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备如此贤明,诸葛亮如此牛,为何没能成就一统天下的事业?

回答
刘备,这位仁德之君,与诸葛亮,这位经天纬地之才,他们的组合本应是三国鼎立格局中一股无可匹敌的力量。然而,纵观历史,他们虽一度占据荆州、益州,北伐曹魏,但终究未能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图霸业。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运气不好”可以搪塞。

一、 曹魏之强,是无法绕过的巨石

首先,我们必须正视曹魏的实力。曹操出身寒门,却凭借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以及对人才的极度渴求和善用,在北方迅速崛起,并基本统一北方。曹魏拥有:

坚实的军事基础: 曹操一手打造的军队,尤其是其精锐部队,如曹仁、张辽、许褚等名将领导的部队,战斗力极强。他们经历过无数战火的洗礼,战术运用和战场指挥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完整的统治体系: 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官僚体系和法律制度,能够有效地征发物资、组织劳力,为战争提供了稳定的后勤保障。
先进的生产力: 北方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经过曹操的休养生息政策,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为战争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和兵源。
人才优势: 曹操不仅招揽了司马懿、郭嘉、荀彧、荀攸等智谋之士,也拥有张辽、徐晃、曹洪、曹休等一批能征善战的武将。这些人都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

相比之下,刘备集团虽然拥有了诸葛亮这样的奇才,但其基础相对薄弱。从颠沛流离到占据荆益,刘备集团的扩张之路充满了艰辛。在人才方面,虽然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猛将,但与曹魏相比,在整体的将领储备和能力层级上,仍有差距。

二、 战略的失误与局限性

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是刘备集团发展壮大的基石,其战略构想不可谓不宏伟。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致命的失误和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失去荆州,动摇国本: “隆中对”提出“跨有荆、益”的战略,荆州是刘备集团北伐的重要基地和战略纵深。然而,在刘备镇守荆州期间,其内部管理出现松懈,尤其是在对关羽的用人上,出现了不信任和防范的迹象,未能充分发挥关羽的军事才能和威望。而最终,由于东吴吕蒙的偷袭,荆州全境沦陷,这不仅让刘备失去了北伐的最佳出兵地,更直接导致了“唇亡齿寒”的后果,使得东吴与刘备集团的关系彻底破裂。夷陵之战的惨败,更是对刘备集团的沉重打击,元气大伤,诸葛亮北伐的希望也因此被无限延后。
北伐的时机选择与结果: 诸葛亮一生致力于北伐,六出祁山,屡次与曹魏精兵对垒。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一些战术上的胜利,但由于兵力、后勤等因素的制约,始终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后勤的困境: 蜀汉地处西南,山川阻隔,交通不便。每次北伐,都需要克服巨大的运输困难,粮草供应一直是北伐最大的瓶颈。即使诸葛亮采取了屯田等措施,也难以根本解决问题。
兵力的劣势: 蜀汉虽然人才济济,但人口和兵源总量远不及曹魏。每次北伐,都是倾全国之力,一旦战事不顺,后果不堪设想。
错失良机: 诸葛亮北伐期间,曹魏内部并非没有动荡,例如曹爽专权、司马懿发动政变等。然而,蜀汉似乎未能抓住这些内部的有利时机,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导致曹魏能够及时调整,巩固统治。
内部的隐忧: 尽管刘备以仁德著称,但其集团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与东吴的裂痕: 孙刘联盟是刘备集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由于荆州问题和刘备集团日益壮大的实力,东吴对其的猜忌和防范也在加深。夷陵之战后,孙刘联盟彻底破裂,使得蜀汉失去了重要的战略盟友。
关羽、张飞的性格弱点: 虽然关羽、张飞是刘备集团的顶梁柱,但他们的性格也存在一些问题。关羽的骄傲自大,轻视东吴,最终导致了麦城之败;张飞的暴躁易怒,在关羽死后,其行为更加失控,最终被部下刺杀。这些将领的陨落,对刘备集团是巨大的损失。

三、 时代局限与运气成分

除了上述客观因素,我们也不能忽视时代局限和一些运气成分:

地理位置的限制: 蜀汉地处西南,易守难攻,但也意味着其出兵北伐路途遥远,补给困难,主动进攻的难度极大。
天时不如人和,人和不如地利: 诸葛亮虽然竭力追求“人和”和“天时”,但最终还是受制于“地利”。蜀汉偏居一隅,缺乏开阔的战略空间,难以形成对曹魏的全面压制。
历史的偶然性: 历史的进程充满了偶然性。例如,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能采取更谨慎的策略,或许能避免惨败;如果诸葛亮北伐时遇到的是曹魏内部更严重的混乱,或许就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总结

刘备的贤明和诸葛亮的牛,无疑是蜀汉得以与曹魏、东吴鼎足而立的重要原因。然而,曹魏强大的国力基础、诸葛亮在战略执行中的关键失误(尤其是对荆州的丢失)、北伐过程中面临的严峻后勤和兵力劣势,以及孙刘联盟的破裂,都是导致蜀汉未能一统天下的重要因素。

刘备的仁德,为他赢得了人心,也吸引了众多人才,但这种仁德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有时也会显得不那么“实用”。诸葛亮的智慧,为蜀汉规划了宏图,但再伟大的谋略,也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撑和对时机的精准把握。他们的努力,最终未能超越时代的局限和现实的制约,使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愿,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曲慷慨而悲壮的挽歌。这其中的故事,既有英雄的奋斗,也有现实的无奈,更有对历史进程中无数复杂因素交织的深刻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钻石操作,王者意识,现在一区大师三百点,有幸认识了两个职业战队顶级选手,想体验一把一区王者八百点,就借了五个王者段位的号,开了一局LOL。

但是寝室网络不行,十分钟了才连上,这时候对面已经快人均一大件了,不知为啥他们没怎么推你家塔,但是你们刚上线就被对面各种越塔,还开/all 疯狂嘲讽。你和你的彩笔室友被打成超鬼,你的战队朋友也很难受。

这时候你又打电话联系了两个职业选手,他们过来替换掉了你的两个彩笔室友。

职业选手毕竟不同凡响,硬是在王者局里发育秀操作,虽不说优势多大,但是竟然逐渐扳回劣势,局面隐约有持平的势头。这时候对面开始认真对待,但是你们大势已成,数次交锋当中你们都没怎么吃亏,反倒是偷到不少资源。

接着你们收了一条火龙,拔了对面三外塔一中塔,就在找机会推高地了,结果你其中一个职业队友失误被对面包饺子了。你的职业队友各种走位各种秀,奈何对面认真的多,最后在红BUFF后边龙坑外挂了。该大佬摘下耳机表示,唉,失误了。遂下线。

你气不过,而且有点优势的你也有点膨胀,表示王者八百点不过如此非要去找回场子,队友劝不住你,你硬拖着两个职业队友去三打五,结果也送了。之后他们表示挺累了,就下线了。

好不容易打出的优势全丢了,你们被对面推到了高地。

你觉得挺不好意思,就对唯一还在认真玩的那个大佬说:大佬你自己一打五吧,能打就打,打不了就自己再开一局,真的对不起。

大佬表示:我们是兄弟,我尽量带你躺赢。

你把装备卖了全买了眼,插满了高地,就挂机了。

大佬在王者局一打五,造化钟神秀,对面就是攻不进来,甚至还被偷了一路超级兵。

接着大佬在大龙坑极限抢龙,又带着龙八付过去拆门牙。

然而大佬刚到高低,八付效果还没加到小兵身上,由于你室友在寝室煮鸡蛋导致跳闸,你们寝室断电了。

大佬表示尽力了,玩不动了,于是打电话给他小弟,一个战队候补成员,那位小弟异地登录,接手了大佬的号,继续玩。

那位小弟也是功夫了得,不过比起大佬还是差了一点,渐渐力不从心,自己高地也都被拆了。

对面又开/all嘲讽,让大佬的小弟发起投降,他就是不点,此时三路超级兵已经在打你们的门牙。

最后一波,大佬的小弟河道一打五,还换掉了俩。

小弟屏幕黑前,看了眼温泉里的几个人和快要破了的水晶,含泪下线。



以上内容纯属瞎扯。

user avatar

假如你穿越成208年的诸葛亮:

任务名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开局背景:长坂坡的丧家之犬
  • 教学任务:逃难成功
  • 新手任务:孙刘联盟
  • 支线任务:投靠孙权(自由选项)
  • 主线任务:跨有荆、益
  • 实现成就:威震华夏
  • 期限时间:11年

