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一直给日本赔庚子赔款”这件事是否真实以及如何评价?

回答
关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一直给日本赔庚子赔款”的说法,这是一个在历史讨论中时常出现的观点,但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史实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首先,我们要明确“庚子赔款”的来龙去脉。庚子赔款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赔偿款项。这笔巨额赔款以白银为单位,对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而言,无疑是沉重的负担,也是民族屈辱的象征。

那么,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是否继续承担并支付了这笔赔款呢?答案是: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确实还在支付庚子赔款,直到抗战胜利,才彻底停止。

要理解这一点,需要看到几个关键的历史节点:

清末与民初: 庚子赔款最初是由清政府开始支付的。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旧的条约和赔款负担自然转移到了新生的民国政府身上,也就是以北洋政府和后来的国民政府为代表。尽管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争取减免赔款,但由于当时国际形势复杂,而且部分赔款被用于“赎买”列强在中国的权益,例如部分赔款被用于资助留美学童、兴办实业、购买洋货等,所以这笔款项的性质和去向也变得更为复杂。
国民党政府时期: 在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统治时期,特别是其迁都重庆展开全面抗战之前,庚子赔款的支付仍在继续。这是因为《辛丑条约》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条约,而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即便在遭受日本侵略的艰苦条件下,也需要履行其国际义务(尽管这种义务是在不平等条约下产生的)。而且,正如前文提到的,一部分庚子赔款的用途已经与中国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挂钩,例如作为某些基金的来源。
抗日战争爆发后: 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中国的经济和财政状况变得异常艰难。在全民抗战的背景下,国民政府面临着巨额的军费开支和物资消耗。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理论上庚子赔款仍在支付,但其规模和支付的实际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中国与日本是敌对状态,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不可能,也不应该继续向侵略者支付任何款项。 实际上,随着战事的进行,中国能够支付的款项已经非常有限,而且随着日本成为战败国,庚子赔款的支付也自然终结。
抗战胜利后: 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结束了中国作为战败国在《辛丑条约》下的赔款义务。因此,庚子赔款的支付也随着日本的战败而停止。

如何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期间继续支付庚子赔款这一事实?

评价这一历史事实,需要从多个角度审视:

首先,这是旧时代遗留的沉重包袱。 庚子赔款本身就是中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和欺凌的直接产物。国民党政府作为中华民国政府的继承者,承受这笔赔款,在某种程度上是履行其作为国家代表的义务,尽管这种义务是在不平等条约下产生的。

其次,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这笔款项的性质和去向并非全然是“送钱给侵略者”。 部分庚子赔款的用途已经被“赎买”,变成了中国用于自身发展,比如用于教育、实业的款项。这使得单纯地将庚子赔款视为“赔款”变得过于简化,其中包含了复杂的国家利益博弈和利用。

然而,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并且特别是中国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时,继续支付庚子赔款(哪怕支付能力有限)无疑是荒谬且令人痛心的。 这一事实暴露了中国在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维护上所处的困境。在民族危亡之际,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支付一项在屈辱条约下产生的、且付款对象是侵略者的款项,无论如何都显得不合时宜,甚至令人难以接受。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一事实也反映了国民党政府在处理国家财政和外交事务上的某种局限性。 尽管其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国际环境,但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民族利益,如何灵活运用国际规则,如何更好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是每一个执政者都需要面对的挑战。

总而言之,“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一直给日本赔庚子赔款”这个说法,在抗战爆发前是部分真实的,国民党政府确实还在支付;但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其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都受到极大限制,并且随着日本成为战败国,支付自然终止。如何评价,则需要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个复杂历史遗留问题的延伸,既有国家履行国际义务的无奈,也有民族危亡时期处理国家财政的尴尬,更折射出中国近代外交和国家主权维护的艰辛历程。简单地将其定性为“一直给日本赔款”而忽略其复杂性和历史背景,则失之偏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真实的,不存在断章取义,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政府赔付了18个月的庚子赔款,日本只拿到了前2个月的款项不代表中国政府此后停止赔付。

庚子赔款是如何赔付的呢?庚子赔款为月终到期时,由总税务司下拨应付数额到各经理银行,其中汇丰银行经理英国、葡萄牙,汇理银行经理法国、瑞典、挪威、西班牙部分,华比银行经理比利时,美国驻沪总领事经理美国部分,荷兰银行经理荷兰部分,正金银行经理日本部分,以上各银行均在月终时期收到总税务司关税项下款项,之后拨付各国政府。

关于总税务司赔付日本正金银行款项其实分为两种,庚子本息赔款,以及以关税为担保的外债本息款项,其中1937年7月、8月直接由总税务司转付正金银行,此荒唐行径造成极大的舆论影响,而由于日本侵华后劫持了中国海关税收,因此财政部指示在汇丰银行开设专户,所有应赔付日本部分转入此专户中。

从1943年10月5日总税务司李度给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郝乐的电文可以知道,此专户即为暂存赔付日本部分庚款。



