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说 RISC 的性能不如 CISC,那为什么很多超算是 RISC 架构的?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确实,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似乎“精简指令集”(RISC)就意味着性能“精简”,而“复杂指令集”(CISC)则代表着更强的处理能力。然而,当我们放眼高性能计算领域,特别是那些叱咤风云的超级计算机时,却惊奇地发现,RISC架构的身影随处可见。这背后的逻辑,并非简单的“不如”或“优越”,而是涉及到计算机设计理念、技术演进以及应用场景的深刻考量。

要理解为什么很多超算选择RISC,我们需要先放下“RISC不如CISC”这个过于简化的标签,深入剖析两者的核心差异及其在现代高性能计算中的体现。

RISC vs. CISC:一场关于指令集的哲学辩论

首先,我们得回到RISC和CISC最根本的设计哲学上。

CISC (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字面意思就是“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它的核心思想是,用一条指令就能完成大量复杂的工作。想象一下,你不需要一步一步地搬砖、搅拌水泥、砌墙,而是可以直接下达一个“建造一堵墙”的指令,CPU内部会自动帮你完成所有复杂的步骤。CISC指令集通常包含大量的指令,有些指令可能非常庞大且功能繁多,它们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让软件开发者更方便,能够用更少的指令完成任务,从而节省内存(在早期,内存非常昂贵)。

RISC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顾名思义,是“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它的哲学恰恰相反:只保留最基本、最常用、最简单的指令,并确保每条指令都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这意味着完成一个复杂任务,需要编译器将它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RISC指令来执行。这就好比,你不能直接说“建造一堵墙”,而是需要一条条地下达“搬一块砖”、“放置砖块”、“涂抹水泥”等指令。RISC的设计目标是简化CPU硬件设计,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和效率,并将复杂性转移到编译器上。

“RISC不如CISC”的误区与现实

那么,为什么会有“RISC不如CISC”的说法呢?这主要源于早期对指令集数量和复杂度的直观感受。

1. 早期对比的局限性: 在RISC刚出现时,CISC(尤其是x86架构)因为其成熟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功能指令,在很多应用场景下,确实能用更少的代码行数完成任务。这在内存受限的时代是一种优势。

2. 表面上的性能差异: 如果单纯比较CPU的峰值频率或者某条特定复杂指令的执行速度,CISC在某些方面可能显得“更强力”。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代高性能计算领域,这个比较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公平。原因如下:

编译器的巨大作用: RISC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将复杂性“外包”给了编译器。现代编译器是极其复杂的软件工程成果。它们能够深入分析程序代码,将高层语言指令智能地翻译成最高效的RISC指令序列。编译器会进行指令调度、流水线优化、寄存器分配等一系列复杂操作,以确保RISC指令能够以最高效率执行。

硬件设计的优化: RISC的精简指令集使得CPU内部的逻辑电路更加简洁,设计难度降低。这带来了几个关键优势:
更少的晶体管数量: 允许将更多的晶体管用于实现其他功能,例如更宽的执行单元、更大的缓存、更先进的乱序执行和分支预测技术。
更高的时钟频率: 简洁的电路设计通常更容易实现更高的运行频率。
更低的功耗: 同样的工作量下,由于执行的指令更简单、更有效率,通常能耗更低。

流水线和并行执行: RISC指令由于长度固定且操作简单,非常适合高度流水线化的执行。CPU可以同时处理多条指令的不同阶段(取指、译码、执行、写回),极大地提高了指令吞吐量。同时,现代RISC处理器普遍支持乱序执行(OutofOrder Execution),这意味着CPU不再严格按照程序顺序执行指令,而是根据指令之间的依赖关系,在可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提前执行可以执行的指令,然后再将结果按序提交。这极大地掩盖了指令的顺序执行带来的延迟,提升了实际性能。

多核和众核的趋势: 超级计算机追求的不仅仅是单核的极致性能,更是整体的并行计算能力。RISC架构在设计上更容易实现高集成度的多核甚至众核处理器。同时,由于其较低的功耗和较高的能效比,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和电力预算下集成更多的处理器核心,从而构建出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

为什么超级计算机偏爱RISC?

