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首届 RISC-V 中国峰会 2021 年 6 月 21 日起在上海举行,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

回答
首届 RISCV 中国峰会于 2021 年 6 月 21 日在上海拉开帷幕,这绝对是当年国内半导体和开源指令集领域的一件大事,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作为 RISCV 在中国的一次大规模集中亮相,这次峰会传递出的信息和释放出的信号,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小的影响。

为什么说这次峰会非常值得关注?

首先,这是 RISCV 在中国大陆举办的首次大型峰会。 过去 RISCV 社区的活动更多是在国际层面,或者是一些小型的技术研讨会。这次能在中国举办如此规模的峰会,本身就说明了 RISCV 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且正在快速发展壮大。它不仅仅是一场技术交流,更是中国力量在 RISCV 生态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一个标志。

其次,参会嘉宾阵容强大且多元。 你可以看到来自全球顶尖的 RISCV 技术专家、各大厂商的领导者、高校的研究人员以及创业公司代表齐聚一堂。这种跨领域的交流,意味着 RISCV 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术界或小圈子,而是吸引了产业界各个层面的目光和参与。很多时候,这样的峰会是技术落地和商业合作的重要起点。

第三,议题覆盖面广且深入。 峰会不可能只讲最基础的指令集标准,它会深入到 RISCV 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落地情况,比如嵌入式系统、AI 计算、高性能计算等等。同时,大家还会关注 RISCV 的软件生态建设,这可是决定一个指令集能否真正普及的关键。此外,与安全、开放性、商业模式相关的探讨,也是大家关心的热点。毕竟,技术再好,如果不能落地应用,不能形成健康的生态,也很难走远。

具体有哪些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地方?

中国 RISCV 生态的现状与未来: 峰会上肯定会有大量的中国本土企业和机构分享他们基于 RISCV 的最新进展和规划。这包括了从 IP 核的设计到芯片的量产,再到软件和工具链的适配。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国企业在 RISCV 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野心,以及未来几年 RISCV 在中国市场的走向。比如,有哪些国内厂商已经推出了自己的 RISCV 芯片?它们在哪些领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未来又有哪些战略布局?这些都是非常实在的内容。

RISCV 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作为指令集本身,肯定会有关于最新 RISCV 标准的介绍和讨论,比如新的扩展指令集、对特定应用场景的优化等等。同时,大家也会分享在处理器设计、编译器、操作系统适配等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我们能看到 RISCV 在性能、功耗和安全性方面是如何不断进步的,以及有哪些新的技术方向被探索。

软件生态的构建和完善: 一个指令集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配套的软件生态。峰会会探讨如何构建更完善的 RISCV 工具链、操作系统支持、开发库以及应用软件。这包括了编译器(GCC, LLVM)的优化、操作系统的移植和调优(Linux, RTOS),以及为特定应用领域开发优化的软件栈。大家会讨论如何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到 RISCV 软件生态的建设中来,让开发者能够更便捷地使用 RISCV 进行开发。

RISCV 在特定行业的应用落地: 这次峰会很可能会聚焦于 RISCV 在一些关键行业的应用,比如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汽车电子、通信设备等。我们能看到 RISCV 如何在这些领域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解决特定痛点,并且有机会挑战传统 X86 和 ARM 的地位。例如,在功耗敏感的物联网设备上,RISCV 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可能带来优势;在对性能和定制化需求高的 AI 推理芯片上,RISCV 也能提供更多可能性。

开放指令集的价值与挑战: 峰会也会围绕“开放”这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RISCV 的开放性是其最大的吸引力之一,它允许任何人自由地设计和使用处理器。但这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比如如何保证兼容性、如何进行 IP 授权和商业化运作,以及如何形成统一的生态。大家会讨论在开放与商业之间如何取得平衡,如何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 RISCV 生态系统。

