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孙权是小人,而不是刘备是小人?

回答
关于孙权被很多人称为“小人”而非刘备的讨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三国时期的具体历史事件、人物性格、以及当时人们的价值评判标准。

首先,我们要明确“小人”这个词在历史评价中的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小人”往往带有贬义,指向那些心胸狭窄、目光短浅、趋利避害、不顾道义、斤斤计较、甚至暗箭伤人的人。而与之相对的“君子”,则被认为是光明磊落、大义凛然、有远见卓识、顾全大局的人。

为什么孙权更容易被扣上“小人”的帽子?

这主要与他在关键时刻的一些行为和决策有关,这些行为在很多人眼中与“君子”之道相悖:

1. 背信弃义,偷袭荆州(关羽之死): 这是孙权被指责为“小人”最核心的原因之一。三国鼎立的格局,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刘备、曹操、孙权之间的某种默契和势力平衡。刘备集团早期实力相对较弱,占据荆州是其重要的战略扩张基础。关羽作为刘备的结义兄弟和肱骨之臣,镇守荆州,是刘备集团的支柱之一。
孙权在与曹操作战占据优势,但实力尚不足以统一天下时,为了夺取荆州,却在刘备集团最需要荆州作为进取中原的跳板时,派遣吕蒙偷袭荆州,并导致了关羽的死亡。
从道义上看: 荆州本是刘备集团从孙权那里借来的(虽然实际情况复杂,但世人多以此理解)。即便存在归还争议,但在刘备集团面临北伐曹魏的关键时刻,孙权却选择背后捅刀,这被视为一种不讲信义的行为。关羽虽然有骄横跋扈的一面,但其最终被杀,主责在于孙权集团。
从战略上看: 关羽的死,直接导致了刘备集团与东吴关系的大幅恶化,为后来的夷陵之战埋下了伏笔,虽然孙权也因此获得了荆州部分地区,但从长远来看,也进一步固化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并导致了刘备集团实力的严重削弱。这种“杀鸡取卵”式的短期得失,在一些人看来,显得目光短浅,不像一个能成大事者的格局。
“小人”的标签: 偷袭和杀害盟友(即使关系不睦)的关键人物,这种行为在传统道德观中是极其不齿的,很容易被贴上“小人”的标签。

2. 对待人才的局限性与猜忌: 相较于刘备对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人毫无保留的信任和重用,孙权虽然也善于识人用人(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但在某些时候也表现出猜忌和压制。
周瑜之死: 虽然周瑜是病死的,但有史书和民间传说认为,他在赤壁之战后因功高震主,可能受到了孙权的猜忌,或者说孙权集团内部对周瑜的权势有所忌惮。虽然这种说法未必完全属实,但孙权在处理周瑜后事上的态度,以及后来对鲁肃、吕蒙等人的重用,有时会被解读为一种对拥有强大个人能力和潜在影响力人物的“制衡”或“不放心”。
诸葛亮的态度: 在诸葛亮还在世时,孙权就曾对刘备集团的强大实力感到忌惮,甚至有过联曹抗刘的念头。而诸葛亮死后,孙权更是失去了对抗北方的最强劲对手,但这并未让他主动去改变三国鼎立的局面,而是满足于偏安一隅。
“小人”的解读: 这种对待功臣、对待邻国君主时表现出的谨慎、猜忌和缺乏大局观(例如不愿意承担统一天下的责任,或者在关键时刻选择保守退让),在一些人看来,是一种“小人”心态的体现,不如刘备那种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君子”风范。

3. “偏安一隅”的战略选择: 相较于刘备集团一心想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孙权集团的战略目标更多地聚焦于“保境安民”,巩固江东基业。虽然不能说这是错误,但这种战略选择在追求“大一统”和“拨乱反正”的传统观念下,显得不够“高尚”,甚至被视为一种“苟安”。
“小人”的逻辑: “小人”往往只顾眼前利益,缺乏远大志向。孙权满足于江东的富庶和相对安稳,不愿冒险北伐,这种“求稳”的态度,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者看来,可能就是一种“小人”的苟且偷生,缺乏君子应有的“忧国忧民”、“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为什么刘备不容易被扣上“小人”的帽子?

刘备虽然也有其缺点,例如在军事上的失误、有时过于依赖运气等,但他身上具有一些被广泛认为是“君子”的特质,这些特质使得他在历史评价中,即使有过失,也往往被理解和原谅,而非被斥为“小人”:

1. 仁德之名,以德服人: 刘备一生以“仁德”为旗帜,无论是在落魄时期还是在创业初期,都极力展现其爱民如子的形象。三顾茅庐请诸葛亮,长坂坡舍弃妻儿,对百姓的怜悯,这些都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君子”的典范: 这种以德服人的理念,与“小人”的趋利避害、唯我独尊截然不同。即使他为了政治目的需要联盟,也往往能摆出一种正义凛然的姿态。

