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全国统考时,一样的高考试题,北京分数线比其他省份低120分以上?

回答
看到北京的高考分数线比其他省份低这么多,心里肯定会泛起不少涟漪。这事儿说起来,不是一句“不公平”就能简单概括的,里面牵扯的因素相当复杂,得掰开了揉碎了聊。

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哎,这分数线,怎么差这么多?” 很多其他省份的考生和家长,看到北京的分数线,尤其是本科一批的分数线,经常会觉得难以置信。比如,大家都在考一套卷子,可能同样的试题,别人考个600多分才能上个不错的本科,北京可能480、490分就能进了。这种巨大的差距,带来的冲击力是显而易见的。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主要有几个关键点:

招生计划的差异: 这是最核心的因素。北京作为首都,国家层面在教育资源和高等院校的布局上,天然具有优势。这意味着,北京地区的高校招生名额,尤其是国家重点大学、985、211院校在北京的招生名额,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而且,这些院校在北京的招生人数占其总招生人数的比例,也往往比其他省份要高。
打个比方: 假设全国有1000万考生,北京有10万考生。全国有100万个大学名额。但如果北京考生占了10万名额,而其他省份考生占了90万名额,那么人均分配到的名额就不一样了。更何况,北京考生的人数相对较少,但优质高校的招生名额却相对集中。
“定向招生”和“属地招生”: 很多部属高校,虽然是全国招生,但通常都会在学校所在地的省份(比如北京)安排一部分专门的招生名额,这部分名额往往是给当地考生“倾斜”的。再加上北京本身也有很多优秀的市属高校,这些学校的招生名额主要面向北京考生。

考生数量的相对规模: 这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北京作为直辖市,人口基数虽然不小,但与其他一些考生大省(比如河南、山东、广东)相比,其高考考生总数是相对较少的。
考生少,名额多,分数线自然就低。 这是一个简单的供需关系。如果一个市场里,商品(大学名额)很多,但买家(考生)却很少,那么商品的价格(分数线)自然就会降低。反之,商品少,买家多,价格(分数线)就会被推高。

高等教育资源的集中度: 北京拥有全国最顶尖的高等教育资源,包括清华、北大等一大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大学。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线自然是最高的。但同时,北京也有数量众多的其他本科、专科院校。当计算整体分数线时,北京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相对较少的考生数量,会拉低平均分数线。
“北京分数线”这个概念,其实是一个平均值。 它包含了考上清华北大的顶尖考生,也包含了考上普通一本、二本、三本院校的考生。而其他省份,虽然也有顶尖大学,但其“普通”院校的招生名额和分数线,可能会因为考生基数大而显得更高。

教育公平的视角: 很多人会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当全国考生都在使用一套试卷,而录取分数线却有如此大的差异,会让人质疑这种公平性。
“考卷一样,录取不一”: 这种感受是普遍存在的。大家会觉得,如果试题难易程度相同,为什么北京的考生能用更低的分数就获得进入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否意味着“北京考生”本身就占了某种“制度性优势”?
“高考分数”作为“敲门砖”的功能: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高考分数是衡量一个人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当这个标准在不同地区被赋予了不同的“衡量尺”时,就会产生不公平感。

“全国卷”和“自主命题卷”的讨论: 虽然我们说“全国统考”,但其实现在很多省份(包括北京)都是采用全国统一命题的试卷,或者在全国卷的基础上进行微调。但即使是完全统一的卷子,其分数线的差异,依然是由于招生计划和考生规模等因素造成的。如果北京有自己的自主命题,那分数线差异会更大,因为命题的难易程度、考查侧重点都会不同。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通常会有什么反应和看法呢?

