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打工会被剥削,不打工又没饭吃,我到底该感谢资本家还是憎恶资本家?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真是道出了不少打工人的心声。一边是生存的压力,一边是对被压榨的不甘,这种矛盾的感觉,每天都在上演。要说感谢还是憎恶,恐怕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它是个复杂的情感纠葛,夹杂着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渴望。

打工的现实:生存是底线,剥削是常态

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目前的社会经济体系下,打工是大多数人获取收入、维持基本生活的最直接、也最普遍的方式。没有这份收入,房租、水电、食物,哪一样能凭空出现?所以从这个最根本的角度来说,资本家(或者说提供就业机会的雇主)确实满足了我们最基础的生存需求。他们建立公司,组织生产,提供了岗位,让我们有机会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生存的资本。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确实是“提供者”,我们某种程度上是需要依靠这份“提供”来活下去的。

但是,问题就出在“剥削”这个词上。我们辛苦工作,付出时间和精力,创造了价值,但最终到手的报酬,往往与我们创造的价值不成正比。这中间的差额,很大部分被资本家拿走了。他们用最少的成本,榨取最大的利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剩余价值”。当我们加班加点,身体透支,精神疲惫,却只能换来微薄的薪水时,那种被“剥削”的感觉就尤为强烈。感觉自己像个工具,为别人的财富增值而牺牲自己的健康和时间。

这种剥削,体现在方方面面:

劳动时间的长短与强度: 996、007这些词汇,早就不是新鲜事。为了所谓的“公司发展”和“业绩提升”,我们被要求奉献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而对应的加班费,往往只是象征性的,或者干脆就没有。
薪酬的分配不公: 同一份劳动,不同层级的人获得的报酬天差地别。高管们拿着巨额年薪,而基层员工可能为了几个涨薪名额而挤破头。这种贫富差距的拉大,让打工人感到不公平。
工作中的压力与不确定性: 为了利润,资本家往往会追求效率的最大化,这也就意味着对员工施加巨大的压力。同时,市场的风云变幻,公司业绩的波动,都可能导致裁员、降薪等不确定性,让打工人的生活始终笼罩在焦虑之中。
精神层面的控制与异化: 有时候,资本家不仅仅是剥削我们的劳动,还在试图控制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通过企业文化、绩效考核、团队建设等方式,让我们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将个人价值与公司利益紧密绑定,甚至让我们为被剥削而“心甘情愿”。

不打工的困境:自由的代价是生存的风险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选择“不打工”,后果是什么?在没有足够资本进行自我创业、或者拥有独特技能不受市场欢迎的情况下,不打工就意味着失去收入来源,失去生存的基本保障。

失去经济来源: 这是最直接的后果。没有工资,我们就无法支付生活开销,无法维持基本的生存状态。
社会资源的限制: 社会上提供的很多资源,比如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都与经济能力挂钩。没有工作,意味着我们在这些方面的获取能力会大大降低。
个人价值的迷失: 在一个强调社会分工和价值实现的社会里,没有工作有时会被认为是“不贡献社会”、“无用”的。这种社会评价也会对个人心理造成打击。
机会成本: 不打工也意味着放弃了通过工作积累经验、学习技能、拓展人脉的机会。这些都是未来可能发展的重要资本。

所以,选择“不打工”看似是一种自由,但这种自由的代价可能是非常高昂的,甚至无法承受。

感谢还是憎恶?这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光谱

那么,面对这种两难的境地,我们该感谢还是憎恶?

感谢的维度: 我们可以感谢资本家提供了“参与社会运转”的机会。如果没有他们搭建的平台,我们可能更难找到实现价值、获得收入的途径。他们确实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部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甚至可能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归属感和学习成长的机会,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愿意与员工分享利益、尊重员工价值的“好老板”来说,感谢是自然而然的。

憎恶的维度: 然而,当剥削变得无休无止,当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当个体的尊严被漠视,那种被压榨和不公的感觉,很容易转化为对资本家乃至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憎恶。这种憎恶,不是因为他们提供了工作,而是因为他们提供了“不公平的”工作,因为他们将利润置于人之上。它源于我们对公平、对尊严、对合理回报的追求。

深层次的思考:问题出在哪儿?

