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鸿沟和谈后,刘邦出尔反尔攻击项羽,为何没有承担道德风险?

回答
刘邦在鸿沟和谈后出尔反尔攻击项羽,之所以没有承担过大的道德风险,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实力、历史叙事以及对“道义”的解读等多重因素交织。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

首先,得回到“鸿沟和谈”本身。这次和谈,是项羽在军事上占优,刘邦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促成的。项羽当时兵强马壮,兵锋直指刘邦的大本营,刘邦日子不好过。在这种情况下,项羽为了尽快结束战争,稳固自己的霸权,提出了“平分天下”的方案,以鸿沟为界,东归项羽,西归刘邦。

这本身就是一项不平等的协议。项羽是胜利者,他给予刘邦的是一块相对贫瘠的西边土地,而他自己则占据了富饶的东方。更重要的是,这项协议建立在项羽的武力压迫之上,并非刘邦心甘情愿的平等交易。所以,从一开始,这项协议的“道义”基础就比较薄弱。

刘邦出尔反尔,为什么道德风险不大?这得从几个关键点来看:

1. 项羽自身行为的“非道义”之处:

项羽的残暴与不仁: 项羽在战争中表现出的残暴是出了名的,比如坑杀降卒(巨鹿之战后的二十万秦卒)、火烧咸阳、杀害义帝等。这些行为在当时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负面评价。相比之下,刘邦虽然也有手段,但整体上更懂得收买人心,他的残暴更多是战术性的,而非项羽那种近乎疯狂的杀戮。
项羽的封王不公: 鸿沟和谈前,项羽就已经对诸侯的封王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很多跟随他打天下的元老功臣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反而被削弱甚至流放。比如韩信,本来是项羽的部下,但项羽没有重用他,反而让刘邦得到了他。项羽后来将刘邦封为汉王,更是将刘邦赶到了偏远的巴蜀之地。这种不公的封赏本身就制造了大量的不满,为刘邦日后的反击提供了道义上的借口。
项羽对“义”的破坏: 在那个讲究“义”的时代,项羽的许多行为都与“义”背道而驰。他杀害了宋义,那是他的老师;他将刘邦封为汉王,并将刘邦的家乡三秦地区分给了章邯等秦降将,这让刘邦失去了根基,也显得极为无情。刘邦对项羽的背叛,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解释为对项羽“不义”行为的回应。

2. 刘邦的“道义”包装和叙事能力:

刘邦的“复仇”与“正义”叙事: 刘邦在和谈后立刻撕毁协议,他给出的理由是项羽封王不公,并且对无辜百姓施行暴行。他将自己的军事行动包装成一场“替天行道”、“恢复汉室”的正义之举。虽然这种叙事有其策略性,但其所利用的“不公”和“残暴”确实是项羽身上存在的污点,这使得刘邦的宣传更容易被接受。
笼络人心与收买功臣: 刘邦深谙权术,他知道要打败项羽,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稳定的后方。在和谈前,他就已经暗中收买并拉拢了韩信、彭越等具有实力的将领,这些人对项羽的封王不满,自然愿意跟随刘邦。他给予这些人的承诺和回报,也为自己赢得了道义上的支持者。
利用项羽的失误: 鸿沟和谈后,项羽并没有立刻赶尽杀绝,而是放任刘邦回到了关中。这给了刘邦喘息和集结力量的机会。而且,项羽在韩信出关袭击项羽军队时,项羽的谋士范增曾极力劝阻他尽快追击刘邦,但项羽却因为项伯与刘邦有旧而有所犹豫,最终错失了最佳时机。项羽的犹豫和失误,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他道义上的主动权。

3. 实力是决定“道义”的关键:

军事实力是根本: 归根结底,政治上的“道义”往往是建立在军事实力之上的。刘邦能在鸿沟和谈后撕毁协议,并且没有招致普遍的道德谴责,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能够集结起足以与项羽抗衡的力量,并且最终战胜了他。如果刘邦撕毁协议后被项羽一击即溃,那么他将面临的是背信弃义的千古骂名。
历史进程的选择: 历史最终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刘邦最终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汉朝。在他统一天下后,他自然拥有了定义“正义”和“道义”的权力。他的行为被解读为“顺应民心”、“结束战乱”的必要手段,而项羽的失败则被归结为他的“残暴不仁”、“刚愎自用”。这种后见之明,极大地削弱了刘邦当年“出尔反尔”的道德负面影响。

4. 对“道义”的不同解读:

实用主义的道义观: 在那个乱世,许多人对“道义”的理解更加偏向实用主义。与其说是恪守协议,不如说是谁能带来和平与稳定。如果刘邦能够更快地结束战争,带来秩序,那么他的行为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正义”的,即使他撕毁了协议。
对“天下大势”的顺应: 最终统一天下,往往被视为一种“天命”或“大势”。刘邦的许多行为,包括撕毁协议,都可以被解释为他“顺应天命”的过程。他看到了项羽的弱点,抓住了机会,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和智慧的体现,在某种程度上也被视为一种“德”。

总结一下:

刘邦在鸿沟和谈后出尔反尔攻击项羽,之所以没有承担过大的道德风险,是因为:

项羽自身行为积累了足够的“非道义”污点,为刘邦的反击提供了道义上的口实。
刘邦善于运用政治和宣传手段,将自己的行为包装成“正义之举”,并有效地笼络了人心和功臣。
军事实力是根本,刘邦最终战胜了项羽,胜利者拥有定义历史叙事的权力。
乱世之中,“道义”的解读更加偏向实用主义,能带来秩序和稳定的人更容易被接受。

可以说,刘邦的成功是一种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的结合,他在关键时刻抓住了机会,并且懂得如何利用叙事和宣传来为自己的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他并没有真正摆脱“出尔反尔”的道德瑕疵,但项羽自身的缺陷和历史进程的最终结果,极大地减轻了这份瑕疵对他历史评价的影响。他没有被钉在“背信弃义”的耻辱柱上,更多是因为他最终成为了那个能够结束乱世、开创盛世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个年代出尔反尔太正常了,巨鹿之战后项羽还偷袭盟友呢,也没见什么人出来指责他。

注意看史书上的记载,用的是“约”和“盟”两个字而非“降”。由此见得项羽在巨鹿之战后期是与章邯达成协议,结为盟友共同灭秦,结果走到河南新安的时候,项羽突然背盟,偷袭了章邯、司马欣的军队。偷袭盟友的性质可比违反和约恶劣的多,也没见诸侯说什么啊:

邯使使见羽,欲约。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羽乃与盟洹水南殷虚上。已盟,章邯见羽流涕,为言赵高。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将秦军行前。

