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律师都是建议先协商呢,而不是直接诉讼?

回答
很多律师之所以建议客户先进行协商,而不是直接诉讼,是出于多方面考虑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一、 成本考量:诉讼的成本远高于协商

经济成本:
律师费: 诉讼通常意味着漫长的流程,包括案件准备、证据收集、庭审、可能出现的上诉等,这些都需要律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律师费会相对较高。有些律师还会按小时收费,诉讼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费用。
诉讼费用: 包括法院的立案费、申请费、专家证人费、鉴定费、证据保全费等。这些费用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和涉案金额而有所不同。
差旅费及其他杂费: 如果需要跨地区调查取证或出庭,还会有额外的差旅费、食宿费等。
时间成本: 客户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配合律师、收集证据、出庭等,这可能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协商的成本优势: 相对于诉讼,协商的流程更短,参与人员更少,因此在经济和时间成本上都具有显著优势。即使需要聘请律师进行协商,其费用也通常会低于全程诉讼。

二、 效率考量:协商往往更快地解决问题

诉讼的漫长周期: 法院的审理程序严谨且受到案件量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案件从立案到终审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
协商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协商允许双方更加灵活地安排时间,并且可以根据双方意愿和谈判进展随时调整策略。如果双方都有解决问题的意愿,协商可能在几天或几周内就能达成一致。
避免不确定性: 诉讼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胜诉也可能败诉,即使胜诉也可能得到不如预期的判决。协商则允许双方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达成一致,从而获得更可控的结果。

三、 结果导向与利益最大化:协商可能带来更符合客户利益的结果

自定义解决方案: 诉讼判决通常是按照法律条文来裁决,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双方的个性化需求。协商则允许双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在付款方式、违约金计算、合作延续等方面达成更灵活、更有利的安排。
保留更多选择: 诉讼是“零和博弈”,一方胜则另一方败。而协商更倾向于“双赢”或“多赢”,双方都可以为自己的利益做出让步,同时获得其他方面的满足,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避免负面影响: 诉讼过程往往伴随着公开的庭审和判决,可能会给当事人的声誉、商业合作等带来负面影响。协商过程通常是保密的,可以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和商业利益。

四、 关系维护考量:对于长期合作或亲近关系,协商更为合适

商业关系: 在商业纠纷中,如果双方还有未来的合作需求,直接诉讼可能会彻底破坏合作关系,导致双方长期利益受损。协商则可以在解决当前纠纷的同时,为未来的合作留下空间。
家庭或人际关系: 在家庭纠纷(如离婚、继承)或朋友之间的纠纷中,诉讼往往会加剧矛盾,对人际关系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协商则可以在相对温和的环境下解决问题,有助于维护或修复关系。

五、 法律的本质和律师的职责

法律的“最后手段”: 法律程序和诉讼通常被视为解决纠纷的最后手段。在很多法律体系中,也鼓励当事人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优先解决争议。
律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 律师的职责是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法律服务,这不仅仅是赢得官司,更重要的是为客户的整体利益负责。在多数情况下,协商能够更高效、低成本地实现客户的利益,因此律师会优先推荐。律师需要评估各种解决途径的利弊,并向客户提出最适合其情况的建议。

总结律师建议先协商的原因,可以归结为:

成本效益(省钱省时): 避免高昂的诉讼费用和漫长的诉讼周期。
结果的可控性与优化(利益最大化): 获得更灵活、更符合自身需求的解决方案,避免不确定的诉讼结果。
关系维护(避免永久性损害): 保护商业关系、家庭关系等,避免因诉讼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效率与便捷(快速解决): 相比诉讼,协商通常能更快地达成协议。
法律的鼓励方向: 法律本身也提倡和鼓励通过协商等方式解决争议。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纠纷都适合协商。对于一些涉及重大原则性问题、一方完全没有协商意愿、或者已经进行过多次协商但无果的情况,直接诉讼可能是更有效的选择。律师会根据具体案情、当事人的意愿和风险承受能力来提供最专业的建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对待客户说话挺直接的,通常不会跟客户婉转表示“先协商”,而是会说明原因。

