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RISC-V将超越ARM?

回答
RISCV 是否会“超越”ARM 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超越”,以及在哪个时间维度和应用领域进行比较。ARM 在嵌入式和移动领域拥有深厚根基和庞大生态系统,而 RISCV 作为一种开放指令集架构(ISA),凭借其灵活性、可定制性和免版税的特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

以下将详细阐述 RISCV 有可能超越 ARM 的多个关键方面:

1. 开放性和免版税的巨大优势:

无许可费用,降低成本和门槛: 这是 RISCV 最核心的优势。ARM 授权其 ISA 并收取高昂的许可费用,这对初创公司、小型企业以及预算有限的研究机构来说是一个显著的门槛。而 RISCV 是开源的,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使用、修改和分发其 ISA,无需支付任何版税。这极大地降低了芯片设计的成本和进入门槛,使得更多创新者能够参与到处理器设计中。
加速创新和多样化: 免版税的特性鼓励了对 RISCV 的广泛探索和创新。开发者可以根据特定需求定制 ISA,开发出高度优化的处理器,而不是被 ARM 的固定 ISA 所限制。这种灵活性催生了多样化的设计,从低功耗的物联网设备到高性能的服务器芯片,各种定制化的 RISCV 核心正在涌现。
避免供应商锁定: 采用 ARM 意味着对 ARM 公司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如果 ARM 改变其授权策略、产品路线图或市场定价,用户可能会面临风险。RISCV 的开放性消除了这种供应商锁定的风险,为用户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权和长期稳定性。

2. 极高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

模块化设计: RISCV 采用模块化设计,拥有一个基础整数指令集(I)和一系列可选的扩展(M 乘除法,A 原子操作,F 单精度浮点,D 双精度浮点,C 压缩指令等)。这允许设计者只包含他们需要的指令集,从而在性能、功耗和面积之间取得最佳平衡。例如,一个简单的微控制器可能只需要基础的 I 指令集,而一个高性能的 AI 加速器则可能需要矢量扩展(V)等更复杂的指令。
自定义指令扩展(Custom Extensions): 这是 RISCV 最强大的功能之一。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自定义指令扩展,将特定功能的硬件加速逻辑直接集成到 ISA 中。这对于需要高效处理特定任务的应用场景(如 AI 推理、信号处理、安全加密等)至关重要。通过自定义指令,可以显著提高性能并降低功耗,这是传统固定 ISA 难以实现的。ARM 也提供了一些可配置选项,但其灵活性和开放性远不及 RISCV 的自定义扩展。
面向特定应用优化的能力: 这种灵活性使得 RISCV 能够针对各种利基市场和新兴应用进行深度优化。例如,在边缘计算、人工智能、自动驾驶、5G 通信等领域,都可以设计出针对特定工作负载高度优化的 RISCV 处理器,从而在性能和效率上超越通用型的 ARM 处理器。

3. 强大的生态系统建设和快速发展:

全球性的协作和社区驱动: RISCV 由 RISCV International 组织管理,这是一个由全球众多公司和学术机构组成的开放联盟。这种社区驱动的模式汇聚了全球顶尖的芯片设计人才和资源,加速了标准制定、工具链开发和 IP 核的成熟。
丰富的工具链支持: 随着 RISCV 生态系统的发展,GCC、LLVM 等主流编译器和调试器对 RISCV 的支持日益完善。同时,各种 EDA 工具、仿真器、硬件调试器等也都在积极适配 RISCV。虽然 ARM 的工具链生态已经非常成熟,但 RISCV 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正在迅速追赶并提供更多选择。
丰富的 IP 核资源: 越来越多的公司和机构开始提供各种性能和功能的 RISCV IP 核,涵盖从低功耗嵌入式核心到高性能应用处理器。这为芯片设计者提供了丰富的组件选择,可以快速构建自己的 SoC。
大型科技公司和政府的支持: 包括阿里巴巴、华为、SiFive、Western Digital、Intel 等在内的众多大型科技公司都在积极投入 RISCV 的研发和应用。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将 RISCV 列为国家战略,大力推动其发展。这种广泛的支持为 RISCV 的普及和生态系统的成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4. 适用于新兴和颠覆性技术领域: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RISCV 的自定义指令扩展能力使其成为 AI 和 ML 加速器的理想选择。可以为特定的神经网络模型和算法设计高效的硬件单元,实现更高的计算密度和能效比。
物联网和边缘计算: 在对功耗、成本和尺寸有极高要求的物联网和边缘计算设备中,RISCV 的灵活性和低功耗设计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设计出高度优化的微控制器和边缘 AI 芯片。
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 虽然 ARM 在高性能计算领域仍处于追赶状态,但其服务器级核心如 Neoverse 系列也在不断进步。而一些 RISCV 项目也致力于开发高性能的服务器级处理器,凭借其可定制性和开放性,有望在特定场景下提供竞争优势。
安全和专用芯片: RISCV 的开放性和可定制性使其在安全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例如可以集成定制化的加密模块或安全执行环境,满足特定的安全需求。