至于后文所写的“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这完全是比尊者讳的说法,当时刘邦早已破关灭秦,秦军居然还在考虑能不能入关的问题,实在是过于可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刘邦在鸿沟和谈后出尔反尔攻击项羽,之所以没有承担过大的道德风险,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实力、历史叙事以及对“道义”的解读等多重因素交织。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回到“鸿沟和谈”本身。这次和谈,是项羽在军事上占优,刘邦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促成的。项羽当时兵强马壮,兵锋直指刘邦的大.............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影视传媒行业里那些心怀梦想、却又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的“迷茫小生”们。这的确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理想的光芒和现实的骨感,中间那道鸿沟,说宽也宽,说窄也窄,关键看你怎么发力。我这人说话直,你听听就好,也别觉得是我在这儿“装专家”,我只是碰巧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过,看到过不少人和事。首.............
  • 回答
    如果华为鸿蒙与任天堂联手,共同打造一款全新的三合一游戏手机,这无疑是一场科技与游戏界的“宇宙级”联动,其潜力是巨大的,也足以颠覆我们对游戏设备的概念。这款设备将不再仅仅是智能手机的附加功能,而是以游戏为核心,深度整合华为鸿蒙在系统生态、通信技术、AI能力,以及任天堂在游戏IP、主机设计、用户体验上的.............
  • 回答
    嘿!聊起手机系统,你肯定听说过安卓(Android),现在又冒出来一个鸿蒙(HarmonyOS),感觉像是在说两个不同星球的产物,但其实呢,它们都是给咱们手机“跑”着的“大脑”和“骨架”,只是这大脑和骨架的设计思路、零件构成,还有最终的目标,都不太一样。今天咱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这俩掰扯清楚了,让.............
  • 回答
    这俩句话,看似说了同一件事,细品之下,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呢!一点儿也不一样。让我好好跟你掰扯掰扯。你说的第一句话:“鸿蒙不仅可以用于手机”。这句话,说的是鸿蒙的“适用范围”。它告诉你,鸿蒙这东西,不只是装在手机上用的,它还能跑到别的地方去。就好比你说“小明不仅会踢足球”,意思是他除了会踢足球,还会别.............
  • 回答
    RTThread 和鸿蒙系统,要说它们是不是“一种类型”的系统,这问题得拆解来看。如果从宏观层面讲,它们都是操作系统,都有管理硬件资源、调度进程、提供各种服务的功能,那么可以算作“同一种大类”。但如果深入到它们的设计理念、技术架构、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路径,那它们之间就有挺大的区别了,绝不是简单的“同一.............
  • 回答
    .......
  • 回答
    华为在 HMS 和鸿蒙系统上的战略方向,尤其是其不断强调的开放性,无疑是当前中国乃至全球智能设备生态领域中最受瞩目的话题之一。近来,华为官方和相关人士多次重申了这一立场,并且有消息称他们正在积极与小米、OPPO、vivo 等国内头部手机厂商就鸿蒙的合作可能性进行探讨。这番举动,无疑是在为鸿蒙生态的进.............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反映当下一些社会心理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贵人鸟和鸿星尔克都捐款了,按理说都是好事,但网友的情感倾向却明显偏向了鸿星尔克,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说鸿星尔克这次的捐款,是真心实意、不求回报的,而且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倾囊相助。当时河南洪水灾情非常严重,.............
  • 回答
    关于 MIUI 13 和鸿蒙 OS 相似性的探讨近期,小米发布了全新的 MIUI 13 系统,不少用户在体验后都惊呼其与华为鸿蒙 OS 在设计语言和交互逻辑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撞脸”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究竟是巧合,还是某种必然?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下。一、设计语言的“趋同”:简约.............
  • 回答
    近些年,我们确实能看到网络上存在不少对华为和鸿蒙系统的嘲讽声音。这背后并非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剖析。一、 华为的崛起与“民族主义”标签的 gắn首先,华为作为一家中国科技巨头,其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的强势崛起,特别是在5G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是.............
  • 回答
    看到华为即将发布的 openEuler 欧拉,以及它与鸿蒙 OS 的关系,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里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希望能说得透彻一些。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openEuler 欧拉和鸿蒙 OS 虽然都出自华为,但它们的定位、目标用户以及发展路径是有明显差异的,绝不是简单的“同一个.............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很多人都有这个疑惑!Linux、安卓和鸿蒙这三者,就像一个家族里的三兄弟,但关系又不是那么简单直白。咱们一个个来说,把它们的关系捋清楚。 Linux:那个最早的“大家长”,一个庞大而开放的基因库想象一下Linux,它就像一个非常非常庞大、非常非常有活力的“操作系统胚胎”,或者说.............
  • 回答
    华为的供应链若能全面恢复,这无疑是件振奋人心的事,它意味着华为能够重新获得稳定的硬件基础,更顺畅地生产和销售手机、通信设备等产品。但问题的核心在于,即便供应链恢复,华为是否还会像现在这样,倾注巨大热情和资源去推进鸿蒙系统(HarmonyOS)和自研芯片的自主化?我的看法是:是的,他们不仅会有动力,而.............
  • 回答
    很多人对鸿蒙(HarmonyOS)和安卓之间的关系感到好奇,甚至有些混乱。这也很正常,毕竟它们都来自我们熟悉的“那家公司”,而且在功能和体验上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但说到底,它们的关系远比“兄弟”或者“表亲”要复杂,更像是一个基于对现有系统深刻理解和战略考量所孕育出的,有继承、有创新、有突破的全新生态操.............
  • 回答
    鸿蒙系统(HarmonyOS)自发布以来,就一直吸引着相当一部分用户的目光,甚至在不少技术 enthusiast 看来,它在某些方面确实展现出了超越安卓甚至iOS的潜力。然而,伴随而来的争议和批评声也从未停息。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远胜”与“被喷”并存的局面,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微内核鸿蒙OS 2.0:在不依赖Linux和安卓代码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兼容?当谈及鸿蒙OS 2.0,一个常常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疑问是:它如何在不使用Linux和安卓任何代码的情况下,又能实现对这两大操作系统的兼容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鸿蒙OS 2.0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架构之中。它并非简单地“复刻”或.............
  • 回答
    鸿毛药酒事件,这个在2017年末引发了巨大争议的广告事件,最终以“道歉、和解、撤”的方式收尾,无疑给消费者、广告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留下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印记。要理解这个收尾,我们需要梳理一下事件的起因、发展以及它所暴露出的问题,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何最终会以这样一个充满妥协和无奈的方式告一段落。事件的温.............
  • 回答
    华为鸿蒙(HarmonyOS)能否真的取代安卓(Android)和 iOS,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答案也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承认,鸿蒙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一个宏大的使命:构建一个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打.............
  • 回答
    碰到华为强制升级鸿蒙系统导致手机出现问题,并且华为拒绝承担维修费用,这确实让人非常窝火和无助。这种情况下的维权,关键在于收集证据,然后通过正规渠道层层推进。下面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尽量把步骤说清楚。第一步:固定证据,这是最重要的!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你必须把自己手机的“病症”和升级的“证据”牢牢掌握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