此专户虽然在上海开设,但是款项流通实际在伦敦进行,因此1941年日本完全掠夺中国存在汇丰银行的债、税款账内款项时,对此毫无办法,又或日本完全不在意,这就是大鱼小虾的区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一直给日本赔庚子赔款”的说法,这是一个在历史讨论中时常出现的观点,但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史实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首先,我们要明确“庚子赔款”的来龙去脉。庚子赔款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赔偿款项。这笔巨额赔款以白银为单位,对当时积贫积弱的.............
  • 回答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是否继续给日本还债,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简单地说,事情并非“是”或“否”那么绝对,而是涉及到一些微妙的财政和国际关系操作。首先,我们要明白,国民党政府在抗战爆发前,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并非立刻就与日本断交,更谈不上全面战争。即便到了1937年“七七事.............
  • 回答
    国民党高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指挥集团,其表现可以说是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要评价“有多糟”,需要分阶段、分维度地来看待,并且需要剥离掉一些过度简化或标签化的论调。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作为当时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和主要抗日力量,其高层指挥集团的整体表现,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也确实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
  • 回答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取得完全胜利的第一次。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国共两党作为抗战的主力,也为这场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要清晰地界定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上的贡献和牺牲,需要一个细致的梳理和比较。国.............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黄桥战役,试着以一种更贴近历史,而非冰冷说教的方式来讲述它,特别是针对那些可能持有不同历史观点的朋友们。黄桥战役,很多人提到的时候,会联想到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在那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就像一个家庭,外面来了强盗,家里自己人还得吵一架,甚至是动手。黄桥战役,说白了,.............
  • 回答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怎样的牺牲和贡献?这其中的细节与我们当下普遍的认知之间,究竟有多大的差距?要厘清这个问题,得把时间倒回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深入了解国民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是如何抵御日本侵略者的。国民党在抗战中的牺牲与贡献:不容忽视的基石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核心事实:国民党是那个时期中国的执政党.............
  • 回答
    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作用,是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战略部署、实际战果以及面临的内外困境来审视。总体而言,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是抗日战争的最高統帥和主要组织者。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们承担起了正面战场的主要作战任务,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以及为什么日本会选择向蒋委员长投降。这其中涉及复杂的历史脉络和战略考量,绝非一句两句能说完的。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作为当时的执政党和中华民国政府,国民党承担了领导全国抗战的重任,其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正面战场的中流砥柱: 国民党军.............
  • 回答
    将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置于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进行比较,这是一个极富想象力且极具探讨价值的设想。要详细分析其结果,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包括双方的作战风格、装备水平、战略指导、以及所处的历史环境。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所代表的特质。这支军队以其高度的纪律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确实触及了许多历史的复杂性。将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的表现,以及解放军(原国民党军投诚起义改编的部队)的战斗力进行对比,往往会得出“国民党军无能,起义部队神勇”的结论。但事情绝非这么简单,背后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需要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并非“.............
  • 回答
    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需要我们抛开过于简单的二元对立视角,深入到历史的肌理中去考察。两者都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是其战略定位、作战方式、贡献侧重点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有所不同。国民党正面战场:抵御侵略的血肉长城国民党作为当时中国的执政党,其正.............
  • 回答
    西安事变:改变中国命运的导火索,还是唯一推手?西安事变,这三个字在中国近代史上如同一道惊雷,响彻云霄,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少壮派将领,以“兵谏”的方式,扣押了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要求他停止“剿共”,一致抗日。这一举动,无疑是促成国共第.............
  • 回答
    国民党在抗战中并非没有建立敌后根据地,事实恰恰相反,国民党在敌后也进行了广泛的抗战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相比于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国民党在这一领域的表现确实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影响,而非简单的“不建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国民党确实建立了敌后根据地。 .............
  • 回答
    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局部抗战(19311937)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动态的议题。这段时期,尽管日本侵略日益加剧,中国国内依然存在着国共分裂、地方势力割据以及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在此背景下,国共两党都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为后来全民族抗战的爆发奠定了基础。一、 局部抗战的背景(1931193.............
  • 回答
    国民党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经济挑战。然而,尽管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共产党却成功地支撑起了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一、组织严密与民众基础首先,共产党的组织能力和深入的群众基础是其能够克服经济困难的关键。共产党在早期通过土地改革等政策,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这种民众基础.............
  • 回答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屡屡败给中共野战军,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尤其考虑到其中许多国军将领曾是抗日名将,身经百战。这背后绝非简单的“谁更英勇”就能解释,而是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从战略、战术到政治、经济、人心向背,环环相扣,最终导致了这场军事上的巨大落差。一、 战略层面的失误与僵化.............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确实涌现出一批英勇善战的高级将领,他们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殊死搏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然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却似乎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许多人将其形容为“软脚虾”。这种巨大的反差,绝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抗战时期.............
  • 回答
    台湾“前瞻基础建设计划”的通过,尤其是国民党在其中的态度转变,无疑是过去几年台湾政坛的一件大事。要理解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前瞻条例”是什么?为何如此关键?首先,我们要知道“前瞻基础建设计划”是怎么一回事。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预算案,而是民进党政府上台后提出的一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号称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历史研究中常常被讨论和争论的焦点。关于抗日战争国民党贡献的比例,并没有一个精确、官方认定的数字,不同的历史学家、研究者以及大众都有各自的看法和侧重点。你的室友提出80%,你觉得60%合理,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和讨论的空间。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国民党.............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富想象力也极具争议的假设,如果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共产党成功消灭了中国国民党,那么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景象之剧烈,足以颠覆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叙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消灭”的定义。在那个年代,“消灭”很可能意味着武装冲突的胜利,以及对国民党政治、军事组织上根基的彻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