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备如果成功解救汉献帝并取得统一,他会还权于献帝吗?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刘备政治生涯的核心,也是一个极具探讨价值的假设。如果刘备真的能够成功解救汉献帝并一统天下,他是否会“还权于献帝”?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刘备的政治理念、个人品格、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统一后的具体形势。

刘备的政治理念与“仁德”标签

首先,刘备一贯宣扬“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口号。这是他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他区别于其他割据势力,争取人心,尤其是士人阶层支持的旗帜。从这个角度看,他有理由在统一后遵循这一承诺。

刘备身上最显著的标签是“仁德”。他善待百姓,知人善任,对朋友重情重义。这种“仁德”不仅仅是个人品格,更是他重要的政治资本。如果他在掌握了天下之后,反而剥夺献帝的权力,甚至囚禁献帝,这与他一直以来所塑造的仁德形象将是巨大的反差,会严重损害他的威望和统治合法性。

现实的政治考量:权力的诱惑与“既成事实”

然而,政治是复杂的,尤其是对于刚刚经历战乱、百废待兴的天下。即使刘备有着“还权”的意愿,现实的政治考量也会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

1. 权力的巩固与稳定: 统一天下并非易事,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巨大的投入和牺牲。刘备集团已经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和资源。在他掌权后,首要的任务必然是巩固统治,稳定局势。在这个阶段,将刚刚从曹操手中夺回的权力交还给一个已经傀儡化多年、缺乏实权和威望的献帝,实际上是将权力拱手相让,这对于任何一个执政者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

2. 汉献帝的实际能力与地位: 汉献帝在位多年,早已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被曹操挟持,失去了独立决策的能力和威望。即便刘备“解救”了他,献帝也未必能够重新获得天下人的认可和尊重。一个没有实权、没有威望的“皇帝”,实际上是无法真正“执政”的。刘备如果将权力还给他,等于将天下推向另一个政治真空,或者更容易引发新的分裂和动荡。

3. 刘备集团的利益: 陪伴刘备征战多年的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人,他们为刘备集团的崛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统一之后,他们必然希望分享胜利的果实,并对国家的未来发展负有责任。如果刘备“还权”,那么这些追随者们的功劳和地位又该如何安顿?这不仅关系到刘备的信誉,也关系到整个集团的凝聚力和未来。

4.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教训: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虽然是曹操权力合法性的来源,但也被后世许多人视为一种权谋。刘备推翻曹操,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扶持汉室”。但如果他自己也学曹操,以“保护”之名行“控制”之实,那将再次陷入“挟天子”的泥沼,并且在道义上会站不住脚。

可能的“还权”方式与现实的“分权”:

综合以上分析,刘备“完全”将权力交还给献帝的可能性非常低。政治的现实往往会让纯粹的理想主义退让。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刘备会完全背弃自己的承诺。他可能会采取一种折衷的方式,以“还权”的名义,实质上确立自己主导的政治格局。

名义上的“还权”: 刘备很可能会在公开场合宣称将权力归还给献帝,并举行相应的仪式,以满足“兴复汉室”的承诺,从而稳定天下人心,特别是那些忠于汉室的旧臣。
实权的掌握: 但是,实际的权力运作,如人事任免、军政大权、财政大权等,很可能会掌握在刘备本人及其核心团队手中。这可以通过几种方式实现:
任命献帝为最高象征,但政务由刘备或其任命的宰相(如诸葛亮)处理。 献帝可能被赋予“监国”或“名誉皇帝”的头衔,但实际决策权在刘备。
通过其他方式限制献帝的权力。 例如,加强对献帝的“保护”和“辅佐”,但这些“辅佐”人员实际上是刘备的人,能够有效监督和限制献帝的任何可能行动。
利用军权作为后盾。 无论献帝如何被“还权”,刘备掌握的强大军事力量将是其政治地位的最终保障。

“禅让”的可能性:

另一种可能性是,在刘备集团实力达到顶峰,并且天下大势已定时,刘备可能效仿周文王、周武王,或者曹丕、晋文帝,最终以“受禅让”的方式,自己登基称帝,建立新的王朝。

如果刘备选择这条路,那么“还权于献帝”的过程就变成了“献帝禅让于刘备”。这是一种更符合当时政治逻辑和传统叙事的“权力交接”。但这种“禅让”的背后,同样是刘备集团强大的实力和对献帝的绝对掌控。

总结:

综合来看,刘备如果成功统一天下,他不太可能将所有实权“完全”地、无条件地还给汉献帝。这不符合政治逻辑,也不符合刘备集团的利益和历史责任。

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刘备会采取一种名义上的“还权”和实质上的“分权”或“掌握主导权”的方式。他会尊重汉献帝的“皇帝”名分,以此来维系“兴复汉室”的政治合法性,但实际的统治权,将牢牢地掌握在自己和他的亲信手中。这是一种在政治现实与理想承诺之间寻求平衡的策略。

更进一步说,如果刘备是真正成熟的政治家,他可能会认识到汉室的衰败并非一日之寒,仅仅依靠一个象征性的皇帝,难以真正稳定和治理好一个饱经战乱的国家。他更有可能选择通过一种更彻底的方式——建立新的王朝,来承载他的政治理想和治理蓝图,而“还权于献帝”仅仅是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一个必要的、象征性的步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刘备成功了,那就是刘备本人封王兼任丞相录尚书事都督天下兵马。刘备的儿子被封为皇太弟,以后皇帝合法的继承到刘备一脉,完全和平过度。