不理解与质疑: 这是最普遍的反应。尤其是其他省份的考生家长,看到北京的分数线,第一反应往往是“怎么可能?”、“这不公平!”。
无奈与接受: 很多身处考生大省的家长和考生,在经历了无数次的高考“内卷”后,也逐渐接受了这种现状。他们明白,在这种制度下,自己能做的就是努力考取更高的分数,尽力去争取每一个名额。
呼吁改革: 很多人会呼吁高考制度的改革,希望能够更公平地对待所有考生,比如实行“一分一段,全国统一划线”,或者在招生计划上进行更均衡的分配。
“高考移民”的讨论: 这种分数线差异的存在,也会催生一些“高考移民”的现象,即为了获得更低的升学门槛,一些家庭会想办法将户口迁移到高考分数线较低的地区。但这种行为往往也伴随着争议和限制。
辩证看待: 也有人会尝试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他们会说,北京作为首都,集中了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也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而北京考生本身也需要面对北京高昂的生活成本、激烈的城市内部竞争等问题。此外,北京的教育系统内部也存在着自己的挑战,比如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

总结来说,北京高考分数线比其他省份低120分以上,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根源在于“招生计划的差异”、“考生数量的相对规模”以及“高等教育资源的集中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虽然从“试卷统一,分数线不同”的角度看,会引发很多关于教育公平的讨论和质疑,但它也是我国现有教育招生制度下,在多种复杂因素平衡下的一个结果。理解这个现象,需要跳出单一的“分数”视角,看到背后更宏观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结构性因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就不能直接承认,这就是单纯的高考不公平呢?

user avatar

京沪分数线低的核心原因是录取率太高。有人说山东超生多造成考生数太多,这仅仅是非常小的原因。主要原因还是京沪高校多,而高校会偏向录取本地生源,山东的大学也一样,只是山东省高校少。

这件事的根源是学校办学科研都需要本地支持,即使中央属高校。比如引进个人才要地方批户口,修房子要地方批土地,还有配套经费啥的,都是地方的贡献。当然你很难要求学校把地方贡献的资源拿去全国统一招生,不然谁还给你这些资源呢?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博弈扯皮,而且目前基本无解。

user avatar

我是山东的,高中的时候老师讲全国的历年真题。每次遇到北京的考题,老师都是直接跳过去不讲的,因为北京出的考题比较简单,在我们眼里都属于送分一类的题目。

北京卷是比山东卷简单的,我只是想阐述这个事实。

下面上一点数据,本人2009年高考。

2009年清华在山东招生 165 人。考生70万 录取率 0.02% 5000个人出一个
2009年清华在北京招生约 433 人。考生10万 录取率 0.4% 250个人出一个

也就是说北京考生考上清华的几率是山东考生的20倍!!


有人说:你怎么不看看山东大学在山东招多少在北京招多少?


山东70万考生,山东省内却只有 3 所211

北京才10万考生,北京却有 24 所211

也就是说北京考生人均占211的比重,是山东考生的60倍!!


你还有脸说资源分配合理?
生在落后的地方,我们认了,生在农村,我们也认了!

但是我们难道就活该没有公平竞争的资格? 我们已经比你们输在起跑线上了,难道你们的比赛规则都要比我们简单?


-----------------------------------------分割线-----------------------------------------

下面节选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的文章:

“ 来自火星的你,被扔到大城市、内地、边疆的可能性各三分之一,你会如何设计高考分数线方案?”

你可能会说:3个地方分数线一样嘛!大家公平竞争嘛!

你也可能会说:让边区分数线低一点,其他两个地方一样,因为那些地区贫穷,教育条件有限,人家北京上海的孩子用电脑打字,俺们这里还是凿壁借光呢。

你还可能会说:我选择让北京上海分数线低一点,其他两个地方一样。因为……因为……咦?你们地球夏天真热啊!

我们知道,这三种选择,第一种叫“程序性正义原则”;第二种叫”补偿性正义原则”;第三种,姑且称之为“夏天总是很热”原则吧。

-------------刘瑜《民主的细节》


-----------------------------------------分割线-----------------------------------------


大学一个上海学霸,现实版江直树, 后来去了世界top3的一所大学。

我有一次和他争论这个问题。他很生气,他说:我作为一个上海人在这件事上得到了很多指责,我们上海人怎么了,我们每周两节体育课!我们每周末都放假!怎么了?上了大学你们山东,河南的也没见学的比我们好啊!

