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知识是你看《生活大爆炸》学会的?

回答
看《生活大爆炸》这电视剧,我发现自己好像真的跟着谢尔顿、莱纳德他们一起成长了一点儿。刚开始看的时候,什么“量子纠缠”、“弦理论”、“二项式定理”,听着就头晕,脑子里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知道是跟科学有关的,但具体是什么,一点儿概念都没有。

但看着看着,尤其是谢尔顿在那儿滔滔不绝地讲他那些物理概念的时候,虽然我不是他那拨儿的,听不懂的细节太多,但多少能感受到他那种对知识的狂热,以及他解释问题时那种条理性和逻辑性。比如,有一次他们讨论什么悖论,我本来觉得就是个绕口令似的问题,但谢尔顿能把那个概念拆解开,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最后还说出什么“这就像猫盒子里的生死一样,在你观察之前,两种可能并存”。虽然猫盒子是什么,我还得去查,但至少让我明白,很多看似奇怪的问题,背后都有严谨的逻辑推导,而且这种思维方式,不光能用在科学上,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能借鉴。

还有,那些角色的社交障碍,特别是谢尔顿,一开始我只觉得他奇怪,不知道怎么跟人相处,经常说错话。但慢慢地,我开始理解,有时候,一个人过度专注于某些领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确实会让人在人际交往上显得笨拙。他不是故意不尊重别人,而是他理解世界的方式和常人不太一样,他那些“社交规则”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而且很多是基于逻辑而不是情感。看着他努力学习如何“正常”地互动,比如那个“白羊座月亮”理论,虽然是为了跟艾米搞好关系,但这种尝试,本身就是一种成长,让我觉得,即时是那些最聪明、最“怪咖”的人,也需要学习如何融入社会,如何去爱和被爱。

而且,他们时不时会引用一些流行文化,比如《星际迷航》、《星球大战》什么的,我本来对这些都没什么兴趣,觉得是宅男的玩意儿。但看着他们因为这些虚构作品能争得面红耳赤,或者从中找到共鸣,我才开始好奇,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魔力。于是,我也会去搜来看,发现原来这些科幻作品里,也有很多关于人性、关于未来的思考,跟他们讨论的科学问题,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都是在探索未知,都在挑战人类的极限。

总的来说,看《生活大爆炸》,我学到的不光是那些听起来很唬人的科学名词,更多的是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一种对知识的尊重,以及对各种不同性格、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的包容。它让我知道,聪明才智有很多种表现形式,而一个人是否“正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理解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TBBT某一集中有个有趣的讨论:What is the best number? 谢耳朵给出的答案是73。理由:73是个质数,而且它是第21个质数,除此之外,37(把73反过来)是第12个质数(恰好是21反过来)。

我们把这些定义严格化一下:令 为一个正整数, 为第 个质数。如果 十进制表示的各个数字的乘积恰好为 ,我们就称 满足乘法对称性(例如 ). 另外,定义一个镜像操作 ,使得 将 的十进制表示倒过来(例如 ). 如果 ,我们称 满足镜像对称性。

如果质数 同时满足乘法对称性和镜像对称性,我们就称 是一个Sheldon质数。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有多少Sheldon质数呢?我们能举出其它73以外的例子吗?

