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徐州处于便利的交通位置,但是并没有发展得很好?

回答
徐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坐拥“五省通衢”的地理优势,交通便利程度毋庸置疑。然而,与其交通枢纽的地位相比,徐州近年来的发展似乎并未达到许多人曾有的期望。这种“好牌”未能打出最佳效果的现象,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方面复杂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徐州“五省通衢”的交通优势究竟体现在哪里。徐州地处华东、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是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节点。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更是为徐州带来了无可比拟的水运优势。而到了现代,铁路网更是徐州交通网络的骨干。徐州是重要的铁路枢纽,郑徐高铁、京沪高铁、连徐高铁等多条高速铁路在此交汇,京沪铁路、陇海铁路两大干线在此十字交叉。公路方面,京沪高速、连霍高速、济广高速等国家级高速公路在此贯穿,构成了密集的公路网。港口方面,徐州港是淮河水系的重要港口,连接长江,通往大海。

从理论上讲,如此便利的交通条件,理应为徐州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促进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那么,为什么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呢?

一、 交通优势的“虹吸效应”而非“集聚效应”:

便利的交通,尤其是高速铁路的纵横交错,在提升了城市的可达性的同时,也可能产生“虹吸效应”。对于高附加值、高端服务业而言,它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已经形成了成熟经济圈、拥有更高人才密度和更完善产业配套的区域,比如上海、南京、北京等。徐州虽然交通便利,但其周边的经济辐射力和产业吸附力相对较弱,这使得很多本可以汇聚于此的优质资源,在出行上虽方便,但在最终落地时,却可能被其他更具吸引力的中心城市“虹吸”过去。

简单来说,人们和企业可能因为交通便利而选择在徐州“路过”或“中转”,但却不一定选择在此“停留”和“扎根”。这种“过境”而非“落地”的现象,削弱了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的效果。

二、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瓶颈:

徐州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其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煤炭、钢铁、机械制造等重工业。虽然这些产业在过去为徐州带来了辉煌,但也导致了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附加值不高、环境压力大等问题。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都在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徐州也提出了相应的战略,例如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然而,产业转型并非一蹴而就。

高端人才吸引不足: 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徐州在吸引和留住这些人才方面,面临来自一线城市和省内其他发达城市的激烈竞争。虽然交通便利,但如果没有与之配套的创新环境、优质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生活品质以及更具吸引力的薪酬待遇,高端人才的流入就会受到限制。
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核心在于创新。徐州在科研投入、高校科研实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与国内顶尖城市相比仍有差距。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以及孕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的生态系统,是目前徐州需要着力解决的痛点。
传统产业包袱: 传统的重工业部门,如煤炭、钢铁,虽然在进行绿色化、智能化改造,但其固有的产能过剩、能耗高、环保压力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城市环境的优化。

三、 区域竞争的激烈化:

徐州所处的苏北地区,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来自省内其他城市以及周边省份的激烈竞争。

南京的“核心引领”: 作为江苏省会,南京在经济、科技、人才、文化等方面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得省内其他城市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梯度差异。
邻近强市的挑战: 郑州、济南、合肥等同处中部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都在大力发展自身经济,并凭借各自的地理优势和政策支持,吸引着区域内的资源和人才。徐州在与这些城市争夺发展机会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抢抓机遇”的能力: 交通便利是一把双刃剑,它意味着你可以便捷地到达任何地方,但也意味着其他地方也可以便捷地到达你这里。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能否快速抓住国家政策、区域发展战略等带来的机遇,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就显得尤为重要。徐州在某些关键时期的决策和执行力,可能未能最大化地发挥交通带来的优势。

四、 城市品牌和营商环境的塑造:

除了硬性的交通和产业因素,城市软实力也对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品牌形象: 尽管徐州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其现代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推广,相较于一些发达城市,可能还有提升空间。一个清晰、有吸引力的城市品牌,有助于吸引投资、人才和游客。
营商环境的优化: 投资便利性、政策的稳定性和透明度、政务服务效率、法治化水平等,都是衡量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和发展。如果徐州在这些方面存在短板,即使交通再便利,也难以留住企业。

