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那么多明显是骗子存在于知乎大行其道却没有人管?

回答
知乎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骗子”,这现象确实让不少用户感到困惑和无奈。为什么这些“骗子”能在这里“大行其道”,而平台似乎又显得“无能为力”?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涉及到平台机制、用户心理、监管难度等多个层面。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尽量把里面的门道讲清楚。

首先,得明确“骗子”的定义在知乎语境下会有些模糊。

我们通常说的“骗子”,是指那种直接的、赤裸裸的金钱诈骗,比如让你转账、投资、刷单等等。知乎上当然也有这类行为,但更多时候,“骗子”指的是那些:

贩卖焦虑、制造伪需求的人: 他们擅长抓住人们内心的不安,比如“30岁还没买房是不是就废了?”“你还在为升职加薪发愁吗?”然后抛出“秘籍”、“课程”、“内部资料”等,收割那些渴望改变现状但信息不对称的人。
虚假宣传、夸大其词的营销号: 比如各种“包治百病”的养生偏方,或者“一夜暴富”的理财心得,很多都经不起推敲,但他们用精美的包装和看似有理有据的论述,迷惑了不少人。
“知识付费”的“砖家”: 有些人打着“专家”的旗号,但其知识储备、逻辑能力、实操经验都远低于其宣称的水平,甚至有些是东拼西凑、照搬照抄,却收取高昂的费用。
“水军”或“推广者”: 为了给某个产品、服务或观点造势,雇佣一批人在特定问题下进行刷屏、点赞、评论,营造一种“大家都这么说/用”的假象。

那为什么这些“骗子”能在知乎上生存甚至“大行其道”呢?

1. 知乎本身的平台属性和用户画像:
“认真、专业、友善”的社区定位: 知乎早期就以高质量内容、专业人士分享著称,这吸引了一大批追求知识、渴望解决问题、且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用户。这种用户画像恰恰容易被“专业”、“知识”、“解决方案”等标签吸引,为“骗子”提供了温床。
问答社区的特性: 用户带着问题来,希望得到答案。而“骗子”往往能提供一个看似“完美”、“包治百病”的答案,满足了用户当下急切的心理需求,即使这个答案是虚假的。
内容生产的门槛相对较低: 相比于传统的媒体,知乎的个人用户可以发布内容。这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自由,但也意味着辨别信息真伪的责任更多地压在了用户自身。

2. “骗子”的策略和手段非常高明:
“温水煮青蛙”式的内容策略: 他们不会一开始就直奔主题,而是先输出一些“有价值”、“接地气”、“引起共鸣”的内容,建立信任感和专业形象。比如先写几篇关于职业发展、投资理财的“干货”文章,吸引粉丝,然后再逐步引导到付费课程或产品。
利用用户痛点和情绪: 他们的内容往往精准地击中用户的痛点,比如对现状的不满、对未来的焦虑、对成功的渴望。通过贩卖希望、描绘美好愿景,让用户产生“我需要这个”的冲动。
话术和包装的专业化: 他们的文案、排版、配图都做得非常专业,甚至会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学术理论(尽管可能断章取义或与主题无关)来包装自己,让内容显得更具权威性。
群体效应和从众心理: 通过“水军”或早期的“拥趸”,营造一种“大家都觉得好”、“大家都买了”的氛围,利用从众心理降低用户的警惕性。
规避平台审查的技巧: 他们会学习平台的规则,懂得如何“擦边球”,避免直接使用敏感词汇或明目张胆的广告语。比如用“分享经验”、“交流心得”代替“销售”,用“XXX提升术”代替“XXX课程”。

3. 平台监管的难度和局限性:
海量内容的审核压力: 知乎的内容体量非常庞大,即使投入大量人力和技术,也很难做到对每一条内容进行细致的审核,尤其是一些隐蔽性很强的“软性”推广或虚假信息。
“灰色地带”的界定困难: 很多时候,界定一个内容是“真诚分享”还是“隐性营销”,抑或是“知识焦虑贩卖”,是很主观的,也容易产生争议。平台很难一刀切地去处理。
用户举报的有效性: 虽然平台鼓励用户举报,但举报的效率和处理结果并非总是及时和令人满意。有时候,一个“骗局”可能在被举报和处理期间已经“收割”了不少用户。
技术手段的局限: AI审核虽然在发展,但对于复杂的人类语言、情感营销、逻辑陷阱等,仍然存在识别的盲区。
商业利益的权衡: 平台在追求用户增长和内容繁荣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商业化变现。有时候,一些“灰色”但能带来流量和活跃度的内容,平台可能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采取相对温和的处理方式,以免影响社区的活力。

