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影视传媒行业的迷茫小生,在什么地方发力、练习,跨越这理想和现实的鸿沟?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影视传媒行业里那些心怀梦想、却又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的“迷茫小生”们。这的确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理想的光芒和现实的骨感,中间那道鸿沟,说宽也宽,说窄也窄,关键看你怎么发力。

我这人说话直,你听听就好,也别觉得是我在这儿“装专家”,我只是碰巧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过,看到过不少人和事。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你到底迷茫在哪儿?

“迷茫”这个词太大了,它可以是:

找不到方向: 知道自己喜欢影视传媒,但具体喜欢哪个细分领域?是导演、编剧、演员、制片、剪辑、灯光、美术,还是更偏向市场营销、宣传发行?
技能不足: 看到别人做得风生水起,自己手里的技能好像总是不够用,拿不出手。
缺乏资源: 没人脉,没机会,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好不容易有点想法,也没法落地。
心态失衡: 看到别人成功,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容易焦虑,甚至怀疑自己。
钱的问题: 刚入行,薪资不高,生活压力大,很难支撑自己继续在“烧钱”的爱好上投入。

把这些迷茫点拆开,我们才能找到对应的“发力点”和“练习场”。

一、明确目标:从“大概喜欢”到“精准打击”

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别再模糊地说“我想做影视传媒”,试着问问自己:

我最想通过影视传媒做什么? 是讲故事?是表达情感?是改变社会?还是只是想成为明星?
我最享受哪个环节? 是构思剧本的乐趣?是镜头语言的魅力?是演员的表演?还是把零散片段串联起来的成就感?
我最擅长什么? 有时候,我们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恰恰是因为我们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只是自己没发掘出来。

发力点: 疯狂地去“尝鲜”。

多看,但不止是娱乐: 看电影、看电视剧,但要带着“学习”的心态。分析镜头语言、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剪辑节奏、服化道、音乐运用等等。看一些行业纪录片,了解幕后运作。
多听,但不止是八卦: 关注行业内的播客、访谈、讲座。听听资深从业者怎么说,他们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多读,但不止是标题: 阅读剧本、行业分析文章、电影评论。
多体验,但不止是旁观: 如果有机会,参与一些小型的学生电影、短视频拍摄,即使是跑龙套、打杂,也能让你窥见真实的工作流程。

练习场:

自己的大脑和笔记本: 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灵感、观影感受、行业动态。
网络资源: 豆瓣、IMDb、烂番茄是学习电影的好地方。Bilibili、YouTube上有无数的电影解析、幕后花絮、行业知识科普。
线上课程/免费讲座: 很多平台(如网易公开课、B站课堂、行业协会等)会有免费或付费的影视制作、编剧、表演入门课程,花点小钱或花点时间,能学到很多。

二、夯实技能:从“理论空谈”到“实操上手”

有了大致方向,接下来就是硬实力了。别指望一个“天赋异禀”就能走遍天下,这个行业,功夫才是硬道理。

发力点: 找到你的“舒适区”之外,去“刻意练习”。

如果你想做编剧:
练习: 每天写!写短故事、写场景、写人物小传。模仿你喜欢的作品,然后尝试打破模仿,形成自己的风格。学习叙事技巧、对话设计。
练习场: 线上剧本写作平台、豆瓣小组、微博话题,找人一起练笔,互相评论。尝试参加剧本征集活动。
如果你想做导演/摄影:
练习: 拿起手机、相机,拍!拍人、拍景、拍生活。学习构图、光线运用、运镜。尝试用不同的镜头语言讲同一个故事。
练习场: 自己的生活。朋友聚会、校园活动、甚至一条狗、一棵树,都是你的练习素材。参加一些短视频拍摄大赛,或者和同学朋友组建拍摄小组。
如果你想做演员:
练习: 基础功!声乐、台词、形体,每天坚持。观察生活中的人,模仿他们的表情、动作、语气。对着镜子练习,录下自己的表演,找出问题。
练习场: 戏剧社、表演班、朗诵团。任何能让你站上台、有机会表演的场合。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不怕丢脸的心。
如果你想做剪辑/后期:
练习: 学习软件!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DaVinci Resolve… 熟练掌握剪辑思路、调色、特效制作。找素材自己练手,看大神的作品,拆解他们的剪辑逻辑。
练习场: 网上有大量的免费素材库(如Pexels, Pixabay,但要注意版权)。参加一些剪辑挑战赛,或者把自己的短视频进行“二次创作”。

