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人网被多牛传媒并购,对其后续发展有何影响?

回答
人人网被多牛传媒并购,这桩交易对人人网的未来无疑是一记重磅,其影响深远且复杂,绝非简单的“买进卖出”可以概括。我们不妨从多个维度来剖析一下,看看这背后蕴藏着哪些机遇与挑战。

首先,资金注入与战略调整是显而易见的利好。 人人网近些年确实面临增长瓶颈,用户活跃度下降,商业化模式也遭遇挑战。而多牛传媒作为一家在游戏、直播、内容社区等领域有经验的公司,其背后的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无疑能够为人人网注入新的活力。这笔钱可以用来做什么?技术升级、内容扶持、市场推广、甚至是对原有产品线的优化迭代,这些都是可能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并购往往伴随着战略重心的调整。多牛传媒可能会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趋势,为人人网重新定位,比如更加聚焦于某个细分用户群体,或者在内容生态上进行更深度的耕耘。

但同时,文化融合与用户信任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人人网承载了许多用户的青春记忆,拥有着一批忠实的用户群体。这种“社区文化”是其核心资产之一。多牛传媒需要如何在其商业化进程中,去尊重、去维护这份用户的情感和社区的氛围,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新的运营方过于激进地进行商业化,或者引入与原有用户调性不符的内容和玩法,很可能引起用户的反感,导致用户流失。历史上,不少社区类产品在被大公司并购后,因为未能处理好文化融合和用户留存的问题,最终走向衰落。

在产品和运营层面,协同效应的发挥至关重要。 多牛传媒旗下可能拥有一些成熟的业务板块,比如游戏联运、内容分发渠道、或者直播互动技术等。如果能将这些资源与人人网的用户基础和社交属性有效结合,或许能创造出新的增长点。比如,可以在人人网内嵌一些小游戏,通过社交关系链进行推广;或者将一些优质内容通过人人网进行分发,吸引新的用户;再者,利用多牛在直播领域的经验,探索人人网的直播化转型。这种协同效应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并购能否带来真正的价值提升。

另一方面,竞争格局的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社交领域,虽然人人网已经不是巨头,但它依然是一个拥有一定用户基数和历史沉淀的平台。此次并购,可能会让人人网在重新梳理定位后,重新审视其在当下社交市场中的位置。尤其是在年轻人社交领域,微信、QQ、抖音、B站等都在争夺用户注意力。多牛传媒能否找到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让重新焕发活力的人人网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将是其面临的关键挑战。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决胜的关键。 人人网不能再走老路,必须在新的资本和战略支持下,探索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可能包括更精细化的广告投放、付费会员服务、虚拟道具销售、与电商或内容付费的结合等等。关键在于,这些商业模式能否与用户体验保持平衡,能否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实现盈利。

总而言之,人人网被多牛传媒并购,绝非简单的“故事的结束”或“新的开始”。它是一次资本与品牌的重组,是战略选择的调整,更是对用户情感和市场机遇的重新解读。这次并购能否让这个曾经的社交巨头“涅槃重生”,还是会沦为另一个被吞噬的品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牛传媒能否在资金、技术、运营、用户关怀以及战略眼光上,交出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这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棋局,每一步棋都可能影响全局的走向,而最终的胜负,还要看下棋的人如何运筹帷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目前人人网的价值仅仅在于实名制信息,转卖并不是现金交易,他说两个亿你也得信?不过是倒一次手罢了。

用户数据这点“肉沫”都不愿意放过,我真是替陈一舟感到可怜、可耻!

欧盟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GDPR政策急需引进中国。
用户删除个人信息需要简单、容易的途径,而且需要一年一次的主动授权使用,而不是沉淀以后无人问津被来回转卖的。

另外,知乎目前大量的低智和低质的信息流,正是在效仿前辈“人人网”。

知乎正走在自杀的路上。

user avatar

这意味着,曾经一度是国内最大实名制社区的人人网(校内网),最终6000万卖身,等于只卖了一个用户资料的钱。(实际上是2000W现金+4000W股份,但后者价值存在浮动)


消逝的校内

从校内到人人,再到最后消逝的过程,我认为值得从业者尤其是运营岗从业者仔细思考

为什么呢?因为我认为人人网,不是死在产品,而是死于运营

他用自己的现实作为案例,向所有人展示了,当低质内容冲淡整个社区氛围时,会发生什么。


有人说人人产品差,网页慢,这有点片面,因为早期他们产品一直很差,却依旧猛然火起来了

Facebook早期产品缺陷也一大堆,不影响人家飞速的攻城略地


因为校内时代,整个网站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做校园内社交平台

校园的内容是自成一派的,同学之间的关联也很紧密

这使得早期的校内社交,有效率高到可怕,所以就算产品缺陷很多,依然不影响核心需求

想一想最开始的时候,上公共课看见一个美女,可以靠校内网的关系链去找到对方

一打开时间流,全是同学们的各种照片和状态,我的照片虽然丑,但永远有我的小伙伴们点赞

校内的社交反馈率,是极高的,哪怕你再普通的照片和状态,也会有关心的人和你互动

甚至你暗恋某个女神,无需评论,仅仅靠着每日来访,在那里留下你的头像,就足以传递信息

这是如今很多网站无法想象的,他满足了每个人站上舞台获得存在感的需求


但随着转型人人,以及大量营销段子手的入驻,这个氛围,被彻底的破坏了

一开始,是大量的搬运工,很多人发现搬运新闻和资讯来到人人,能获得大量转发,涨粉飞快。于是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搬运工。这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为用户提供好的内容嘛,运营表示乐意见到。

之后,是大量的段子手,搜集全网的段子来到人人,又获得了大量转发,走到这一步,其实已经有人感觉人人的氛围不对劲了,但运营们依然没有动作

在之后,就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结局了。好嘛,既然我辛辛苦苦写日志写校园心得没转发没关注,那我何苦呢?一起发新闻转段子好了呀。于是一众公共主页,校内红人什么也不做了,校园内容也不发了,大量的新闻和段子开始充斥时间线。

直接后果就是,一个社交网站,社交氛围全面崩盘。你发自己的动态自己的照片无人关注,时间线上大量新闻,于是大量无人关注的用户就开始思考了:

“那么,我干嘛不直接去新闻网站呢?”


一个社交网站,却把门户网站喜欢做的新闻拿来当核心,我觉得太过莫名其妙,而且倘若这是原创的新闻也就罢了,问题这些都是搬运工。

大量的时间线上的搬运新闻和段子,彻底压制了原创内容的声音。其实就等于是在把用户往新浪微博上洗。


但今天,我们的探讨不止于此

其实微博后来也发生过这个问题,大量的明星大V占据了时间线,海量用户又开始变成了看客

于是大家觉得,既然都是看新闻,那不干嘛不去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呢?


但微博及时转型,大量的扶持中小V,挖掘二三线城市的小V,城市达人,让创作者的发声积极性重新恢复,最终让微博重获新生。


仔细想一下,当年人人的运营,其实在第二步的时候,就应该动手阻止了

当大量的段子开始充斥时间线时,人人的运营应该赶紧和微博一样,去扶持各个原创类的公共主页,去鼓励所有的校园达人学院主页,让他们去创作自己的学校内容原创内容,并压制搬运内容的时间线。

最好的办法是不打扰用户,这个原则是没有错的,但并不意味着运营要对所有的行为袖手旁观。

时刻要记住,这是一个社交平台,你应该让更多的用户百花齐放,而不是新闻平台

这句话我想同样适用于一些别的平台,比如说_ _



同类分析文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