RISCV 可能超越 ARM 的挑战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尽管 RISCV 前景光明,但要真正“超越”ARM,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生态系统的成熟度: ARM 拥有数十年的生态系统积累,包括大量的软件、操作系统支持、开发工具、以及经验丰富的开发者。RISCV 生态系统虽然发展迅速,但在软件优化、成熟度、以及开发者数量上仍需时间来赶超。
性能上的差距: 在高端高性能领域,ARM 的 CortexX 和 Neoverse 系列已经非常成熟,并具备很高的性能。RISCV 要在这些领域与 ARM 竞争,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突破。
软件生态的迁移成本: 对于已经高度依赖 ARM 生态系统的开发者和企业来说,迁移到 RISCV 需要投入时间和资源来适配软件、工具链和开发流程。
碎片化风险: RISCV 的高度灵活性也可能带来碎片化风险。如果厂商过度定制 ISA,导致软件兼容性问题,可能会阻碍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RISCV International 也在努力通过标准化和推荐的扩展来缓解这个问题。

总结:

RISCV 不会像一夜之间那样全面取代 ARM,但凭借其开放性、灵活性、可定制性以及免版税的商业模式,它正以一种循序渐进且颠覆性的方式,在多个领域挑战并有机会超越 ARM。

在成本敏感、对性能和功耗有特定优化需求的领域,如物联网、嵌入式系统、AI 推理芯片等,RISCV 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并且这种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在高性能计算和服务器领域,RISCV 也在快速追赶,其可定制性有望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长远来看,RISCV 的开放性和社区驱动的模式,使其更有潜力孕育出更广泛、更多样化的创新生态,最终可能在芯片设计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可以说,RISCV 不是要简单地复制 ARM,而是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允许更广泛的参与者参与到处理器设计中,并创造出为特定应用量身定制的、更高效、更经济的解决方案。这种力量的释放,是 RISCV 有潜力超越 ARM 的根本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近几年间在中/美走访过一些RISC-V基金会和创业项目。从厂商的视角推测,假想差不多10年左右的技术迭代期限,RISC-V技术代际不会挑战Intel,但有可能会挑战ARM M-core,应不会挑战到A-core。

- 商业模式上: IP授权才是效益池。以RISC-V的血统,形成稳定传承的公版家族和发展公版生态十分重要的,这是避免IP碎片化和避免芯片产品无法赚钱的关键因素,也是流片成本摊薄并形成普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RISC-V在这方面的短板是显而易见的:低代价自由授权+厂商随意定义/增删指令的模式(尤其基础指令)使得标准公版延续无法得到保护,进而软件和编译器生态所依仗的向后/向前兼容性也不稳固,碎片化不可避免,MIPS在多个方面亦是前车之鉴。与之相对比,RISC家族里的产品化实力和经济效益都很好的当然是ARM,质优+量足+门槛低+大规模流片应用的信誉,收敛了大量公版IP授权案例,比如Qcom虽然自己做CPU,也逐渐转向ARM公版,多快好省;而其严格管控的Architectural-license更是通过ARM design services驱动大厂投入ARM设计,进一步验证和发扬了ARM指令架构和IPs的信誉,同时经历大量workloads的洗礼验证;此外,ARM又十分重视拥抱商业EDA生态以及Fab合作,输出了大量设计工具和IP。而反观RISC-V,当下全球有一个百亿级晶体管密度的商用案例么?