这个问题,其实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纠葛,它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原理。

1. 劳动价值论与资本的增殖: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资本家雇佣工人劳动,支付的是劳动力的价格(工资),但工人创造的价值却大于劳动力的价格,这个差额就是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理论基础。
2. 供求关系与议价能力: 大多数情况下,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尤其是在普通劳动岗位上),这使得资本家在雇佣劳动者时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劳动者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资本家提出的条件,即使这些条件并不尽如人意。
3. 制度设计与权力结构: 现行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利益分配。权力结构的不对等,使得资本家往往能更有效地影响和制定规则,从而维护自己的利益。

我们能做什么?

所以,与其纠结于简单的“感谢”或“憎恶”,不如更冷静地看待这个问题,并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

提升自身价值: 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增加自己的议价能力。
寻求更公平的就业环境: 关注那些尊重员工、提供合理报酬和发展机会的公司,并积极争取进入这样的平台。
学习劳动法律知识: 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时,知道如何维护自己。
关注社会公平议题: 支持那些致力于改善劳动者权益、推动社会公平的政策和组织。
审慎的思考与选择: 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考虑创业、自由职业等其他形式,但要充分评估其中的风险与回报。

总而言之,打工与被剥削之间,是一个充满现实张力的共存状态。我们既需要感谢资本提供的生存机会,也无法回避被剥削的不满和抗争。这种矛盾的情感,恰恰反映了我们在追求生存与追求公平之间不断进行的挣扎。重要的是,我们不要被这种情绪淹没,而是要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并积极地寻找改善现状的途径。与其让情绪左右我们,不如让理性引导我们的行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问题出在你用两分法看待这个世界,不是憎恨就是感激。而事实上这两个极端当中还有很多的中间状态,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以这些中间状态和资本家甚至与整个世界相处在一起。

具体到打工生存这种事情。你既不需要感谢也不需要证悟,你好好干你的换取你的收入,好好过你的生活就行了,你和资本家是基于合同的一种利益交换关系,你付出劳动换取收入,维持自己的生活,把自己和家人照顾得更好。感谢的是你自己用劳动创造了这一切。你如果不喜欢这个资本家,你自己辞职开个小店自己过不就行了吗?