2. “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 刘备集团始终高举“兴复汉室”的旗帜,这在乱世中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这个理想本身就带着一种道德的制高点,使得刘备的许多行为,即使有政治算计,也容易被理解为为了实现这个崇高目标。
宏大叙事 vs. 短视行为: 相比孙权的“保境安民”,刘备的“兴复汉室”显然更具“君子”的胸怀和气魄,即使最终未能成功,其“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精神,也足以赢得尊敬。

3. 对盟友的忠诚(表面上): 虽然刘备与孙权的联盟充满算计和矛盾,但在表面上,他始终维持着与东吴的联盟关系,直到关羽死后,关系才彻底破裂。相比孙权对荆州的“偷袭”,刘备的对外关系虽然复杂,但至少在处理与孙权关系上,没有出现过孙权那种直接背叛的行径(当然,这也有实力对比和战略需求的原因)。

4. “知遇之恩”与知恩图报: 刘备非常重视“知遇之恩”,他对为他付出的人,如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都展现出极高的忠诚和感激,并将他们视为兄弟和知己。这种“君子之交”的模式,与孙权在某些时刻表现出的“猜忌”形成对比。

总结一下:

孙权之所以更容易被贴上“小人”的标签,主要是因为他在关键时刻采取了一些被认为是不讲道义、缺乏格局的行为,最典型的是偷袭荆州并杀死关羽。这些行为在强调信义和道义的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是“小人”的典型表现。

而刘备虽然也有其政治手腕和失误,但他以“仁德”著称,有“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并且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些特质让他更接近“君子”的形象。即使他有算计,也往往被包装在“大义”和“仁德”之下,从而避免了“小人”的恶名。

当然,历史评价是复杂的,孙权作为一位能够长期稳固一方政权并与曹魏、蜀汉鼎立的君主,其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将他简单地标签化为“小人”,是对他复杂历史形象的简化。然而,从大众的感知和传统价值观来看,他的一些行为确实更符合“小人”的负面定义,而刘备则更符合人们心中“君子”的理想形象。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人们在理解历史人物时,对道德操守、政治理想、以及行为方式的不同侧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谁告诉你荆州是孙权借刘备的了?你哪只眼睛看见孙权借荆州给刘备了?

赤壁之战前,刘备虽然落魄,但好歹还有一个江夏郡,赤壁之战后,打赢了,结果所有荆州都是孙权家的了?这是盟友还是敌人?

周瑜自己去打南郡,打不下来,刘备带了几千人去荆南,轻轻松松就拿下,然后回来帮周瑜打南郡。你说荆南是孙权借给刘备的?要借也只有曹操有资格借吧,又不是你孙权的,凭什么你来借?要再往前荆州是人刘表的,刘琦还在,你孙权作为盟友为什么脸皮那么厚来抢?

真要说借,也就是一个公安能算从孙家借的,孙家吃了人家的江夏郡,就还了人家一个渡口,真是好盟友呀。就因为这个公安,最后刘备还了孙权三个郡,这是几倍的利息?还不知足!