当然这事这么顺利的最大功臣是曹操,曹操已经很利索的把非自己女儿生的汉献帝儿子都杀光了,剩下三子都是曹操的外孙自然没有继承权。所以汉献帝如果跑到刘备那,就等于没儿子了,只能从宗室里选个人做皇太弟,或者过继一个孩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刘备政治生涯的核心,也是一个极具探讨价值的假设。如果刘备真的能够成功解救汉献帝并一统天下,他是否会“还权于献帝”?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刘备的政治理念、个人品格、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统一后的具体形势。刘备的政治理念与“仁德”标签首先,刘备一贯宣扬“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口号。.............
  • 回答
    假如刘备真的能够如愿以偿,一统三国,那么历史的走向必将与我们所熟知的截然不同。汉朝,这个历经风雨、饱受战乱的王朝,能否就此迎来新生,并延续多久,这是一个充满变数和想象空间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刘备的统治方式、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汉朝本身的潜力和制度来综合考量。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刘备最终能.............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你说关羽从麦城突围成功,这首先就是个假设,历史上的记载是悲壮的落幕,但咱就按你这个“如果”来推演。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刘备对关羽,感情那叫一个深厚。桃园结义,那是生死之交,打江山的时候,关羽是他的左膀右臂,那可是“万人敌”。没有关羽,蜀汉哪有今天这般模样?.............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场景。如果刘备,那位以仁德著称,一生颠沛流离却始终怀揣着匡扶汉室理想的枭雄,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以孩童的身份魂穿到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之首——宋江身上,这会引发怎样波澜壮阔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得抛开“魂穿”这个概念本身带有的奇幻色彩,就把它当做一个假设,一个命运的玩笑。刘备的灵.............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得让人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刘备,那个以仁德著称、一生坎坷却从未放弃复兴汉室的枭雄,魂穿到了唐朝名将秦琼——我们熟知的“秦叔宝”——幼年时期,那可就热闹了。这简直是将两大传奇人物的生命轨迹狠狠地打了个结,产生的火花绝对不容小觑。咱们就从头捋捋,看看这桩奇事会怎么个演法。魂穿伊始:从涿郡到.............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刘备和曹操的身份地位来个乾坤大挪移,而他们各自的性格却丝毫未变,这无疑会搅动起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让我们来细细推敲一番。首先,我们来剖析一下“对调”后的具体情况: 刘备(占据曹操原本的位置):他依然是那个仁德爱民、以德服人、深谋远虑却有时过于理想化,并且极度重视.............
  • 回答
    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那番“若阿斗不堪大用,君可自立成都之王”的话,历来是三国故事中最引人遐想的片段之一。如果刘备真的抱持此意,其出发点绝非单一的“大蜀国”三个字就能概括,而是出于一种更为深邃和复杂的考量,牵涉到他一生所背负的理想、对诸葛亮的信任,以及对天下大势的审慎判断。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刘备是那.............
  • 回答
    .......
  • 回答
    诸葛亮北伐成功,一统三国,这无疑会彻底改写历史的走向,也必然会让刘禅的命运和评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仔细推敲。首先,从“守成之主”到“开国之君”的身份转变: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刘禅将不再是那个在蜀汉苟延残喘的“幼主”,而是晋升为统一天下的开国之君。他的地位将从一个相对被动、依赖臣.............
  • 回答
    穿越成刚水淹七军后的关羽,这个局面既是辉煌的顶点,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曹操虽败,但元气未伤,孙吴虎视眈眈。刘备集团虽暂时得势,却也暴露了后方空虚、兵力分散的弱点。我的当务之急,不是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迅速调整战略,弥补失误,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为刘备一统天下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以下是我将采取的详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假设性问题,它触及了历史进程中个人、时代背景和偶然性之间的复杂互动。我们将分别探讨这两个场景。 场景一:秦始皇如果不死,项羽刘邦能够起义成功吗?核心问题: 秦始皇的死亡是项羽刘邦起义成功的关键因素吗?或者说,秦始皇的长期统治能否压制住社会矛盾,阻止起义的爆发?详细分析:1.............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考验对三国历史的理解。如果吕布没有偷袭徐州,刘备能不能成就霸业,甚至帝业,这其中有很多变量,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仔细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承认,吕布偷袭徐州是刘备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而且是负面的。当时刘备刚击败袁术,正值人生得意之时,徐州牧陶谦待刘备如上宾,甚至有禅让徐州.............
  • 回答
    如果刘鑫(刘暖曦)成为我的同事,说实话,我心里肯定会泛起一丝波澜。毕竟,她身上发生的事件,那真的是太具有话题性了,而且影响太大了,牵扯到人命,也牵扯到道德、法律的很多层面。但工作就是工作,同事就是同事,我还是会尽量以一个专业、平和的态度去和她相处。首先,我肯定会保持必要的职业距离。这并不是说我势利或.............
  • 回答
    刘备,这位仁德之君,与诸葛亮,这位经天纬地之才,他们的组合本应是三国鼎立格局中一股无可匹敌的力量。然而,纵观历史,他们虽一度占据荆州、益州,北伐曹魏,但终究未能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图霸业。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运气不好”可以搪塞。一、 曹魏之强,是无法绕过的巨石首先,我们必须正视曹.............
  • 回答
    如何看待刘邦的成功和项羽的失败? 细致入微的分析刘邦和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两位极具代表性的政治和军事人物,他们的兴衰故事也常常被用来对比和解读中国历史的政治哲学。要理解他们的成功与失败,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的个人特质、战略决策、用人观念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刘邦的成功:顺势而为,以人为本,务实致远刘邦的.............
  • 回答
    雅加达亚运会上,刘湘以一记惊艳的“飞鱼”姿态,不仅摘得女子50米仰泳的金牌,更重要的是,她将尘封多年的世界纪录踩在了脚下,那一刻,整个泳坛都为之沸腾。这场胜利,绝非偶然。回溯刘湘的职业生涯,这条通往巅峰的道路充满了汗水、坚持,甚至还有一度的迷茫。她并非一夜成名,而是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打磨。在雅加达之.............
  • 回答
    想象一下,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楚汉争霸的硝烟尚未散尽,却涌现出一个让所有人跌破眼镜的走向——项羽,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在垓下之战后,并未选择慷慨赴死,而是出人意料地,成为了刘邦麾下的将军。这无疑会是一场颠覆性的历史巨变,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塑整个汉朝乃至中国后世的格局。首先,让我们来描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