如果需要建议客户诉前协商的,大概是以下两种情况:

  1. 合同约定要求先协商、再诉讼或者仲裁。合同前置条件总要先满足一下的。
  2. 打官司完全没性价比。常见的比如大概率要输的案子、对方明摆着没钱付的案子、自己付不起律师费或者诉讼费用的案子、急着要钱周转等不起法院仲裁慢慢走程序的案子,等等。

另外,协商和诉讼并不互斥,而是平行的关系。边打边谈是常态,也是律师应该建议并辅助当事人执行的战略方案。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子挺正常的。

说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我以前参与一个上亿的建筑工程纠纷,一边业主一边总包。两边不但一边打一边谈,在打的期间竟然又签了另外一个项目然后开开心心开工了。

user avatar

最近处理顾问单位的一起案件可以做简单的参考。

顾问单位邮寄了报价的一件商品至客户,保价金额5000,使用月结账户支付邮寄费。

商品到达客户处发现货物出现了损坏,需要理赔。快递公司此时称顾问单位的邮寄货物属于禁止保价类,以此拒绝理赔。

双方协商了几次没有成功,故找到我,我建议先去一封律师函,律师函沟通无果在走诉讼途径。

律师函发了后,快递公司表示可以提高之前给出的赔偿额至3000,考虑到这个案子找律师也要6000的18%(顾问单位的案子才能这么低的律师费),双方以3000进行了调解。

回到问题,建议先调解的律师一般都是看到了案件的不确定性及时间、金钱成本,出于这几方面的考虑建议最优地解决纠纷。

ps.6000元的18%是极低的律师费,非顾问单位估计不会有律师会代理。18%是今年新出的规定,高于这个比例风控过不了。

pps.建议你先协商的律师一般都是为你好的好律师。

user avatar

道德往往在矛盾抉择处体现出来。律师行业有一些非常经典的矛盾,律师费和委托人利益的矛盾就是其中之一。

律师的职责是尽可能保护委托人利益。但是律师为了吃饱饭、正当获取财富,也要收取律师费。这里的矛盾就在于:在本次纠纷中,律师费是算在委托人处理纠纷的成本里面的,你每收到1块钱律师费,委托人的利益就损失了1块钱。

此外,时间、精力、情感,这些都可以算作委托人的利益。

因此有如下推论:

建不建议先协商,或者考不考虑协商的可能性,可以作为判断律师好坏的标准之一。

解决纠纷的路径不止一种,当事人往往只看到诉讼一种。实际上,诉讼是相当昂贵的纠纷解决方式,不仅在金钱上昂贵,也在时间和精力上昂贵。

而协商是最便宜的解决方式,近乎不需要成本。如果协商能达到双方满意的结果,预期能良好执行承诺,那么协商是最优选。

这就像你到医院看病,医生判断你只是小病。有20块钱的药,500块钱的药,1200块钱的药。如果他考虑到你的经济能力,推荐你先吃20块钱的药,吃3天没好再来复诊,那这多半是一位好医生。

如果一个律师,不管大事小情,不管适不适合诉讼,甚至有些你明显不占理的事情,都一律推荐你诉讼解决,那你就要警惕了:这个律师可能并不在乎你的利益得失,他的关注点仅在于他的律师费。他的行为动机是尽快把诉讼挑起来,把自己的律师费赚到手。至于你败不败诉,破不破产,与他何干?