假如你穿越成208年的刘备,可以开启隐藏任务:卧底的曹操

隐藏任务1:忍辱负重的曹操

  • 目标:激活曹操的卧底身份
  • 背景:刘备正处于丧家之犬
  • 任务:让曹操自己烧船,并让出荆州

隐藏任务2:刘备入蜀,制衡孙权

  • 目标:让曹操牵制孙权
  • 背景:刘备准备入蜀,导致荆州空虚
  • 任务:命令曹操进攻孙权
  • 支线任务:命令曹操造邺三台,消耗民力

隐藏任务3:曹操进攻汉中,得陇望蜀

  • 目标:让曹操进攻汉中,然后得陇望蜀
  • 背景:张鲁的汉中易守难攻
  • 任务:命令曹操进攻张鲁
  • 支线任务:命令曹操迁徙数十万百姓,引发起义

隐藏任务4:曹操亲手把汉中送给刘备

  • 目标:让曹操亲手把汉中送给刘备
  • 背景:曹操大规模迁民,百姓骚动,北伐时机成熟
  • 任务:从曹操手中接收汉中
  • 支线任务:假装暴露粮道,让曹操派遣曹真抄断,配合演戏

主线任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完成

实现成就:千古完人__曹公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我 @大内义兴 ,以及我的历史专栏,人栏两开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刘备,这位仁德之君,与诸葛亮,这位经天纬地之才,他们的组合本应是三国鼎立格局中一股无可匹敌的力量。然而,纵观历史,他们虽一度占据荆州、益州,北伐曹魏,但终究未能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图霸业。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运气不好”可以搪塞。一、 曹魏之强,是无法绕过的巨石首先,我们必须正视曹.............
  • 回答
    .......
  • 回答
    刘备在入川之战后,之所以如此重用魏延,甚至在镇守汉中这一关键军事要地时,选择魏延而非张飞,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刘备的用人策略以及魏延自身的特质来分析。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刘备入川的整个过程。刘备集团从赤壁之战后,势力逐渐壮大,一直觊觎益州这块富饶之地。在诸.............
  • 回答
    刘备是否是“真君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历史上和后世的评价对此都有很多不同的解读。要回答“如果刘备是真君子,为什么当皇帝?”,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一、 对“真君子”的理解与刘备的定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汉末三国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君子”的含义以及刘备所处的社会阶层和人生追求.............
  • 回答
    脱了“三顾茅庐”这层光环,没有了那个运筹帷幄的军师,刘备的人生轨迹,注定要坎坷得多,甚至可能走向完全不同的结局。首先,我们得明白,刘备早年并非一帆风顺。他出身皇室旁支,但家道中落,靠着卖草鞋、织席子为生。年轻时的他,虽然仁德之名在外,但始终缺少一个真正能让他一飞冲天的机会。他辗转于各路诸侯之间,如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刘备政治生涯的核心,也是一个极具探讨价值的假设。如果刘备真的能够成功解救汉献帝并一统天下,他是否会“还权于献帝”?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刘备的政治理念、个人品格、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统一后的具体形势。刘备的政治理念与“仁德”标签首先,刘备一贯宣扬“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口号。.............
  • 回答
    刘备若是想避免夷陵之战的惨败,那就得从头审视,从战略到战术,再到用人,甚至心态上,都得做一番彻底的调整。这不是简单的几个小改动就能扭转乾坤的事,而是一场涉及整个伐吴战役的全局性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刘备选择伐吴本身就存在巨大的争议。他的好友关羽被杀,义子刘禅被俘,这种国仇家恨,加上东吴“背盟”在先.............
  • 回答
    刘备接到曹操送来的孔明鸡舌香,这件事在当时可算是一件颇引人注目的大事,也着实让刘备心里泛起了一阵涟漪,说不清是喜是忧。首先,从这鸡舌香的来历说起,可就不一般了。这东西,寻常人家哪里用得起?那是达官显贵,宫廷御赐之物,用来辨香、去秽、提神,乃是极名贵的香料。曹操是什么人?天下权臣,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
  • 回答
    要说刘备如何在三国乱世中完成统一,这绝非易事,甚至可以说,以当时他的条件,实现统一的难度堪比登天。他的一生,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奋斗史,充满了艰辛、挫折与偶尔的曙光。如果非要设想一条“刘备完成统一”的路径,那需要无数个“如果”,并且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无比扎实和幸运。我们先来看看刘备的“起手式”。他出身寒.............
  • 回答