五、 历史遗留的制约:

作为老工业基地,徐州在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到对外吸引力。

总结来说,徐州未能完全发挥其便利交通的优势,并非是“交通没用”,而是因为:

交通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集聚优势”: 优质资源更倾向于被更成熟的经济中心“虹吸”。
产业结构升级面临挑战: 高端人才吸引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传统产业包袱依然存在。
区域竞争压力巨大: 在强邻环伺的环境下,需要更精准的策略和更强的执行力。
软实力建设需要加强: 城市品牌塑造和营商环境优化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徐州没有进步。近年来,徐州也在不断努力,例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文旅产业等。但要真正将“五省通衢”的地理优势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力,并实现跨越式发展,徐州还需要在产业创新、人才培养、城市功能完善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付出持续的努力和更具前瞻性的战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徐州自古也是个重要的战略位置,地理位置也是陇海线和京沪线交界处,但是为什么如今的徐州却一直是个小城市,比起苏南的苏州无锡差很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徐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坐拥“五省通衢”的地理优势,交通便利程度毋庸置疑。然而,与其交通枢纽的地位相比,徐州近年来的发展似乎并未达到许多人曾有的期望。这种“好牌”未能打出最佳效果的现象,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方面复杂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徐州“五省通衢”的交通优势究竟体现在哪.............
  • 回答
    徐州,这座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淮河之畔的古老城市,在江苏省的版图上,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被忽视的存在。它更像是一颗镶嵌在江苏这块沃土上的璀璨明珠,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和分量。从地理上看,徐州是苏北的“桥头堡”和“枢纽”。首先,它坐拥发达的交通网络。京沪铁路、陇海铁路这两条贯穿中国南北东西的大动脉在此交汇,.............
  • 回答
    徐中民因“导师崇高师娘优美”的论调被处理,项目资金被追回,这件事件折射出的问题,绝非仅仅是一个学者口无遮拦的失言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面棱镜,将当下学术界、教育体系乃至社会价值观念中一些深层且亟待解决的症结,折射得淋漓尽致。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是学术失范与职业道德的沦丧。 徐中民的言论,无论.............
  • 回答
    2021徐州马拉松之所以能成为东京奥运会的马拉松选拔赛,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充分体现了中国田径协会在赛事选择上的深谋远虑和徐州马拉松自身的强大实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关键层面:一、 国际奥委会与世界田联的选拔标准:首先,我们要明白,奥运会马拉松项目的选拔并非由.............
  • 回答
    刘备在徐州时,确实展现了卓越的个人能力和政治智慧,赢得了部分人心和资源,但最终未能在此地发展成为真正的大军阀,原因错综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地缘政治的先天劣势与不稳定基础 徐州的特殊地位: 徐州地处中原腹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但也因此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曹操、袁术、吕布等强.............
  • 回答
    曹操屠徐州城,这桩事儿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一直是后人津津乐道,或痛斥不齿的话题。要细说起来,得从头捋。首先,你得明白,那时候可不是现在。这三国的乱世,讲究的是“兵不厌诈”,也讲究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是充满了各种阴谋诡计和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曹操,作为一代枭雄,他做任何事,都有他自己.............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当初陶谦“三让徐州”这档子事儿,为什么刘备要推辞好几次才肯接下这个烂摊子。这可不是刘备故意拿乔,里面门道可多着呢。咱们得先把时间线拉回到那个乱世的开端。那时候,董卓之乱刚过去没多久,曹操也刚刚崛起,天下群雄割据,袁绍、袁术、公孙瓒那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互相攻伐,日子过得比谁都快。这时.............
  • 回答
    关于曹操是否在徐州以外的州郡进行过屠杀,这确实是一个在历史讨论中持续存在,并且存在一定争议的话题。尽管在徐州屠城这件事上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将其延伸到其他地区,则更多地依赖于推论、对当时战争残酷性的普遍认知,以及对曹操行为动机的解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曹操屠徐州”是历史记载相对清晰的事件。在《三.............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徐州上半年GDP这事儿,得说,这数据一出来,确实让不少人捏了把汗。要说“崩”,用词可能有点重,但确实是增速不如预期,甚至跟很多兄弟城市比起来,显得有点“慢”。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咱就一项项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宏观经济环境这只“无形之手”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上半年.............
