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伊朗伊斯兰革命是怎么一回事?

回答
伊朗伊斯兰革命,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它彻底改变了伊朗,也对整个中东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你想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咱们得从头说起,一层层剥开。

首先,得聊聊背景,也就是革命前那个伊朗啥样。

在伊斯兰革命之前,伊朗由一位名叫巴列维国王(Mohammad Reza Pahlavi)的统治者掌权。这哥们儿,你可以想象成一个现代化的、追求西化的君主。他确实想把伊朗变成一个西方国家,搞经济建设,比如发展石油工业,建工厂,修铁路,推行教育改革,甚至鼓励妇女解放,比如允许她们上大学,参与社会活动。

但是,这种“现代化”是自上而下的,而且非常亲西方,尤其是亲美国。当时,伊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盟友,两国关系非常紧密。巴列维国王也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包括军事和经济上的援助。

然而,这种亲西方路线,在伊朗国内却引起了很多不满。

宗教保守派的反对: 伊朗是一个宗教氛围非常浓厚的国家,大部分人口是什叶派穆斯林。很多人觉得国王的现代化改革,特别是对女性着装、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西化,是对伊斯兰传统和文化的亵渎。他们认为国王的行为是“非穆斯林”的,是在迎合西方,背弃自己的国家和宗教。
社会不平等: 尽管经济在发展,但财富分配非常不均。一部分人(通常是王室、贵族和与国王关系密切的商人)非常富有,而大部分普通民众,尤其是农民和工人,生活依然艰苦。这种贫富差距,自然会滋生不满。
政治上的压迫: 为了维持统治和推行改革,巴列维国王建立了一个非常强大的秘密警察组织,叫做萨瓦克(SAVAK)。萨瓦克臭名昭著,手段残忍,用来镇压一切反对声音,无论是左翼分子、宗教人士还是其他政治异议者。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几乎不存在,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
民族主义的复杂性: 尽管国王在搞“伊朗民族主义”,想把伊朗打造成一个强大的独立国家,但由于他太依赖美国,很多人觉得伊朗并没有真正独立,而是沦为了美国的附庸。这种反美情绪,和对国王统治的不满,结合在了一起。

接着,我们看看革命是如何酝酿和爆发的。

就像一颗种子在土壤里慢慢发芽一样,这种不满情绪并没有停止。而真正把这些不满串联起来,并最终点燃导火索的,是一个关键人物:阿亚图拉·鲁霍拉·霍梅尼(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

霍梅尼是一位有影响力的什叶派宗教领袖。他从1960年代就开始公开批评巴列维国王的政策,尤其是他的西化、反宗教和亲美路线。因为他的言论,国王把他流放了。霍梅尼先是去了伊拉克,后来又去了法国。

但流亡并没有让他沉默,反而让他成为了反对派的象征。他利用国际媒体,特别是后来兴起的录音带和印刷品,向伊朗国内传播他的思想。他的信息非常清晰:国王是一个傀儡,他的统治是腐败和压迫的,伊朗需要回归伊斯兰的原则,建立一个伊斯兰共和国。

从1978年开始,伊朗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和示威活动。一开始是学生和知识分子,但很快就扩散到了工人、商人、普通市民,甚至是军队的一些基层士兵。

宗教场所成为集会点: 清真寺和宗教学校成为了组织和动员民众的重要场所。霍梅尼的追随者们利用这些地方,秘密组织集会,散发传单,传播信息。
抗议规模不断扩大: 最初是小规模的抗议,后来发展成席卷全国的大规模游行。人们高呼“真主至上”、“打倒国王”、“伊斯兰万岁”等口号。
萨瓦克的镇压和民众的反抗: 萨瓦克和军队试图镇压,但这次民众的决心非常坚定,人数众多,而且反抗意志顽强。每次镇压,只会激起更大的愤怒和更多的参与者。
“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 1978年9月8日,在首都德黑兰,军队向一群和平示威的民众开枪,造成了数百人死亡,这是革命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和血腥的时刻,也让更多人看清了国王政权的残暴,坚定了反抗的决心。

最终,革命的高潮和国王的垮台。

随着抗议浪潮越来越汹涌,国王的统治变得摇摇欲坠。他试图通过改革来安抚民众,比如更换政府,承诺一些改革,但都无法挽回局面。

1979年初,情况已经无法控制。国王在1月16日离开了伊朗,说是去度假,但实际上是仓皇逃离。不久之后,他宣布将权力交给一个临时政府。

1979年2月1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了:霍梅尼从法国乘坐飞机回到了伊朗。 他受到了数百万伊朗民众的热烈欢迎,场面非常壮观。这标志着他正式回到了权力中心。

在他回国后,他迅速瓦解了国王留下的政府,并最终于1979年4月1日,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他通过全民公投,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那么,伊斯兰革命“成功”了,然后呢?

