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对环境以及发展经济学做了哪些贡献?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回答
201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位对环境和发展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和保罗·罗默(Paul Romer)。他们的研究,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理解和应对当前全球最紧迫的挑战——气候变化和经济增长。

威廉·诺德豪斯:将气候变化纳入经济分析的先驱

诺德豪斯的贡献,核心在于他开创性地将气候变化这一环境问题,系统地、定量地纳入了经济学分析的框架。在此之前,经济学家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效率提升,而对于环境的外部性,特别是气候变化这种长期、复杂、全球性的影响,并没有一个成熟的经济学模型来处理。

诺德豪斯最著名的工作,就是他开发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s, IAMs)。这些模型就像一个宏大的“经济气候”模拟器,它试图量化:

经济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比如,企业生产、能源消费、交通运输等经济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随着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对农业产出、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水、干旱、风暴)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对人类健康、基础设施等的破坏。
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成本与收益: 比如,投资清洁能源、实施碳税、发展碳捕获技术等减排措施的成本,以及这些措施避免的未来气候损失所带来的收益。

通过这些模型,诺德豪斯能够估算一个“最优”的碳排放水平。这个“最优”不是指零排放,而是一个在减排成本和气候损害收益之间达到平衡点的水平。他反复强调,气候变化是一个棘手的“公共品”问题,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个“公地悲剧”的案例。每个人都在排放温室气体,而这些排放的后果却由所有人共同承担,且这些后果是滞后的,短期内难以感知,这使得个体难以自发地减少排放。

诺德豪斯的模型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量化的工具,来理解不同气候政策的潜在效果和成本。例如,他提出的“最优碳税”,就是一个根据气候损害来确定的碳排放价格。当排放成本(即碳税)足够高,能够覆盖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时,企业和个人就会倾向于减少排放,转向更清洁的能源和生产方式。

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诺德豪斯的开创性工作,直接影响了我们对气候变化政策的认识和讨论。

1. 为气候政策提供了经济学依据: 过去,关于气候变化是“科学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存在争议。诺德豪斯的研究将它 firmly 定位为需要经济学解决方案的问题。当我们在讨论碳税、排放交易等政策时,实际上是在应用诺德豪斯模型所揭示的经济原理。
2. 理解减排的“成本效益”: 他的研究让我们明白,应对气候变化并非零成本,但也并非“成本高昂到不可承受”。理解“最优”的减排路径,有助于我们权衡不同政策的短期和长期影响,避免因过度或不足的应对而付出更大的代价。
3. 推动全球气候谈判: 诺德豪斯的研究,包括他为国际社会估算不同国家应承担的减排责任,为《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全球气候谈判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学参考。虽然具体的数字和模型仍有争议,但他的框架为讨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奠定了基础。
4. 促使企业行为改变: 随着碳定价机制的出现,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其能源使用和生产过程,考虑碳排放的经济成本,这正在推动企业向更可持续的模式转型,例如投资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等。

保罗·罗默:内生增长理论与技术创新的力量

罗默的贡献则侧重于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特别是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他开创了“内生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y),打破了传统经济学认为技术进步是“外生”的、无法解释的观点。

在罗默的理论中,技术进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经济体系内部产生的。他的核心观点是:

知识是可复制的、非竞争性的: 与实体商品不同,一旦一项技术或知识被发现,它可以被无数人免费使用,并且使用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可能越大(正外部性)。例如,一个新发明的芯片设计,所有人都可以学习和应用,而发明者并没有因为别人使用而减少自己的使用。
投资于“想法”和“研发”: 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新的技术、新的知识。而这些“想法”的产生,需要通过投资于教育、研发、创新活动来实现。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引擎: 传统增长模型往往认为,资本和劳动力的增加能够带来增长,但最终会遇到边际收益递减的问题,导致增长停滞。罗默的模型则指出,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克服这种递减,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罗默的内生增长理论,尤其强调了“好想法”(good ideas)的价值。他认为,一个经济体的增长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生和传播“好想法”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背后,是教育、科研机构、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罗默的研究,对我们理解经济繁荣的根源以及如何实现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

