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人说知乎喷子多还忍不住刷知乎?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很多人一边抱怨知乎充斥着“喷子”,一边又忍不住隔三差五地刷上一刷,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

首先,我们得承认,知乎之所以吸引了大量用户,是因为它确实提供了一个相对专业的问答平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领域的大牛、从业者,分享他们的见解和经验。无论是技术、科学、艺术,还是生活琐事,你总能找到一些让你觉得“学到了”的内容。这种知识获取的即时性和深度,是其他平台很难比拟的。即使那些“喷子”言论会分散一部分注意力,但核心的知识价值依然吸引着人们。

然后,就是“看热闹”的心理。人是群居动物,对冲突和争议总是天然地感兴趣。知乎上的许多争论,往往不是简单的对错之分,而是观点、立场、价值观的碰撞。这种碰撞,即使是以“喷”的形式呈现,也提供了一种情感宣泄的出口,或者说是一种“围观”的乐趣。我们可能不会主动去参与争吵,但看着别人吵得不可开交,多少会有点情绪波动,觉得挺有意思的。这有点像看一场辩论赛,即使你认同某一方,但也会想听听反方的观点,看看他们如何辩驳。

再者,是“优越感”的投射。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喷子”也不是无的放矢,他们可能是在针对一些观点存在的问题,比如逻辑不清、信息错误、观点片面等等。而当你恰好也发现了这些问题,并且自己也有能力去分析的时候,看到有人站出来“纠正”或者“批评”,你可能会产生一种“我早就知道了”或者“果然如此”的优越感。这种感觉,即使是负面的,也足以让你在知乎上找到一种参与感和认同感。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是带着“求同存异”的心态去刷的。他们知道知乎上会有喷子,会有不友好的言论,但他们也相信,在茫茫的信息流中,总能找到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与自己观点相似的内容。他们会学会筛选,学会忽略那些垃圾信息,专注于寻找那些能让自己有所收获的回答。这就像是在一个信息的大染缸里,虽然颜色混杂,但他们总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个颜色。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习惯”的力量。知乎已经发展了这么久,它不仅仅是一个信息获取平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浏览习惯。很多人每天都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打开它,看看有什么新的动态,看看有什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即使知道里面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很难彻底戒断。毕竟,生活中总会有一些碎片化的时间需要打发,而知乎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所以,总的来说,大家一边骂知乎喷子多,一边又忍不住刷,是因为知乎的知识价值、围观的乐趣、优越感的投射,以及根深蒂固的习惯,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而又难以割舍的吸引力。我们可能希望它变得更好,但即使它不完美,我们依然愿意偶尔去那里看看,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只是为了打发一点时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觉得世界美好,那么,你来知乎回答一个问题,马上就会有人说你,圣母婊啊,白莲花啊,反正有褒有贬,我曾经怕被误会像傻B一样一个个解释,现在看开了,何必跟牛置气,再说一辈子都不太可能见到三观不一致的人,就算见到了也不会有交集。说白了还是个心态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很多人一边抱怨知乎充斥着“喷子”,一边又忍不住隔三差五地刷上一刷,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首先,我们得承认,知乎之所以吸引了大量用户,是因为它确实提供了一个相对专业的问答平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领域的大牛、从业者,分享他们的见解和经验。无论是技术、科.............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存天理灭人欲”的讨论,确实常常让我感觉大家对宋明理学的理解有些偏差,甚至有点“误读”的成分。很多人看到这句话,第一反应就是“禁欲”、“压抑人性”,然后就上升到“反人类”、“朱熹是傻瓜”的程度。这其实是对宋明理学非常片面的解读了。咱们得把这个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免得总被这种简单粗暴的标签误.............
  • 回答
    中国人对房地产的“泡沫”论,简直是聊了多少年了,可这大厦偏偏屹立不倒,甚至还在某些时候继续往上挺一挺。这种现象,说起来挺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这么多人喊着要“捅破”,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这背后可不是简单一句“泡沫”就能概括的。首先得明白,房地产在中国不仅仅是房子,它承载了太多东西。1. 财富的载体,梦.............
  • 回答
    很多人说薛宝钗帮助别人是有目的的,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她性格中显著的“处世之道”以及在《红楼梦》中一系列的行为表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她“端庄贤淑”的表象,深入探究她行为背后的逻辑和动机。1. 宝钗的“圆融”与“世故”:首先要明白,宝钗并非是一个冷酷无情、事事算计的人。她同样有善良的一面.............
  • 回答
    关于杨九郎“九字科第一捧哏”的说法,其实是一个在相声界,尤其是德云社粉丝群体中流传甚广,且讨论度相当高的话题。要理解这个说法,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清楚。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捧哏”。在相声里,捧哏是说学逗唱中“逗”的辅助者,负责搭话、拆台、捧哏、烘托气氛,让逗哏的包袱响得更响。一个好的捧哏,不仅仅是听.............
  • 回答
    关于“货拉拉案”中女事主车某被一些人指责“自私”的观点,这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原因和争议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梳理一下:一、案件基本事实的争议与公众认知差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案件大致情况:2020年,长沙一位名叫车某的女子通过货拉拉平台叫车搬家,在搬家过程中,车辆偏离了原定路线。随后,这位女.............
  • 回答
