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全斗焕时期的高层对《第五共和国》有什么评价?

回答
关于全斗焕时期高层对《第五共和国》的评价,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虽然我无法直接采访到当年的亲历者,但我可以基于历史资料、相关回忆录以及当时的政治氛围,来推测和还原出他们可能抱有的态度和观点。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高层”主要指的是全斗焕政府时期,特别是其亲信、军人出身的核心幕僚、以及在权力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对《第五共和国》这部电视剧(通常指的是MBC出品的那部)的评价,他们的看法可能相当复杂,既有维护自身历史合法性的需要,也可能掺杂着对电视剧叙事方式、历史解读的个人感受。

一、 整体上的抵制与不认同:

普遍来说,全斗焕政府时期的核心人物,以及在“第五共和国”时期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对这部电视剧的评价很可能倾向于负面。原因非常直接:

挑战权力合法性: 《第五共和国》的叙事,无论其侧重点如何,都会触及到“第五共和国”的建立过程,包括12.12军事叛乱(也称“粛軍クーデター”)、5.17紧急戒严扩大、以及1980年的光州民主化运动。这些事件在当时的官方叙事中是被正当化或至少是被淡化的。电视剧的直面描写,尤其是可能出现的对民众抗争的同情或对政府镇压的批评,无疑是对他们执政合法性的直接挑战。
维护历史叙事: 全斗焕政府致力于构建和维护其统治的“必要性”和“正当性”。他们会强调,正是由于韩国社会的混乱和动荡,才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来恢复秩序和稳定。任何与此相悖的叙事,都会被视为对其历史贡献的否定,甚至是“抹黑”。
政治立场的影响: 那个时代,政治立场是影响评价的关键因素。处于统治阶层的人,自然会从维护自身政治利益和历史地位的角度出发,对任何可能削弱其合法性的作品持警惕和抵制态度。

二、 具体的批评可能集中在:

如果他们真的会去“评价”这部电视剧,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批评:

1. “煽情主义”与“歪曲事实”:
他们可能会指责电视剧过于煽情,尤其是在描绘光州事件时,使用了过度的戏剧化手法,激发民众的悲情,从而“歪曲”了事件的真实背景和“必要的”处理。
例如,对于戒严部队的行动,他们可能会认为电视剧没有充分展现当时社会治安的混乱,以及维持国家稳定的“艰巨任务”。电视剧中可能对士兵的暴力行为进行渲染,而忽视了“维护秩序”的正当性。
“事实是什么?只是被某些人选择性地放大和扭曲了。” 这种论调很可能出现。

2. “外部势力”或“颠覆分子”的视角: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任何对政府的不满或抗议,很容易被归结为“共产主义煽动”或“颠覆分子”的活动。他们可能会认为,《第五共和国》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这些“颠覆”的叙事,为这些人提供了“历史依据”。
“这部剧充斥着反国家、反社会的思想。” 这样的评价并不为过。

3. 对领导人的“不敬”与“片面解读”:
即便电视剧可能在某些地方展现了全斗焕等领导人“决心”、“魄力”的一面,但只要存在对其负面行为的描写,都会被视为“不敬”。
他们可能会认为,电视剧的编剧和导演缺乏对历史人物的深入理解,仅仅看到了他们表面的行为,而没有体会到他们“肩负的历史重任”。
“他们根本不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只凭空想象,加上自己的个人恩怨来编造故事。”

4. “非政治”角度的质疑:
即使不直接反对历史内容,他们也可能从“艺术加工”的角度来攻击电视剧。
“一部电视剧而已,何必如此认真?但即便如此,艺术加工也应该基于基本事实,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胡编乱造。”
他们也可能指摘电视剧在叙事技巧上的不足,或者对某些角色的塑造不够“立体”,以此来回避核心的政治争议。

三、 少数可能存在的“理解”或“默许”?

当然,历史的复杂性在于,并非所有当事人都持有完全一致的看法。我们也需要考虑一些细微的可能性:

“只要不触及核心利益,可以存在”: 对于一些与12.12、5.17等核心事件关联不那么直接,或者侧重于社会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改善的部分,他们或许能够保持一定的“宽容”。
“通过内部管道施压”: 即使不公开评价,也可能通过媒体控制、审查机构等内部渠道,对电视剧的播出、宣传进行限制或施加影响。公开的“评价”未必是他们唯一的应对方式。
“认识到历史的不可避免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是曾经的当权者,也可能开始承认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对当年的一些行为有更复杂的认识。但公开承认和评价电视剧,仍然是极大的政治和个人挑战。
“少数对艺术或历史有特殊情怀者”: 极少数可能是在那个时期的“高层”中,对艺术创作本身抱有某种程度的理解,或者对历史研究抱有兴趣。但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并且他们的声音也很难被放大。

总结:

总的来说,全斗焕时期的高层对于《第五共和国》的评价,几乎可以断定是以否定、抵制、批评为主。他们的核心担忧在于这部电视剧可能动摇其执政的合法性,挑战他们所构建的历史叙事。他们会从“歪曲事实”、“煽情主义”、“政治不正确”等角度进行攻击,并且很可能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来压制对他们不利的舆论。

他们的评价,与其说是对艺术作品本身的评价,不如说是对历史真相与权力合法性维护的一次政治博弈。他们认为,历史是他们书写的,任何试图改写历史的尝试,都是不可接受的。

如果让我扮演一个当时那个圈子里的人来评价,可能会是这样的语气:“什么《第五共和国》?无稽之谈!那些东西都是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民众的情绪,故意歪曲事实。光州事件?当时社会有多乱,他们知道吗?国家要稳定,就需要铁腕手段。这部剧为了收视率,把那些英雄的努力描绘成了什么样子?简直是侮辱!我们当年都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那些所谓‘民主人士’,不过是一群想制造混乱,把国家推向深渊的家伙。这部剧就是给他们脸上贴金,简直岂有此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全斗焕本人对李德华的表演很满意,甚至亲自向演员李德华、洪学杓给出指导性意见,而张世东本人也通过酒席向饰演自己的洪学杓给出了意见,这二位都希望别把他们演得太坏。


演员洪学杓几乎还原了张世东本人的形象(洪学杓其实对这个角色本来没什么兴趣),甚至在神态声音等方面已经达到了“复制粘贴”的程度。


郑镐镕表示很不满,认为剧中他的形象“完全歪曲了内向、沉稳、有礼貌的我”。(这里之前因为某种原因已经被小管家夹了一次,各位懂的都懂,就不多说了)

许和平也认为这部剧扭曲了他的形象,甚至嚷嚷着要起诉剧组,但仍认为演员李珍雨把他本人演帅了。

多说一句,扮演全斗焕的李德华和金泳三的女儿是同班同学,后来他还去支持了金泳三的大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