1. 重视教育和研发投资: 罗默的理论直接证明了为什么教育和研发是经济增长的“金矿”。它鼓励政府和企业加大对教育、科研基础设施、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当我们看到国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鼓励创新创业时,就是在践行罗默的理念。
2. 理解创新驱动的经济模式: 现代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创新来驱动增长。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便利,比如智能手机、互联网、新药、新材料,都源于技术创新。罗默的理论解释了这些创新如何不断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和生产效率。
3. 关注制度和政策环境对创新的影响: 罗默的理论也提示我们,一个有利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至关重要。这包括保护知识产权、鼓励竞争、打破垄断、开放市场、支持创业等。一个开放、包容、鼓励试错的社会,更容易产生和应用“好想法”。
4. 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罗默的理论提供了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土创新,可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两位经济学家的协同效应

虽然诺德豪斯和罗默的研究方向不同,但他们的贡献在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时,是高度协同的。

技术创新(罗默)是应对气候变化(诺德豪斯)的关键: 诺德豪斯的研究告诉我们,需要以经济学的方式来管理气候变化,而要实现低碳经济,离不开罗默所强调的技术创新。开发更高效的清洁能源技术、碳捕获技术、节能技术,都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制度支持。罗默的理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想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就必须大力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罗默)为应对环境挑战提供了基础: 持续的经济增长,特别是由技术创新驱动的增长,可以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财力。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有能力投入巨资进行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罗默的理论,为实现这种“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提供了理论支持。

总而言之,201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对两位对人类福祉做出深远贡献的经济学家的肯定。诺德豪斯让我们认识到气候变化的经济严峻性,并提供了量化的分析工具;罗默则揭示了技术创新作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两者的研究相辅相成,共同指引我们如何在一个日益复杂的世界中,实现经济繁荣,并同时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他们的理论,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球的政策制定、企业战略以及我们对未来发展的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一个迟来了两年的诺奖,话说2016年的时候,纽约大学的网站上已经刊登出来了Paul Romer获奖的消息,当然我们现在知道2016年最终给的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于是纽约大学就闹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乌龙。

Paul Romer 很多年以来,每年都是热门,所以NYU肯定也是每年都提前的做好了演讲稿,今年终于可以拿出来用了,不过Romer因为之前在96年-07年在斯坦福大学执教, 结果导致很多稿件上写的都是斯坦福大学和耶鲁大学的教授(诺德豪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所以纽约大学想必也是很郁闷啊^_^


Romer是一个半路出家的经济学家,本科学习的是物理。但是Romer显然没有准备在物理上有很大的发展, 因为他做出一个很大胆的决定——去学习法律,要做律师或者法学家。为了学习法律,他不得不修习一些理科之外的课程,于是他接触到了经济学。就是这阴差阳错的交汇,世界上可能少了一位优秀的律师或者法学家,但是却明白无误的诞生了一位经济学大师。


Romer主要的贡献是在宏观经济学,尤其是内生经济增长方面。什么叫做内生经济增长呢,这个对应的就是外生经济增长,这要从头说起。在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第一章,除了芝加哥大学之外,大部分会都教授的是索罗的经济增长模型。


索罗模型很简单而优美:公司和个人可以通过储蓄来进行投资;然后这些投资又会和劳动力一起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出新的社会财富。这个时候,劳动力和资本的比率是重要的,会对增长速度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索罗考虑的就是,什么时候这两者之间会有一个均衡呢?经过计算,索罗发现到均衡的时候,资本的折旧、人口的增长和储蓄会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也就是资本的积累刚好能够让新增加的人口所搭配的资本和现存人口所搭配的资本比率达到一样的状态。