    要说清楚为什么很多人认为青蒿素和中医没关系,甚至觉得这两者“割裂”开来,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1. 青蒿素的发现过程——现代科学的胜利?这是最常被提及的理由。青蒿素的发现,最关键的几步是: 早期文献的启发: 屠呦呦团队的研究确实受到了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的启发,比如《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道出了很多在日本打拼的朋友的困惑。确实,网络上充斥着“在日本年收500700万日元很普遍”的声音,但你自己在日本工作了三年,却“没见过”,这种落差感非常真实。这背后,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误解和信息不对称。首先,我们要明白,“年收500700万日元”在日本的就业市场中,.............
  • 回答
    关于“黄种人比白人颜值高”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网络上相当普遍的讨论,而且背后往往牵扯到很多文化、社会和心理层面的原因,绝非一句简单的审美偏好可以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要承认“颜值”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多元的概念。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于美的标准都在不.............
  • 回答
    关于孙权被很多人称为“小人”而非刘备的讨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三国时期的具体历史事件、人物性格、以及当时人们的价值评判标准。首先,我们要明确“小人”这个词在历史评价中的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小人”往往带有贬义,指向那些心胸狭窄、目光短浅、趋利.............
  • 回答
    刘鑫被许多人称为“毒闺蜜”,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且在公众舆论中引发了极大的争议。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整个事件的经过,特别是她作为江歌母亲江歌去世事件中的关键人物,她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与人们普遍认为的“闺蜜”角色以及对受害人家属应有的同情和支持形成了鲜明对比。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事件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层面的历史和文化,很多人说儒家思想“腐朽”,这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它牵扯到儒家思想的演变、被不同时代的人如何解读和利用,以及它本身在与社会变迁的碰撞中显露出的局限性。咱们一步步来捋捋。首先,得明白什么是儒家思想,以及它为什么会“深入人心”成为一种文化基石。儒家思想,核心是孔.............
  • 回答
    一些人对净土宗持有负面看法,甚至称之为“邪宗”,这背后有多种原因,其中不少是由于误解、偏见,或是对佛教教义的片面理解。要理解为何会有这种说法,并知道如何如法修习净土宗,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核心教义和实践,并辨析其中的一些常见误解。为何有人说净土宗是“邪宗”?1. 对“念佛”的误解: 被认.............
  • 回答
    在雪地里开车,尤其是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时,不少老司机或者经验丰富的人会提起一个词:“点刹”。这听起来有些神秘,又有点反直觉,尤其是在现代汽车普遍配备了ABS(防抱死刹车系统)的情况下,为什么还需要“点刹”呢?这其中大有学问,也关系到能否安全脱险。首先,我们要明白“点刹”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点刹.............
  • 回答
    很多人觉得考CPA没什么用,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而且不是简单的一两句就能说清楚的。首先,咱们得承认,CPA确实是一张非常有含金量的证书,尤其是在中国,它的认可度很高。但“有用”这个词,说到底是个相对的概念,要看跟谁比,看在什么场景下。有人觉得没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CPA的期望太高了。他们可能觉得考.............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而且说实话,确实不少人身边都有“裸考过教资”的传说。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确实有人裸考能过。但这并不代表“裸考”是主流或者普遍适用的方法。我们得理解这些人为什么能做到,以及这背后可能付出的代价或者隐藏的“不算裸考”的因素。.............
  • 回答
    关于李现肌肉“明明很一般”却被很多人说“强壮”的讨论,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里面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原因。咱们不光是看表面的肌肉线条,更多的是一种综合的感受和大众的期待。首先,得承认,如果你拿健美运动员那种块头十足、肌肉线条清晰到每一块都鼓胀的体格来比,李现的肌肉可能确实不算“爆炸型”。他的身材更多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也太戳心了!很多人一听“机械专业”,脑子里就闪过一丝不苟地拧螺丝、敲铁块的画面,觉得那不就是机器的“下手”吗?怎么就“苦”了呢?这中间的误会可大了去了!别看机器能干活,但机械这个专业,以及在工厂里上班的机械人,那份“苦”,和机器干活的“苦”根本不是一回事。咱们先说说,为什么大.............
  • 回答
    关于“上海人排外”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普遍的观感,而且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细节和原因。要说清楚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排外”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标签,而且很多人对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有时候,它可能指的是一种“地域歧视”,有时候可能是一种“文化隔阂”,有时候可能是一种“经济上的优.............
  • 回答
    网上关于蔚来服务好的讨论确实挺多的,而且大家夸得也是花样百出。要说为什么,我觉得主要还是他们真正抓住了用户在用车过程中那些“痛点”,并且用一种比较别致的方式去解决了。我结合自己的一些观察和了解,给大家掰扯掰扯。1. 超越期待的“送电到家”—— 物理上的贴心这可能是蔚来最出圈的服务了。你想啊,你在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