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回答
很难一概而论地说“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因为美国社会本身就非常多元,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年龄段,对中国的看法差异巨大。而且,这种看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新闻报道、个人经历、甚至电影电视的影响而不断变化。

不过,如果非要我来描绘一个比较普遍的、或者说一些常见的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我会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讲述,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

经济巨兽,工厂流水线,以及“中国制造”

我相信大多数美国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形象。你去商店里随便拿起一样东西,很可能上面就写着“Made in China”。从我们日常穿的衣服、用的电子产品,到家里的家具、小孩的玩具,几乎无处不在。这就像一个巨大的、不知疲倦的生产机器,源源不断地向世界输出商品。

很多人会把中国和“低成本”、“大规模生产”联系在一起。这种印象很大程度上是过去的几十年塑造的,那时候确实是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但现在,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了。一些美国人也开始意识到,中国的东西不再仅仅是“便宜货”,很多高科技产品、高端制造业,中国也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比如手机、电动汽车,很多品牌在中国的生产和研发都非常先进。

同时,这种经济上的强大,也带来了很多讨论。有人会觉得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是经济奇迹。也有人会担心中国在贸易上的“不公平竞争”,比如知识产权保护、补贴等等。这已经成了一个很大的政治议题,经常出现在新闻里,所以很多普通美国人听到“中国”这两个字,脑子里就会闪过“贸易逆差”、“关税”这些词。

古老文明,深厚的历史,但又遥远神秘

除了经济,很多人也会想到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孔子、长城、兵马俑,这些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即使是对中国不甚了解的美国人,可能也听说过。有一种浪漫的想象,觉得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古老而神秘的国度。

但是,这种距离感也很强。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中国太大了,太远了,文化也太不一样了。我们可能不太了解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他们的家庭关系、社会习俗、思想观念,跟我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所以,有时候中国的一些做法或者新闻报道,在美国可能会引起一些不理解,甚至误解。我们可能会觉得,他们怎么会这么做?这跟我们的想法太不一样了。

科技进步,互联网巨头,以及一些警惕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也成了美国人对中国印象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像华为、TikTok、阿里巴巴、腾讯这些名字,即使是不常关注科技新闻的人也可能耳熟能详。有人会觉得中国在人工智能、5G、电子商务这些领域非常厉害,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

但同时,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警惕和担忧。尤其是一些关于数据安全、国家监控、以及科技公司与政府关系的讨论,在美国引起了不少关注。很多人会觉得,这些中国科技公司掌握了大量用户数据,这些数据会不会被用来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这种担忧,尤其是在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会更加放大。

地缘政治上的“竞争对手”和“潜在威胁”

不得不承认,现在美国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很大程度上被地缘政治因素所影响。很多人会觉得中国正在崛起,挑战美国的全球地位,成为一个越来越强大的“竞争对手”,甚至是“潜在威胁”。

这种看法,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层面的宣传和媒体的报道。关于南海问题、台湾问题、人权问题(比如新疆)、以及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等等,这些议题在美国的公共讨论中非常突出。所以,在很多美国人眼中,中国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伙伴,更是一个在国际舞台上需要被审慎对待的玩家。

媒体描绘的形象与个人真实体验的落差

当然,媒体的描绘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经过挑选的。很多对中国有深入了解的美国人,尤其是那些去过中国、或者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他们的看法可能会和大多数人截然不同。他们会看到中国社会的活力、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中国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

我认识一些去中国旅行过的朋友,回来后都说中国给他们的印象彻底改变了。他们会说,“中国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太现代化了,也很方便,而且人也很友好。” 他们会发现,媒体上那些关于“压迫”、“落后”的描述,并没有完全反映中国社会的全部现实。

总结一下,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一个非常复杂、多面的形象:

经济上的巨人: 既是制造业中心,也日益成为高科技领域的重要力量。
文化上的古国: 历史悠久,文化独特,但又充满神秘感,与我们有很大差异。
科技上的崛起者: 在数字经济和高科技领域进步迅速,但也伴随着一些担忧。
地缘政治上的对手: 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竞争。

最重要的还是,每个美国人的看法都是由他们自己的信息来源、个人经历以及社会环境所塑造的。所以,当你问一个美国人中国是什么样的,得到十个不同的答案,一点也不奇怪。就像我们看待美国一样,他们也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有赞赏,有批评,有理解,也有误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几年前,在美国一家企业工作

亚太区的老大一个美国人,叫他Peter。

自称是中国通,对中国非常了解。公司内外名声在外,简直是人人皆知了中国通了。

我英语不行,我们见面沟通最多的就是smoking的话题。我给了推荐了黄鹤楼1916,他尝试了一下感觉很嗨皮。

有一次几个人从武汉去长沙,我让内勤定的高铁票。

P老大很惊讶,两个大城市距离这么元,中国这么大,火车过去需要多久啊,要有效率啊,为什么不定机票?

我告诉他说高铁一个小时而已,比飞机快。

P老大将信将疑,果然火车比飞机快。

后来,P老大中国通的履历上又增了一笔,作为极少数首先体验过高铁的人,他了解了高铁比飞机快,啪啦啪啦啪啦一堆的事情。

美国人普遍很自信,或者说知道的不多但是很自信。

这个和他们的教育和美国的强大有关,希望他们一直这么自信下去,虽然真的不咋地懂。

user avatar

两个月前,我跟美国老板去出差,那是我上新公司的第三天,然后一次供应商请客吃饭,在农家乐,北方的厅堂挂着一幅毛主席画像。

这位国际友人看着画像有一两分钟,然后带着一种恶意的口吻问:你们认为他是什么样的?

熟悉他的同事开始表演:很多人不喜欢他巴拉巴拉。。。。。。

我: 我很喜欢他,他是个伟人。

后来我被炒了。真人真事!

user avatar

1,少数在我们这边的up主的描述代表不了美国人的观点。

2,美国媒体的描述代表不了美国人的观点。但破坏性很大。

3,一些留学生眼中的同学、教授、舍友、留宿家庭的描述代表不了美国人的观点。

4,少数在美工作的人眼中的同事的描述代表不了美国人的观点。

5,美国政客的描述代表不了美国人的观点。但破坏性很大。


总之,我们自己的大多数人都不一定能很准确的理解自己。

国家太大,太复杂,包容万象。

以至于我们自己常常都是盲人摸象。


爱咋咋看吧。

再过些年,看我们顺眼的,给几颗枣;

不顺眼的,糊它一棒子。

user avatar

最近在西雅图呆了一周,以下对话在一周之内经历了无数次:

“从哪儿来?”