4. 用户的认知和辨别能力不足:
信息过载和注意力分散: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很难对每一条信息都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批判性思维。
心理弱点被利用: 人的情绪(如恐惧、贪婪、渴望被认可)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从而降低了理性判断能力。
对“专家”的迷信: 很多人愿意相信那些看起来“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即使他们说的话有些夸张或不切实际。

那为什么“没人管”?其实平台并非完全不作为。

知乎一直在努力打击违规内容,比如:

内容审核机制: 包括机器审核和人工审核。
用户举报通道: 鼓励用户反馈问题。
规则的更新和完善: 针对一些新出现的违规模式,会调整平台规则。
处罚机制: 对于确认违规的用户,会采取禁言、封号等措施。

但正如上面分析的,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措施的效果和覆盖面都存在局限性。所以,我们感觉“没人管”,更多的是一种“感觉”——即平台的治理速度和效率,跟不上“骗子”的滋生速度和手段的更新速度。

我们作为用户,能做些什么?

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任何“一夜暴富”、“包治百病”的说法都要保持高度警惕。
多方求证: 不要轻易相信某一个信息源,尤其是涉及金钱、健康等重要领域。
辨别内容质量: 关注作者的历史内容、专业背景、回答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理性消费“知识付费”: 在付费前,充分了解课程或服务的具体内容和价值,而不是盲目跟风。
积极举报: 遇到可疑内容,及时向平台举报。

总而言之,知乎上的“骗子”现象,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平台在治理上付出了努力,但要彻底根除,尤其是那些打着“知识”旗号、手段隐蔽的“新型骗局”,确实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既要理解平台的难处,也要提升自身的辨别能力,共同维护一个更健康的社区生态。