- 技术生态上: 如今RISC-V的声音不小,当然,RISC-V能够大幅简化电路,但对复杂应用拆解要么增加操作数牺牲性能,要么增加指令集又把系统复杂化,比如标准版下其SIMD指令就没有真正堪用的,唯一可用的Hwacha向量指令集(开源)本质上还是协处理器,连乱序执行流水线都整合不进去,更不用说做编译器层优化了;而进一步讲,所谓的复杂指令集实际是在电路层给这些操作建立shortcuts,需要经年累月的设计积累和workload验证,都是有晶圆面积代价的。这种情形下,就会限制芯片用途的想象力了,DSA的碎片化和软件生态会成为掣肘,而做通用芯片尤其是CPU的短期市场侵彻可能性是微小的。以及,提一句EDA库,稍大型的商用设计都需要大调RTL,毕竟RISC-V的应用实例少,参考工具不多,很多不能拿来直接用,需要适配经典IP以及开发出新的IP族,这也需要漫长演进以及牺牲晶圆面积代价,最终究竟是在通用领域或是专精领域沉淀出成果还未可知,但至少要形成自己的公版授权生态和装机量,才不至于IP碎片化而带来的窄赛道和低经济效益。此处不妨回顾一下历史:ARM有今天成绩,DEC功不可没,老DEC真是有不少财宝的,INTC凭借那次收购StrongARM的IP资源、设计经验积累以及door keeper级别的人才才稳步攻入服务器市场的,而ARM的真正商用也受益于DEC遗产;想象一下,RISC起源的时期有诸多大鲸:IBM Power, SPARC, ALPHA …最终仅有ARM一骑绝尘,倘若没有DEC,ARM也会遇到今天RISC-V的满地碎片局面。

- 未来几年,RISC-V会有一些消费侧IoT的小实例,但由于IP碎片化而不容易赚钱,很难挑战ARM-M,不会挑战到A,更不会挑战x86版图。而另一个掣肘是,目前可见开发RISC-V芯片项目有三种方式,一是购买商用IP,二是参考开源代码,三是理想化的从零自研(总不会从第1个管子开始画起)。而若从美国的RISC-V商用IP厂商购买IP,则会受EAR管制,比如不能出售IP及提供服务给华为;若采用开源代码或自行开发,目前看不受管制,但需要避免被标准组织终止会员资格,以及美国社区仍可能做出限制。

引用一句戴伟民先生的讲话:Intel X86和ARM的IP授权虽然给中国带来了繁荣,但却是不自主和不可控的。而架构授权虽然不自主,但是可控且可以繁荣的。基于M-Core、MIPS Alpha的CPU则是自主、可控但不繁荣的。希望中国的CPU可借助RISC-V做到自主、可控、繁荣,并且持续性创新。

user avatar

年初的时候,在内部的技术论坛里,发布了参加去年底RISC-V summit大会时的一些心得感受。公关部的同事觉得不错,就推荐给了外边的媒体CSDN,反响还可以。因为篇幅的要求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其实CSDN上的文章已在原文的基础上砍掉了一半,很多精华被抹杀,也搞得上下文有些不太连贯,但是为此差点和编辑急了。不过现在也不便把被砍掉的那一半再贴出来。此处仅保留了对RISC-V基金会七大常委和阿里巴巴平头哥等一些头部玩家的评论。


十二月湾区的阴雨霏霏,但却并没有降低人们从世界各地涌来硅谷,参加RISC-V 2019 Summit大会的热情,因为这次大会必将是RISC-V的群星闪耀时刻。与会者中也包括不远万里,从杭州和上海赶来的四位阿里巴巴平头哥IoT团队的同学,我作为阿里巴巴达摩院计算技术实验室的一员,也有幸参加了这次开源硬件界的顶级会议。

当下RISC-V基金会的Board of Directors共有七位,分别代表了七家公司或大学,即SiFive、UC Berkeley,NXP,NVIDIA,Microchip,Western Digital以及Bluespec。这七家可谓是RISC-V组织里的七大长老。这次大会七大长老几乎也全部到齐。