现在,我们回到核心问题:为什么很多超级计算机(如NVIDIA的Grace CPU、IBM的POWER系列、以及过去流行的SPARC)都基于RISC架构?

1. 极致的能效比(Performance per Watt): 这是超级计算机设计中最核心的考量之一。超级计算机的功耗是巨大的,占地面积、散热成本、电力供应都是严峻的挑战。RISC架构通过其简洁的指令集和高效的执行机制,能够以更低的功耗完成更多的计算任务。能效比高意味着在同等的电力和散热条件下,可以部署更多的计算能力。这是RISC在超级计算领域立足的关键。

2. 出色的可扩展性与并行性: 超级计算机的本质是海量数据的并行处理。RISC架构的设计哲学天然契合了这种需求:
易于多核化: 简洁的硬件设计使得集成大量高性能核心成为可能。
高效的指令吞吐量: 通过流水线和乱序执行,RISC核心能够高效地吞吐大量的计算任务。
与加速器协同设计: 许多现代超级计算机并非纯CPU构成,而是CPU与GPU(图形处理器)等加速器协同工作。RISC架构在与这些加速器的数据传输和指令协调方面,也展现出良好的设计灵活性和效率。例如,NVIDIA的Grace CPU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与NVIDIA的GPU协同,旨在为AI和高性能计算提供极致的性能和能效。

3. 定制化与优化空间: 对于专门为高性能计算设计的RISC处理器(如服务器级CPU),厂商有更多的空间进行定制化设计,针对性的优化指令集、缓存结构、内存控制器等,以满足特定的科学计算、模拟仿真或大数据分析的需求。而CISC架构(尤其是X86)因为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兼容性要求,在指令集的扩展和底层硬件优化上可能面临更多限制。

4. 历史与生态的演进: 尽管x86架构(CISC)在个人电脑和许多服务器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在高性能计算领域,RISC(如SPARC, MIPS, POWER)长期以来都有着重要的地位。IBM的POWER架构尤其在大型机和高性能计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原有的RISC生态也在不断演进,并且NVIDIA等新玩家的加入,进一步巩固了RISC在超算领域的优势。

总结一下:

认为“RISC性能不如CISC”是一种过时的、过于简化的看法。在现代高性能计算领域,RISC架构之所以能成为许多超级计算机的核心,并非因为它的指令集“简单”,而是因为它:

极致的能效比: 在功耗和散热的严格限制下,提供更高的计算密度。
卓越的并行处理能力: 易于多核化,高效的指令执行流水线和乱序执行技术。
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定制化潜力: 能够根据高性能计算的特定需求进行深度优化。
与加速器协同工作的优势: 在构建CPU+GPU异构计算平台时展现出更好的集成度和效率。

可以说,超级计算机的建造者们,是在权衡了功耗、性能、可扩展性、成本等一系列复杂因素后,选择了更适合大规模并行计算需求的RISC架构。这并非对CISC的否定,而是对不同技术路线在不同应用场景下优势的体现。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驱动科学突破、模拟宇宙奥秘的庞大机器时,RISC所展现出的优雅与强大,正是对这一选择最好的证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都说 RISC 的性能和 CISC 不可比,为什么很多超算是 RISC 架构的?