“北京,中国”。

“哇塞!北京!听说你们那儿空气质量简直让人没法活了……”

user avatar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3日报道,沃特斯2日在福克斯新闻台的“The Five”节目中说,“新冠病毒起源于中国,而我至今没听到中国人说一个字,哪怕是一句‘对不起’。我期待明天得到正式道歉。”
报道称,其间其他主持人发出尴尬的笑声,女主持人达娜·佩里诺打断沃特斯:“要是新冠病毒起源于这里(指美国)呢?”
沃特斯厉声驳斥,斩钉截铁地说,“不是起源于美国,我来告诉你为什么是中国,因为他们(指中国人)有吃生蝙蝠和蛇的市场,他们是一群非常饥饿的人,中共不能让人民吃饱,因此人民很绝望,吃未煮熟的不安全食物,这就是科学家认为的新冠病毒的来源。”美国Raw Story新闻网称,沃特斯的言论令搭档们“震惊”。他说这番话时,旁边的女主持人摇头说“不是的,杰西”,但沃特斯置若罔闻,继续自顾自地说。另外3名搭档主持也紧张地笑或沉默不语,有的还用手捂住脸,不知所措。报道称,新冠病毒确实可能来源于蝙蝠,但是首次传播是如何发生的,至今还没有明确结论。

沃特斯对中国人的偏见似乎根深蒂固。《国际财经时报》称,2016年,他在纽约唐人街采访华人时竟然问“这些手表很好看,是偷来的吗?”引发一片谴责。纽约市长白思豪表示,“沃特斯的种族歧视行为邪恶卑鄙,这个人不该再出现在电视上”。

转载于环球网,具体可见:

这种调调和这种渣渣,长期出现在美国主流媒体,你品,你细品…

user avatar

我其实是中国人,我是中俄混血,在美国长大,我来回答一下。我要谈我对中国的看法以及我朋友们对中国的看法。

我是受的美式教育长大的,当然我的家教里面也有中国的因素。我对中国的人是相对客观,因为我多次回过中国。了解了中国1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可以说中国的发展速度是十分快的,我居住的美国城市在这十多年来基本上是没有变化的,而中国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交通信息运送业都很发达。我去过中国几个地方。发现中国的区域不是发展的很协调。这和美国是一样的。在中国相对落后的地方,人们的思想没有这么开放,街道环境以及人们的素质都没有这么高。这和美国一样的。然后是对中国人的看法。觉得大多数的中国年轻人的思想都是比较开明的,当然也有少数的思想的问题,我很不能理解的是在中国的外国人永久居住权事件时,中国有很多种族歧视的极端语言。在美国女生滞留欧洲她是一个住在广州的美国人时,中国人却表现出很大的关爱。前后矛盾,有一点讽刺。很多中国人是存在种族歧视思想的,有人和我解释过,这是因为中国就是一个没有其他人种的国度,种族平等思想想在中国很快的得到接受是不可能。这个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美国也没有做到平等。只是中国网络的力量特别强大。

总得来说我认为中国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中国人中很多人的素质也比较高。中国的发展前景也是很好的。

接下来是美国青年人对中国的看法。

无知的,

“你对中国的看法说说。”

“是所有的中国人都开中餐馆赚钱吗?”

“中国这么多人不爆炸吗?”

“中国人会武功吗?”

还有最新版的

中国人化妆都是变脸吗?

普通型的,来自我朋友LG

据我看来,中国是一个值得赚钱的国家。中国人有经商的头脑。他们也很懂得干一些西方人不能坚持干的事,我很佩服他们。他们把所有的钱都倾注于房子和孩子让我很不能理解,房子真的有这么重要吗?为此他们放弃旅行的意义机会。他们不喜欢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很多留学生在我看来就是小孩子,他们不会处理自己的问题,不会主动出击,不喜欢关注,不喜欢与我们交往,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不否定有些中国留学生很优秀,但是很多人只是来玩的。

他的看法是比较客观的。有些极端美国人对中国的偏见我就不展示了。

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评论,我中文不太好,请见谅,谢谢

user avatar

美国top20法学院博士在读。日常接触美国同学都是法律博士,可以说是最聪明,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群年轻人了。但是对于中国的态度差异非常大。

大体上讲,绝大部分美国同学对于中国并不了解。这并不奇怪,因为美国人向来对于美国以外的事情都普遍缺乏了解,但是因为欧洲同根同源,所以相较于其他地区了解会多一些。

身在法学院,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几乎是每一门课程无法避开的话题。这跟中国的日益强大息息相关。前苏联解体至今被很多美国人视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而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崛起和美国两党制所暴露的社会问题,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不同的政治体制。

绝大部分教授会很客观地介绍和比较中美制度差异,但是难免有些教授还是会带着偏见讨论问题,无法就事论事。而每次探讨到这类话题,部分美国同学对于中国的无知就会暴露无遗。

近几年我本人收到的愚蠢问题多到数不清,比较典型的像:

“If you get a law degree in the US and go back to China, are you gonna be overseen by the government when practicing?” (“你拿着美国法学学位回中国从事法律工作,政府会不会监视你啊?”)

“When you breach a government contract, would you be killed?“ ("如果你行政合同违约会不会被杀掉啊?")

刚开始收到此类问题会据理力争,力求扭转美国同学的偏见;时间久了就只是觉得可笑,并且感慨自己永远也叫不醒装睡的人。

比较欣慰的一点是,身边的中国学生已经越来越不在乎美国人怎么看中国了。大家普遍态度都是:你爱怎么看怎么看,我懒得跟你解释。

user avatar

本人是美国人。但我下面给大家介绍的主要是普通美国老百姓对中国的印象,而不代表我个人对中国的意见。


老美对中国的态度一言难尽。我不敢给美国人乱扣帽子,因为不同的年龄、地区、种族、教育水平等因素肯定会影响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但整体来说,老美对中国的态度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下面我将会描述一下我所见过的一些比较突出的方面。


积极印象:


1. 中餐好吃。

老美喜欢吃的中餐其实并不是正宗的中餐。很多人爱吃的是类似“左宗棠鸡”等那种更加符合西方口味的美式中餐。但中国饭店在美国大城市里随处可见,饺子、炒菜、排骨等各色各样的美食在全美都非常受欢迎。


2. 成龙和李小龙等武打明星都太牛逼了。

这一点我们都知道,还需要我再解释吗?


3. 中国越来越强大,经济发展得很快。

近代美国人肯定不觉得中国贫穷落后,这是50年前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西方媒体平常报道“The Rise of China”(中国崛起)之类的新闻头条,那些显示北上广深等城市新兴基础设施的图片都让美国人一边钦佩一边恐惧。


4. 中国人很聪明、很勤奋、不闹事。


东亚裔美国人经常被贴上“Model Minority”(模范少数民族)的标签,因为他们的平均GPA成绩、SAT分数、在名校占的比例等方面都已超过了美国白人、黑人、拉丁裔等民族。同时,亚裔美国人的平均犯罪率是全美最低的,普通工薪阶级华人区竟然没有高犯罪率或者大量的流浪汉,这一点跟其他民族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负面印象:


1. 中国是个巨大的“工厂”。


由于西方媒体的影响,美国大众脑补的中国人中,可能只有10%的人是商业巨头。这些土豪都在上海开着奔驰和宝马,而剩下90%的人都是工人,这些人都在血汗工厂里打工。


此外,西方媒体经常报道一些关于中国空气污染的消息。美国人看到大家戴着口罩的时候经常受到惊吓,这一点也会加强“工厂”的刻板印象。


2. 中国制造低劣产品。

美国老百姓依靠中国产品生活,尤其是衣服、家具、电子器件等。有些人觉得中国制造的产品不够安全、质量不够好,或者容易出故障。实际上,近几年来中国制造的产品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老美对中国产品依然有盲目的偏见。


3. 某些国家对民主、自由、人权等方面可能有稍微不同的概念。


这点我不用多说,我相信大家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发挥一下。


4. 中国的崛起太可怕了。


“总有人问我,'怎么了?你不喜欢中国吗?' 这是完全不对的,我其实非常喜欢中国。但他们的领导人比我们聪明得多,美国根本无法面对这样的对手,这样我们就没有办法维持下去了。”

