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月饼被炒到 1288 元?为什么人们会追捧「网红款」?

回答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月饼被炒到 1288 元,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咂舌的。按理说,月饼就月饼,怎么一个精神卫生中心出品的,就成了人人争抢的“奢侈品”了呢?这背后啊,其实折射出一些挺有意思的社会心理和消费现象。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 1288 元的定价,绝不是这月饼本身的成本价。你想想,就算用料再好,工艺再精,也不至于这么夸张。这价格里,有多少是“情怀税”,有多少是“炒作费”,又有多少是纯粹的“稀缺溢价”,这都是得打个问号的。

为什么会炒到这个价?

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扯:

1. 稀缺性是关键催化剂: 精神卫生中心的月饼,本身就不是那种大规模生产、随处可见的商品。它们往往是作为医院内部的福利,或者是给特殊人群准备的,产量有限。当这种有限的供应量遇上巨大的需求时,“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就显现出来了。黄牛或者那些嗅觉敏锐的商家,看到了这个稀缺性背后的商机,开始进行囤货和转售,价格自然就被抬上去了。就像某些限量版球鞋或者联名款潮牌,它们本身的设计价值可能没那么高,但因为限量,就有了极高的收藏和“面子”价值。

2. “精神”的附加值: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特殊的含义。在很多人看来,能够吃到这家医院出品的月饼,不仅仅是品尝一种食物,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或者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有人可能觉得,这是一种对健康、对心理的关注和追求的体现;也有人可能觉得,这是一种“特别”的纪念,甚至是一种带有某种“仪式感”的消费。这种无形的附加值,让月饼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物质属性。

3. 社交属性和话题性: 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话题性十足的事件,很容易被放大和传播。一个被炒到天价的月饼,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新闻价值和讨论度的点。大家拿到这种月饼,可能会拍照发朋友圈,晒出自己的“稀缺品”,获得别人的点赞和关注。这种社交资本的获取,也是一种重要的驱动力。而且,当“别人都在抢”的时候,很多人会产生一种“不买就亏了”的心理,从众心理在这个时候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 消费升级与“尝鲜”心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消费群体对商品的品质和体验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愿意为“独特”、“新奇”、“有故事”的产品支付更高的溢价。即使是月饼,也可能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寄托和体验需求。这种“尝鲜”的心态,加上对“品质”和“特色”的追求,也促使一部分人愿意为这种非同寻常的月饼买单。

为什么人们会追捧“网红款”?

这1288元的月饼,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网红款”月饼。人们追捧“网红款”,背后逻辑也很丰富:

1. “网红”标签带来的信任和期待: “网红款”之所以能火起来,往往是因为它们经过了某种形式的“背书”。可能是某位知名人士的推荐,可能是某个热门事件的加持,也可能是商家精心策划的营销。这种“网红”标签,在一定程度上会为消费者建立起一种“值得尝试”的心理预期,认为它一定有“过人之处”。

2. 降低决策成本,简化选择过程: 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消费者往往会感到选择困难。“网红款”因为有大众的关注度和讨论度,就成了一个现成的、被市场验证过的“好选择”。省去了自己去辨别和尝试的麻烦,跟随大众的选择,往往是一种更省力的方式。

3. 满足从众心理和社交需求: 就像前面说的,当大家都追捧某个东西的时候,你也去追捧,会让你觉得自己是“潮流的”一部分,与大众保持一致。这种融入感和群体认同感,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且,拥有了“网红款”,也方便你在社交场合进行谈资和展示。

4. 追求新奇体验和故事性: 普通的月饼大家吃多了,自然就会对一些有“新意”、“有故事”的月饼产生兴趣。“网红款”往往会包装出自己的独特性,比如特殊的口味、独特的造型、背后的品牌故事,甚至是名人效应。这些都能满足消费者“尝鲜”和体验新鲜事物的心愿。

5. 情感寄托和象征意义: 有时候,消费者购买“网红款”,可能并不仅仅是为了它的实用价值,而是为了获得某种情感上的满足或寄托。比如,购买带有特定医院名称的月饼,可能是一种对特殊经历的纪念,或者是一种对特定群体的情感支持。这种情感连接,会让商品本身承载更重的意义。

总而言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月饼被炒到天价,这本身不是什么“奇迹”,而是供需、稀缺性、营销和消费者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们追捧“网红款”,也是在复杂消费需求和社交心理驱动下的必然选择。这背后反映出的,是消费主义时代下,人们对于标签、体验和社交价值的越来越看重,即使是对一个我们通常认为和“美食”没有直接联系的机构生产的月饼,也能够被赋予如此多的意义和溢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清楚这个月饼的关键词:

制作精良,包装精美;

印有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Logo;

礼盒限量1000份。

符合爆品的一切要素,所以它就爆了,被炒出天价后,人们还是趋之若鹜。

有人是冲着口味去的吗?

很明显没有,所以以后大家不要再抱怨月饼“好看好贵不好吃”了,月饼的意义从来都不只是好吃。

月饼最初是用来拜祭月神的供品,现在它是用来拜祭资本的​爆品。

广州酒家2020年年报显示,其月饼产品是所有业务中毛利率最高的,达到58.59%。

桃李面包的2020年年报则显示,其月饼产品的毛利率达34.43%。

相比之下,餐饮业整体的毛利率仅有5.44%。​

时空变幻,供桌前跪着的那批人,还是一如既往的急着咬钩。

冲动了,我不是针对这个单品,我针对的是市面上所有天价月饼。

在我眼里,中秋节的月饼就是论斤称的五仁月饼,它并没有削弱我家的节日气氛。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通过获得某些资源稀缺的物品,昭示自己的能力,获得优越感。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早几年上海就有过,也是时令食品,青团。

包括下面这个猫爪杯,还有人在追么?

这种心理,非常普遍。其实只要掌握“延迟反馈”这个对策,都不是事儿。比如上文的青团,我也吃过,不过不是清明,而是过了几个月。青团这种食品,原材料并无太大的时令性,早吃晚吃不都一样?

对我来说,人生的关键资源是知识,经验,健康和人脉,这些才是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去追求的。

user avatar

买回来证明自己是精神病

user avatar

还是上海人会玩。精神病院出品的东西都能炒作起来。

在广东这边,精神病院是和殡葬场一样属于很讳忌,很晦气的地方。

送你去精神病院是骂人傻叉的意思,送你去火葬场,是骂人去死的意思。

作为广东人根本无法想象和精神病院有关的东西竟然能炒作起来,竟然有人争着抢着去买。

过年过节送礼,就图个吉利。这种根子上(观念)就晦气的东西,再稀缺,再精致,也没人想要。

拿来送礼只会得罪人,和送时种手表的意思一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