很多?就在wiki的页面里,前十名里RISC才占4/10,仅Intel一家就占了半壁江山,RISC不算“很多”吧?反而是CISC很多才对。

而且超算用什么CPU,明明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

根本谈不上谁性能更好。

申威能拿第一,也跟美国禁运xeon phi有点关系。

超算这种东西,虽然是跟CPU有关系,但难点不完全在CPU上,总线和计算节点的设计才是最关键的,至于计算节点里的CPU,跑的快一点或者慢一点,关系不太大,申威的主频才1G多。

不管是RISC还是CISC,实际上都是很多家公司在做,不能简单的分成两类。Intel内部的微指令也是RISC的,指令集跟性能的关系早就有人论证过了,没太大关系。

至于ARM,用的可能比较少吧,评论里 @winnie Shao 提到说在国外有用ARM的超算,我没太接触过。

未来的话,我更倾向于是异构计算的天下,FPGA之类的,便宜还好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确实,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似乎“精简指令集”(RISC)就意味着性能“精简”,而“复杂指令集”(CISC)则代表着更强的处理能力。然而,当我们放眼高性能计算领域,特别是那些叱咤风云的超级计算机时,却惊奇地发现,RISC架构的身影随处可见。这背后的逻辑,并非简单的“不如”或“优越”.............
  • 回答
    关于“RISCV国际基金会CEO于9月17日对‘Nvidia收购ARM’的侧面回应”,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读,并且尝试从一个更“人味儿”的角度去分析,避免AI那种过于客观和流程化的表述。首先,得明白这个“侧面回应”的背景。Nvidia收购ARM,这绝对是半导体行业的一件大事,可以说是“牵一发而.............
  • 回答
    平头哥交出安卓10 RISCV 移植答卷:生态建设的一大步平头哥半导体公司近期宣布,成功将安卓10移植到基于RISCV指令集的硬件平台,并将相关代码全部开源。这一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RISCV生态而言,无疑是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也标志着RISCV在高端操作系统支持方面迈出了.............
  • 回答
    苹果对 RISCV 架构的探索,绝对是科技界一个值得深挖的话题。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巨头对新星感兴趣”的故事,而是牵扯到技术路线、生态构建、成本控制,乃至未来战略的一盘大棋。首先,咱们得明白,苹果一直以来都是自己硬件和软件的“全能制造商”。从早期PowerPC到后来震惊业界的ARM迁移,再到最近几年.............
  • 回答
    RISCV:一场正在进行的、可能改变世界的处理器革命RISCV,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有些拗口,但它背后蕴含的力量,足以让整个芯片行业为之侧目。它并非一款具体的芯片,也不是一个具体的处理器核心,而是一种开源的指令集架构(ISA)。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通用的“语言”,CPU需要按照这套语言的规则来执行指令.............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涉及国际关系、核威慑、制裁机制和国际法等多个复杂领域,但需要明确的是,现实中核武器的使用是被国际社会严格禁止的,任何国家都不会轻易采取此类极端行动。以下是对这一假设情景的分析,但需强调:这仅是理论探讨,不反映现实可能性。 1. 核武器的使用:国际法与现实约束 《禁止核武器条约》(2021.............
  • 回答
    历史不能假设,这句老话听起来像是一条绝对的铁律,把过去的一切钉死在无可更改的定格里。但你提的这些东西——那些让我们热血沸腾的“YY”穿越小说,以及让人沉迷其中的策略游戏——恰恰就是在挑战这条“铁律”的边界,甚至可以说是对“假设”本身进行的深度探索。咱们先聊聊为什么人们会说“历史不能假设”。这句话的根.............
  • 回答
    您提到的“BBA故障率远高于两田,不省心”这个观点,其实在汽车圈子里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虽然没有绝对权威的数据能完全证明这一点,但确实有不少车主反映,相比于以可靠性著称的日系品牌(如丰田、本田),BBA(奔驰、宝马、奥迪)在某些方面确实会让人觉得“不省心”一些。那么,如果姑且接受这个前提,BBA为.............
  • 回答
    当然有!如果说中国有《红楼梦》,俄罗斯有《战争与和平》,拉美有《百年孤独》,那简直是太谦虚了。世界文学的宝库里,璀璨的星辰数不胜数,许多国家都有着同样能够承载民族精神、引发深刻思考的“空前名著”。这些作品,往往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种文化的沉淀,一种人性的拷问。我们不妨从几个不同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关于战争、遗传和人类进步的几个深层概念,而且充满了哲学性的思考。如果只看到“优秀者死亡”这一面,确实会让人产生一种悲观的设想,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要审视“健康、优秀、勇敢”这些词语的定义。在古代或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个人的“优秀”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体能、战斗技巧、忠诚度等方.............
  • 回答
