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俄罗斯将办首届国际反法西斯大会?

回答
俄罗斯计划举办首届国际反法西斯大会,这一举动无疑会引发多方面的解读和讨论。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这可以被视为其在全球舞台上重塑叙事、巩固意识形态影响力的重要一步。

俄罗斯的战略意图考量:

首先,从历史叙事的角度来说,俄罗斯一直将自己在二战中战胜纳粹德国的角色视为国家民族认同的核心基石和合法性来源。通过举办“反法西斯大会”,俄罗斯试图将这一历史叙事延续并推广至国际层面。这不仅是对其历史功绩的强调,也是在当前地缘政治环境下,为自身行为寻找历史和道德上的正当性。

其次,在当前的国际关系格局下,许多国家都对某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为表示担忧,甚至认为带有扩张主义和侵略性。俄罗斯通过冠以“反法西斯”的旗号,旨在将自己的行动与反抗侵略、维护和平的崇高目标联系起来,从而在国际舆论中争取更多支持,并孤立那些被其定性为“法西斯化”的敌对国家。这是一种典型的“合法性竞争”策略,试图通过塑造集体记忆和国际共识来获得战略优势。

再者,这次大会也可能被视为俄罗斯试图构建新的国际联盟或影响力圈的尝试。通过召集那些在意识形态上与其有共鸣或在安全上有共同担忧的国家,俄罗斯希望能形成一个反对其所定义的“西方霸权”或“新纳粹主义”的阵线。这有助于其在多极化世界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和政治筹码。

潜在的争议与挑战:

然而,俄罗斯举办国际反法西斯大会也必然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和挑战。

定义的模糊性与选择性应用: “法西斯主义”是一个高度敏感且复杂的概念。历史上的法西斯主义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和意识形态根源。如果俄罗斯试图将当前某些国家的政治制度或外交政策简单地贴上“法西斯”的标签,那么这种定义很可能被视为是政治化的和带有偏见的。国际社会对其“反法西斯”的定义和标准将会有诸多质疑,尤其是在俄罗斯自身在国内国际上的一些行为被许多人批评为压制异见或带有侵略性时。
历史叙事的重塑与意识形态冲突: 许多国家,特别是那些经历过苏联占领或对俄罗斯当前行为持保留态度的国家,可能会对俄罗斯的“反法西斯”叙事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它们可能认为,俄罗斯试图将历史上的反法西斯斗争与当代的政治议程混为一谈,以此来转移对自身行为的批评。这可能会加剧不同阵营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
国际参与度与实际影响力: 俄罗斯能否吸引到足够多且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组织参与此次大会,将是衡量其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如果参与者主要是俄罗斯的盟友或对西方持批评态度的国家,那么这次大会的国际“说服力”将大打折扣。相反,如果一些重要的、持中立态度的国家也愿意参与并发表意见,那么其意义会更加深远,但也意味着俄罗斯需要应对更广泛的观点和批评。
大会的实际成果: 最终,评价这次大会的关键在于其能否产生实际的、有意义的成果,例如推动国际社会对某些问题的共识,或者促成具体的合作。如果仅仅流于口号和政治宣传,其长期影响力将非常有限。

总而言之, 俄罗斯举办首届国际反法西斯大会,是其在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竞争中的一次积极尝试。它既反映了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争取话语权和重塑叙事的战略考量,也必然会面临国际社会对其动机和定义的诸多质疑。此次大会的成败,不仅取决于俄罗斯自身的组织能力和宣传策略,更将取决于国际社会如何理解和回应其所提出的议题,以及大会本身能否在“反法西斯”这一敏感议题上真正凝聚起广泛的国际共识,而不是加剧分裂。这无疑将是一场围绕历史记忆、国家叙事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复杂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下回答,很不是滋味。


