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演员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成本 40%,主演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 70%,将会对电视剧企业造成哪些影响?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个规定对电视剧企业会产生什么影响,尽量说得透彻一些,就像咱们自家大院里头的事儿一样。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紧箍咒”是怎么来的。国家这么做,无非就是想让行业更健康,别老是头重脚轻,把钱都砸在几个明星身上,对剧本、制作、特效这些“内功”反而抠抠搜搜。这是好事儿,方向是对的。

但是,具体到电视剧企业,影响那可就大了去了,而且是全方位的,有好有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一、对演员片酬的直接冲击,引发连锁反应:

明星“天价”时代要变天了: 这是最直接的影响。以前那些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明星片酬,现在一下子就被卡住了。总片酬不能超过制作成本的40%,主演也不能超过总片酬的70%。这意味着,一部1个亿的剧,总演员片酬上限就是4000万,主演最多拿2800万。这跟过去比,那可真是“拦腰斩”了。
一线明星议价能力下降,但“稀缺性”会被放大: 以前明星靠人气和流量“要价”,现在有了上限,他们就不能再漫天要价了。但反过来说,真正演技好、观众认可度高、还能带动收视的“硬通货”型演员,他们的稀缺性反而会凸显出来。你就算有钱,也只能给到那个数,谁能用这个价格请到最好的,谁就占优势。
头部明星可能更倾向于“分成”或“项目投资”: 为了弥补片酬的损失,一些大牌明星可能会要求更多地参与到项目的收益分成中,或者直接成为项目的投资方。这样,他们不仅能拿到固定的片酬,还能从剧的成功中分一杯羹。这也会改变过去单纯的“雇佣”关系,更像是“合伙人”。
中腰部和新人演员的机会反而会增加: 过去,很多预算都给了头部明星,导致中腰部演员和新人没有多少空间。现在,总片酬上限了,剧组为了平衡成本,可能会更愿意启用那些性价比高、有潜力的新人或是有实力的中生代演员。这对于想通过作品证明自己的演员来说,是件好事,当然也意味着竞争更激烈。

二、对剧本和制作成本分配的影响:

“降本增效”成为常态,但“高质量”是底线: 演员片酬被压缩,这笔钱腾出来后,理论上可以投入到剧本打磨、导演、摄影、美术、服化道、后期制作等等环节。电视剧企业会更重视内容的质量,逼着他们去抠细节,去提升整体制作水平。
剧本质量的价值会被进一步凸显: 没钱请顶级流量明星,那只能靠好剧本、好故事留住观众。那些一开始就扎实、有深度、有吸引力的剧本,会比单纯依靠明星效应的剧本更有竞争力。
制作环节的“水分”可能被挤压: 以前为了凑足明星片酬,有些制作上的投入可能会显得“虚高”或者效率不高。现在有了成本控制,剧组在各个环节都会更精打细算,追求更高的投入产出比。
“投资型”剧组模式或成主流: 那些有自己投资能力、对项目有话语权的平台或公司,可能会更愿意自己投资制作,然后用更合理的价格去请演员。这会削弱一些纯粹靠外部资金运作的制作公司的优势。

三、对电视剧企业经营模式和策略的调整:

风险控制能力要求更高: 过去,一部剧的成功可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明星的号召力。现在,风险分散了,剧本、导演、其他演员的选择都会变得更加重要。企业需要更强的风险评估和控制能力。
营销策略的转变: 传统的“明星带货”式营销会受到一定影响。企业需要探索新的营销方式,比如更侧重于口碑传播、内容本身的亮点挖掘、或者通过社交媒体与年轻观众互动。
产业链整合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一些有实力的电视剧企业可能会考虑向上游(如剧本创作、IP开发)或下游(如发行、平台合作)延伸,形成更完整的产业链,从而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利润空间。
创新和题材的多元化: 当不能再依靠明星效应时,企业为了找到新的增长点,可能会更愿意尝试一些小众但口碑好的题材,或者在制作方式上寻求创新,走出一条差异化竞争的道路。
与平台方的关系会更加紧密: 平台方作为重要的播出渠道,他们的采购价格和标准会直接影响电视剧企业的盈利。在成本受限的情况下,企业与平台的谈判也会更加重要,双方会更需要找到共赢的合作模式。

四、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挑战:

短期内可能导致“项目荒”: 很多原本有投资意向的制片方和明星,可能会因为新的规定而重新评估项目,或者暂时搁置。短时间内,市场上的项目数量可能会有所减少。
“偷换概念”的风险: 可能会有一些不规范的企业,试图通过“阴阳合同”、“注水制作成本”等方式规避监管,这反而会增加行业的不确定性。
创新成本的增加: 很多时候,一部剧的创新需要实验,而实验往往伴随着风险。如果预算被过度压缩,可能会让一些大胆的创新变得难以实现。
对演技派明星和老戏骨的“福音”,但他们的“片酬”也受限: 这条规定对那些虽然名气不大,但演技精湛的演员是个好机会,他们有机会在好作品里发光发热。但与此同时,他们的片酬也同样受到了上限的限制,这对于一些资深演员来说,可能也是一种挑战。

总的来说,这项规定就像是一场“刮骨疗毒”,短期内可能会让一些习惯了“明星论英雄”模式的企业感到阵痛,甚至影响到一些短期内的项目推进。但从长远来看,它逼迫整个行业回归内容本身,更加注重制作质量和整体的艺术价值,对于提升国产电视剧的整体水平,塑造一个更健康的行业生态,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些能够适应变化、精于成本控制、更重视内容创新的企业,将会在新的规则下脱颖而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爱奇艺一部S+大制作的电视剧总制作成本约3亿。

其中演员片酬占总成本的60-70%,约2亿;剩下1亿是其他工作人员、服化道、特效、音乐的制作成本。

如果按照广电要求:演员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成本40%,总成本=1亿/0.6=1.67亿

制作成本将会下降(3-1.67)/3=44%

爱奇艺一年的内容成本220亿,下降44%,即节省96.8亿

爱奇艺一年亏损70亿。

即:如果爱奇艺严格执行广电的规定演员片酬只占总成本40%,爱奇艺可以扭亏为盈达26.8亿(96.8-70)

广电真的是用心良苦,为了爱奇艺的精神股东操碎了心。

但是,爱奇艺的高管CEO表示:“广电你懂不懂做生意啊!爱奇艺就算每年亏损100亿,也要给明星开天价片酬。”

天价片酬只是一个果,真正要整治的是高价买剧的电视台/视频网站/某些公司。某些公司投资7亿拍电影,就不播,完全打水漂,还笑呵呵,开庆功宴。

但这些事不归广电管,归证监会、税局、纪委管。

广电就是背锅的。

给爱奇艺出一个主意,爱奇艺亏损是因为电视剧版权费太高,版权费为什么高?

因为演员片酬太高、占比太高了。

既然这样搞一个演员专属VIP就可以了。

这个专属VIP在哥哥主演的电视剧可以发专属弹幕、评价,还有打赏排名机制,类似直播的榜一大哥。

不充会员开除粉籍。

羊毛出在羊身上。

我们也好避雷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