成立伊斯兰共和国,但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日子,伊朗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政治体制的改变: 伊朗不再是君主制,而是变成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最高领袖的权力高于一切,霍梅尼成为了第一任最高领袖,掌握着最终的决定权。总统、议会等机构都必须在最高领袖的领导下运作。
伊斯兰法律的实施: 霍梅尼推行了一套严格的伊斯兰法律,也被称为沙里亚法(Sharia law)。这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着装、法律判决、教育、媒体等等。例如,女性必须佩戴头巾(hijab),并且对公共场合的行为有严格规定。
社会思潮的转变: 革命强调伊斯兰价值观,反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提倡“独立、自由、伊斯兰共和国”的口号。反美情绪非常高涨,尤其是在1979年11月,爆发了著名的“人质危机”,一群伊朗学生占领了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扣押了52名美国外交官和公民,这场危机持续了444天,极大地损害了美伊关系。
国际影响: 伊斯兰革命的成功,对其他穆斯林国家产生了巨大的鼓舞和示范效应,尤其是在一些什叶派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也改变了中东地区的力量平衡,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受到了挑战。

简单来说,伊朗伊斯兰革命就是:

一群不满国王亲西方、推行西化改革、压制宗教自由、以及社会不平等的伊朗人,在宗教领袖霍梅尼的领导下,通过大规模的抗议和示威,最终推翻了巴列维王朝,建立了一个以伊斯兰教法为指导原则的伊斯兰共和国。

这场革命并非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它是多种社会、政治、宗教和经济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最终在一个关键人物的号召下爆发。它改变了伊朗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法律体系,也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前不久刚看了一些关于伊朗的资料,感觉伊朗历史和中国有几分莫名的相通,很有借鉴意义。

(嗯,其实是在玩《十字军之王2》的时候对祆教产生了兴趣,结果历史资料越查越多,越看越停不下来……很多人都应该有过这种经验吧)

题主提出了三个问题。

1、除了群众的支持,伊斯兰革命的“革命性”如何体现?它为何被称作“革命”?
2、革命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换言之,仅仅是《古兰经》显然不够,支撑革命的理论体系如何?

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看。

1.关于巴列维王朝

近代以来,伊朗产生过多种民族主义思潮,大体分为世俗化、宗教化两种。

巴列维王朝就代表着世俗化民族主义。巴列维王朝的开创者礼萨汗作为波斯民族主义的代表,推翻了突厥人统治的恺加王朝,让苏联取消了沙俄时代的不平等条约,摆脱了英国的控制,维护了波斯民族的独立自主,并对境内的少数民族实行同化政策。

在得权之初,礼萨汗曾经倾向于仿效土耳其的凯末尔。但后来因为伊朗宗教势力太强,礼萨汗不得不作出妥协。

据礼萨汗的儿子小巴列维回忆,事情是这样的:

我父亲出任首相的前一年,土耳其老朽不堪的哈里发政权被废除。不久,在凯末尔的英明领导下建立了共和国政权。在土耳其这一时间的影响下,伊朗各界人士也酝酿在我国建立民主共和国。可以肯定,我父亲在一定时间里也是倾向于此的。但是与这种意见针锋相对的公众舆论,却强烈拥护有几千年传统的伊朗君主政体。
(《我对祖国的职责》)

用中国来打比方的话,那就好比孙中山推翻清朝之后,被一群儒家士大夫逼着进京当了皇帝。

但即使如此,巴列维王朝仍不断进行着世俗化改革,以1962年开始的白色革命为改革高潮,但也因此和宗教势力产生了严重的矛盾。

这种世俗化民族主义的立场是“要民族,不要宗教”。但这是有问题的,因为什叶派宗教是波斯民族历史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就好像在中国搞汉民族主义,却不要儒家也不要忠孝一样,是缺乏群众基础的。