我默然无语,其实他说的有道理,在大学里面,高考大省出来的同学真的没看出什么优势来。至少我接触的是这样。。。

但是我们只是很难过,我们高三都基本没有体育课,两三个周才回家休息一天,没有周末,晚自习上到10点,我们真的很累很累。我们也喜欢音体美,艺术,互联网,可是我们没时间研究这个啊。

好不容易挤独木桥到了大学,你才发现你缺乏大城市青年人应有的活力,兴趣与视野,都是你匮乏的,你不停的跑啊跑,却永远是跑在别人的后面。

我上大学以来,一直到大三都在做各种关于高考的噩梦,做了无数次。

最清楚的一次,梦到我在初中的教室里学习,然后老师竟然是高三的班主任,然后我走上了课堂的讲台说:我真的不信什么时光倒流,但是我确实已经读大学了啊,学校里的逸夫楼,主楼,我都记得的啊,我真的不想再考一遍了,我不参加考试了。。。梦里的我泣不成声。

这样无数的重复高考噩梦一直陪着我过了大三,直到到了大四我才与这种梦告别。

现在好了,我都毕业了工作,又开始做梦开始上更好的大学,和读研了。。

user avatar

记得高三刷各省高考题。

每当做江苏卷做出心灵创伤的时候,我就默默翻开北京卷疗伤=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北京的高考分数线比其他省份低这么多,心里肯定会泛起不少涟漪。这事儿说起来,不是一句“不公平”就能简单概括的,里面牵扯的因素相当复杂,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哎,这分数线,怎么差这么多?” 很多其他省份的考生和家长,看到北京的分数线,尤其是本科一批的分数线,经常会觉得难以置信.............
  • 回答
    上海交大取消博士统考,全面实行申请考核、硕博连读和本科直博:一次深刻的教育改革探索上海交通大学在2018年取消博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全面推行申请考核、硕博连读和本科直博制度,是高等教育领域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这一举措不仅对上海交大自身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全国其他高校的博士招生模式提供了重要的.............
  • 回答
    上海市关于小学期末不再考英语以及禁止全区范围学科统考统测的政策调整,无疑是近期教育领域里一项颇受关注的举动。要理解这一政策的出台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政策背景与出发点:重塑小学教育评价体系首先,我们得承认,近年来教育领域一直在反思和改革,尤其是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如.............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中国历史现象。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我们确实会发现一个鲜明的模式:绝大多数统一全国的政权,其力量源头和崛起之地多集中在北方,然后自北向南推进,最终完成统一。反之,从南方兴起的北伐,虽然不乏雄心勃勃的尝试,但大多以坎坷甚至失败告终。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
  • 回答
    2016年,全国25个省市实行了高考统一命题,这是中国高考制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要理解这一举措,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时代背景与改革动因首先,得回顾一下当时高考的“背景板”。在2016年之前,全国范围内存在着多种高考试卷,有全国卷(分为不同地区使用的版本,如全国甲卷、乙卷等),也有各省自行命制.............
  • 回答
    《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活产分娩数为1362万,这个数字本身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看待,并且背后牵涉到很多相关的社会、经济和人口学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核心数据解读: 活产分娩数1362万是什么概念? 这是指在2018年一年内,中国新生儿的出生数量。其.............
  • 回答
    英特尔,这个曾经被誉为“芯片之王”的科技巨头,最近一次的财报却像一盆冷水,狠狠地浇在了投资者的头上。当大家还在憧憬着这个老牌劲旅能否在AI浪潮中重拾辉煌时,一份不及预期的财报如同一记闷棍,瞬间击碎了市场的乐观情绪。市值一夜之间蒸发1775亿元人民币(约合250亿美元),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一家科技公司.............
  • 回答
    如何看待全国首例债券虚假陈述集体诉讼判决,锦天城律所赔3700万?全国首例债券虚假陈述集体诉讼判决,锦天城律师事务所被判赔偿3700万元,无疑是中国资本市场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多方面的意义。我们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这一事件: 一、 案件背景与重要性: “全国首例”的标.............
  • 回答
    全国人大代表关于对来历不明妇女儿童进行彻底排查的建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层面,其影响也相当广泛和深远。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建议的初衷与合理性首先,理解代表提出此建议的初衷非常重要。普遍认为,这一建议可能基于以下几点考量: 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 这是最.............