——唐纳德•特朗普


特朗普说的这句话其实可以代表很多美国人对中国崛起的态度。他们觉得这个世界有且仅有一个老大,那个老大一定是美国。


而且,美国人对中国的崛起还有一些特别严重的误解,因为他们靠自己的霸权主义思想来评价中国的行动。美国人觉得强国都一定是霸权的,所以大家害怕中国强大后会直接操纵或者统治美国的内政。


结论:


总体来说,普通美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可能如下:


“中国充满了智商高但缺乏道德的商人,他们为了给我们美国销售大量的低质产品以及实现自身的经济高速发展而剥削廉价劳动力、污染环境、压制反对声音等等。


并且,中国是个政治效益高的一党制强国,我们美国必须反击,否则中国必然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老大,然后剥夺我们的自由。


....但他们的美食和武功确实都非常不错。”


我们回顾下一百年前美国的发展中时代,以及血腥残忍的黑奴制和屠杀印第安人等事件,我觉得美国人真没什么资格对中国说第一段话。


第二句话可以看出美国人的爱国心。但我个人觉得这有点被迫害妄想症的味道。不过,这一点确实能引申出一些值得讨论的东西,比如这个世界是否应该有老大,中美是否可以和睦相处,某些国家的发展体系是否更人道、更有效等等。


但中国的美食和武功的确都是特别吸引人的,这一点我真是无法反驳....

user avatar

美国生活了三年的中文教师前来回答。

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人数众多。人数超过2,就会有不同的看法,美国三亿多人口,他们眼中有无数个不同的中国。

大部分美国人只是觉得中国很遥远,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来自于美国各种立场不同的媒体。小部分人排斥中国,是因为他们所生活的地方,华人的确明显增多,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他们在各方各面都需要时间去适应。

我认识的人里面:

有人觉得中国已经是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有人觉得中国人还都留着辫子裹着脚;

有人请教中国人是不是每一个都会功夫,有人听到中国有麦当劳、肯德基会惊讶万分;

有人疑惑中国是不是真的把美国人的工作都抢走了,还有怎么什么东西都是中国制造;

有人表示中国人和他们一样,是上帝的子民,和我们平等,需要他们敞开胸怀去拥抱;

有人跟我说,他好想去中国旅行,他的朋友去过,那里很棒,说中国人每个都很善良;

有人对我说,电视上讲中国人太可怕了,只喜欢男孩,生女孩都不要,放在桶里溺死;

等等,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有点熟悉的感觉?

我爸妈至今都认为,美国人都是新闻上咄咄逼人的美国商务部长和叫嚣让中国道歉的新闻主持人;

我县城的亲戚认为,美国人人富足,生活无忧,是当个老师都能年薪百万的万恶资本主义国家;

我大学的时候认为,美国处处都是摩天大楼,美国人都是美剧中男女主角一般的英俊潇洒,美丽动人,穿梭在高楼林立的纽约,过着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等真到了美国才发现:

那里有活了六十岁从来没离开过自己居住的小镇的淳朴老人;

那里有萍水相逢在餐厅偶遇相谈甚欢后顺路送你的热心大叔;

那里有衣衫褴褛却指着你的鼻子让你滚回中国的嗑药流浪汉。

就好像大部分中国人不知道美国什么样一样,大部分美国人也不知道中国什么样。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一幅巨大的拼图。我们受到各种限制,每个人的说法都只是一幅巨型拼图上小小的一块。新闻媒体站在不同的立场,出于不同的目的,有时会故意只让你看到他们想让你看的那一块,又或者他们也想再多告诉你点,但却做不到。

只要记住,这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也都是好人。别人的看法重要,但你实际上是什么样子更重要。

最后用鲁迅先生的话结尾:“愿中国的年轻人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份光,就如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

user avatar

我在中国已经两年半了。这个月我父母来中国旅游十天。他们上周刚刚回美国。我想讨论这次来中国给他们给什么样的印象。


刚来中国的时候,我有自己的计划。我在美国的大学里学了中文,交了一些中国朋友。本科毕业后,我被武汉大学的研究生项目录取,因此我来到了中国。这次我父母来中国的原因是我的老婆生了儿子,他们想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孙子。


让他们来中国真的好麻烦。首先需要签证和邀请信,再加上当时我刚毕业,也在申请签证,所以让他们拿到签证不太容易。终于当他们买好了飞机票了,而我却需要在他们待在中国的十天里工作。


来中国之前,大家都越来越有压力。我妈妈去过几次欧洲;我的爸爸除了加拿大,没有去过别的国家。但是呢,加拿大离我的家乡特别近,只需要开几个小时的车就可以到。再加上从我的家乡飞到武汉需要18个小时以上,远远长于去欧州乘飞机所需要的时间,所以大家都有点担心。


临行的前一天,我爸爸还没准备好。要在飞机上呆那么久给他很大的压力;他觉得在飞机里呆这么久就像在公共汽车里呆上了一天,又挤又紧又嘈杂。最后,当我爸爸到了我们在中国的家,他说飞机上的食物还不错,但是飞机上的电视在四分之三的时间里都不怎么工作。这种情况也发生在了我的身上,上次我回美国的时候,1/4的时间里,电视都不工作。


我老婆和我的家在郊区,到飞机场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所以我父母从美国的家里到我们家里在一起应该是20个小时左右。 可以说是强度非常大的一次旅行了。我父母于北京时间凌晨一点半到了我们的家,然后我我父母和我,我老婆又一直聊天聊到了凌晨三点。需要告诉大家的事,我父母都60多岁了。


我父母很惊讶武汉人开车的方式。在武汉,我父母在白天和晚上都坐过出租车,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坐车,都给了他们一样的感觉。简而言之,司机开得太马虎了。我爸爸是这样一种人,当他出于一种身体可能会受到伤害,而自己又不能控制这种情形的时候,他会很紧张。因此,武汉司机让他很害怕。每次出们,我们的司机或者别的司机总是爱加速到别的车前面,不管前面的车是小车还是大卡车。我爸爸总是问我,为什么这些司机们老是喜欢加塞,真的太恐怖了。因为我在中国已经几年了,所以比较习惯这样的情况了,但是每次跟我爸爸坐车,总是可以听到他小声的诅咒。


我父母都特别喜欢吃中国菜。对他们来说,中国给他们三个大印象。


1. 之前,他们没想到中国菜这么好吃,也没有想到中国有怎么多好吃的。每天,不论是我的朋友们或者我老婆的家人请他们出去吃饭,又或者我老婆做的菜,他们都觉得特别好吃,所以每天吃得好饱。其实我感觉他们对中国菜的感受是外国人的普遍感受。我妈妈觉得臭豆腐的味道闻起来像充满尿液的游泳池; 我爸爸问我为什么所有的中国鱼都有好多刺。除了这些,其他的菜都非常好吃。


2. 他们也没想到中国这么大,有好多不同的地方和想法。在他们来中国之前,所接受到的信息都是中国并没有特别大的发展。我父母住在美国的郊区,所以当他们看到中国的城市发展和人口数量,他们觉得很现代化,很酷。但是当他们看到了真正的中国农村,又觉得有点难过。综合来看,他们觉得中国确实如所说的一样,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爸什么中文都不会,所以他有很多很多难翻译的问题。他想不到居然中国不管什么地方都有那么多小商店。