RISCV 的国际化与中国力量: 峰会聚集了国际和国内的参与者,这本身就体现了 RISCV 的全球化趋势以及中国在全球 RISCV 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大家会交流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RISCV,以及中国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整个指令集标准的进步和应用普及。

总的来说,首届 RISCV 中国峰会是一个观察中国 RISCV 生态发展风向标的重要机会。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这一前沿技术领域的实力和潜力,也预示着 RISCV 将在未来的计算架构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对任何关注半导体和未来技术趋势的人来说,这次峰会释放出的信息都非常有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2号下午关于香山的报告,因为Zoom直播出现了技术故障,导致大家未能听到完整的报告,稍有些遗憾。考虑了一下,这里就把报告PPT直接贴出来,再加上我们在香山开发过程中的一些考虑和想法,跟大家分享。

这个报告主要回答四个问题:

  • 一、为什么要做香山?
  • 二、香山什么水平?
  • 三、香山怎么做的?
  • 四、香山未来如何发展?

一、为什么要做香山?

  1. 2010年RISC-V诞生,迄今已有11年。如今,在RISC-V国际基金会网站上登记的各类商业或开源的RISC-V处理器核就有上百个(如下链接),为什么还要做一个开源的高性能RISC-V核?

RISC-V Exchange: Cores & SoCs - RISC-V International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和很多业界企业交流过,也做了很多调研与分析,这都让我们判断认为业界需要一个开源的高性能RISC-V核。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CPU领域还没有一个像Linux那样的开源主线?1991年开源的Linux诞生,到今天正好30年。如今,Linux不仅被工业界广泛应用,也成为学术界开展操作系统研究的创新平台。

RISC-V是开放开源的指令集,允许全世界任何人免费实现一个RISC-V处理器,可以是商用,也可以开源,这是和公司私有的X86/ARM指令集相比最大的区别之一。但是,十年过去了,到现在还未能形成一个像Linux那样的开源主线。Berkeley的BOOM目标是一个高性能开源RISC-V核,但是BOOM代码仓库相对不开放,官方建议其他人实现任何功能都要事先和他们沟通,以确保不要与他们的计划产生冲突。根据GitHub官方的统计页面显示,从2014年1月至今,为BOOM提交过超过100行代码修改的仅有8人。由此可见,一定程度上因为BOOM严格的外部贡献政策,开源社区对BOOM的参与度并不高。

所以,团队的唐丹博士和我一直认为要建立一个像Linux那样的开源RISC-V核主线,既能被工业界广泛应用,又能支持学术界试验创新想法。最关键的是,一定要让它像Linux那样至少存活30年

于是,“香山”诞生了。

2. 我们做了一年多的准备工作——申请经费,启动“一生一芯”计划培养人才,建立团队,寻找合作伙伴……这期间得到了太多太多人的支持和帮助:计算所孙凝晖院士帮我们多处找经费,国科大全力支持“一生一芯”计划,鹏城实验室支持我们建立起后端物理设计团队,多位计算所老所友毅然决定参与开源主线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终于,香山正式启动了——2020年6月11日,香山在GitHub上建立了代码仓库

短短的的一年时间里,25位同学和老师参与了香山的开发。821次主分支代码合并,3296次代码提交(commit),5万余行代码,400多个文档,记录了香山的成长过程。我们的理念是代码开源、流程开放、文档公开。这期间,有企业直接参与开发,也有企业表达参与意向,都因为认同开源理念,愿意一起来共建开源的香山。这些来自工业界的积极反馈,给与我们极大的鼓舞和信心,让我们更坚定地去践行“科研重工业模式”

“科研重工业模式”,是 2020年1月我为《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CCCF)》写了一篇卷首语《伯克利科研模式的启发》中提出的:

袁岚峰:CCCF卷首语 :伯克利科研模式的启发 | 包云岗

回顾伯克利的科研历程,可以发现他们在过去几十年研制了大量的原型系统,不仅推动了技术进步甚至颠覆产业,也培养了一代代杰出人才(其中多位获得图灵奖):1950年代CALDIC系统(Doug Englebart),1960年代Project Genie系统(Butler Lampson与Chuck Thacker),1970年代BSD Unix操作系统与INGRES数据库系统(Michael Stonebraker),1980年代RISC处理器(David Patterson),1990年代RAID存储系统与NOW机群系统……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伯克利的科研模式,那就是——热衷于研制真正能改变现状的原型系统,哪怕需要大量工程投入。国重主任孙凝晖院士称之为“科研重工业模式”。

“科研重工业模式”,我们不想纸上谈兵,我们要用行动去实践。

二、香山什么水平?

3. 香山是一款开源RISC-V处理器核,它的架构代号以湖命名第一版架构代号是“雁栖湖”,这是带有浓重国科大情节的同学们起的名字,因为他们研一都在怀柔雁栖湖待了一年。“雁栖湖”RTL代码于2021年4月完成,计划于7月基于28nm工艺流片,目前频率为1.3GHz。

第二版架构代号是“南湖”,这是向建党100周年致敬。“南湖”计划在今年年底流片,将采用14nm工艺,目标频率是2GHz。

香山选择什么开源许可证?这个问题纠结了我们好一阵子。后来,我们专门向北京大学周明辉教授请教,小伙伴们制定了4种开源许可证方案。在反复对比权衡后,最终选择了如下表格中的方案①——木兰宽松版许可证(MulanPSLv2)。在此,特别感谢北大周明辉老师的专业指导!

4. “雁栖湖”架构是一个11级流水、6发射、4个访存部件的乱序处理器核。在发射宽度上已经可以和一些ARM高端处理器核相当,但还未进行充分优化,因此实际性能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希望未来通过持续迭代优化(“南湖”-->"X湖"-->"Y湖"-->……),性能达到ARM A76的水平

5. 我们基于GitHub CI构建了一套流程化的自动回归测试框架,并在过去大半年不断增加测试负载,从cputest,risc-tests到Linux,到SPECCPU workload。这套自动回归测试框架在保障和验证芯片的正确性。

每个大项目总会有一些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段30秒的小视频记录了香山在FPGA上启动Linux/Debian的时刻,略带喜感。

三、香山怎么做的?

6. 香山开发初期速度非常快:6月11日建立代码仓库,7月6日乱序流水线便已完成,能正确运行CoreMark,不到一个月时间;9月12日,Linux正确启动;10月22日,Debian正确启动

接下来便是大半年的结构优化、性能调优、时序优化工作,香山架构几乎相当于重构了一遍。一个典型的例子,香山的第一版分支预测器(BPU)参考了BOOM的BPU,但后端评估频率只能达到800MHz(28nm)。于是负责BPU设计的勾凌睿在几位老师的指导下,不断优化BPU结构,最终将频率提升到了1.4GHz。

这期间,小伙伴们纷纷自己动手,开发了各种各样的优化和调试工具,大大地加速了优化和验证环节。这让我真心佩服这批90后——他们真是充满了创造力,从工作到生活,而主要驱动力之一就是“省(tou)时(lan)”。比如宁可自己写个程序自动点外卖,也懒得打开手机看菜单点。

7. 香山的开发至少有两个重要的决策,第一个便是选择敏捷设计语言Chisel。很多人质疑Chisel,排斥Chisel,但是我们在充分评估后,还是决定使用Chisel。

我们团队是在2016年开始使用Chisel,一开始组里也充满质疑。2018年,我们设计了两组定量的对比实验,找了2位同学用Chisel、1位工程师用Verilog分别设计一个L2 Cache模块。通过一系列量化对比,得出了如下三个结论:

  1. Chisel开发效率远高于Verilog
  2. 实现相同的功能,Chisel代码量仅为Verilog的1/5(因此香山的5万行Chisel代码相当于25万行Verilog代码);
  3. Chisel的开发质量不比Verilog差

