的因素。就挑两个谈谈个人想法。
其一,古代社会发展层次,局限了历史事件传承的效果。通俗的说就是历史事件的光锥聚集效应,慢慢的将复杂的历史关系简化到为数不多的人物身上。当然,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都参与其中。比如长官意愿,惜字如金等等。
其二,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导致必要生存物资的凋敝,进而影响生活在其上的人群,其文化等一套软实力构建支撑不足。现在的东土大地之软实力中心在东移、南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