3. 最后最大的印象是中国人很友好。我自己感觉大部分的游客没有机会认识普通的中国人。好在我老婆是中国人,可以请他们跟我们朋友们一起出去交流,看看真正的中国怎么样。像大部分的中国人一样,我的一些中国朋友和我老婆的家人请我父母出去吃饭,并且坚持付款。当我的父母在黄鹤楼玩的时候,碰到二十多个小学生,他们都很开心的跟我的父母招手,都说 “hello,
it's so nice to meet you!” 。我父母觉得他们很可爱,我父母自己也笑的好开心。


晚点我问了他们,觉得中国最好的地方是什么?他们都回答当然是在黄鹤楼遇见的小朋友们。于是我建议他们住在中国当幼儿园老师,他们沉默了许久。


我们也去过我老婆的家乡。包车去那里需要350块钱。当天晚上我们吃了好多好多美味的食物。吃完了之后我老婆的父母请我们出去做汗蒸和按摩,感觉太舒服了。我父母在中国时候去了很多次按摩店。中国按摩比美国按摩便宜很多,在美国按摩两次就需要500多块钱了。第二天我老婆的爸爸开车带我们去了赤壁古战场和悦兮半岛泡温泉。


当还有几天回美国之前,我妈妈看到了我儿子的脸,觉得有点难过。她觉得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再见到她的孙子。我知道我老婆的家庭也怕我们回美国。我岳母只是两周多没有见到我们的宝宝,就已经特别想念他了。这肯定是跨国婚姻最难受的地方,让你父母心疼。


这十天我父母一直在我们家里很舒服。但是因为中国人喜欢睡硬床,所以他们觉得床有一点不舒服。但这问题不算大,看见我们就非常幸福了。现在我已经开始想我的父母了。


送完他们去飞机场之后回到家里,我跟我老婆说,房子好安静是吗。

是的


我已经停止用Facebook。有一天回美国时候可以再用。现在这样舒服一点,可以不让我特别难过。

我不太喜欢一直想我美国的家人和朋友们。

我已经想他们太多。

我中国使命还没结束。


So I've been in China for about 2 1/2 years now. My parents came to visit for 10 days, and I've just sent them to the airport last week. I'd like to talk about this experience, and what kind of impression China gave them.




When I first came to China, I had a plan. I had studied Chinese for several years at my University, made many Chinese friends, and was accepted into a University Master's Degree program. My parents, excited by the arrival of their new grandson, wanted to pay my wife and I a visit.




It was a whole ordeal just getting them here. First there was the visa and invitation letter, which was further complicated because my work visa was being processed. They had bought their plane tickets, but I would be working the entire time they were here (mostly).





We got all that stuff taken care of, and as the days grew nearer, the anxiety also mounted. My mother has traveled abroad to Europe several times, but my father had never left the United States, unless you count Canada which is less than an hour away from our home. Even with my mother's previous travel experience, the trip was much, much longer... From my hometown to Shanghai takes about 17 hours if flown directly.


Flash forward to the day of the trip, and my dad is not quite prepared. He described the flight as being like a day-long bus ride; Crowded, cramped, and noisy. The food, he said was not so bad, but the in flight entertainment cut out ¾ of the way through their journey. I have no sympathy for them, as this happened to me ¼ of the way through my flight, the last time I returned home.





My wife and I also happen to live in the suburbs, about 1 ½ hours away from the airport, so add that on to the total travel time. I believe they left at 9:30 am back home, and arrived at our home around 1 am the next day. Needless to say, It was pretty intense day of traveling. We actually stayed up until 3 am that night talking, about the trip and the baby.


While night driving is not so intense as day time driving, my parents were exposed to plenty of both, and both offer unique experiences. In general, I would say my dad is very nervous when he is not in control of a situation where personal bodily risk is involved (Can't blame him for that). The driving in China terrified him. It happened no less than once every time we went out, that either our driver would pull out in front of a car (or gas truck) speeding towards us or another car would pull out in front of us and we would just narrowly miss them. I guess after a few years in China, I've gotten used to this and developed a high tolerance for the organized chaos that is Chinese traffic, but whenever I got in the car with my dad, you could hear him muttering and letting out deep exasperating gasps.






Both of my parents really liked the food. I would say 3 things really stuck out to them about China. They hadn't realized how good the food here was, and they were getting stuffed full every day, every meal by all my friends and family who constantly invited them out for meals. I found their reactions to be pretty typical as far as foreigners in China go. Stinky Tofu smells like a swimming pool full of piss, why does all the fish have bones in it, and most everything else is delicious.





The second thing that really impressed them was the scale and variety of China. Other people had given them the impression that China hadn't developed so fully, and unless you grew up in a big American city (which we did not), you could not fathom the size and spread of the large cities and populations here.


For such a large place to be so modernized was impressive to them. They also witnessed extreme poverty, so there was no illusion. They saw China as it stands, a developing nation.





The third aspect which made the trip was the generosity and spirit of Chinese, which I think is often misrepresented or largely ignored. Every place on earth has ignorant people, but the number of good, kind people outweigh those 10 to 1. Friends and family all stepped up, offering to take my parents out to see their city and try authentic Chinese food at nice restaurants, insisting on paying for everything, as Chinese usually do. One day, while visiting a popular tourist site, a group of school children ran up to my parents, cheering and waving their little hands.





“Hello, it's so nice to meet you!”


This really warmed my parents heart, and they both admitted that experience was their favorite in China. I suggested they both become kindergarten teachers. Awkward silence.


They also had an opportunity to visit my wife's family in the country yard. We went together in a private car for about 200元, and had feast after feast with our families. That first night, my wife's family arranged for us to have professional sauna and massage therapy treatments after dinner. Talk about massage heaven. My parents must have gotten about 4 massages while they were here, all within the span of 10 days, and for under $100 i'm sure.


The second day in my wife's hometown, my parents got to see an ancient battlefield, followed by an excursion to the hot springs.





I can remember my mother feeling a little sad by the end of the trip, that she would probably have to wait another year at least before seeing her grandchild again. My wife's parents who had not seen our son in 2 weeks were also desperate to hold and coddle him. I could sense my mom was a little upset and tried to make sure that she had equal opportunities to hold the baby. She did. All the worry and concern that sprung up in those moments when my wifes mother would carry the crying baby away, stemmed more just from anxieties about leaving.





The whole time my parents stayed in our apartment, which was fine (if not a little cold for them). They complained that the beds were too hard (China), and the apartments were too cold (Southern China).





After I came home from the airport, my wife remarked on how quiet it was inside the house without my parents moving around and talking. We miss them already.


I saved the tears by promising to come back this February, when I'll have another story to tell.