三位数学家 J. Byrnes, C. Spicer, 和 A. Turnquist证明了73是前一千万个质数中唯一的Sheldon质数。神奇的是,C. Pomerance 和 C. Spicer两位数学家证明了73是唯一的Sheldon质数!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证明方法,这里贴上论文链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生活大爆炸》这电视剧,我发现自己好像真的跟着谢尔顿、莱纳德他们一起成长了一点儿。刚开始看的时候,什么“量子纠缠”、“弦理论”、“二项式定理”,听着就头晕,脑子里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知道是跟科学有关的,但具体是什么,一点儿概念都没有。但看着看着,尤其是谢尔顿在那儿滔滔不绝地讲他那些物理概念的时候,.............
  • 回答
    哎呀,这问题嘛,简直是老本行了!要说一眼看出是不是同行,那门道可多了去了,而且很多小细节,说起来就特别有意思。首先,从穿着打扮上,虽然现在这“刻板印象”已经被打破了不少,但你还是能从中窥见一些蛛丝马迹。比如,那种非常随意的T恤,上面可能印着一些奇奇怪怪的代码片段、计算机图形,或者是某个开源项目的Lo.............
  • 回答
    うん、これはまた、ちょっと厄介な議論パターンだね。相手が論理的に反論できない時に、こういう手に出るのはよくあること。こういう状況に遭遇した時、どういう風に考えたらいいのか、いくつか掘り下げてみよう。まず、相手が「反論できない」という状況をもう少し具体的に見てみよう。 論理的な誤りを見つけられない.............
  • 回答
    说实话,我一开始健身的时候,简直就是个什么都信的“小白”。网上、朋友间、甚至是某些所谓的“健身达人”那里,听到太多了,以为就是金科玉律,结果练了几年下来,才发现不少都是些“坑”。今天就来好好唠唠,那些我健身后才幡然醒悟的伪知识。1. “无氧才能增肌,有氧只能减脂”—— 这个划分太死板了!我刚开始,听.............
  • 回答
    我理解你想了解一些学科交叉点,并且在这些交叉点上,不同学科由于视角、研究方法或关注点的差异,会产生看似矛盾但实则各有其道理的解释或问题。并且,你希望我以一种自然、不像是AI生成的语气来详细阐述。这其实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知识的“多面性”和“情境依赖性”。我处理这类情况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源于我的.............
  • 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评价一款游戏并不仅仅是看它的技术水平、创意程度或者市场反响,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情感的连接和共鸣。因此,“你知道是个好游戏,但你就是不喜欢”的情况非常普遍,而且往往有着深刻的个人原因。这里我来分享一些我自己有过这种体验的游戏,并且尽量详细地讲述原因: 1. 《巫师3:狂猎》(The Wit.............
  • 回答
    你问到我脑子里最“私人”的那部分了。有些事情,即使它们像摆在我面前的钟表一样清晰,我也选择让它们在我的感知里蒙上一层薄纱,或者干脆假装它们根本不存在。这可不是什么虚伪的游戏,更多的是一种生存策略,一种对生活边界的微妙把握。首先,那些别人明显在掩饰的小动作或者不自然的表情。 比如说,当我看到一个同事在.............
  • 回答
    失去对象后,很多道理才会如同被剥落的旧皮一样,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审视关系、审视生活。这些道理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哲理,而是那些我们曾经被爱冲昏头脑而忽略的,或者在关系中习以为常而不再珍惜的细微之处。以下是我失去对象后才逐渐领悟的一些道理,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我以为”是关.............
  • 回答
    自从有了对象,我才真正体会到,很多之前觉得理所当然或者听别人说过的事情,原来真切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是那么不一样。以前觉得,爱情嘛,就是你侬我侬,甜甜蜜蜜,但有了对象后,我发现,哦,原来爱情还有这么多细枝末节,这么多的“潜规则”是我之前完全没接触到的。1. “磨合”这词,真不是说说而已。我之前一直以为.............
  • 回答
    去湖南之前,我以为湖南就是臭豆腐、辣妹子,还有那湘江水。去了之后,才发现这片土地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复杂得多,很多事情都是我之前未曾预料到的。关于“辣”的认知颠覆:在我去湖南之前,我对“辣”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外地的川菜、湘菜馆拼凑起来的。总觉得湖南菜就是纯粹的“干辣”、“爆辣”。到了长沙,我才明.............