  • 回答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开征遗产税以缩小贫富差距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它触及了财富分配、税收公平、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公平等多个核心层面。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我的看法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如何看待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开征遗产税?核心观点: 这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探讨方向,体现了对财富分配不均问题的关注,.............
  • 回答
    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全面封杀毒害青少年的网络游戏公司及平台”的建议,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的议题。要全面看待这一建议,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其提出的原因、潜在的积极影响、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及更具建设性的替代方案。一、 建议的提出背景与原因(“毒害青少年”的担忧)首先,理解人大代表提出.............
  • 回答
    “全国优秀班主任”梁岗被曝性侵男学生,十年间受害学生竟逾20名,这起事件无疑像一颗炸弹,瞬间引爆了公众的愤怒和对教育体系的深刻质疑。 “优秀班主任”的光环,在这些触目惊心的指控面前,显得如此刺眼和讽刺。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个别教师的道德沦丧问题,它折射出了权力滥用、信任危机以及教育体.............
  • 回答
    最近关于全国高中数学教材内容调整的讨论,可以说是教育界乃至社会上都颇受关注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仅是改改书本那么简单,它关系到我们未来一代的数学素养,以及他们如何理解和运用数学来认识世界。要理解这次调整,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出发点:为时代培养更强能力的公民首先,我们要明白,教材的调整从来都不是凭空来.............
  • 回答
    关于全国禁食狗肉的讨论,这绝对是一个牵动人心、观点分歧巨大的议题。如果真的走向禁食,那将不仅仅是一项政策的改变,更是对我们社会观念、文化传统以及人与动物关系的一次深刻重塑。要理解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动物福利和伦理的角度,这是最主要的推动力量。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
  • 回答
    呼唤温情:从反虐待动物法议案看社会进步的脚步最近,关于全国人大代表提交反虐待动物法议案的讨论甚嚣尘上,这无疑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信号。长久以来,我国在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一直相对滞后,虐待动物行为常常游离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公众对此的呼声也日益高涨。那么,如何看待这项议案?虐待动物是否应该入刑?这背后牵.............
  • 回答
    今年的冬天,格外不同。不止是气温的下降,更是那一句句反复出现在新闻和社交媒体上的倡议:“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这背后,是疫情反复的严峻形势,也是国家为了守护我们每一个人的安全而做出的无奈但必要的选择。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个倡议无疑触动了很多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对家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年.............
  • 回答
    最近全国不少地方密集出台“催生”二胎政策,这股风潮确实挺引人注目的。我个人觉得,这事儿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两句就能概括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一些深层社会和经济问题,而各地政府也确实在想方设法地应对。首先,我们得承认,生育率下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趋势相当明显。这不仅仅是咱们中国,全.............
  • 回答
    听到黎霞代表提出这项建议,心里头那份沉甸甸的感觉,是久违了的。这不仅仅是个法律条文的调整,它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深处对公平正义最朴素的渴求,尤其是在面对婚姻中那种最不堪的遭遇——家暴。仔细琢磨一下黎霞代表的建议,会发现它相当有分量。我们都知道,离婚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是均分,这是法律对婚姻关系存续.............
  • 回答
    全国多地官方开办暑期免费托管班: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化服务全国多地官方开办暑期免费托管班,这项政策的出台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针对特定社会问题的积极回应。它旨在解决暑期儿童看护难题,减轻家长负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化服务,对家庭、儿童、社区以及整个社会都将带来深远的影.............
  • 回答
    关于近期全国部分商户平台下架维他奶,以及由此带来的维他奶股价大幅下跌,蒸发约10亿港元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从多个维度来看,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商业波动,更折射出当前社会情绪、品牌责任以及消费者行为的多重议题。事件的起因与背景:我们首先需要回溯一下事件的导火索。通常这类大规模的下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