在索罗的模型里面,人口增长是一个参数,储蓄率是一个参数,社会的技术水平是一个参数,资本的折旧率也是一个参数。这些参数给定之后,均衡的人均的资本水平和产出也固定了,我们的社会就是需要计算中这个均衡值,然后尽快的靠拢。这个时候有人可能就看出来问题了,社会的技术水平怎么能给定呢?美国和索马里,就算其他所有的参数都一样,人均资本量也会有有很大的差异,并且国家之间的增长率也会有本质不同。那这个神秘的「社会技术水平」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Romer的贡献就在这里了,通过对索罗模型的深入了解,Romer提出了内生增长的概念——这个社会技术水平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来自于人类自身创新的火花。别忘了,本次诺奖提到了关键词“创新”,其实这就是Romer破解外生增长之谜的关键。 Romer认为知识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为知识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比如论文就在那里,你看了之后,不影响我去看,我也获得知识。他的两篇代表性论文: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和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详细阐述了人类通过创新来驱动增长的理念,从而奠定了他在这个领域内的大师级地位。


知识存在着一个累加的效应,但是知识的创造者本身的决策,却是根据自己的利益来的,没有考虑到对社会的贡献。所以想要经济增长,单独的增加人口是不够的,而是需要用其他的方法,比如补贴、专利等行为刺激创新。

如同我之前所说,诺奖的结果都是几十年前的,在现在看来,这个观点并不新奇,但是在当时,Romer是创造性的在宏观经济学模型里面把TFP(全要素生产率)内生化,引入了人力资本和创新的概念,说明知识是存在规模收益递增的。


从大的方面来说,Romer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社会更加乐观的前景,在索罗模型里,均衡态是人均资本恒定不变的一坛静水,而在Romer的笔下,人类社会的均衡,在创新的影响下,是奔腾不息,恒定增长的大河。