Til then,

The Baker


user avatar

最明显的,推特上最近点赞数挺多的俩视频。

视频①:两个黑人小孩子穿着和尚衣服练武术,举棍子练臂力累得哭了出来,师父就带他们唱歌来鼓励自己同时转移对手上酸楚的注意力,小孩子边哭边唱。————推特标题介绍说,这是恶魔中国在奴役折磨黑人小孩,用体力惩罚逼迫他们学中文…

视频②:一个中国女教师在非洲草棚搭建的课堂里教书,正在教一大帮黑人小孩子念三字经。女老师念“教不严师之惰”,孩子们跟着念———————推特评论又是一边倒地骂,说中国人奴役非洲人,抹黑这是中国的软性殖民,让非洲孩子学中文是为了控制非洲…甚至有人责怪为什么让孩子坐在地上,而老师穿高跟鞋站着?并且,还有hk曱甴用英文评价教孩子“教不严师之惰”,是为了让中国人可以以此为名体罚黑人学生…

一个显示居住在美国的黑人女性是这群人里最有礼貌的,她评论道,“不要学中文英文法文这些,非洲人应该学自己的语言,不要中文”!我认为这位用户可以理性去交流,就回复她:学习非洲自己的语言可以更好的建立自己的文明,但现在非洲人民最迫切需要的解决的问题是物质匮乏带来的基本生活问题,所以急需学习英文和中文来帮助非洲人学习科学技术,从而解决基本生活问题,之后才有条件学非洲的语言来壮大自己的文明。

没想到,又被另外一群人评论我说是这WN让我说这段话的,说我们都是为了软殖民,为了洗脑非洲人…甚至有义正言辞说“直接学科技就好,不要学中文,cn只是为了奴役非洲,绝对不要相信中国人”……这上面一些人,真不知他们是蠢还是坏,还是又蠢又坏

真的无语,在外网上,中国做的所有事,都会被曲解成坏事,哪怕这做的明显是好事!视频里的女教师牺牲掉宝贵的青春和大好时光,放弃在国内和家人团聚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艰苦的非洲来给孩子们教书,传递知识和文明!就因为她是中国人,她教的是中文,就要被说是在洗脑黑人小孩,别说这么做全是为了殖民!?这些年来和非洲合作最多的就是中国,想要让非洲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不通过学习中文来跟中国技术人员学习专业技术知识,难不成要中国的技术人员先学会非洲的语言?那还援个P哟,人是搞技术搞开发的,不是来学语言的!!!

反正,真的能看出明显的偏见。尤其是很多故意抹黑的言语,大多hkfq和“颅内出国”的精神洋人,让人看了更是可气

user avatar

有次在路过一个废弃旧工厂时遇见一个白人,用英语拿着相机搭讪我。我以为他要找我给他拍照,结果是要让我站在旧工厂边要拍我。

我拒绝了,内心想这人脑子有问题,提出这个要求非常无礼。但人家就是提出来了,为什么要拍废旧工厂呢,旁边还得有个中国人在边上。我永远不知道答案,但我可以想象。

user avatar

我在Iowa工作的时候,被安排在一个地方住,旁边有户邻居,住着个老头和老太,以及有时候他们孙子可能来住一段时间。老头是AMTRAK的一个退休工程师(某种意义上属于美国的国企),喜欢捣鼓机车。而我当时也搞了辆摩托,自己组装、改装的。然后他看见了就过来跟我唠嗑,一来二去就熟了。他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让我教教他孩子们说中文,说等以后美国被中国统治了可能用的上。

user avatar

高四,美国一个中上阶级白人小镇里的学生。中国人比较少,我来自中国是几乎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前两天一个同学A告诉我他夏令营一个朋友去了中国。我还没说话,另一个同学B就问为什么会有人想去中国?

我反问为什么不想去中国。

同学C说你没看过新闻吗?

我说了一句fake news,和在中国生活很方便,但他们不愿意听进去。

既然这样,果断战忽局,我说,你们认为的都对。中国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大概刻板印象是空气差,人口多,收入低,抢美国人工作

甚至美食好不好都并没有太多人承认。我说中国有好吃的,同学B都问过我“but do they really?”

我真的吐了

同学B真实是个憨批,很多人不喜欢她,就不多说了

不过甚至有人吃中餐的罐头,很难吃,罐头炒饭还是啥,我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学校做的炒饭炒面也异常难吃,点的时候都说Chinese

——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39人在英国偷渡死亡的事情。



以上是网上别人截出来的图

美国英国什么的关于中国的假新闻真的很多

只有够有包容心或者足够聪明的美国人才会真正了解到中国

可能以后我上了大学会遇到更开明的人。但目前我接触到,很多美国人在中国的了解上,很愚钝

———————

11/20更新

其实写这个回答是想发泄一下。连续两天看到的各种事情都好像在告诉我说,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很有偏见。

首先战忽局不是故意的,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应付他们而已。而我不是说忽悠你们,也不是故意去欺骗身边的同学。要说感情,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因为从小在两地长大,我对两国都很有感情,没有说希望哪边垮的意思。

评论好像都视美国人为仇人的,可我看其它人的回答,下面评论并不是这个样子。

只是确实,欧洲国家好像比较有攻击性,而很多来美国人的都是欧洲人。他们很多国家聚在一起很容易产生矛盾,从几百年前就开始侵略别人,好像已经是骨子里的事情了。这是为了争取资源生存下去的天性。不能说崇尚或是洗白他们,只能说现在的情况都是有前因后果的。这只是我的想法。

我很多同学是善良努力的,还有幽默感。所以我并不讨厌他们(大部分人),并不视为敌人。

但很多美国人确实看中国还带着有色眼镜。

还有中国空气差人口多工资低什么的,确实是。但进步巨大,相比十几年前,工资啊空气啊,已经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我有时候想,美国人眼里的中国是发展到现在的中国还是几十年前的中国?

————

12/15

关评论了

user avatar

大部分美国人对中国越来越反感。

光有观点没说服力,我们来看组数据:

不久前,美国智库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发布了一份关于“美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的报告,大家来品一品这个标题:

这项调研从2005年开始,每年都会更新,如今已经是第15年了。终于,今年我们得到了这样的结论:

美国人对中国的反感程度,已创历史新高(66%)

这个调查诞生于美国疫情爆发前后,针对1,000名来自不同性别、年龄、党派、教育和收入水平的美国成年人进行了电话调研。

但其实疫情并未对结果造成明显影响。

说明那些对中国的负面态度,早在疫情爆发前就存在了。

而且,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对他们存在巨大威胁

在中国对美国产生影响的众多议题中,美国人最担心以下5点:

  1. 中国对于全球环境的(负面)影响
  2. 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黑客攻击)
  3. 中美间贸易逆差
  4. 美国因中国而导致的工作流失
  5. 中国日益强大的军事力量

无独有偶。

美国另一家老牌民意调查机构Gallup也发布了今年2月份的调研结果。

而Gallup调查“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历史更加悠久。

从1980年代开始,迄今已有40年。

结果也和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惊人得一致:在Gallup访问的1028位美国人中,对中国持好感态度的也仅有33%,和历史最低水平保持一致


作为在纽约呆了三年的中国人,说实话,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大部分美国人能够理性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又恰巧,我遇到的现实正是如此。

我从未因为中国人的身份遭到来自美国人的歧视或者厌恶,反而因为能在对话中给出有洞察的中国视角而收获了很多珍贵的友谊。

但其实我的经历完全不具备代表性。

因为我住在纽约,一个最“不美国”的地方

因为我身在学府,面对的都是高知人群。

更因为我身边都是政治学院的专业人士,所以狭隘的观点比较缺乏生存空间。

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就是2016年特朗普当选,我们一堆学国际关系的学生(甚至还有部分老师)都“气疯了”。

几天前还在兴致盎然地嘲笑那些预测特朗普当选的新闻,几天后就被啪啪打脸。

当时真的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美国人投票给这样一个说话不打草稿、滑稽如小丑般的人?