如果说RISC-V为计算机架构开辟出了一片清明的天空,那这七大长老就好比这片RISC-V天空中的北斗七星。

RISC-V北斗七星

下面我将不失偏颇地以个人评判为准绳,来将这七家公司和大学对号入座到北斗七星的星位。并按照各家所做Presentation的先后顺序以及文章结构之需要,来介绍他们。当然关于下文中的星象观点,大家见仁见智,喜欢占星术的人也许会从中看出完全不同的RISC-V天象。

天权-UK Berkeley

天权又名文曲,北斗第四星。作为RISC-V七长老中唯一的学术机构,由David Patterson教授在Board of Director中所代表的UC Berkeley,当之无愧文曲星的称号。十年前,RISC-V诞生于UC Berkeley,如今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也许UC Berkeley可以自豪地说一句:天下RISC-V皆出我!

这次的大会上,Patterson做了一个关于为物联网和嵌入式系统定制的Benchmark - Embench的介绍。继上次Hotchip 2019后,这是我时隔四个月,再次见到这位大师。

Patterson指出,35年前开发出的Dhrystone,早该寿终正寝了。特别是在IoT和Embedded System领域,需要一个全新的Benchmark标准。所以他们推出了Embench,目前由下列20个 测试程序组成,而不是像Dhrystone那样是一个综合的程序。

Patterson认为对于像Embedded System这样Memory寸土寸金的地方,Code Size和Performance一样重要。所以他展示了ZTH的RI5CY这款核,在不同的GCC优化以及ISA Extension下,对Code Size和Performance的影响。

同时他质疑为了些许性能提升而使Code Size大增的价值所在。比如使用像Loop Unrolling,Inline Procedure这样的优化可能提速1到1.5倍,但Code Size却增加2到3倍,那这样对Embedded System来说还是不可取的。

最后他又比较了Embench在不同的Architecture, 以及不同的GCC Option下的Code Size,如下图所示。很明显ARM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不过Patterson也指出过去几年RISC-V GCC 的进步也不小,和ARM的差距在不断地缩小。

对此,我有一点小小的想法,如果用ArmCC而不是GCC来在ARM上跑Embench,那RISC-V和ARM的差距会不会更大?后面NXP的一个演讲也多少证实了我的这个想法。

开阳-SiFive

开阳又名武曲,北斗第六星。武曲星又为财帛宫主星,也以财星著称。由于UC Berkeley和SiFive的渊源,一文一武,一个踏踏实实做学术,另一个风风火火做商业,倒是相得益彰。

这次RISC-V Summit 2019上,作为七大长老中唯一的Ruby Sponsor,要数SiFive的场子最大,演讲最多。要说SiFive的IP Core Portfolio还是比较全的,同时在工具链和开发环境上也有不俗的表现。

下面仅就SiFive报告中的两场做些介绍,一场是Security Platform,另一场关于Vector Processor。

Security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现在有了无处不在的物联网,毕竟谁也不想哪天卧室里的天猫精灵被黑了,半夜开始讲鬼故事,或者你的Tesla在该踩刹车时,反而加速并用最大的音量演奏《啊朋友再见》。

虽然这种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恶意攻击很少出现,但IC、IP、IQ卡的密码,以及位置信息,通信记录这些敏感数据,却是攻击者一直觊觎的对象,而类似于Meltdown、Spectre这样的硬件漏洞,为直接攻击硬件而获取超级权限提供了便利途径。

如果在RISC-V这样开放的指令集架构上设计Encryption、Root of Trust等保护措施,便有可能从源头遏制对硬件的攻击,比如对Cache的攻击。这次SiFive便介绍了SiFive shield安全平台,支持Crypto Engine、Secure Boot等功能。

虽然SiFive列出了很多安全解决方案,但是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没有正式Release。

同样,他家的Vector Processor也还没有做Official Announcement,所以具体信息不太多,而且演讲人在互动回答阶段,对相关的细节问题也是语焉不详。

摇光-Western Digital

摇光又名破军,北斗第七星。以Western Digital这几年在RISC-V社区里的冲劲和愿景,倒是很契合破军星这个先锋队的名字。下面一张图反映了Western Digital在RISC-V圈里的发展史和未来规划。