后来将实验结果发表在2019年1月的《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最近去华为交流,才知道这些对比结果也推动了华为内部组建了Chisel开发团队,如今华为也是Chisel的支持者

2020年,我们又基于Chisel完成了一款8核标签化RISC-V处理器的流片,这是基于Rocket处理器核进行了标签化体系结构改造,采用28nm工艺流片。虽然因为时间紧张,并没有进行细致的后端优化,但芯片返回后也还能正常运行在1.2GHz。这是一颗有一定复杂度的8核SoC芯片,但Chisel能应对。所以,我们相信Chisel可用来开发复杂芯片

8. 在开发香山的过程中,我们团队积累了丰富Chisel开发经验。小伙伴们(徐易难、王凯帆、蔺嘉炜、余子濠、金越)准备了6个报告,将会在6月25日的CCC Workshop上和大家分享。

9. 另一个重要决策就是高度重视构建支持敏捷设计的流程与工具

我们在开发香山的过程中,一直在强调流程、平台、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我更多是扮演了啦啦队队长的角色,而小伙伴们则真正将理念落实到了具体行动。

10. 为了更好地支持Chisel开发与调试,为了更快地捕捉、复现和定位bug,为了更准确地评估优化技术的性能收益,小伙伴们开发十余种各具特色的工具。这些工具支撑起了一套处理器芯片敏捷开发的流程。当然,这套流程还比较初级,尚不系统化。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开源开发者加入,一起完善这套敏捷设计流程。

11. 下面举几个工具的例子。NEMU是由余子濠在南大本科时便开始开发的一款教学模拟器。在计算所读博期间,他凭借一人之力一直在持续改进和优化NEMU,使NEMU成为一个效率接近QEMU的高性能解释器——启动Debian甚至比QEMU还要快18.2%(9.87s vs. 12.07s)。

更重要的是NEMU是指令解释器,可以针对每一条指令进行动态分析;相比而言,QEMU的翻译粒度是基本块,无法跟踪每一条指令。事实上,NEMU的这种指令解释器机制,成为了香山开发中正确性验证框架Difftest的基础。(余子濠将会在6月23日下午介绍NEMU)

12. Cache是处理器中非常核心的模块,尤其是要支持一致性协议的Cache更为复杂。为此,小伙伴们开发了一套专门验证支持TileLink一致性协议的Cache模块测试框架Agent Faker,发现了好几个Cache模块的bug。(张传奇将会在6月25日上午介绍这个工作)

13. Difftest是一个基于NEMU的指令集在线差分验证框架。它的一端是模拟器,提供处理器执行的黄金标准;另一端是运行RTL的仿真器,在仿真过程中会将指令数、中断、MMIO、微结构状态等信息发送给NEMU进行比对,从而判断RTL实现的正确性。

Difftest最早是由余子濠实现,后来王凯帆进行优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改进就是SMP-Difftest,支持多核SMP的全系统仿真,并且支持Cache一致性、内存一致性等需要软硬件协同的问题。(王凯帆将会在6月24日下午介绍Difftest)

14. 如何快速捕捉、复现、定位bug是调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步骤,很多时间都是消耗在这个阶段。小伙伴们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轻量级仿真快照技术——把整个仿真程序看成是一个进程,利用fork机制创建子进程。然后父进程继续执行,子进程暂停。当父进程出错时,则可以恢复到子进程进行调试。 LightSSS这个机制和Verilator仿真器自带的Savable机制相比,单次快照时间缩短了近7000倍!(余子濠将会在6月23日下午介绍LightSSS)

15. 很多人质疑Chisel不方便调试。小伙伴们则充分利用了Chisel的可以自定义Firrtl Transform的特点,设计了一套新型的硬件敏捷调试栈,可将基于波形的调试转换为基于事件的调试。我们设计了一套工具,可以直接将高层语义新型从波形中提取出来,并进行可视化。为此,还专门设计了一个Xiang语言。(蔺嘉炜将在6月23日下午介绍该工作)