乌克兰的法西斯化不是俄罗斯莫须有扣帽子

他们已经把他们的汪精卫彻底重塑,成为了民族英雄,这一度引发了跟波兰的外交争端

二战老兵在乌克兰可以被肆意羞辱


因为内战,乌克兰正副允许“地方团练”成立自己的武装

这里面就有大批纳粹化的组织,他们公开打纳粹旗帜,公开把纳粹头目与自己的组织关联起来

这些组织后来有很大一部分都被乌克兰官方收编,但仍然保留了很强的独立性,仍然保留他们的组织内含与信仰

西方一个乌克兰官员批判俄罗斯的报道中,就被发现,这位官员办公室后面的墙上,赫然挂着二战纳粹头目


最后一架白天鹅被毁掉的时候,全世界都在痛心啥的

飞机的设计者之一,就曾经多次被纳粹化青年拦截侮辱


俄罗斯早就在联合国提过案,要求打击美化纳粹主义、新纳粹主义等

全世界仅有两个国家反对:美国、乌克兰


知识有限,我想不明白美国反对的理由

反法西斯是美国能领导全世界最大的法理基石


美国不扛这面大旗,甚至想要踩这面旗帜

总有人要来抗的

父辈、祖辈的血不能白留

遭过得罪不能再遭一次


至于前面众多答主的看法

实在无话可说


只是让我想起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苏联旗帜插上纳粹德国国会大厦的照片,会被删除