恭喜Paul Romer今天实至名归,终于不用再是「苦侯诺奖的大师」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位对环境和发展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和保罗·罗默(Paul Romer)。他们的研究,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理解和应对当前全球最紧迫的挑战——气候变化和经济增长。威廉·诺德豪斯:.............
  • 回答
    2018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三位在激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亚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热拉尔·穆鲁(Gérard Mourou)和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他们的研究,虽然听起来非常“科学”,但其影响却早已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还在.............
  • 回答
    预测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它涉及众多领域和杰出的经济学家,并且诺贝尔委员会的评选标准往往出人意料。然而,我们可以根据近年来的趋势、热门的研究领域以及一些长期被低估但贡献卓著的经济学家来尝试进行预测。对于201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以下是我基于这些因素进行的详细预测,并分析了可能获.............
  • 回答
    2018 年诺贝尔化学奖:噬菌体展示技术的魔力与应用2018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弗朗西斯·阿诺德(Frances Arnold)和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以表彰他们在“噬菌体展示”技术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这项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一种叫做噬菌体的病毒,将我们感兴趣的蛋白质“展示.............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光镊”这项荣获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技术,以及它当前的前沿动态和未来可能的方向。我会尽量用更生动、更具洞察力的方式来解读,希望能让你感受到这项技术背后蕴含的奇妙与潜力。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捕获微观世界的“无形之手”——光镊想象一下,我们拥有了一双能够操纵肉眼看不见.............
  • 回答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堪称“迟到的惊喜”,因为在沉寂了一年之后,瑞典学院一下子颁发了两个奖项——2018年的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2019年的彼得·汉德克。这无疑给了文学界和广大读者一次双重的盛宴,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碎片化的史诗与非线性叙事首先,我们来聊聊2018年的获奖者,波兰作家奥.............
  • 回答
    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和杰拉德·莫罗(Gérard Mourou),以表彰他们在激光物理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特别是啁啾脉冲放大(CPA)技术。这是一种能够产生极高峰值功率激光脉冲的方法。关于唐娜·斯特里克兰的获奖是否“运气好”的说法,这显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好好聊聊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定向进化”技术,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首先,我们得知道这个奖项为什么这么重要。这个奖项颁给了三位科学家:Frances H. Arnold、George P. Smith 和 Sir Gregory P. Winter。他们最重.............
  • 回答
    关于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的具体数字,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的出生人口为1523万人。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这一数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数据来源的权威性: 这个数字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是负责收集、整理和发布全国性统计数据.............
  • 回答
    2018年房价是否上涨,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众多经济、社会和政策因素。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增长: 2018年中国经济整体保持稳健增长,GDP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仍维持在6%以上。经济的稳步发展通常会带动居民收入的增长,从而提升购房能力和.............
  • 回答
    中美贸易战自2018年爆发以来,已经进入了持续的时间,但其结束日期仍然充满不确定性。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一、 贸易战的起源与发展: 起因: 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和“不公平贸易行为”为由,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主要指控包括: 贸.............
  • 回答
    2018年成都的房价,总体来说,是 “稳中有涨,但涨幅趋缓”。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以及成都楼市的具体情况。宏观背景:全国楼市的调控与分化2018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面临严格调控的一年。自2016年末开始的全国性调控政策,包括“房住不炒”的定位、限购、限贷、限售、增加土地供应.............
  • 回答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确实迎来了一轮销量下滑,这让不少从业者和关注者感到意外和担忧。要知道,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汽车市场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几乎是全球车市的“火车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2018年汽车销量不景气呢?这背后是一个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首先,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是绕.............
  • 回答
    2018年,全球经济无疑经历了一场充满变数的旅程。回望那一年,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系列关键因素如何交织影响,塑造了当时的经济图景。全球经济的增长引擎在加速,但隐忧暗藏。整体而言,2018年全球经济延续了前一年的温和复苏势头,多国经济增长数据表现亮眼。发达经济体如美国,在特朗普政府减税政策的刺激下,消费.............
  • 回答
    2018年知乎上涌现了不少在科普领域深耕细作、内容质量上乘的答主,他们的分享不仅传递了知识,更激起了无数人对科学的好奇心。要说“值得关注”,那绝对得从内容产出的持续性、专业性、以及在社区内的影响力来衡量。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有这么几位,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也各有千秋:1. 科学精神的传播者——严伯钧 (物.............
  • 回答
    2018年,李嘉诚从大陆“撤资”的传闻一度甚嚣尘上,甚至成为当时经济圈的热门话题。如今时间已过去几年,回过头来看,他的这一系列操作究竟是对是错,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他当年的具体举动放在那个时间点的大背景下,并结合他一贯的商业逻辑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2018年是加密货币市场经历剧烈波动的一年,比特币价格从2017年的历史高点(约2万美元)跌至约3000美元,随后在年底逐渐回升。这一年,虚拟币市场呈现出分化趋势,部分项目因技术突破、应用场景或团队背景获得关注,而另一些则因泡沫破裂或技术缺陷被淘汰。以下是对2018年值得关注的虚拟币的详细分析,涵盖.............
  • 回答
    2018 年是中国法治进程中充满活力和讨论的一年,也发生了一些在当时引起轰动、至今仍有深远影响的法律事件。由于“轰动一时”的定义可能略有不同,我将选择几个在社会舆论和法律界引起广泛关注,并且后续有较多进展的事件进行详细阐述。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性的事件及其后续进展:1. “区块链第一案”——吴比特币案.............
  • 回答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我个人比较看好德国队夺冠。虽然足球比赛的结果总是充满不确定性,但从多方面综合来看,德国队在那届世界杯上的实力和状态都非常突出。以下是我详细分析的理由:1. 强大的阵容深度和世界级球员: 中轴线的稳定与传承: 德国队拥有博阿滕、胡梅尔斯这样的经验丰富的中后卫,诺伊尔(虽然.............
  • 回答
    2018 年是经济学领域充满活力的一年,涌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和具有深远影响的论文。要说“印象深刻”是主观的,但如果从经济学界讨论的广泛性、政策建议的实际性、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启发性等角度来看,以下几篇论文在我看来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并且可以详细展开讲述:1. 关于“增长的减速”和“总要素生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