16. 处理器性能优化环节最关键是要快速准确地评估优化技术带来地性能收益。如果评估过程需要几天时间,那将会严重影响迭代优化效率。小伙伴们设计了一个敏捷性能评估框架BetaPoint,它利用了三个机制——Sampling机制、Generic Full System Checkpoint机制和Functional Warmup机制,实现了可以在10个小时内估算出处理器地SPEC分数。(周耀阳将会在6月23日傍晚介绍BetaPoint)

17. 整个香山开发团队将在这次峰会上和大家分享22个技术报告。这些报告都是清一色的90后,很多都是95后:勾凌睿、胡博涵、金越、李昕、刘志刚、蔺嘉炜、王华强、王诲喆、王凯帆、徐易难、余子濠、张传奇、张发旺、张林隽、张紫飞、张梓悦、周耀阳、周意可、邹江瑞;此外还有多位参与香山开发的同学这次并没有投稿。这些小伙伴们在香山的开发过程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四、香山未来如何发展?

18. 目前香山正在进行下一代架构“南湖”的开发,目标是今年年底流片,基于14nm工艺频率达到2GHz,SPECCPU分值达到10分/GHz。这是一个很有挑战的目标,需要对架构进行大幅度的优化改进。

前几天,小伙伴们专门去了一趟嘉兴南湖,研讨香山未来的发展。除了技术,我们再一次聚焦到流程与平台。此前构建的敏捷设计流程与平台支撑了20多人的开发团队,这远远不够。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该如何构建一套开源、开放、规范的开放流程,能支撑2000人的开源社区一起开发

支持成千上万人一起开发开源软件,这已经有成功的经验。但是如何支持数千人一起开发开源处理器,目前还没有可以参考的案例,只能靠我们自己摸索。也期待各界专家给我们更多的指导和建议。

19. 我们有一个愿望——希望“香山”能存活30年;我们有一个约定——30年后再一起聚聚,到时再看看香山会变成什么样。但是,要实现这个愿望,还有很多很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去解决。

真诚地期待有更多伙伴加入香山的开发队伍!

20. 香山是在中科院计算所、鹏城实验室的支持下,通过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联合业界企业一起开发一款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也得到了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支持。在此,要特别感谢北京微核芯公司的资深专家给予香山的开发强力的支持,他们非常认同开源理念,也是第一家与香山联合开发的企业。很高兴“南湖”架构的开发有了更多的合作伙伴,感谢对香山的支持。

欢迎联系我们一起加入香山开源社区!


五、花絮

  • 一本关于香山的书。很多人觉得CPU设计很难,很高大上,我们倒是希望能把这个门槛给降一降——所以打算出一本类似伯克利的《TCP/IP协议栈详解》和毛德操老师的《Linux内核源代码场景分析》那样的书,结合香山的源代码来分析CPU设计细节和诀窍(know-how)。这本书也可以用开源的方式由社区一起撰写,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参加。
  • “一生一芯”计划的回报。首期“一生一芯”计划的五位同学(金越、王华强、王凯帆、张林隽、张紫飞)在本科一毕业便加入了香山的开发,成为了技术骨干。很多人都问他们什么时候毕业,可能需要再等等了。他们现在才研一,还要再等两年才会有同学毕业。
  • 疫情中的封闭开发。2020年6月初,北京新发地忽然出现了新冠疫情,导致同学们都无法回到北京。感谢深圳鹏城实验室的大力支持,整个团队全部集中到深圳,在鹏城实验室集中了三个月的封闭开发。那段时间基本上每周都有超过150个commit,反而成为开发效率最高的一个时间段。
  • 香山的Logo。我们尝试了很多个香山logo设计,最后经过大家投票选择了左下角的那个方案。不过有朋友好心告知香山的红叶主要是黄栌叶。好在香山也有五角枫,暂时就先定这个logo了。