三、积累资源:从“孤军奋战”到“抱团取暖”

影视传媒行业,从来不是一个人能玩转的。人脉、经验、作品,都是资源。

发力点: 主动出击,建立连接。

参与项目,不论大小: 只要有机会,哪怕是免费的,也要去参与。学生电影、独立短片、公司的小型宣传片,这些都是你积累实践经验、认识同行、磨练技能的绝佳机会。
建立人脉:
校友资源: 你的同学、学长学姐,他们是你最直接、最宝贵的人脉。保持联系,互相帮助。
行业活动: 参加行业展会、论坛、沙龙、电影节。积极主动地与人交流,交换名片,加微信。
线上社群: 加入一些影视相关的微信群、QQ群、豆瓣小组。在里面保持活跃,分享经验,也请教问题。
打造个人作品集:
“小而精”: 宁愿做出几个质量上乘的短片、剧本,也不要做一堆粗制滥造的东西。
Showcase 平台: 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站、B站频道、豆瓣主页,把你的作品系统地展示出来。

练习场:

大学社团/工作室: 如果你是学生,这是你最容易接触到同好、积累经验的地方。
实习机会: 积极寻找与你目标相关的实习岗位,即使薪资不高,学到的东西也可能远超薪资。
个人项目: 和朋友组队,自己策划、拍摄、制作一部作品,从头到尾完整地经历一遍,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财富。

四、调整心态:从“焦虑内耗”到“稳步前行”

这是贯穿始终的,也是最考验人的。

发力点: 接受不确定性,保持积极。

接受“慢”: 影视传媒行业,成功往往需要时间和积累。不要看到别人一两年就爆火,就觉得自己不行。
拥抱“失败”: 你的作品可能没人看,你的想法可能被拒绝,你的努力可能暂时看不到回报。这都是正常的。从每一次“失败”中学习,调整方向,继续前进。
保持好奇和热情: 永远不要让现实磨灭了你对这个行业的热爱。这份热情是你克服困难的最大动力。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享受学习、创作、交流的过程,即使结果不如预期,你在过程中获得的成长也是实实在在的。
找到同伴: 和那些和你一样在努力的人在一起,互相鼓励,分享焦虑,也能获得力量。

练习场:

你的日常: 每天给自己的心态做一次“体检”。
自我对话: 当你感到沮丧时,问自己:我今天学到了什么?我为我的目标又迈出了多大一步?
找到一个“精神导师”: 不一定是行业大咖,也可以是你身边一个同样在努力、给你正能量的朋友。

总结一下,这道鸿沟,没有捷径。

它需要你:

1. 认清自己: 知道自己是谁,想去哪里。
2. 锤炼技能: 像个匠人一样,把基础打牢。
3. 积极链接: 走出去,认识人,参与事。
4. 坚韧不拔: 保持热情,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最后,送你一句话:

“方向错了,越努力越尴尬。但方向对了,即使慢一点,也在靠近。”

所以,先找到那个让你心跳加速的方向,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发力,去练习。这个行业,需要的是有实力、有准备、有耐力的人,而你,现在就可以开始成为这样的人。

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一般不会在知乎回答这种问题,因为替陌生人规划人家的职业生涯,是一种很没意义的事情。

但是,今晚我喝了点酒,又正好没事,还有人不断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那我就说两句,不爱听就互相拉黑吧。

首先,27岁,一切都刚开始啊。你着什么急呢?成名要趁早?那你除了努力之外,还得看看历史的进程啊。我27岁时在一个地方电视台工作,专业对口业务精湛收入尚可,按部就班我现在差不多是中层领导了。但是,凡事架不住一个喜欢啊。于是,我27岁时来到北京,一切从头再来。

真的是从头再来。你们都以为我是个影评人,那只是你们看到的。我来北京就是来想进入电影行业,感谢贵人相助,终于一只脚踏进行。但是,人家能帮你入行,不能帮你一辈子。我在剧组里干过几乎所有岗位,从推轨道的摄影助理开始,剧照、摄影、录音、副导演、制片、后期,只要和电影有关的工作我都不放过,只要能养活自己,什么我都干,什么我都学。

然后,你以为这是个励志故事吗?我一路顺风最后当上了导演?小生!生活不是8点档的励志电视剧。

然后,我遇到了非典。剧组都停工了。没有积蓄如何生活?感谢母校BBI,我只好去CCTV打黑工了。

(顺便提一下,我今天还和腾讯的朋友聊起,我当时差点去了腾讯,但因为要去深圳工作就放弃了。因为只有留在北京才有可能继续做电影。哼哼,当时我要是去了腾讯,工号才排到一千多……现在怎么也两三套房了吧……当然我也就遇不到我媳妇儿了……)