美国的 USA Today Network 特意为此做了一项调研,他们到每一个州拜访那些投票给特朗普的选民,并记录下了这些人的心声:

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工人阶级和中小企业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支持特朗普的理由有:

  • 我讨厌希拉里
  • 因为特朗普和我们一样,都是生意人
  • 特朗普很真实,值得信赖
  • 我不想再被民主党操纵了
  • 他至少愿意帮我们从移民手里抢回工作
  • 我讨厌政客,而特朗普是个商人

这才是很多美国人的真实想法。 (评论区有朋友指出“这才是大部分美国人的真实想法”表达错误,特此修改。因为特朗普的最终当选是由于electoral college制度而得票多,并不是因为popular vote真的比希拉里多。)

基于这样的视角,我们再回到前文提到的两份报告,就不会对“美国人对中国的反感创历史新高”的结果感到诧异了。

从Gallup的调研中也可以看出,自古以来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就不那么友好。从1980年至今也只有三次持有过积极、正面的态度。

加之2018年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两国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再到如今疫情爆发,美国新冠确诊人数突破100万、病亡人数突破5万。一切种种,说是“雪上加霜”都不为过。

所以特朗普或许“看上去”很愚蠢,但作为总统,他是精明的。他巧妙地利用了民众对中国的不满,然后通过一波骚操作:

先甩锅给中国,然后再……

…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特朗普2016年竞选标语)


最后分享一下我的发现:相对而言,美国主要有两类人会比较亲近中国。

一类就是我遇到的那些大城市的高知人群,生活在一线城市的高校学生、教授、作家等等;

另一类则是出生于富商家庭的美国人,出于敏锐的商业嗅觉他们知道必须了解中国,在家庭教育中也比较重视这一点。

我的一个律师朋友Maddie就出生于这样的家庭。读研的时候我们曾经一起负责NYU政治期刊的运营,她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她永远要9点上床6点前起床,非常disciplined。而且从小就被要求学习普通话,因为她的父亲经商多年,知道掌握这一13亿人口在说的语言有多重要。

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也难怪她非常愿意主动了解关于中国的一切。

希望这样的美国人越来越多吧~(针对评论区的反对意见,我个人认为如果从realism的角度来看问题,无可厚非。但对于很多在国外生存的留学生而言,被误会、被针对、被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我属于运气好的那一类,也希望其他人也免于遭受不公和责难~)


如果想了解文中提及的报告原文,可以私信我获取资料。

user avatar

中国在美国等西方世界里的“公知形象”是非常糟糕的。

比如“肮脏”、“污染严重”、“拥挤不堪”、“山寨”、“人民不友好”、“压抑”“生活艰难”等等。

可以说大多数的美国人,是不了解中国,更是对中国有较深的误解和偏见。

这还要“归功”于主流美媒对中国的报道,80%以上都是消极、负面新闻。比如报道中国贫困“鬼城”、僵尸企业、以及污染问题,屡屡抹黑、讽刺中国是有多么的“不先进”“不发达”“不民主”等等。

CNN、nyt、Reddit等媒介的报道和社评,无知吃瓜群众一读就会觉得:啊,中国真的可怕...这些报道甚至可以用“反智”来形容,比如中国的人民没有受过教育,中国的建筑,基础设施和GDP都是假...至于主流媒体黑中国的原因,还是因为感到来自东方的“世界老二”的威胁,所以进行一些意识形态斗争和打压,于是一些歪曲事实、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的报道和社论就层出不穷了。

不得不说有些报道真的让人啼笑皆非...比如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河南的文章说河南人口抵得上美国的一半,然而又穷又挤,水污染等问题导致河南人连喝上一口干净水都难。当时我想亲自问那位编辑,您怎么不说河南人因此养成了一个恶习就是“偷井盖”(Steal manhole covers/biscuits)呢?

更有不说有一些新闻简直是让人愤怒,比如这次武汉疫情期间,《华尔街日报》竟然还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的文章???这不纯粹恶心人吗?

以上美媒的一些列腐朽操作,就导致了没去过中国、跟中国没有直接利益往来、没有跟中国人和华裔交流过的大多数普通美国人,了解到的关于中国的讯息,基本上都是负面的。

曾经我因为感冒身弱,母上大人从国内给我邮了几副老中药调理,我带着水杯去学校上课,我teamwork小组里的一个美国同学用奇怪的眼神盯了我的水杯的“黑色魔法液体”很久,第二天居然给我带了一盒美国感冒药,还一脸同情地“嘱咐”我说:“hey May, I know you may be used to drink those ancient herbs, but don’t worry it is U.S.,we have modern pills quite common and useful for your cold. ”弄的我简直哭笑不得,她以为我们中国还停留在医疗极其不发达、没有现代药,我也是迫不得已在用神农食百草的方式治感冒。。。

但好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于中国的印象正在逐步纠正,也越来越客观。

但凡是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商人,都对中国的market, trading方面的繁茂非常清楚,他们不仅跟中国打交道,甚至可以对中国的国际市场侃侃而谈。更别说那些做投行的华尔街老油条,就盯着中国,指着在中国市场赚钱呢,于是对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简直是门儿清。还有美国的高校教授,平时接触的中国优秀学生太多了,有些甚至指着中国的科研苗子去给他们的实验室打工。

我研究生期间在哥大学marketing,系里一个教授对中国的电商市场非常感兴趣,有一次我半路碰到她,她开始跟我聊中国的阿里和京东,甚至还说到了一些我不知道的内幕和动向...她还问我对政治有没有兴趣,她的丈夫在美国政府工作,每次回家跟她说中国政治,然鹅她只关心中国的local brands 和taobao,说这方面来比,中国就是大哥,美国这个小盆友要学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还有我去哥大东亚图书馆借书的时候,认识的一个爱好中国文化的美国小哥,自诩是“转世乾隆”错落美利坚,未来也打算从事和中国相关的事业。其实在他15岁那年,爸妈带他去中国玩,他先都是一万个心不甘情不愿,去了故宫才发现根本挪不动脚,于是就开始读红楼,沉迷中国历史...

所以不难看出,越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越是中产阶级以上的,收入高的群体,其实越了解中国的发展和强大。

而越是自傲又无知的平民,越对中国缺乏正确认知,也越不关心。好一点的喜欢中国的“花木兰”和熊猫,知道中国的某些方面还不错(比如中国的理工科好?来美的人特有钱?)。差一点的就觉得中国穷乡僻壤、脏乱差等等。美国大众普遍都有种蜜汁自信,认为自已生活在世界上最强大、最完美的国家,外面的世界对于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使得他们对中国等海外国家有一些刻板印象。

好在现今社交媒体的发展,让中国得以真实地展示给世界,由此美国大众对中国的认知出现了普遍的提升。比如油管、脸书、ins等网媒上,只要有主流媒体式的“中国黑”出现,必有美国当地和世界各种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在下面回复真实的情况,“踩”错误信息和观念,帮阿中哥正名。

再比如越来越多留学生在“科普”着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到访中国,于是开始在社交网络上展示,还原一个真实、美好、前沿的中国,而也有很多吃瓜群众也会感到amazing, 原来他们被西方的媒体骗了好多年啊...

我有个美国同学,认识他的时候,他直接上来的第一句话就是:“you must be very uncomfortable here”正当我准备用一系列阿中哥多么棒的例子来回击时,他来了一句:这里都没有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指的网购、高铁、快捷支付、共享单车)。他原来是本科期间就在中国交流了一学期,告诉我说当时他回美国反而好长一段时间不适应...