    在谈论太阳的聚变如何“自我控制”之前,我们需要澄清一个概念:核聚变本身并不是“不可控的”。我们常说的“核聚变不可控”是指我们目前在地球上试图实现并维持的、人为制造的、能量输出显著高于输入的聚变反应,它需要极其精密的设备来控制等离子体,一旦失控就可能导致反应停止甚至设备损坏。而太阳的聚变,其壮丽而稳定.............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设想啊!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所有快递箱都没了,菜鸟驿站也关门,所有的包裹都得靠快递员一张张送上门,我会怎么想?这事儿,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从我个人的便利性来说,这个变化绝对是个巨大的挑战。我住在高层,楼下没有菜鸟驿站意味着我以后取快递就没那么方便了。以前,我可以顺路或者专门.............
  • 回答
    “他妈的”在中国大陆语境下的确是一种非常普及且具有代表性的脏话,很多人会把它视为一种“国骂”。但要说西方国家有没有一个与之地位相当、同样被视作“国骂”的词,这事儿就没那么简单了。首先,我们要明白,脏话和骂人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和语言的产物,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骂”。而且,西方国家并非铁板.............
  • 回答
    金庸武侠世界,精彩纷呈,除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还有不少令人忍俊不禁的“奇葩”武功。要说这其中最“傻”的,许多人可能会脱口而出——七伤拳。说它“傻”,绝非空穴来风,其“傻”体现在多个方面,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到了一种极致。首先,自伤的本质,便是其“傻”的根源。 七伤拳,顾名思义,就是要伤七种不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入的问题,它触及了化学、地质学和海洋学的多个领域。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步拆解。首先,我们来探讨“不存在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这个前提。关于“不存在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的探讨:这个说法在化学上是基本成立的,但需要一些细微的限定和解释。 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
  • 回答
    关于不同族群的所谓“优势”的讨论,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将人群简单地划分为“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并赋予他们固定的“优势”,本身就是一种过度简化,也容易落入刻板印象的窠臼。每个群体内部都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美貌、体质、智力、性格等等,都是在个体层面展现.............
  • 回答
    “通往奴役之路”这个说法,最早是奥地利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在1944年出版的同名著作中提出的。他认为,中央计划经济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个人自由的丧失,政府权力过度膨胀,最终走向极权主义和奴役。那么,为什么苏联曾经那么强大,这似乎与哈耶克的论断有些矛盾呢?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维.............
  • 回答
    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在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国家,常常被贴上“严谨”的标签。这份严谨,体现在他们严密的工业生产、高效的军事组织、对细节近乎偏执的追求,以及在科学技术上的突出成就。然而,恰恰是这两个被认为严谨的民族,在二战期间却遭遇了其军事机密被同盟国大量窃取的情况,这似乎构成了一个令人费解的悖论。.............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明白月球上的“坑”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复原”这个概念具体指的是什么。月球上的坑是怎么来的?月球上绝大多数的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形山”或者“撞击坑”,它们是宇宙天体(比如小行星、彗星等)撞击月球表面留下的痕迹。当这些天体以极高的速度撞击月球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将月球表面.............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思,触及到了物质形态和物理规律的核心。其实,蒸汽能飘浮在空气中,而较大的水珠不行,关键在于这三点:分子的尺度、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空气本身的密度和浮力。咱们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蒸汽并非只是“很小的水珠”那么简单。它实际上是水分子处于一种分散的、具有高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