大会上Western Digital介绍了三款自研的SweRV RISC-V 核, 其中SweRV Core EH2号称是第一个商用嵌入式双线程RISC-V核。

Western Digital主要将SweRV用在自家的Flash Controller里,以Western Digital在存储行业的占有率和出货量,如果他的HDD和Flash都用自研的RISC-V,那他们定下的1 Billion的RISC-V核出货量的目标应该很快就能实现。

同时Western Digital还展示了一个名为OmniXtend的支持Cache Coherence的互联架构。

这个架构既支持点到点互联,也支持通过Programmable Switch互联。这种片间互联是通过高速的Ethernet,而不是相对较慢的PCIe。值得注意的是,Habana Training芯片也是用Ethernet来实现RDMA,以达到多片互联的。

Western Digital展示了当前几种互联架构的比较,包括炙手可热的由Intel提出的CXL架构。如果单纯从这张表来看,OmniXtend确实存在一定的优势。但现在除了SiFive与Western Digital合作去验证OmniXtend外,即便在RISC-V社区内,OmniXtend也并没有打开太大局面,更别说打入由X86主导的Data Center领域。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Western Digital将OmniXtend以及SweRV一起开源并贡献给了CHIPS Alliance。CHIPS Alliance的主席Zvonimir Bandic也在大会上做了一个Keynote Speech。这家组织旨在开发并促进高质量开源硬件,开发诸如RISC-V、Neural Network Accelerator、PCIe这样的通用IP,以及软件设计工具,以降低芯片开发设计成本。

我们平头哥的戚肖宁博士代表阿里担任CHIPS Alliance的Governance Board Member,同时也是另一家开源组织OpenHW Group的Board Director。

天枢-NXP

天枢又名贪狼,北斗第一星。至于为什么把北斗第一星位给了NXP,如果非要找个理由的话,我只能说NXP的一位演讲者来自英国,拥有浓厚的苏格兰口音以及一个苏格兰姓氏Boggie。

苏格兰的Boggie先生为大家带来了一款名为SESIP的Security Meta-Framework。Boggie表示现在业界及各国的Security Standard、Certification太多,供应及成本都是问题。所以他们希望以NXP在IoT Security方面的优势,来做一些统一化的努力。

另外NXP也给了一场关于Code Size的演讲,主讲人展示了两款安全软件i.MX 及CryptoLib在ARM和RISC-V上Code Size的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Cryptolib在RISC-V上,比用了ArmCC后在ARM Cortex M4上的Code Size大很多。主讲人也说这个有些出乎意料,需要再研究一下。

这也印证了之前我在Patterson演讲的介绍里提到的一点疑惑。由于Code Size的大小对于Embedded System可谓生死攸关,如果RISC-V的Compiler及架构能在这方面不断拉近和ARM的距离,必定会加速业界对RISC-V的Adoption。

天璇-Microchip

天璇又名巨门,北斗第二星,巨门入命宫,主人口才好。鉴于Microchip的Keynote Speaker讲了好几个小故事,就把这个星位给他家了。

Microchip在过去的几年里收购了MicroSemi以及Atmel,在FPGA领域投入很大。这次主推了他们的PolarFire SoC FPGA Flatform并包括Libero SoC IDE开发工具,支持RISC-V以及ARM。

这款SoC是将ASIC的RISC-V多核以及FGPA混合在一起,上图中深绿色为以低功耗64-Bit的Multi-Core RISC-V为核心的Microprocessor Subsystem,其中4个核是Cache Coherent的Application Cores,另一个作为Monitor Core。而黄色的部分是可编程的FPGA,根据需求的不同,Microchip提供从25K到460K不等Logic Elements(LEs)的选项。FPGA部分还提供诸如额外的Peripheral,特定的算法加速器这样的扩展。

Microchip的网站对比了PolarFire和其他基于SRAM的SoC FPGA,通过一种CoreMarks Per Watt的比较方式,体现了PolarFire在功耗方面的显著优势。

灵活性和拓展性由FPGA来提供,而High Performance由RISC-V的ASIC来保证,确实是一种不错的架构混搭。当然真正的样片要到2020年三季度才能出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天玑-NVIDIA