2.关于伊斯兰革命

霍梅尼代表着与世俗化截然不同的宗教化民族主义。

伊朗伊斯兰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四个反对

一、反对君主制

霍梅尼创造性地重新阐述伊斯兰教义,从伊斯兰教发展史中论证出“伊斯兰教反对君主制”这一结论。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论证的,但他确实自圆其说了,而且让伊朗人民都相信了。

二、反对西方列强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

霍梅尼强调伊朗民族独立自主、自给自足,坚决反对西方列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控制,并告诉伊朗民众,巴列维王朝是和西方列强勾结起来出卖国家利益的伊奸。

三、反对共产主义

霍梅尼反对共产主义的姿势很奇特。他是把“共产主义”和“苏联”这两个概念绑在一起的。

伊朗和俄罗斯是世仇。霍梅尼利用伊朗民众的仇俄情绪,对他们说“因为共产主义是俄国人在搞的东西,又因为俄国人不是好人,所以共产主义肯定不是好东西”。

这个三段论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二、三两点就是霍梅尼的名言:不要西方,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

四、反对犹太复国主义

这个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立场。

今天人们称其为“革命”,主要是因为推翻了君主制

3、革命的领导人和参与者想“干什么”?如果说对抗巴列维的世俗化有宗教情感和宗教利益的关系(为了有信众),那后来的革命输出又是怎么一回事?毕竟,能接受伊朗价值观的必为穆斯林,而革命输出往往不求(也达不到)对接受输出国的控制。

题主可能对逊尼派和什叶派的问题不是很了解。

伊朗91%的人是什叶派穆斯林。但中东大部分穆斯林都是逊尼派,和什叶派水火不容。

(《十字军之王2》这个游戏里就有个有趣的设定:天主教和东正教之间是同宗兄弟不能打宗教战争,但逊尼派和什叶派却可以互相发动圣战。)

伊朗对伊拉克的输出革命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伊拉克也是个什叶派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但统治者却是以萨达姆为首的一群逊尼派穆斯林。