接下来讲个故事:

A、B两家企业均生产某种电风扇。A企业用自己的A专利将B企业生产的a产品告上法庭,要求B企业停止生产销售、赔偿损失。
我代理的是这个被告B企业,正当我们为了应诉和提出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而忙得焦头烂额,不可开交时,A企业的律师竟打来电话,假装要求和解(实质是强硬要求我方全盘接受诉讼请求),装作不经意透露给我:A企业也生产侵害B企业的B专利的b产品。
我一下就明白了这位对手的意图:故意泄露这一信息的目的在于,挑动B企业发起报复性的诉讼,由我主导,将A企业另案告上法庭,形成一个新的案件。这样,无论是他,还是我,都可以赚到双份钱。并且B企业作为被告,发动报复性的诉讼很合理,谁也挑不出毛病。
我却选择抓住这一点,固定证据后直接让委托人的老板和对方老板沟通,双方的专利做交叉许可,相当于互相认可,互不侵权。回归到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
我估计我这位同行会很疑惑,甚至认为我是一个没有默契的傻逼,竟然没有建议当事人起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律师之所以建议客户先进行协商,而不是直接诉讼,是出于多方面考虑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成本考量:诉讼的成本远高于协商 经济成本: 律师费: 诉讼通常意味着漫长的流程,包括案件准备、证据收集、庭审、可能出现的上诉等,这些都需要律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律师费会相.............
  • 回答
    在中国,律师和记者这两个群体之所以会被一部分人认为是“公知”(公众知识分子),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涉及到他们在社会认知中的角色、他们所采取的立场以及社会对他们的期待和评价。要详细讲述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公知”概念在中国语境下的演变与内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公知”这个词在中国互联网.............
  • 回答
    很多人觉得律师写诉状是个“小事一桩”,甚至有点“举手之劳”的意思,这背后其实有很多误解。咱们聊聊,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想法,以及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说这跟咱们日常的沟通方式有关。大家平时说话、写个邮件,都是用自己的语言,想到什么说什么,表达清楚意思就行。诉状呢,从外面看,也好像是用文字把事情说.............
  • 回答
    律师是否忙碌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答案是:是的,大多数律师都非常忙碌,而且很多律师确实没有时间或精力去做自媒体。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阐述:一、律师的日常工作内容和性质决定了其忙碌程度: 案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律师处理的案件种类繁多,从民事纠纷、刑事辩护到公司法律事.............
  • 回答
    很多经验老道的律师,在面对初出茅庐、充满干劲的新手律师时,常常会抛出一句“忠告”:“年轻人,能不碰遗嘱,就尽量别碰。” 这话听起来有些扫兴,仿佛把一个光明前途的领域硬生生给拦住了。但如果你细细咂摸,会发现这背后隐藏着一份沉甸甸的经验之谈,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坑”。首先,最直观也最普遍的原因,就是遗嘱.............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核心且深刻,触及了正当防卫制度在实践中遇到的巨大挑战。即使法律界所有人都清楚正当防卫的“尺度”难以精确把握,但正当防卫的认定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并且“完善”是一个持续的追求而非终点。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原因:一、 “尺度”的模糊性与主观性是正当防卫认定的根本困境核心在于,“尺.............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我身边不少同行都讨论过。我个人也碰上过不少客户,一开始都问:“律师,能不能先申请个支付令?” 但最后,我们还是得走诉讼程序。这背后,其实有很多考量的,不能简单说“律师偷懒”或者“故意增加麻烦”。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支付令。支付令,顾名思义,是一种法院的指令,要求债务人向债权人支付一定.............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说白了,就是“大厂螺丝钉”和“个体户”之间的选择,但律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让这个选择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考量。很多人觉得,律师嘛,不就是挣钱的吗?怎么会有“累死累活拿微薄工资”还乐此不疲的?这背后,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1. 平台的力量,远不止于“工资”首先,我们得承认,一线大所的光.............
  • 回答