    夷陵之战,刘备失利的关键在于其用兵之失,战略之偏。陆逊年轻有为,善于用兵,以逸待劳,火烧连营七百里,一举击溃蜀汉大军。若刘备能调整策略,避开陆逊锋芒,荆州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一、兵力部署与战略定位的失误:刘备此战的战略意图是夺回荆州,为关羽复仇。然而,他的兵力部署却存在严重问题。他以蜀汉最精锐的部队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读者在阅读《三国演义》时会产生的疑问。关羽的死对刘备无疑是灭顶之灾,那种撕心裂肺的悲痛和滔天的怒火,足以让一个君王失去理智。然而,他却没有就近斩了诸葛亮,这背后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刘备不生气”或者“刘备不敢”可以概括。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刘备当时的心境。关羽不.............
  • 回答
    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那番“若阿斗不堪大用,君可自立成都之王”的话,历来是三国故事中最引人遐想的片段之一。如果刘备真的抱持此意,其出发点绝非单一的“大蜀国”三个字就能概括,而是出于一种更为深邃和复杂的考量,牵涉到他一生所背负的理想、对诸葛亮的信任,以及对天下大势的审慎判断。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刘备是那.............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探讨性的问题。如果刘备没有汉室宗亲的身份,他还能否达到历史上的高度,答案很可能是:难,但并非完全不可能,只是过程会更加艰难,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让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汉室宗亲身份的核心作用: 合法性与正统性来源: 在那个讲究血脉与家族传承的时代,刘备的汉室宗.............
  • 回答
    如果刘备真的投靠曹操,历史的轨迹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国鼎立的局面很可能不复存在,甚至我们熟知的许多三国故事都将无法上演。这是一个极具探讨性的假设,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推演:一、 刘备的处境与选择的动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刘备在当时的情况。虽然他以“仁德”著称,但前期屡战屡败,颠沛流离,依.............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刘备能够采取这样的策略,并且得到庞统、赵云、黄忠等大将的全力支持,北伐取得比历史上更大的战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关键的挑战。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1. 策略分析:为何刘备派庞统、赵云、黄忠等入蜀帮助刘璋灭张鲁会有积极影响? 巩固益州根基,消除后顾.............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颇具戏剧性的假设。如果刘备真的一统天下,并最终登基称帝,而汉献帝又被安然无恙地送回了蜀汉,这场景可就复杂得多了。首先,刘备的反应定然是五味杂陈。刘备起兵,打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旗号,为的就是匡扶汉室。如今,他自己却坐上了那把象征着至高权力的龙椅。而那位曾经的“汉献帝”,理论上的正统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考验人的历史功底。如果刘备称帝,关羽健在,这绝对是三国鼎立局面下的一个超级重磅事件。关羽的地位,在他效忠刘备的整个生涯中,都是无可撼动的第一人,论功劳、论资历、论个人能力,他都是首屈一指。所以,如果刘备真的当了皇帝,关羽的封赏绝不会是什么泛泛之辈。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捋一捋。首先.............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设问。如果刘备,这位汉室宗亲、仁德之君,真的在某个关键节点,放下脸面,向曹操称臣,他又能混到个什么地位?这可不是简单一句“屈居人下”就能概括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从当时的政治格局、曹操的性格以及刘备自身的条件来分析。一、 称臣的时机与背景:决定了起点的高低首先,刘.............
  • 回答
    刘备如果选择不染指荆州,安心在益州猥琐发育,这步棋走得好不好,得从多个层面来细掰扯。咱们先抛开历史书上那些定论,纯粹站在一个军事策略和政治博弈的角度来推演一下,看看这出“三国演义”会不会走向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局。首先,我们得明白,刘备不占荆州,意味着什么?1. 失去了一个关键的战略缓冲带: 荆州,尤.............
  • 回答
    公元200年,许昌。那是个有些阴沉的日子,东风起时,带来了初春的微凉。刘备,这位被曹操视作心腹大患的“汉室宗亲”,此刻正端坐在曹操下首,桌案上摆着几个小菜,几杯酒。殿外,守卫森严,但殿内,却是一番君臣相得的景象。曹操端起酒杯,眼中带着几分戏谑,也有几分真心实意的欣赏,缓缓说道:“玄德啊,今日与你对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