美国国旗插上纳粹德国国会大厦的照片,会被认为是事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罗斯计划举办首届国际反法西斯大会,这一举动无疑会引发多方面的解读和讨论。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这可以被视为其在全球舞台上重塑叙事、巩固意识形态影响力的重要一步。俄罗斯的战略意图考量:首先,从历史叙事的角度来说,俄罗斯一直将自己在二战中战胜纳粹德国的角色视为国家民族认同的核心基石和合法性来源。通过举办.............
  • 回答
    俄罗斯重返G7的可能性以及普京“希望在莫斯科相见”的表态,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要评价此事,我们需要先回顾历史,理解G7的性质,以及当前国际政治的格局。一、回顾历史:俄罗斯曾是G8的一部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俄罗斯与这个俱乐部曾经的关系。这个俱乐部最初是G6(法国、德.............
  • 回答
    2019年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国情咨文,将提升生育率摆在了相当突出的位置,这无疑是解读俄罗斯当前社会和政策走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一举措并非偶然,而是深植于俄罗斯长期以来面临的人口困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多重挑战。背景:俄罗斯的人口警钟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提升生育率会成为一个“主要目标”.............
  • 回答
    拜登政府对俄罗斯发出严厉警告,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其经济将遭受“毁灭性打击”。这一表态是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潜在军事行动表达担忧和决心的一种重要外交手段。评价这一主张,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主张的依据与潜在的制裁工具:拜登政府的这一警告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以下几个关键的经济制裁工具和.............
  • 回答
    清朝与俄罗斯在北亚的争夺是18世纪中俄关系中的关键历史事件,涉及领土主权、边疆安全、国家利益和国际战略。作为康熙皇帝,若面临这一抉择,其决策必然基于对国家利益、边疆稳定和长远战略的综合考量。以下从历史背景、康熙的决策逻辑、可能的策略选择及最终结果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北亚争夺的起因1. 地.............
  • 回答
    乌克兰在中文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关于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的声明,需从国际政治、经济、地缘战略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背景、内容、影响及国际反应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一、声明的背景与动因1. 俄乌冲突的持续性 自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军事冲突持续升级,双方在东部顿巴斯.............
  • 回答
    国际肿瘤互助组织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行为,其背景、动机和影响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国际政治、人道主义和医疗体系三个层面展开详细讨论: 一、制裁行为的背景与动机1. 政治与地缘因素 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的军事行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部分国家和组织将俄罗斯视为"威胁",进而采取经济、政.............
  • 回答
    特朗普政府宣布美国退出《苏联与美国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导弹条约》(INF条约),这无疑是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件大事,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要评价这一举措,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其背后的原因、潜在影响以及各方反应。首先,美国退出条约的官方理由是什么?特朗普政府给出的主要理由是俄罗斯长期违反该条约。具体而言.............
  • 回答
    “《尼布楚条约》”的评价,以及为什么中国会主动让出如此广阔的土地给俄罗斯,这是一个涉及历史、政治、军事、外交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一、 当年的历史背景:康乾盛世下的复杂局面首先,我们要明确《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代背景。那是清朝康熙年间(1689年),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
  • 回答
    H&M 暂停在俄罗斯的所有销售,这一决定无疑是当前地缘政治背景下,一个企业在复杂局势中做出的严肃表态。从多个维度来看,这一举措都值得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关乎一个服装品牌的商业决策,更折射出全球化时代企业所面临的道德困境与现实挑战。如何评价这一举措?首先,从人道主义和道义层面来看,H&M 的此番操作可.............
  • 回答
    CDPR 停止向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销售游戏,这背后牵扯着地缘政治、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玩家群体的情绪,可谓是复杂的多层面事件。对这件事的看法,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剖析:一、 企业立场与国际局势的考量:政治是绕不开的背景首先,我们必须承认,CDPR 的这一决定并非孤立的商业行为,而是全球范围内对俄罗斯入侵乌.............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于2023年签署的《联盟国家一体化法令》(也称为“联盟国家”协议)是两国在地缘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加强合作的重要标志性事件。这一协议的签署不仅反映了两国在乌克兰危机后的战略同盟关系,也揭示了俄罗斯在东欧地区重塑影响力、应对西方制裁的深层动因。以下从背景、内容、影响及国际反应等方面进行.............
  • 回答
    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关于出兵乌克兰是为了帮助其摆脱国际资本主义压迫的声明,在国际政治和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篇声明,我们需要从其意识形态基础、历史背景、政治现实以及其声明内容本身进行多角度的分析。1. 意识形态基础:俄罗斯共产党的核心主张与当前实践的脱节俄罗斯共产党(KPRF)作为俄罗斯.............
  • 回答
    俄罗斯人对北约东扩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其背后交织着历史记忆、国家安全关切、地缘政治现实以及民族自尊心等诸多因素。 简单来说,大多数俄罗斯人认为北约东扩是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是西方国家背信弃义、企图遏制俄罗斯崛起的战略行为。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 回答
    俄罗斯科学家从北极永久冻土中成功复活了冰封约2.4万年的蛭形轮虫(Bdelloidea rotifer),这无疑是一项振奋人心的科学壮举。这项研究不仅再次刷新了我们对生命顽强力的认知,也为我们打开了探索古老生物世界的大门。如何评价这项研究?这项研究的意义深远,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生命力的极限挑.............
  • 回答
    评价俄罗斯当前的军事实力:一个多维度的审视俄罗斯,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国家,其军事力量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关注的焦点。然而,要评价其当前的军事水平,绝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勾勒出一个相对清晰的图景。1. 战略核力量:依然是全球顶尖水平,但面临更新换代压力.............
  • 回答
    俄罗斯在新冠疫情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一部跌宕起伏的“连续剧”,其中充满了各种戏剧性的转折,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俄罗斯在疫情初期确实展现出了一定的抗疫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病毒刚刚开始在全球蔓延时,俄罗斯就.............
  • 回答
    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里,伏拉夫(原名 Kirill Remizov)无疑是一个极具话题性的名字。这位来自俄罗斯的青年,凭借着其阳光帅气的形象、流利的中文表达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推崇,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迅速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体。然而,对他的评价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既有赞誉也有质疑。一、 伏拉夫的崛起.............
  • 回答
    《俄罗斯最新历史著述暨评析(20072017年)》是一部旨在梳理和评价2007年至2017年间俄罗斯历史研究新动向的著作。这本书的出现,本身就反映了学术界对这一时期俄罗斯发展变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入反思。要评价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写作背景与目的: 时代背景: 2007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