    打官司,这事儿说起来谁都头疼,尤其是当事人自己,那滋味儿可真是百般滋味涌上心头。可奇怪的是,总有那么些人,面对官司,宁愿自己硬扛,也不愿意找个律师帮忙。这背后究竟是啥原因呢?咱们不妨细细掰扯掰扯。首先,最直接、也最现实的,那就是钱。请律师,那可不是小数目。律师的收费,名目繁多,有按小时算的,有按案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现实。为什么大家宁愿在网上搜一堆模棱两可的免费信息,也不愿意花钱找律师咨询,甚至对那些不负责任的免费回答还挺受用?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心理和社会因素。首先,咱们得承认,“免费”这两个字自带光环。人在潜意识里总是倾向于免费的东西。这就像超市里促销的试吃品,即使你本来没打算买,尝一.............
  • 回答
    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法律风险和合规需求,因此需要法律支持。在法律支持的模式上,企业通常有两种选择:招聘内部法务团队(或称法务专员、法务经理等)或聘请外部律师事务所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虽然两者都能提供法律服务,但许多企业选择招聘法务,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考量的结果,下面将详细阐述:一、 成本效益.............
  • 回答
    关于马蓉案件中,一些人对马蓉代理律师的辱骂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其原因,并且尽量用更具人情味的方式来解读:一、情绪的宣泄口,而非理性的判断首先,很多围观群众的情绪是高度被调动的。马蓉的事件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争议性,涉及到婚姻、财产、名誉等多个敏感领域,很容易激起公众的同情心、愤怒或者“正义.............
  • 回答
    近期明星“劣迹”传言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明星们纷纷发布律师函或声明来回应,这背后反映了他们试图在法律和舆论层面进行应对。这些文件之所以能够起到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律师函的作用:法律层面的震慑与证据固定律师函通常是由律师事务所代表当事人(即明星或其经纪公司)发出的正式法律文件。它的作用.............
  • 回答
    要说顶尖法学院的学生“不屑”做律师,可能有点过于绝对和刻薄了。毕竟,成为一名执业律师,尤其是那种在诉讼前沿、公司并购或者高端知识产权领域挥洒才华的律师,仍然是许多法学院毕业生的人生目标。但是,我们确实观察到,很多从精英法学院走出来的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与传统“律师”职业看似有距离的道路,或者说,他们.............
  • 回答
    要说律师为什么“反感”被“白嫖”,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是我们律师有多么“爱财如命”,而是这背后牵扯到的太多东西,直接关系到我们这个职业的价值、社会对我们的认知,以及我们自身赖以生存的基础。首先,得明白律师提供的是什么。我们卖的不是物件,是脑袋里的学问、经验、判断力,还有时间。一场官司,一次咨询.............
  • 回答
    律师这个职业,本身就承载着特殊的社会功能和身份认同。他们是法律的守护者,是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在处理纷争、解决疑难问题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的独特性,加上他们所受的教育、经历的磨砺,以及一些职业环境的塑造,很容易让一些律师流露出傲慢的姿态。这并非所有人,但确实是其中一部分人,而这背后的原因也.............
  • 回答
    律师在现代群众眼中形象不那么正面,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并非单一原因造成。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媒体的放大与塑造效应: 负面新闻的传播力更强: 相比于普通案件中律师的专业工作,那些涉及争议、丑闻、道德失范的律师行为更容易吸引媒体关注并被广泛报道。例如,律师在庭审中出现不当言论.............
  • 回答
    说实话,咱们聊聊这事儿,为什么大家一听明星发律师函,心里头就先打个问号,觉得这东西“挺水”的? 这现象背后,其实挺多原因交织在一起,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咱们得承认,律师函本身就有点“先声夺人”的意思。 它就像是一声警告,告诉你“我手里有牌,你不老实我就亮出来了”。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在公众面前.............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目前的心情,高额的律师费却面临艰难的胜诉局面,确实令人沮丧。如何避免被律师忽悠或遇到“水货无底线”的律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不仅关乎您的经济利益,更关系到案件的最终结果。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您在未来的法律服务中规避风险:一、 在选择律师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1. 明.............
  • 回答
    咱聊聊为啥律所、券商这类地方,职场着装要求这么“较真”?这可不是图个好看,里头门道儿多着呢。一、 建立专业权威的形象,建立信任基石想象一下,你找律所谈案子,对方律师穿着T恤短裤就过来了,你心里是不是有点打鼓?尤其是在处理纠纷、重大决策这种需要高度信任的场合,对方的专业度直接影响你的判断。 视觉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