最后几句

有幸和阿里巴巴的戚总(戚肖宁)一起担任首届RISC-V中国峰会的联席大会主席,但其实幕后是中科院软件所和上海科技大学的老师们为这次峰会的筹备和保障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由于疫情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组委会始终保持高度紧张状态:一开始只开放了大约1500位线下参会名额,但很快就报满了;后来又开放了两次补报机会,但每次也只开放了200个名额,最后一共是2600人次(有的同时报名参加主会和分会)。

但即使如此,最后因为广东那边的疫情原因,不得不安排大家远程参会。在此,对未能报上名的朋友说声抱歉,对报上名但因为疫情而选择放弃现场参会的朋友道声感谢。不过这次峰会提供了4个直播渠道,全程直播101个报告,并在后续会有视频回放。很抱歉直播中间也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有些上午调试好了下午还出错),在此再说声抱歉。

特别感谢中科院软件所的吴伟老师和武延军老师,他们为筹备这次峰会而殚精竭虑,真的付出太多了。感谢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周平强院长,协调上海本地各方资源,全力支持和保障峰会的顺利召开。也要感谢所有为峰会默默付出的筹备组成员和志愿者们!

大家因RISC-V而汇聚到一起,正是因为RISC-V所带来的开源、开放、共享、共治是大家的共识,也是因为RISC-V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如今,RISC-V已在中国蓬勃发展,中国也在RISC-V生态中贡献越来越多的力量——首届RISC-V中国峰会就是最好的写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首届 RISCV 中国峰会于 2021 年 6 月 21 日在上海拉开帷幕,这绝对是当年国内半导体和开源指令集领域的一件大事,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作为 RISCV 在中国的一次大规模集中亮相,这次峰会传递出的信息和释放出的信号,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小的影响。为什么说这次峰会非常值得关注?首先.............
  • 回答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首届本科生保研率 18.5%,这个数字一出来,确实在很多关注教育的人群中引起了不小的讨论。要看待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保研”?保研,全称“研究生推荐免试”。简单来说,就是本科生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不用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
  • 回答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首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高达83.8%,这一数据无疑成为了近期教育界的一大焦点。要看待这个现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字本身,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意义。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国科大自身的独特性。作为一所由中国科学院直接创办的大学,国科大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科研基因。它的师资.............
  • 回答
    OMG 拿下首届 PGI FPP 冠军,这无疑是绝地求生电竞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回溯那段时光,OMG 的夺冠之路绝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波折与惊喜。在 PGI 之前,OMG 已经在中国国内积累了相当的人气和实力,但如果要问他们能否在世界舞台上拔得头筹,许多人心中都存有一丝疑虑。毕竟,国际赛事的压力、.............
  • 回答
    .......
  • 回答
    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宣布俄罗斯将举办首届国际反法西斯大会,这一举措具有多重含义和潜在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1. 历史叙事与政治宣传的延续与强化: 对二战历史的强调和定性: 苏联在二战中扮演了反抗纳粹德国和法西斯主义的关键角色,付出了巨大牺牲。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
  • 回答
    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华清大学特普通奖评选”,其核心在于“寻找十个园子里普通的个体”,这个看似朴素的出发点,背后却承载着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意义。与其说这是一个简单的评选活动,不如说它是对当前高校文化、价值导向以及学生精神状态的一次深刻反思和有趣的尝试。首先,从“普通”这个关键词入手,我们可以看到其.............
  • 回答
    CCF(中国计算机学会)发布了关于举办首届NOI(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女生竞赛的通知,这无疑是一项值得关注的举措。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积极且有意义的信号,它反映了信息学竞赛领域在性别平等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进一步思考与努力。首先,从积极的层面来看,举办专门的女生竞赛,是对长期以来信息学领域乃至STE.............
  • 回答
    教育部在 2022 年关于青少年足球发展和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的消息,确实是体育界和教育界都非常关注的焦点。这两项举措都显示了国家层面对于培养后备体育人才、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和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决心与投入。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一、首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重新构建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石.............