所以我觉得,我们真的应该自信一点。

其实吧,会好奇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比如一些视频里“老美你怎么看”等系列如此之火爆,其实归根结缔还是不自信,还是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一方面认为外国人大多都是没有认识到中国的好,一方面看到别人对中国的颠覆认知、惊奇点赞等,会感到非常开心。


曾经的我也会在意普通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也会欣慰中国被世界看见,但是我现在逐渐觉得,那些看不见的人才是二十五后面跟个0呢。阿中的牛掰、以及日趋威猛之势,不是已经很明显了吗?何必要在乎那些装睡的人呢?


准备留学的同学

关注我的专栏,申请硬知识(持续更新中。。)


user avatar

我在外网曾看过一个美国人这样说的:1982年以来,我一直在做美国和中国之间的业务,没有人想到中国将会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在Quora上看到这样一个话题:美国为什么不阻止中国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经济体呢?

我在这里贴这个美国人的代表性回答,大家看看吧!

作者:Henry R. Greenfield美国人
来源:Quora

我进出中国已有近40年,我在美国长大,目前居住在澳大利亚并且至少居住过六个亚太地区,从印度到香港,新加坡和尼泊尔。这个问题从1973次第一次眺望香港和中国大陆的那一刻,我就一直在想!中国何时崛起,何时成为世界强国,何时可能超越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

从1982年我第一次居住在中国开始,看到汉人多么贫穷,但多么有决心,汉人的毅力,动力和克服障碍的能力令我赞叹不已。

同时,我也注意到美国的活力,他们的经济,他们的3.3亿人民似乎都在为取得成功竭尽全力地努力工作,主要是物质上的努力,但同时也促进了美国人以及全世界的生活方式。

我曾在世界各地观看、参与和销售美国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在亚洲,也包括欧洲和南美洲。我看到过产品的变化,来来往往,创新出现,经济也在变化,“Yankee Trader”(指美国佬)总是在那里留下他的印记。

不管怎样,有一种变化已经缓慢并肯定地发生了,并且像海啸一样正在上升,这一点再也不能否认。

中国经济的活力和中国人民勤奋工作的天性,它现在对西方乃至整个非中国人世界都是一个不同的挑战。中国不仅会超越美国和西方,而且会主导美国。美国年复一年卷入了毁灭性的战争,浪费了数万亿美元,他们为了几块银币把一切都外包给了中国人以及其他人。

在美国引领创新的同时,中国人复制并切断了他们的市场,因此,美国和西方的竞争系统现在正从中国转移出去,并且中国进入世界。不仅仅是华为,还有TIKTOK、微信等平台和论坛。

一直以来,又一位共和党总统,又一场战争,又一万亿美元的中东石油保护,又一次否认气候变化!

我现在生活在澳大利亚,我可以证明气候变化不仅是真实的,而且在全世界看到气候变化对澳大利亚的影响时,它已经摆在全世界每个人的眼前。

但是随着美国的否认,像澳大利亚这样的其他国家跟着跑去躲起来,聊些无意义的话题!

美国,澳大利亚和包括英国和欧洲在内的西方国家都沉迷于这类无意义问题,并进行胡说八道,而中国人则不懈地履行其主宰世界的使命。

看着西方人自相矛盾,到处都是纯粹主义者,而中国人进来并占领整个行业和国家的时候,真是令人着迷。

作为一个业余历史学家,我们都在看着一个系统的消亡和另一个系统的替代,而地球实际上正处于着火状态。难怪Greta Thunberg(瑞典环保小将)喊着要我们大家做点什么或者退到一边去。但我们做不到,我们都会被自己想要的东西缠住,认为这都是别人的问题,但是中国人将无情地继续下去。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简单,就像在许多问题上一样。没有什么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输掉比赛之前,您只能丢掉很多东西。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帝国都把目光从使他们伟大的事物上移开,转而求助于军国主义来保持他们的相对地位,而同时他们也转向日益分层的1%的社会。美国就在这条路上。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一条不会有好结果的道路。中国正在使他们自己康复,进行技术检查,制造检查,检查再检查!

中国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令人难以置信。在15年内,我们将生活在一个中国主导的世界中,我从没想过它会发生得如此之快。乔治·布什(George Bush),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和外包商,要么是军国主义者,要么是想快速获利的公司,这都会让中国人受益匪浅。最后,中国人有计划,有庞大的人口来实现这一目标。

中国的世界意味着,除非美国转变为创新型经济,而且我不认为这种情况发生,否则中国经济将比美国大得多,我衡量的不是美国对中国,而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对比。


-----------------------------我是分割线----------------------

关注我的公众号:「环球观察员」,

知乎上不少精彩文章被封了,放公众号上了!


Quora上的原文如下:

I have been in and out of China for almost 40 years, grew up in the USA, currently live in Australia and have lived in at least half a dozen countries in APAC ranging from India to the HK, Singapore and Nepal. This question is the question I have thought about from the moment I looked out over the wall the 1st time in 1973 that separated Hong Kong from China. When will China rise, when will it become a world power, when will it surpass possibly the USA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Beginning in 1982 when I first lived in China and saw how poor yet how determined the Han people were to succeed, I have marveled at their persistence, drive and ability to overcome obstacle after obstacle.

At the same time, I also noted the dynamism of the USA, their economy, their people and how it appeared that 330 million people at this point were all feverishly working hard to achieve success, mostly material but also promoting the American way of life around the world.

I have watched, participated in and sold American products and services around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Asia but also Europe and South America. I have seen products change, come and go, innovations arise, economies change but always the “Yankee Trader’ was there to make his mark. However a change has slowly but surely occurred and is rising like a tsunami that can no longer be denied.

It is not just the dynamism of the Chinese economy or the hard working nature of their people, it is now a different challenge to the west and really the entire non-chinese world. Will China not only eclipse the USA and the west but will they dominate. Year after year the USA has been involved in ruinous wars, have wasted trillions and trillions of dollars, have outsourced everything they could for a few pieces of silver so to speak to the Chinese and others.

At the same time while the USA led in innovation, the chinese copied and cut off their market so that rival systems to the USA and the west are now moving out of china and into the world. It is not just Huawei but also TIKTOK, Wechat and other platforms and forums.

All the while another republican president, another war, another trillion protecting oil in the Middle East, another denial of climate change. Living in Australia now, I can attest to climate change is not only real, it is now in front of everyone’s eyes in the entire world as they see what it is doing to Australia. And blaming climate change on suburban elitists. The USA, Australia and the west including the UK and Europe are obsessed with these type of non issues and allow themselves the luxury of nonsense discussions while the Chinese relentlessly carry on their mission to dominate the world. It is fascinating to watch the west argue with themselves, purists on all sides while the Chinese simply come in and scoop up entire industries and countries. Being an amateur historian, we are all watching the demise of one system and a replacement by another while the earth is literally on fire. No wonder Greta Thunberg is shouting at all of us to do something or step aside. But we cant, we are to caught up in what we want and that it is someone elses problem and the Chinese inexorably carry on.

My view is simple on this subject like it is on many; nothing is inevitable. However you can only throw away so much before you are losing the game.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there are many empires who took their eye off of what made them great and turned to militarism to hold their relative position while they also turned to increasingly stratified lop sided 1% societies. The USA is right on that path. It is a path that will not end well for the USA. China is right on their heals, military check, tech, check, manufacturing check check check.