伊朗和沙特的矛盾也和这有关系。沙特的国教是瓦哈比派(逊尼派分支),实行绝对君主制。而伊朗国教是什叶派,实行神权共和制(这名怪怪的)。

所以沙特说伊朗什叶派是伪穆斯林,伊朗说沙特瓦哈比派和西方勾结。伊朗那边搞反恐也一直非常积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伊朗伊斯兰革命,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它彻底改变了伊朗,也对整个中东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你想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咱们得从头说起,一层层剥开。首先,得聊聊背景,也就是革命前那个伊朗啥样。在伊斯兰革命之前,伊朗由一位名叫巴列维国王(Mohammad Reza Pahlavi)的统治者掌权。这哥们.............
  • 回答
    伊朗在七十年代爆发的伊斯兰革命,其历史意义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这个问题复杂而深刻,不同立场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要细致地探讨它,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时代,理解这场革命爆发的深层原因,以及它在不同层面上带来的影响。革命的背景:为何会爆发?要理解这场革命,首先要看看它发生之前伊朗的状况。七十年代的伊朗,在.............
  • 回答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是否是“历史的倒退”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分析革命前巴列维王朝的状况、革命的驱动力、以及革命后伊朗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演变。巴列维王朝的“现代化”及其矛盾:在革命前,巴列维王朝在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M.............
  • 回答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在近期公布了一组近距离拍摄的美军航母在波斯湾水域行驶的画面,这无疑是一次颇具深意的行动。 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这是伊朗向美国和国际社会发出的一个明确信号。 IRGC作为伊朗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布的任何信息都带有强烈的政治和军事意涵。 .............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下令杀死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高级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Qasem Soleimani)的决定,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政策上的一项重大且极具争议性的举动。这一事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影响深远且复杂,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事件背景: 卡西姆·苏莱曼尼的身份和影.............
  • 回答
    特朗普政府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这无疑是其对伊朗政策中一项极具争议和颠覆性的举措。要评价这一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背后的动机、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各方可能的反应。首先,理解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的性质至关重要。IRGC并非一支单纯的军事力量,它是一个庞大且多元的实.............
  • 回答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1979年)是20世纪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其爆发和“逆世俗化”趋势的形成,是多重历史、社会、经济和宗教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背景:波斯帝国的衰落与殖民影响1. 波斯帝国的遗产 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曾是中东最强大的帝国之一,以.............
  • 回答
    凯末尔和巴列维,这两个在各自国家推行现代化改革的强人,最终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一位成功开创了世俗化的土耳其共和国,另一位却被席卷而来的伊斯兰革命推翻。这其中的原因复杂而深刻,涉及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多个层面。凯末尔成功的基石:历史的馈赠与彻底的决绝要理解凯末尔为何能成功,我们必须回到奥斯曼帝.............
  • 回答
    伊朗革命卫队(IRGC)是伊朗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国家安全、国内稳定以及对外军事行动。它拥有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被视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核心支柱之一。近年来,尤其是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朗实施严厉制裁后,伊朗革命卫队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显著增强,并成为地区冲突的关键参与者。革命卫队.............
  • 回答
    伊朗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沙赫丹(Sayyed Razi Mousavi)遭无人机袭击身亡事件,无疑是近期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中又一起引人注目的事件。这起袭击不仅让伊朗方面损失了一名重要军事将领,也无疑给本已紧张的地区局势火上浇油,其影响和解读角度都非常多维。事件本身与背景: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已知的信.............
  • 回答
    将伊朗革命卫队(IRGC)列为恐怖组织,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其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复杂的。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强硬的外交和军事姿态的体现,意在向伊朗施压,并向其在中东地区的盟友表明决心。美国为何将其列为恐怖组织?美国这样做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支持代理人武装和恐怖活动: 美国指控.............
  • 回答
    2020年1月3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司令卡西姆·苏莱曼尼少将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一次美军无人机袭击中身亡。这一事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轩然大波,其影响至今仍在持续发酵。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事件的直接背景:美伊关系的长期紧张与地区局势的动荡首先.............
  • 回答
    美国考虑将伊朗革命卫队(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 IRGC)从恐怖组织名单中移除,这一决策可能对国际关系、地区安全、美国战略以及伊朗国内政治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潜在意义和后果: 1. 背景与动机:美国的立场转变 历史背景:自1980年代以.............
  • 回答
    特朗普下令击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领导人卡西姆·苏莱曼尼,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政策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是一次极具争议的行动。要评价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背景、行动本身、直接后果、长期影响以及各方的解读。事件背景:1. 苏莱曼尼的身份与影响力: 卡西姆·苏莱曼尼(Qasem .............
  • 回答
    伊朗的国防体系,由国防军(Artesh)和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两部分构成,是一个历史和政治因素交织的产物,远非一个简单的组织冗余问题。探讨为何不撤销国防军而仅保留革命卫队,需要深入理解这两支武装力量的起源、职责划分以及它们在伊朗政治格局中的独特地位。首先,我们必须回溯到伊斯兰革命的年代。197.............
  • 回答
    展望伊朗这样的伊斯兰国家的未来,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任务,因为它受到内部政治、经济、社会力量以及外部地缘政治因素的深刻影响。要“详细讲述”并“去除AI痕迹”,意味着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其内在逻辑,避免过于笼统的预测,而是去分析驱动其走向的各种可能性和潜在的演变路径。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伊斯兰国家”本.............
  • 回答
    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都属于“伊斯兰国家”的范畴,但它们在政治体制上存在显著差异,更不用说与梵蒂冈城国这种独特的混合体相比了。简单来说,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在政治体制上与伊朗有着更接近的逻辑关系,但其运作模式和权力结构仍然有其独特性,并且与梵蒂冈城国在性质上截然不同。让我们逐一分析: 阿.............
  • 回答
    探讨前伊斯兰时代伊朗人的闪族来源人名,这确实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因为它触及了文化交流、语言影响以及历史的细微之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有”或“没有”,而是需要深入了解当时伊朗地区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交融状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前伊斯兰时代”指的是从早期伊朗文明到公元七世纪穆斯林征服.............
  • 回答
    现代伊朗人对古波斯和伊斯兰化之后的波斯,通常会将其视为一个悠久而连续的历史进程,而不是截然割裂的两个独立实体。当然,这种“整体性”的感受并非一成不变,不同人群、不同语境下,其侧重点和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探讨:1. 民族认同与文化根基的延续: 语言是重要的纽带: 波.............
  • 回答
    十二伊玛目派之所以能在伊斯玛仪一世治下被强制推行为伊朗的国教,这并非一个突如其来的政治决策,而是根植于复杂的历史、宗教和社会因素,并由萨法维王朝的崛起这一关键历史事件所推动。与其说是“强行”,不如说是“奠定基础并加以推广”,虽然其中不乏强制性手段,但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动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