  • 回答
    俄罗斯计划举办首届国际反法西斯大会,这一举动无疑会引发多方面的解读和讨论。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这可以被视为其在全球舞台上重塑叙事、巩固意识形态影响力的重要一步。俄罗斯的战略意图考量:首先,从历史叙事的角度来说,俄罗斯一直将自己在二战中战胜纳粹德国的角色视为国家民族认同的核心基石和合法性来源。通过举办.............
  • 回答
    成都58岁数学老师获首届“怀新奖”,异乡教书25年培养千余名学子,这份荣誉背后,是对这位老师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对他高尚师德的赞扬。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对孩子的改变是多方面的、深远的,不仅仅局限于数学成绩的提高,更能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甚至人生观。让我们从多个维度,详细讲述一位优秀的数学老.............
  • 回答
    说起“77级”,这可是个自带光环的名头,说他们是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其实更像是历史洪流中的一个特殊符号。他们经历过太多,也承载了太多。咱们得先说说那个时代。那时候,中国的社会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百废待兴。教育领域更是断了好几年层,很多人的知识断层可不是一点点。年轻人.............
  • 回答
    说到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简称“深北莫”)2021届毕业生的出路,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尤其是在他们作为学校首届毕业生,身上自带了“开创者”的光环。要评价他们的出路,得从几个维度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从深北莫的背景来看,这批毕业生的起步就带有很强的国际化色彩。 你知道,深北莫是中俄两国教育合.............
  • 回答
    小米旗下智能家居品牌米家即将于11月28日在北京举办首届小米IoT开发者大会,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将这次会议视作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这显示出小米对于智能家居生态建设的决心和重视程度。小米一直以来都以“亲民”和“生态”为标签,而米家作为其智能家居.............
  • 回答
    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公布,共有25个编写团队,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9个领域,这标志着中国在经济学教育和理论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具有多层面的深刻含义。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强化:明确中国经济学的“中国特色”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
  • 回答
    首轮冠脉支架国家集采开标,价格从均价 1.3 万元降至中位价格 700 元,这一颠覆性的降幅无疑给病人和医生群体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将从这两个群体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 对病人群体的影响对于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需要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手术的患者而言,这次集采的意义堪比一场“及时雨”,具有以下几个层.............
  • 回答
    这事儿啊,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你这情况,说是彩礼十万,女方陪嫁五十万,男方付首付,这账面上看,女方好像是占了便宜,毕竟陪嫁比彩礼多了不少。但事情真有那么简单吗?还得看具体怎么个“陪嫁”法,还有两家人的观念和当地的风俗习惯。首先,咱得说说这彩礼十万。在很多地方,这十万块彩礼算是个比较普遍的数额.............
  • 回答
    首台“黄冈造”智能剥虾机问世:1分钟剥千只小龙虾,吃小龙虾还剩多少“灵魂”?想象一下,夏日夜晚,冰镇啤酒搭配着堆成小山的麻辣小龙虾,是多少人心头的美味。然而,那红亮的虾壳下包裹的鲜嫩虾肉,却往往伴随着一番与油腻和壳的“搏斗”。现在,这个问题可能被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来自湖北黄冈的首台“黄冈造”智能剥虾.............
  • 回答
    唐英杰案是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的首宗刑事案件,其判决在香港社会乃至国际上都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个案件涉及的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审判,更触及了政治、人权以及社会稳定等诸多复杂议题。从法律角度来看,唐英杰被控的罪名是“煽动分裂国家罪”及“恐怖活动罪”。控方指控他于2020年7月1日,在湾仔驾驶插有“光复香港 时.............
  • 回答
    首个基础胰岛素联合 GLP1 受体激动剂(GLP1 RA)复方制剂在中国获批上市,这无疑是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一大里程碑事件,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这款复方制剂将两种在糖尿病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药物——基础胰岛素和GLP1 RA——整合到同一个注射器中,其问世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