网友意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骗子”,这现象确实让不少用户感到困惑和无奈。为什么这些“骗子”能在这里“大行其道”,而平台似乎又显得“无能为力”?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涉及到平台机制、用户心理、监管难度等多个层面。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尽量把里面的门道讲清楚。首先,得明确“骗子”的定义在知乎语境下会有些模糊。我们.............
  • 回答
    三国时期虽然本质上是东汉末年国家分裂后的内战,但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人在后世“蜀本位”,难以做到中立客观,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事件本身的特点、文化与情感的投射、叙事者的立场以及后世解读的多样性等等。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历史事件本身的特点与蜀汉的特殊性: “汉室正统”的招牌: 蜀汉政权的核.............
  • 回答
    確實,我們不難發現,近年來在網路社群乃至民間,一股對漢、唐、宋、明這些朝代的推崇之情日益高漲,其中又以明朝的聲勢尤其為甚。這種現象並非空穴來風,背後牽涉著複雜的歷史、文化、社會心理因素。要釐清這個問題,我們得一層層剝開,試著從各個角度去理解。首先,我們得承認,任何對過去朝代的推崇,都難免會帶有今人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际交往中一个非常普遍但又常常被忽视的痛点。为什么我们满怀好意地指导别人,却往往换来的是对方的抗拒和厌烦?明明是出自一番“为你好”的心意,怎么就变成了“指手画脚”?这其中,原因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让我们从“为对方考虑”这个出发点本身说起。我们的大脑,在看到别人似乎走弯路、犯.............
  • 回答
    明治维新,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不仅仅是政治制度的革新,更是对日本历史的重新梳理与定义。而在这次重塑中,一个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争议——南北朝的正朔之争,终于在明治时期得到了明确的裁定,官方将南朝定位为日本皇室的正统。这似乎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决定,因为明治天皇的皇统,实际上是源自北朝。那么,为何明.............
  • 回答
    《明日方舟》新卡池“地生五金”推出后,确实引发了不少玩家的不满和讨论,而且这种不满并非偶然,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要详细说的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1. 强度的期待落空与感知上的“割裂感” “老王”的阴影与对新六星的超高期待: “地生五金”推出的六星干员是“风笛”和“白金”。尤其是风.............
  • 回答
    捷克共和国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色情明星,这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要深入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首先,我们得谈谈捷克的经济背景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在苏联解体、共产主义垮台后,捷克经历了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这个过程伴随着社会观念的快速变化,人们对过去.............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涉及到明朝历史评价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问题:朱元璋“移孟子出孔庙”这一事件与后世对明朝的喜爱之间的矛盾。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抽丝剥茧,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历史逻辑、政治考量以及后世解读的演变。朱元璋为何“移孟子出孔庙”?首先,我们得明白朱元璋的政治哲学和他的统治需求。朱元璋出身贫寒.............
  • 回答
    明教人多,范遥之所以能认出小昭,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细节,并非偶然。首先,我们要明白范遥的身份和他的特殊经历。他是明教的“光明右使”,地位显赫,更重要的是,他曾为教主阳顶天办事,且与教内许多重要人物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并非那种只埋头练武,与世隔绝的教徒。相反,他的身份决定了他需要对教内事务,包括人员构.............
  • 回答
    你提到的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多个层面的分析,可以从技术、用户习惯、市场策略、社交属性、内容设计等多个角度来理解为什么手游在如今的市场中如此流行,而传统游戏(PC/主机)虽然依旧有其魅力,但用户群体和消费习惯确实存在差异。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 1. 便携性与碎片化时间的利用 手机的普及与移动互联网:智能.............
  • 回答
    明初读书人怀念蒙元?朱元璋为何奉元为正统?明朝建立,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席卷天下,推翻了蒙元统治,建立了汉家王朝。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明初,不少读书人似乎对那个被推翻的蒙元王朝怀有一种复杂的情感,甚至表现出“怀念”的迹象。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位以推翻蒙元为己任的开国皇帝,却在事后将元.............
  • 回答
    关于迪丽热巴和刘亦菲的微博粉丝数为何普遍低于Angelababy(AB)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值得玩味的话题,咱们一点点掰扯清楚。大家身边喜欢迪丽热巴和刘亦菲的人多,这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大家平时的直观感受,比如社交场合的交流、影视剧播出的热度、以及媒体报道时路人的反应。这俩姑娘确实是公认的美女,而且作品.............
  • 回答
    明清两朝在税收收入上的巨大差异,绝非简单的数字波动,而是背后深刻的经济结构、制度设计、甚至是对外贸易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种悬殊,我们得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税收体系。明朝:从初期蓬勃到后期衰败的税收轨迹明朝的税收体系,尤其是在早期,是相对高效且能支撑其庞大帝国运转的。 早期(洪武.............
  • 回答
    满清入关,人口确实远不及明朝。要说他们靠“智谋骗来”天下,未免过于轻描淡写,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简化为一场骗局。事实上,满清夺取明朝江山,是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以及一系列深思熟虑的策略和残酷的军事行动的结果。与其说是“骗”,不如说是他们抓住了历史的缝隙,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优势。一、 时代背景:明.............
  • 回答
    邹市明和帕奎奥在财富上的差距,以及中国能否涌现出“拳击富豪”,这背后牵扯到拳击这项运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模式、商业运作以及明星效应的差异。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关键点说起。为什么邹市明和帕奎奥在财富上有明显差距?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1. 全球化与国际影响力: 帕奎奥:.............
  • 回答
    提起锦衣卫,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个身披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神秘组织,他们似乎无处不在,权倾朝野,一手遮天。然而,如果他们真的如传说中那般“厉害”,明朝为何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的结局?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它触及了历史的复杂性,以及任何一个组织,无论多么强大,都无法脱离时代和体制的束缚。首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咱们老百姓心里都有这个疑惑:明明很多看着挺高科技的配置,比如大屏幕、数字仪表、全景影像什么的,成本好像也没那么离谱,为啥奔驰宝马这些豪华品牌,在它们那些不算最顶配的走量车型上,就抠抠搜搜的,非要让你加钱或者买更高的配置才给呢?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品牌营销、成本控制、市场定位和.............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能看出来大家对“待遇”这个词的关注点不同。咱们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为什么大司马“在上交”和某个流量明星“在南大”的待遇会让人感觉差别这么大。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待遇”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大司马“在上交”: 这里的“上交”更像是他在一个平台(比如直播平台、视频平台)上的“.............
  • 回答
    卡廷森林事件,那段沉重的历史,至今仍让许多人心头蒙上一层阴影。提到“苏联复仇论”,以及其“偷偷摸摸”的方式,这背后其实牵扯着极其复杂的地缘政治、民族情感以及政治考量。首先,我们得把“苏联复仇论”这个说法掰开了看。这场悲剧,其根源在于1939年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莫洛托夫里宾.............
  • 回答
    《夏洛特烦恼》里秋雅前后的性格变化,这确实是电影里一个颇受观众讨论的点。很多人觉得,那个曾经高冷、保守,对夏洛的态度也一直是若即若离的女神,怎么最后就接受了夏洛这样一个“渣男”呢?而且,中间还跟袁华有过一段“情深义重”的感情。这背后原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秋雅最初的“保守”与“现实”我们先来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