天玑又名禄存,北斗第三星,据传为财富之星。以NVIDIA的财大气粗,拥有天玑这个星位算是名至实归。

早在2016年, NVIDIA就宣布放弃已使用多年的In-House Falcon(FAst Logic CONtroller)架构,转而使用RISC-V作为GPU内部的Embedded Micro-Controllers。而且NVIDIA也在别的产品中使用了RISC-V,比如在其Multi-Die AI Inference Engine RC18中便使用基于Rocket的RISC-V。

不过关于NVIDIA自研RISC-V方面的消息很少,这次的大会他们也没有做任何的演讲。

玉衡-Bluespec

玉衡又名廉贞,北斗第五星。“自古廉贞最难辨”这句话代表了古人对于这颗捉摸不定的星的费解程度。用这颗星代表Bluespec也算恰如其分,它在这次的大会上也没有任何演讲,只好像在展厅里有一个不太起眼的展台,淹没在其他的RISC-V群星当中。所以我不得不拜访他们的网站,去一窥究竟。

从其网站看,Bluespec算是All in RISC-V了。除了自家开源的两款用BSV写的RISC-V核Piccolo(3-Stage, In-Order Pipeline)和Flute (5-Stage, In-Order Pipeline)外, Bluespec的侧重点是一套叫RISC-V Factory的工具,提供从评估,开发,验证,一站式服务。目前支持Rocket,RISCY以及自家的RISC-V核。可惜网站上信息很少,我一时也找不到关于这款工具的更多资料。


最后说说阿里平头哥 (我原文里其实说平头哥是夜里中最亮的星—北斗星,有天文常识的朋友应该都懂的北斗七星和北极星之间的关系:D)

北斗七星光彩照人,但在我眼里,夜空中最特别的星星无疑是我们阿里平头哥。

先让数据说话,下面这张图来自平头哥IoT团队陈晨同学在RISC-V Summit大会上的Slide。

通过和现今一些主流的RISC-V核比较,在单核CoreMark/MHz这个硬核指标上,平头哥的Xuantie910(玄铁910)还是遥遥领先的。

除了上面的比较外,我又搜集了一个更全面些的RISC-V核列表,总结如下,包括一些在大会上Announce的RISC-V核。

从表中可以看出除了SiFive 还没有揭开他们最新的U84的神秘面纱外,其他RISC-V与玄铁910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比如和玄铁910跑分最接近的SweRV EH2也是在激活双线程后,才堪堪和玄铁910拉近了距离(其单线程模式下,SweRV EH2的CoreMark跑分只有4.9)。

关于玄铁910的一些介绍,请详见下图,从2019年7月玄铁910官宣以来,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详细的对外宣介。虽然当初官宣时,消息占满了国内外各大头条,但是其中的概述根本无法满足人们对这个RISC-V跑分王的强烈兴趣。甚至当时还有媒体乱分析说,7.1 CoreMark跑分是16核加在一起的,其水平只相当于好几年前ARM的A系列核的水平。

这次大会上的分享再次彻底地粉碎了这种谣言。当时现场的参会人员无不高举手机不停地对Slide拍照,饕餮着这次难得的分享。

除了上面所述的玄铁910,陈晨又简要介绍了超低功耗架构的玄铁902,其实9系列里还有906,玄铁大家庭里还有8系列,整个产品线覆盖了从嵌入式系统,低功耗IoT,到高性能Data Center,车载系统的各类不同需求。

虽然我并没有参与玄铁的研发,但作为平头哥的一员,我也感到非常自豪,我想每一个阿里人也会感到自豪!

阿里AIS震旦团队 (原文里形容为南斗天府星)

阿里AIS的震旦编译器团队与平头哥交相辉映。这次大会上,震旦编译器团队也带来了与达摩院计算技术实验室以及平头哥IoT团队的合作成果,在震旦编译器上实现RISC-V的Vector指令以支持IoT领域的AI应用加速。

当RISC-V的Vector指令集扩展刚刚出来时,震旦团队就已经开始布局在LLVM上对其支持。

由于IoT对硬件资源“锱铢计较”的特性,震旦编译器精准地选取出一个Vector扩展指令中最小子集,旨在降低硬件架构设计复杂度的同时,最高效率加速AI模型。

可以看到无论是在指令数减小(指令数的多寡直接影响Code Size的大小)还是模拟器给出的性能提速方面,震旦编译器在应用了定制的Vector指令后,都有惊艳表现。