The China has adapted and adopted incredibly well. Within 15 years we will live in a Chinese dominated world, I never thought it would happen so quickly. George Bush, Donald Trump and the outsourcers to china all either militarists or wanting to make a quick buck have enabled the Chinese. But in the end, the Chinese are the one with a plan and a huge population to make it happen.

That Chinese world will mean, unless the USA changes to an innovative economy and I dont see that happening, a much larger Chinese economy than the USA and we will be measuring things not in USA Vs China, rather China VS the rest of the world.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难一概而论地说“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因为美国社会本身就非常多元,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年龄段,对中国的看法差异巨大。而且,这种看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新闻报道、个人经历、甚至电影电视的影响而不断变化。不过,如果非要我来描绘一个比较普遍的、或者说一些常见的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可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当一个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时,国民心态和国际定位的转变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印度真的达到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的高度”,那么“无敌”感和对美国态度的变化,绝对是很有可能出现的,而且这种可能性会随着其成就的稳固和持续而不断加强。首先,我们.............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这其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考量,并非简单地取决于演员的外形,而是与制作方对市场、目标受众、叙事需求以及文化理解等综合因素的权衡有关。让我来详细地为您梳理一下:1. 市场策略的复杂性:并非“讨好”就能直接赚钱 目标受众的多元化: 美剧的受众遍布全球,中国市场固然重要,但并非唯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而且感觉挺复杂的,有点黑色幽默的意味。你想啊,电影里的美国,那可真是个万花筒,什么都有,而且通常都很有戏剧性。电影里的美国,那简直是活色生香。想想那些经典场景,比如《阿甘正传》里的美国,从越南战争到乒乓外交,历史的洪流裹挟着一个个普通人,但也充满了希望和不屈。又或者《老友记.............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文化差异下审美观念和性别气质的深刻冲突,而且这个问题在你我眼中,或者在亚洲男性和欧美男性眼中,呈现出的解读确实大相径庭。这背后不是简单的“好”与“不好”的评判,而是根植于历史、社会环境和文化建构的复杂现象。咱们就一点一点掰扯开来聊。亚洲(男)人的“内敛”与“柔性”:一种文化土.............
  • 回答
    美国啊,这地方,怎么说呢,就像一个色彩斑斓的万花筒,转一下,呈现出来的景象就大不一样。要我说它是个怎样的国度,那得从几个维度来看,而且,这些维度之间还相互交织,一点也不简单。首先,它是个充满矛盾的“大熔炉”。这话说得太多了,但我认为这是最贴切的形容词之一。你想想,从欧洲各个角落、非洲、亚洲,乃至于拉.............
  • 回答
    我理解你对当前美国对外态度的感受,这种感觉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交织而成,并且可以从多个层面去解读。首先,我们得承认,美国作为一个曾经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世界警察”角色的国家,其对外开放的姿态和意愿,确实在近些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思潮、国内政治经济状.............
  • 回答
    关于近视成因,近些年确实有新的研究成果指出,相较于用眼疲劳,眼睛缺乏足够的光照对近视的发生发展有着更重要的影响。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一些扎实的科学证据之上。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过去大家普遍认为的近视成因——用眼疲劳。这个观点深入人心是有其道理的。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比如长时间看书、盯着电脑或手机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一些敏感的点。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美国人看待中国海军发展的普遍心态: 历史与现实的反差: 美国海军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全球绝对的主导力量,拥有数量庞大、技术先进的航母战斗群。相比之下,中国海军的发展虽然迅速,但从规模、技术积累、作战经验.............
  • 回答
    伊万卡·特朗普的美貌在美国公众的看法中,算是一个相当有趣且复杂的话题,远非“美”或“不美”这样简单的二分法能够概括。她的外貌在美国社会的各种群体中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应,这背后既有对其个人魅力的认可,也有受到政治立场、媒体塑造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正面来看,很多人认为伊万卡确实是一位出众.............
  • 回答
    关于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这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而且视角非常多元,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答案。要详细聊,得从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不同时代,甚至是不同个体去看。普遍的认知,往往是基于媒体、文化输出、以及直接的接触和交流。一、 经济发展的“奇迹”与勤劳的国民:这是许多外国人对中国最直观的印象之一。改革.............
  • 回答
    漫画世界里,领导力的光辉从来就不只是个人武力的闪耀,更在于他们如何凝聚团队,指引方向,并在危急关头承担起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要评判镭射眼、美国队长、钢铁侠、超人、蝙蝠侠谁是“最佳领导”,这本身就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讨论,因为每个人都有他们独特的领导风格和闪光点。镭射眼(Cyclops):战术大师与绝对权威.............
  • 回答
    在美国社会里,谈论“大众眼里的”少数族裔,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充满 nuances 的话题,因为“大众”本身也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集体,他们的看法会受到个人经历、媒体呈现、地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如果非要探究华裔和其他一些少数族裔在大众认知上是否存在差异,我觉得从一些常见的刻板印象和感受上,是可.............
  • 回答
    关于“红脖子”(Redneck)这一标签,需要明确的是,它在美国社会中是一个带有强烈地域、文化及政治色彩的刻板印象,且常被用于贬低或污名化特定群体。以下从历史背景、社会认知、实际表现及争议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1. 红脖子的起源与含义 地域关联:红脖子最初与美国南部(尤其是阿拉巴马州、田纳西州等)的白.............
  • 回答
    关于“美国人做菜比英国人做的还难吃”这一说法,并没有普遍认可的客观标准,因为饮食文化评价高度依赖个人偏好、文化背景和具体菜品。但我们可以从历史传统、烹饪风格、食材使用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这种观点可能存在的依据或误解。 一、历史与地理因素:英美饮食的传统根源1. 英国的“难吃”标签 .............
  • 回答
    在美国,号召人民武装推翻联邦政府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会受到美国法律的严厉制裁。具体会受到哪些制裁以及如何被制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说明:一、 相关的美国联邦法律条文美国法律体系中,有多条法律条文明确禁止煽动叛乱、密谋推翻政府等行为。其中最核心的法律包括:1. 美国宪法(U.S. Cons.............
  • 回答
    美国人对待美国国庆节(Independence Day,即7月4日)和中国人对待中国国庆节(10月1日)都充满了自豪感、仪式感和集体认同感,但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庆祝方式的不同,在对待方式上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些态度和差异: 美国人对待美国国庆节的态度美国国庆节是美国最重要、最.............
  • 回答
    美国人对“辱美”的态度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因素:1. 美国的多元化和个人自由价值观 多元性是基石: 美国社会本身就是由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文化背景、信仰和政治观点的人组成的。这种多元性意味着对“侮辱”的定义本身就存在广泛.............
  • 回答
    美国人想要撤离阿富汗,塔利班在这个时候之所以没有选择包围喀布尔机场,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涉及到战略考量、政治目标、国际影响以及实际操作等多个层面。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分析:1. 塔利班的战略目标与短期利益 更重要的目标:巩固政权与获取国际承认 塔利班的首要目标不.............
  • 回答
    在美国的抗议活动中,确实出现过抢劫的现象,这常常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需要强调的是,抢劫行为并不代表所有抗议者,绝大多数参与抗议的人是以和平、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的。 将少数人的不当行为泛化到整个群体是不准确的。然而,为什么在一些抗议活动中会出现抢劫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这背后往往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