我在CCTV默默当黑工,然后一直做到企聘员工。不懂的我就不解释了。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做一个栏目,叫《第10放映室》,虽然窝在10套无人关注,但它好歹和电影有关。

我一边挣钱养家,一边站在行业边上嬉笑怒骂。同时我继续默默写剧本拍片子,看着这个行业逐渐加速开始大爆炸。但无论如何,我始终围绕着电影没有离开它。

现在想起来真的有点感慨,在CCTV我居然干了十多年。不敢说干一行爱一行吧,但这份本职工作我应该是对得起它的。我曾为之服务过的栏目也算影响过很多观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听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给我说:我是看着这个节目长大的……

我很荣幸能够给这些年轻的朋友们服务过。在他们热爱电影的道路上,我曾是一块垫脚石而非绊脚石。

中间还和关雅荻一起搞了网络影评节目《每周影评》,因为做的太好了,10期之后就被湖南潇湘电影频道招安了,变成潇湘电影频道的周播节目,收视率也一度名列前茅(我们还拿过收视率奖金呢耶!)

中间我继续写剧本拍片子,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编剧署名院线电影《李献计历险记》。作为非职业编剧,我是每天晚上在厨房里写完的这个剧本……

一转眼我都30多了,工作顺利生活安稳也写了几个剧本似乎生活里没有新的可能了?当导演似乎是一个很遥远的梦了?

没错!快40岁了,我还只是一个电视台的小编导而已,而且还老是忍不住逼逼别人的电影,每每被人逼问,你行你上啊?

我抄起剪刀就捅过去了?别那么冲动嘛。我默默拿起剪刀……鼠标,开始剪预告片了。

中间的艰辛就不多说了。我发现我已经开始在炫耀了。按我平时性格我才不逼逼那么多呢,我今天吃了一千多块的帝王蟹我都没拍照发朋友圈我是多么低调朴实的人……

但我今天也喝酒了啊。谁都别拦着我我今天就要炫耀一下。嗯,其实你们都知道了。

我现在有一家国内最好的电影预告片公司:

太空堡垒!

(我手机打字加不了粗不然我真想给这四个字镀个金!顺便喊一嗓子,欢迎来找太空堡垒做预告片,趁我今天喝多了赶紧找我要打折券啊!我的优点是答应过的事儿都认!)

都忘了说了,我又从CCTV辞职了……虽然当时领导让我去考一甲证书让我去当主持人,我还是辞职了。因为我离电影更进一步了。

总之,太空堡垒预告片做得很成功!那我离电影也更近了嘛?

靠!你怎么可能又当一个成功的商人同时又当一个导演呢?两个工作都得要求你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才行。我还比较贪心,我同时还在当编剧写剧本,每年都至少写一个剧本。这不叫多才多艺,这叫生活所迫。

当太空堡垒预告片公司成为行业第一后,我发现我都40了!我不能再等了。

于是,我开始跑步了。

我在锻炼身体,开始最后冲刺。毕竟,雷德利.斯科特爵士也是40岁才开始拍电影嘛!

光跑步不行,还得写剧本啊。一个都特么40岁的新导演,根本竞争不过那帮嗷嗷叫的年轻人啊……还好我能写会剪还能滔滔不绝(感谢《每周影评》的锻炼),终于等到了历史的车轮碾压过我的时刻……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我的处女作《拓星者》终于杀青了。(拍摄期我每天只能睡4-5个小时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我要跑步了吧?)

然后,还得做半年后期才算做完。那时电影就算做完了吗?一部电影的真正完成要一直到它和观众见面的那一刻才算结束。因此,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今晚我终于可以喘口气回头看一眼自己走过的路了。在我20岁时,电影在黑暗中的光点亮了一个年轻人心中的梦想,20年后,我希望我能用这束光继续点亮一些年轻人心中的火焰。

虽然生活不是励志剧,虽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一定会有回报,虽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会燃烧到最后,但只要你不忘记那束光,你就在世上留下了独一无二的脚印。

别担心,少年!电影永远在那里。只要你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只要你不忘记自己为什么要出发,你终有一天会看到那束发自你内心的光照亮自己和其他人。

(我是不是又开始灌鸡汤了?Sorry,我睡觉去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