作为一个诞生了才10年的CPU架构,比起正值盛年的ARM,RISC-V还算是个少年。但仅从这第二届RISC-V峰会的参与人数,关注度来看,这个少年已经屹立于芯片行业的强林了。

梁任公在《少年中国说》中有言:“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衷心祝愿RISC-V这个少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RISCV 是否会“超越”ARM 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超越”,以及在哪个时间维度和应用领域进行比较。ARM 在嵌入式和移动领域拥有深厚根基和庞大生态系统,而 RISCV 作为一种开放指令集架构(ISA),凭借其灵活性、可定制性和免版税的特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以下将详细阐述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而且我也能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确实,相比于我们熟知的 x86 或者 ARM 架构的处理器,RISCV 阵营的芯片和开发板目前看起来好像“少”一些。但如果深入了解,你会发现这背后有着更复杂的原因,并且“少”这个词也需要放在一个动态的视角下去理解。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给你剖析.............
  • 回答
    设计RISCV自定义指令,说起来是个令人兴奋也颇具挑战的活儿。它让你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具体应用需求,将处理器性能推向新的高度。但就像任何精密的工程一样,细节决定成败。我在这里分享一些在设计自定义指令时,我个人认为需要特别留意的要点,希望能帮助你少走弯路。 1. 明确你的“为什么”:解决的是什么痛点?在.............
  • 回答
    在 RISCV 指令集架构(ISA)的 RV32I(标准 32 位整数指令集)中,有一个特殊的寄存器,它的值永远是零。这个寄存器就是 `x0`,通常被称为零寄存器。听起来可能有点奇怪,一个永远是零的寄存器能有什么用?但实际上,这个看似“无用”的寄存器,在指令集的设计和实现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大.............
  • 回答
    首届 RISCV 中国峰会于 2021 年 6 月 21 日在上海拉开帷幕,这绝对是当年国内半导体和开源指令集领域的一件大事,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作为 RISCV 在中国的一次大规模集中亮相,这次峰会传递出的信息和释放出的信号,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小的影响。为什么说这次峰会非常值得关注?首先.............
  • 回答
    一个省份,特别是内陆省份,有没有可能兴办一所专注于半导体设计的大学,并且让学生们能够以 ARM 和 RISCV 指令集为基础,为各行各业设计芯片,从而达到促进就业和产业升级的目的?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并非易事,但绝非不可能,关键在于如何系统性地布局和执行。1. 为什么.............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确实,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似乎“精简指令集”(RISC)就意味着性能“精简”,而“复杂指令集”(CISC)则代表着更强的处理能力。然而,当我们放眼高性能计算领域,特别是那些叱咤风云的超级计算机时,却惊奇地发现,RISC架构的身影随处可见。这背后的逻辑,并非简单的“不如”或“优越”.............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指令集”这个概念,并聊聊CPU是如何消化和执行这些指令的,最后还会比较一下几个耳熟能详的指令集架构。我会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贴近实际的语言来阐述,避免那些生硬的AI腔调。 指令集:CPU的语言想象一下,CPU就像一个超级勤奋但又有点“笨”的工人。它什么都知道,但它只能听懂非.............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航空航天领域在待遇和职业环境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系统性支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国家战略与长期投入: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动力1. 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与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密切.............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乌克兰的支持确实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博弈、信息传播、经济援助、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 战争的爆发: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 回答
    《是大臣》《是首相》等政治剧之所以能在编剧缺乏公务员经历的情况下取得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 1. 构建政治剧的底层逻辑:制度与权力的结构性认知 政治体制的系统性研究:编剧可能通过大量研究英国议会制度、政府运作流程、政党政治规则(如议会制、内阁制、党鞭系统等)来构建剧情。例如.............
  • 回答
    关于“剧组中男性可以坐镜头箱而女性不能”的现象,这一说法可能存在误解或过度泛化的倾向。在影视拍摄中,镜头箱(通常指摄影机或固定设备)与演员的性别并无直接关联,但若涉及性别差异的讨论,可能与以下多方面因素相关: 1. 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延续 历史背景:在传统影视文化中,男性常被赋予主导、主动的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