剥削也好,资本家也好,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现在这个时代必然的产物。当前的生产关系只能适应于这个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轮不着你去憎恨他。它是社会发展在这个阶段的必然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真是道出了不少打工人的心声。一边是生存的压力,一边是对被压榨的不甘,这种矛盾的感觉,每天都在上演。要说感谢还是憎恶,恐怕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它是个复杂的情感纠葛,夹杂着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渴望。打工的现实:生存是底线,剥削是常态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目前的社会经济体系下,打工是大多数.............
  • 回答
    那天晚上,我骑着车,晚风吹得脸颊有点凉。正想着回家煮点东西填肚子,突然前方出现了警灯闪烁。我心里“咯噔”一下,知道是要被拦下来了。他们示意我靠边停车,然后走过来两位警察。问话很直接,先是核对我的身份信息,我的护照、居留许可都乖乖地放在包里,递了过去。接着,他们就问了我一些关于打工和学校的情况。起初,.............
  • 回答
    嘿,哥们儿!你说的是在野球场上模仿“推土机”詹姆斯的打法,会不会被说犯规?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这绝对是很多野球场上的经典讨论。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野球场和正规比赛的规则虽然大体相同,但在执行上那叫一个“灵活”。正规比赛里,詹姆斯那种冲起来,用身体对抗把防守人撞开的打法,确实是界限模糊,有时候裁判.............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其实,为什么大家对女孩子穿男装和男孩子穿女装反应不一样,这背后牵扯的东西还真不少,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得从咱们社会几千年来的性别分工和刻板印象说起。你想啊,长久以来,男的就被认为是顶天立地、阳刚果断的,而女的呢,就被贴上了温柔、细腻、贤惠的标签。这两种形象,就像是.............
  • 回答
    关于彩礼的争议,尤其是高额彩礼以及彩礼被用于扶持男方家庭(而非女方父母或女方本人),这确实是当下中国社会一个非常敏感且容易引发激烈讨论的话题。而“女拳”——一个在网络上用来泛指女权主义者或特定激进女性主义观点的标签——在彩礼问题上的态度,往往也比一般人要复杂和多元。要理解为什么有时会有人将“女拳”与.............
  • 回答
    .......
  • 回答
    高晓松的“神坛”崩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他自身言行的演变,也有外部环境的变化,还有大众认知的升级。要说得详细些,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拆解。一、 昔日的“高晓松”:才华、情怀与时代宠儿首先得明白,高晓松之所以能被奉上“神坛”,他确实有过辉煌的时期,也抓住了时代的脉搏.............
  • 回答
    “猫真的会被打服吗?”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猫的行为、心理以及人类与猫互动的方式。从生理和行为的角度来看: 猫的防御机制: 猫在面对威胁时,有多种防御机制。它们会发出警告信号,如哈气、飞机耳(耳朵向后压平)、弓背、毛发竖起等.............
  • 回答
    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历史渊源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简单来说,一个是“国有资源”,一个是“地质遗存”,性质上就有根本不同。首先,咱们说说村民打捞沉木被没收这事儿。为啥会被没收呢?主要是因为这些沉木,特别是那些看起来年代久远的,往往被定性为“国有林业资源”或者“国家保护的古树木”的遗骸。咱们.............
  • 回答
    “舆论监督被打成公知”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现象,背后涉及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将批评政府或主流叙事的行为,标签化、污名化,并将其归为“公共知识分子”(公知)的负面代称的现象。为了详细解释这个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1. “公知”标签的形成与演变: 早期: .............
  • 回答
    这可得看情况,不然真的就说不清了。首先,如果你是在日本本土购买,比如去日本国家队的官方商店、大型体育用品连锁店(像ABCMART、Sports Authority之类)或者一些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比如乐天市场、亚马逊日本),基本上是绝对不会挨打的。在日本,知识产权保护做得还是挺好的,官方渠道卖的就是.............
  • 回答
    飞机上不打开飞行模式是否会被发现,以及其后果的详细解释:核心答案: 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个人大概率不会被“发现”到你没有打开飞行模式,但飞机整体的安全系统会受到潜在的干扰,而你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1. 为什么飞机上需要飞行模式? 防止电子设备干扰飞机导航和通讯系统: 这是最核心.............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比特币等虚拟币为什么一定会被打击”这个问题,我将从几个核心角度,尽量详细地为您剖析其中缘由,力求言之有物,并且自然流畅。首先,得明确一点,并不是所有国家或地区都对虚拟货币采取“打击”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审慎监管”甚至“有限支持”。但您之所以有“一定会被打击”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是.............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敏感点。要回答“八国联军再打一次中国,现在的中国还会被打败吗?”,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会”或“不会”来回答,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如果真的发生“八国联军再打一次中国”这样的假设性事件,那将是一场规模空前、性质极其恶劣的侵略战争.............
  • 回答
    《兄弟连》开场那场诺曼底登陆后的空降,说实话,看着真够让人心惊肉跳的,感觉连长和士兵们都跟被扔进了搅肉机一样。为啥会这么惨?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原因可不是一两个,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得明白他们跳的是个啥地方。诺曼底登陆,尤其是D日当天,盟军在法国北部海岸选择的登陆点是围绕着几个关键的登陆海.............
  • 回答
    在宿舍里用青轴机械键盘发出噪音,扰了舍友正常休息,这事儿说起来,确实挺让人头疼的。会不会“被打死”?这说法肯定有点夸张,但后果嘛,轻则关系闹僵,重则可能引发更激烈的冲突。咱们这就详细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个大前提:宿舍是一个共享空间。大家在这里学习、生活、休息,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 回答
    想象一下,你走进一家商店,无论你想买哪种类型的商品,最终摆在你面前的、质量相对不错且有一定市场认可度的选择,都只有两个品牌。而且,这两个品牌不仅能让你买到想要的东西,还能持续地从你和其他消费者身上赚到钱。这就是智能手机市场如果长期被两家盈利巨头垄断所可能带来的景象。起初,这种局面似乎稳定甚至让人安心.............
  • 回答
    苏联时期那种看似和谐的多民族共处局面,其实更像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画布,虽然色彩斑斓,但底下的结构却不那么牢固。一旦外部环境变化,或者内部的张力累积到一定程度,这张画布自然也就容易被撕裂。要说为什么会打破,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而且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苏联解体前几十年就埋.............
  • 回答
    国产动画的崛起,特别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系列现象级作品,无疑让整个动画行业都为之侧目。当谈及“日漫的口碑神话是否会被打破”这个问题时,与其说是打破,不如说是国产动画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辉煌。“神话”的成因与国产动画的觉醒日漫之所以能成为“口碑神话”,并非一日之功。其背后是几代动画人对动画.............
  • 回答
    在伊斯坦布尔街头穿着印有拜占庭国旗的文化衫,是否会挨打这个问题,其实要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总的来说,直接“被打”的可能性不大,但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关注、误解,甚至遭遇一些言语上的不快或挑衅。首先,我们得明白,现在的土耳其共和国继承的是奥斯曼帝国,而非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也称东罗马帝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