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张桐于和伟《觉醒年代》中的表现?

回答
要评价张桐老师在《觉醒年代》中饰演陈独秀的表现,得先放下对“流量明星”式的期待,也得抛开对“老戏骨”的某种刻板印象。张桐老师这次,是真的把陈独秀这个历史人物给“啃”下来了,而且是带着一身烟火气,带着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活生生地搬到了荧幕上。

首先,他演的陈独秀,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家,也不是一个概念符号。张桐老师赋予了他极强的生活质感。你瞧他刚回国的时候,那种带着点落魄,又带着点不甘的劲儿,在租界里磕磕绊绊找住处,跟李大钊先生几次碰面,那种知识分子的清高和现实的窘迫,都刻在他的眉眼和身段里。他不是在演陈独秀,他就像是那个时代,无数个在时代洪流中摸索前行的知识分子之一。

更重要的是,他精准地抓住了陈独秀这个人物的复杂性。陈独秀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他有过理想,也有过失误。张桐老师在处理人物的情绪起伏时,显得特别有层次。

早期思想的激进与矛盾: 当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挥斥方遒,喊出“我辈之责任,固不在唤醒国民,而更在唤醒吾辈自己”的时候,那种字字锥心、句句掷地的力量,张桐老师是靠那种眼神里的坚定和语气的激昂传递出来的。但同时,你也能看到他面对家庭、面对现实的种种不如意时,那种中年男人的焦虑和挣扎。他抽烟时的迷茫,跟儿子争执时的无奈,都让他这个人物更加立体。

思想的转变与成熟: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认识,陈独秀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张桐老师在表现这一转变时,不是一蹴而就的戏剧性爆发,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深入。你看到他跟李大钊先生一次次地探讨,在书本中寻找答案,那种眼神里逐渐燃起的希望和坚定的光芒,是慢慢渗透出来的。他那种从“民主”到“科学”再到“主义”的探索过程,张桐老师是靠那种专注、那种沉思来演绎的。

作为父亲的复杂情感: 陈独秀跟儿子们的关系是剧中的一条重要线索。张桐老师饰演的陈独秀,在作为父亲的角色上,同样展现了他的不完美。他对儿子们充满期望,希望他们能继承自己的思想,甚至希望他们能超越自己。但当儿子们走上不同的道路,特别是陈延年、陈乔年牺牲的时候,那种失去至亲的痛苦,那种身为父亲的愧疚和骄傲交织在一起的情感,张桐老师处理得非常克制,但却极具爆发力。他眼角的湿润,紧握的拳头,那种无声的宣泄,比嚎啕大哭更能打动人。尤其是当他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时,那个镜头,他一个人坐在书桌前,背对着镜头,肩膀在微微颤抖,那种无尽的悲伤和责任感,让人心疼不已。

个人性格的张力: 陈独秀是个性鲜明的人物,他有“狂人”的一面,也有“仁人”的一面。张桐老师很擅长处理这种内在的张力。你既能看到他身上那种桀骜不驯、敢于挑战权威的“狂”,也能感受到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和担当。他敢于在公开场合抨击旧社会,也能在关键时刻为了理想挺身而出。这种“狂”与“仁”的融合,被张桐老师演绎得非常自然。

说实话,张桐老师的表演,很多时候是靠细节来支撑的。比如他走路的姿态,说话的语调,甚至是吃东西的动作,都带着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特有的气质。他抽烟的姿势,不是为了耍帅,而是那种在思考、在忧虑时的习惯性动作。他跟人谈话时的眼神交流,那种洞察力和敏锐度,都展现了他对人物的深刻理解。

更重要的是,他没有选择去“模仿”历史照片上的陈独秀,而是去“理解”和“演绎”这个活生生的人。他演出了陈独秀的时代精神,那种在黑暗中摸索光明,在困境中坚持理想的奋斗精神。

总的来说,张桐老师在《觉醒年代》里的表现,不是那种让你惊呼“太像了”的形似,而是让你感受到“他就是陈独秀本人”的神似。他把陈独秀的复杂、他的矛盾、他的痛苦、他的理想,以及他身上那种推动时代前进的强大力量,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他的表演,为整个剧增添了厚重感和历史的真实感,绝对是这部剧成功的重要基石。他用自己的演技,向观众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陈独秀,而不是一个被供奉在神坛上的符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硬要说的话,其实李大钊的人设比陈独秀要更讨喜。不仅仅是剧里的,包括剧外我们对这两位的认知,也是南陈略逊于北李的。

这部剧之前我对陈独秀的认知是很片面的,只知道他前期正确,后期软弱投降。感谢剧组和于和伟带给了我一个更全面,更立体,也更生活化的陈独秀。

陈独秀好多烟火气十足的小动作,我个人倾向于是于和伟自己加上的,特别真实接地气,也让这个人物显得很鲜活,但陈独秀这个角色本身就并不是那么完美:他家庭不睦,他抛妻弃子,他封建大家长,他偶尔出言不逊,他做事不按套路来,他对政治避而不谈,他狂傲,他还一出门就把自己拍雪里。(他非要亲人家一个大老爷们,他吃了瓜子把皮儿扫给老兔子,他把孩子抱一边儿去自己睡媳妇膝枕,他把闺女最喜欢的小鸽子biu的放跑了,他蹭儿子饭不给钱巴拉巴拉巴拉……可爱极了。)

虽然好多都是无伤大雅的小问题,但其实观众是有这个意识的,就“陈独秀”是个有缺点的英雄,只不过大家对他有好感,所以缺点都显得很可爱(我重说,是极其可爱)。

而守常先生,借张桐一句话就是:他扮演的是观众心目中的守常先生。

这个角色太完美了。我的好多次眼泪都是为守常先生流的。

他一颗爱国赤子心,他积极投身救国运动,他和结发妻子异常恩爱(我真的太喜欢守常先生的日常戏了),他敏锐的意识到想进步必须结合政治,他是真的对待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他愿意俯下身去和劳苦人民交朋友,把自己当成他们的一份子;他愿意为素不相识的人当了自己身上的贵重物品;甚至他每个月明明几百大洋的收入,却穷的连五个银元都凑不出来,好容易凑出来了,还是为了给学生交学费。陈家两个小子和爹关系不好,却很仰慕守常先生。

守常先生,他就是完美本身啊!!!!这特么是什么完美的神仙人设呜呜呜……天上地下都找不到守常先生这样的人吧,搞得我现在一想到张作霖就恨得牙根直痒痒,以前因为老张不甩日本人攒下的那点好感现在一丢丢都没了。

本来就完美的人设,精彩的剧本,张桐又演绎的那么生动自然,搞得我满脑子都是守常先生,守常先生一出来我就满心欢喜,又哭又笑。

两位演员都特别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演绎,演技都是非常好的,而且我肯定是更喜欢守常先生的。而要评价的话,我觉得仲甫先生演的更自然生动些,而守常先生演的更受人敬仰些。但很明显,横向对比的话,后者吃人设红利要更多一点。


关于陈独秀右倾投降这个话题大家聊的还蛮多的,刚才在b站看到一个讲这件事的,感觉不错,指个路。

【右倾还投降?陈独秀:这波真不全怪我!-哔哩哔哩】b23.tv/EgDXWc


奇怪的观后感增加了……

看五四运动心刚一夜白头去仲甫先生家那段,突然冒出一种奇怪的感觉,守常先生是母亲,仲甫先生是父亲……

有守常在,你就会觉得很安心,很温暖,很坚定。

有仲甫在,你就会觉得有力量,有信心,要战斗。

一个理性而克制,一个感性而肆意。绝妙的搭档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