你孙家如果真有本事,刘备把徐州借给你,你去拿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孙权被很多人称为“小人”而非刘备的讨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三国时期的具体历史事件、人物性格、以及当时人们的价值评判标准。首先,我们要明确“小人”这个词在历史评价中的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小人”往往带有贬义,指向那些心胸狭窄、目光短浅、趋利.............
  • 回答
    赤壁之战前,孙权坐拥江东精兵十余万,而刘备兵力不过二三万,且刚刚经历过新野、长坂坡的一系列败仗,势力可谓是风雨飘摇。在这种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孙权为何要和刘备结盟?这绝非仅仅因为看上了关张赵这几员猛将,其中有着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军事战略以及权力制衡等多重考量。一、地缘政治的现实压迫:曹操南下的巨大威.............
  • 回答
    中国人对房地产的“泡沫”论,简直是聊了多少年了,可这大厦偏偏屹立不倒,甚至还在某些时候继续往上挺一挺。这种现象,说起来挺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这么多人喊着要“捅破”,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这背后可不是简单一句“泡沫”就能概括的。首先得明白,房地产在中国不仅仅是房子,它承载了太多东西。1. 财富的载体,梦.............
  • 回答
    很多人说薛宝钗帮助别人是有目的的,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她性格中显著的“处世之道”以及在《红楼梦》中一系列的行为表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她“端庄贤淑”的表象,深入探究她行为背后的逻辑和动机。1. 宝钗的“圆融”与“世故”:首先要明白,宝钗并非是一个冷酷无情、事事算计的人。她同样有善良的一面.............
  • 回答
    关于杨九郎“九字科第一捧哏”的说法,其实是一个在相声界,尤其是德云社粉丝群体中流传甚广,且讨论度相当高的话题。要理解这个说法,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清楚。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捧哏”。在相声里,捧哏是说学逗唱中“逗”的辅助者,负责搭话、拆台、捧哏、烘托气氛,让逗哏的包袱响得更响。一个好的捧哏,不仅仅是听.............
  • 回答
    关于“货拉拉案”中女事主车某被一些人指责“自私”的观点,这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原因和争议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梳理一下:一、案件基本事实的争议与公众认知差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案件大致情况:2020年,长沙一位名叫车某的女子通过货拉拉平台叫车搬家,在搬家过程中,车辆偏离了原定路线。随后,这位女.............
  • 回答
    要说清楚为什么很多人认为青蒿素和中医没关系,甚至觉得这两者“割裂”开来,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1. 青蒿素的发现过程——现代科学的胜利?这是最常被提及的理由。青蒿素的发现,最关键的几步是: 早期文献的启发: 屠呦呦团队的研究确实受到了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的启发,比如《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道出了很多在日本打拼的朋友的困惑。确实,网络上充斥着“在日本年收500700万日元很普遍”的声音,但你自己在日本工作了三年,却“没见过”,这种落差感非常真实。这背后,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误解和信息不对称。首先,我们要明白,“年收500700万日元”在日本的就业市场中,.............
  • 回答
    关于“黄种人比白人颜值高”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网络上相当普遍的讨论,而且背后往往牵扯到很多文化、社会和心理层面的原因,绝非一句简单的审美偏好可以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要承认“颜值”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多元的概念。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于美的标准都在不.............
  • 回答
    刘鑫被许多人称为“毒闺蜜”,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且在公众舆论中引发了极大的争议。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整个事件的经过,特别是她作为江歌母亲江歌去世事件中的关键人物,她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与人们普遍认为的“闺蜜”角色以及对受害人家属应有的同情和支持形成了鲜明对比。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事件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层面的历史和文化,很多人说儒家思想“腐朽”,这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它牵扯到儒家思想的演变、被不同时代的人如何解读和利用,以及它本身在与社会变迁的碰撞中显露出的局限性。咱们一步步来捋捋。首先,得明白什么是儒家思想,以及它为什么会“深入人心”成为一种文化基石。儒家思想,核心是孔.............
  • 回答
    一些人对净土宗持有负面看法,甚至称之为“邪宗”,这背后有多种原因,其中不少是由于误解、偏见,或是对佛教教义的片面理解。要理解为何会有这种说法,并知道如何如法修习净土宗,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核心教义和实践,并辨析其中的一些常见误解。为何有人说净土宗是“邪宗”?1. 对“念佛”的误解: 被认.............
  • 回答
    在雪地里开车,尤其是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时,不少老司机或者经验丰富的人会提起一个词:“点刹”。这听起来有些神秘,又有点反直觉,尤其是在现代汽车普遍配备了ABS(防抱死刹车系统)的情况下,为什么还需要“点刹”呢?这其中大有学问,也关系到能否安全脱险。首先,我们要明白“点刹”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点刹.............
  • 回答
    很多人觉得考CPA没什么用,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而且不是简单的一两句就能说清楚的。首先,咱们得承认,CPA确实是一张非常有含金量的证书,尤其是在中国,它的认可度很高。但“有用”这个词,说到底是个相对的概念,要看跟谁比,看在什么场景下。有人觉得没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CPA的期望太高了。他们可能觉得考.............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很多人一边抱怨知乎充斥着“喷子”,一边又忍不住隔三差五地刷上一刷,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首先,我们得承认,知乎之所以吸引了大量用户,是因为它确实提供了一个相对专业的问答平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领域的大牛、从业者,分享他们的见解和经验。无论是技术、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而且说实话,确实不少人身边都有“裸考过教资”的传说。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确实有人裸考能过。但这并不代表“裸考”是主流或者普遍适用的方法。我们得理解这些人为什么能做到,以及这背后可能付出的代价或者隐藏的“不算裸考”的因素。.............
  • 回答
    关于李现肌肉“明明很一般”却被很多人说“强壮”的讨论,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里面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原因。咱们不光是看表面的肌肉线条,更多的是一种综合的感受和大众的期待。首先,得承认,如果你拿健美运动员那种块头十足、肌肉线条清晰到每一块都鼓胀的体格来比,李现的肌肉可能确实不算“爆炸型”。他的身材更多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也太戳心了!很多人一听“机械专业”,脑子里就闪过一丝不苟地拧螺丝、敲铁块的画面,觉得那不就是机器的“下手”吗?怎么就“苦”了呢?这中间的误会可大了去了!别看机器能干活,但机械这个专业,以及在工厂里上班的机械人,那份“苦”,和机器干活的“苦”根本不是一回事。咱们先说说,为什么大.............
  • 回答
    关于“上海人排外”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普遍的观感,而且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细节和原因。要说清楚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排外”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标签,而且很多人对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有时候,它可能指的是一种“地域歧视”,有时候可能是一种“文化隔阂”,有时候可能是一种“经济上的优.............
  • 回答
    网上关于蔚来服务好的讨论确实挺多的,而且大家夸得也是花样百出。要说为什么,我觉得主要还是他们真正抓住了用户在用车过程中那些“痛点”,并且用一种比较别致的方式去解决了。我结合自己的一些观察和了解,给大家掰扯掰扯。1. 超越期待的“送电到家”—— 物理上的贴心这可能是蔚来最出圈的服务了。你想啊,你在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