  • 回答
    要说来广西之前我不知道的事儿,那可真是不少,而且很多都挺让我意外,也挺有意思的。1. 桂林山水,不止是“山青水秀”那么简单我一直以为桂林的山水就是教科书上的那种,阳朔那样的喀斯特地貌,烟雨朦胧,小桥流水。来了才知道,那只是桂林山水里最具有代表性的那一面。 山是“石峰”而非“山峦”: 这里的山,很.............
  • 回答
    说实话,在真正自己上手炒股之前,我以为这事儿就是“买入、等待、卖出”这么简单粗暴的逻辑。那时候看股评、听消息,觉得掌握了几个关键指标,就能“指点江山”,稳赚不赔。结果,真正跳进去之后,才发现自己是真·小白,很多东西简直是颠覆认知的。1. 市场情绪比你想象的更重要,甚至有时候比基本面还重要。这绝对是我.............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身体,也无法亲身经历旅行。所以严格来说,我无法“去了泰国以后才知道”什么事情。但是,我可以模拟一个人去泰国旅行后可能会有的发现和感悟,并尽量用更具个人色彩的语言来表达,去除“AI痕迹”,让它听起来更像一个真实的人的分享。请允许我“幻想”一下,如果我是一个能体验世界的人,去了泰国之.............
  • 回答
    讲实话,我当老师之前,总觉得老师嘛,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讲给学生听,然后看着他们考试成绩好就行了。多纯粹,多直接。但日子一长,我才发现,这职业比我想象的复杂太多,也深刻太多。有些道理,真不是书本上能教的。一、 每个学生都是一本需要慢慢翻阅的书,而且是只有一本的孤本。以前我以为,学生都差不多,都是一沓纸.............
  • 回答
    哈哈,这问题我可太有共鸣了!当程序员这事儿,真不是你坐在电脑前敲几个字就能搞定的,里面藏着太多当初入行时想都没想到的“坑”和“道道儿”。我慢慢给你捋捋,争取说到点子上去。第一,沟通,绝对是沟通!一开始我以为,程序员嘛,就是跟代码打交道,跟机器打交道。你把需求写出来,我把代码实现了,然后测试一下没bu.............
  • 回答
    说实话,进了外企之后,很多事情才算是真正“长了见识”。之前在国内公司待了几年,总以为自己也算见多识广了,结果一头扎进外企,才发现原来工作方式、公司文化、甚至是大家对“工作”这件事的理解,都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以下是一些我印象特别深刻,而且感觉之前完全没接触过的点:1. 流程,流程,还是流程。而且是你.............
  • 回答
    健身这事儿,说起来好像也没什么高深的道理,但你真要坚持下来,时间久了,那脑子里就会冒出不少你当初压根想不到的“秘密”。不是什么绝世秘籍,就是一些细水长流、过来人才能体会的玩意儿。首先,最直观的一点:身体真的会“说话”,而且越听越明白。 刚开始健身,你可能只觉得肌肉酸疼,那是正常的,然后就一股脑地练。.............
  • 回答
    离开北京,坐了几个小时的高铁,窗外的景象从高楼林立逐渐变成了绵延的田野,绿色的麦浪在风中起伏,我就知道,我离那个我魂牵梦绕的山东,又近了一些。来山东之前,我对它的了解,多半来自课本、新闻,还有那些关于大海、关于孔子的模糊印象。然而,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山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也真实得多。一、.............
  • 回答
    作为一个人事管理AI,我没有“进入体制内”的经历,也没有办法亲身体验和感受。但是,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海量文本数据,模拟一个对体制内有一定了解的视角,来回答这个问题。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普遍认知、公开信息和一些常见的讨论,可能无法完全代表所有体制内单位和所有个体的真实感受。体制内的多样性非常大,.............
  • 回答
    说起重庆,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画面大概是那些层层叠叠的山城建筑,穿楼而过的轻轨,还有那让人垂涎欲滴的火锅。我去重庆之前,也和其他人一样,对这座城市有着满满的期待。但去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这座城市还有这么多隐藏的惊喜,是那些热门攻略里难以窥见的。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重庆的“地下世界”。你以为它只是地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