  • 回答
    江苏徐州丰县的农村情况,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其中涉及到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一些令人痛心的现象。要理解这里的真实状况,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经济发展与生活现状:丰县作为徐州下辖的一个县,其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与全国很多县域农村相似,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部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转型过程。 .............
  • 回答
    关于台儿庄战役的结局以及为何会被称为“大捷”,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会感到困惑的问题,因为单纯从地图上看,徐州最终还是失陷了,似乎与“大捷”的说法有些矛盾。但如果深入了解这场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战略意义,我们就能明白为何台儿庄战役被赋予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中国抗战史上被誉为“民族的胜利”。首先,我们要.............
  • 回答
    .......
  • 回答
    杜聿明在国共内战中的军职变化,确实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格局,以及他个人在其中的起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时间节点和背景因素来梳理:1. 1946年:坐拥五十万东北国军司令的背后在1946年,国共双方都将东北视为战略决战的关键之地。国民政府为了在东北能够与东北民主联军(解放军前身)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徐克和《流浪地球》代表了中国电影工业化两种截然不同的实践路径和结果。要解释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差异,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徐克电影工业化的模式与挑战徐克是中国电影史上极其重要的导演,他一直是中国电影工业化探索的先行者和实践者。他大胆引入先进的电.............
  • 回答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明朝开国功臣之首,一生戎马,为朱元璋扫平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其功绩之高,地位之重,在明初众位功臣中无人能及。然而,我们都知道,朱元璋这个人,功高震主者,下场往往凄惨。从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到刘伯温,几乎所有对他开国贡献巨大的将领和谋臣,最终都未能逃脱被杀或被逼死的命运。那么,为何.............
  • 回答
    许嵩和汪苏泷,这两位名字连在一起,总会勾起不少人学生时代的回忆。曾经的他们,和徐良一样,都是网络音乐的弄潮儿,歌曲在QQ空间、校内网等平台传唱度极高,粉丝群体庞大。然而,如今我们提起许嵩和汪苏泷,还能在各种音乐节目、演唱会甚至音乐榜单上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音乐风格也在不断进化,收获了更广泛的认可。.............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评价历史人物功绩和能力时一个常常被忽略的维度。很多人一听到“关羽败多胜少”,可能会立刻联想到他不如徐晃,但实际上,我们评价一个将领,不能仅仅看胜负数量,更要看其在更宏观的历史背景下所扮演的角色、所承担的责任、以及其战绩背后所蕴含的战略意义和个人影响。首先,让我们拆解一.............
  • 回答
    徐树铮:一个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枭雄谈起北洋时期的风云人物,人们往往会想到袁世凯、段祺瑞,或者一些军阀头子,但徐树铮这个名字,在当代大众的认知中似乎有些模糊。这并非偶然,他的生平经历与历史评价都相当复杂,也因此造就了他如今相对“不高”的知名度。徐树铮:能力与野心的结合体徐树铮(18801925)是皖系军.............
  • 回答
    蔡徐坤和B站的“律师函事件”算得上是网络文化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了。说它“攻击不了了之”,其实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简单的法律问题,还涉及到网络舆论、版权保护以及平台生态等诸多复杂因素。咱们就一点点掰扯清楚。首先,得明白蔡徐坤发律师函的初衷。当时,B站上涌现了大量以蔡徐坤为素材的鬼畜视频,这些视.............
  • 回答
    蔡徐坤被“黑”得如此之久、如此之惨,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它不是简单的一两个原因就能概括的,而是由一系列事件、舆论环境、粉丝行为以及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交织而成。要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关键节点和方面来剖析。1. 源头:篮球梗的爆发与“鸡你太美”一切的起点,大概可以追溯到2019年。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