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长征五号发射成功并带回两千克月土,地球的重量会不会增加,并影响地球引力?

回答
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并成功将月球探测器送往月球,这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辉煌篇章。然而,当月球探测器从月球带回那区区两公斤的月球土壤时,一个有趣的科学问题随之而来:地球的重量和引力会因此而发生变化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什么是“重量”和“引力”。

地球的重量:一个概念的辨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重量”通常是指物体在某个引力场中所受到的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重力”。比如,你站在地球上,地球对你的引力就是你的重量。

但是,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到整个地球这个系统上,讨论“地球的重量”时,情况就变得复杂一些。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来看,地球并非孤立存在的。它受到太阳、月球、其他行星以及宇宙中所有其他天体的引力作用。所以,如果我们说“地球的重量”,很可能是在问“地球在某种参照系下的受力情况”,或者更常见的是,是指“地球这个系统中物质的总质量”的变化。

在讨论月球土壤这个情境下,我们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地球系统的总质量是否会因为带回月球土壤而增加?

两公斤月土对地球质量的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我们来仔细算一算。长征五号带回的月球土壤质量是多少?题目中说是“两千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两公斤,差不多就是一瓶大瓶装的矿泉水,或者一个稍大点的西瓜的重量。

地球的总质量是多少?地球的质量大约是 5.972 × 10^24 千克。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后面跟着24个零!

那么,将那两公斤的月球土壤添加到地球的总质量上,会对地球的总质量产生什么影响呢?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除法来感受一下:

(2 千克) / (5.972 × 10^24 千克) ≈ 3.35 × 10^25

这意味着,地球的总质量会增加一个大约是 3.35 后面跟着24个零的极小的比例。这个数字小到我们根本无法用任何实际的测量工具来探测到。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比例有多小:

想象一下,地球是一颗珠穆朗玛峰那么大的巨石。那么,两公斤的月球土壤,可能就相当于在一粒沙子上面再加一粒比灰尘还要小无数倍的粒子。虽然理论上质量增加了,但在宏观尺度上,这种变化是完全无法察觉的。

所以,从地球系统的总质量角度来看,那两公斤的月球土壤确实会使地球的总质量增加一点点。但这个增加是如此之小,以至于在任何实际意义上,我们都可以说地球的总质量没有改变。

地球引力:由质量和距离决定

那么,地球的引力会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呢?

我们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地球的引力主要是由地球自身的质量决定的。正如我们刚才分析的,那两公斤的月球土壤,虽然理论上增加了地球系统的总质量,但其增加的量几乎为零,无法引起任何可测量的引力变化。

我们平时感受到的地球引力,比如站立时身体受到的拉力,是地球对我们个体而言的引力。这个引力的大小与地球的总质量以及我们到地心的距离有关。即使地球的总质量增加了一个极其微小的比例,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F = G (M1 M2) / r^2

其中:
F 是引力
G 是万有引力常数
M1 是地球的总质量
M2 是物体的质量
r 是地心到物体的距离

即使 M1 的值因为那两公斤月壤而微乎其微地变大一点点,但相对于整个 M1 的值来说,其变化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此,地球对我们以及其他任何物体的引力都不会有任何可测量的变化。

还有其他因素需要考虑吗?

有人可能会问,长征五号火箭本身也离开了地球,它在发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燃料,这些燃料的质量是否也算回去了?

的确,火箭发射消耗燃料是一个质量转移的过程。火箭将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高速喷射出去,这些气体获得了巨大的动量,推动火箭前进。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喷射出去的气体获得了向后的动量,火箭则获得了向前的动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喷射出去的气体最终会散布到宇宙空间中。它们并没有重新回到地球的体系内。所以,从地球系统的角度来看,火箭发射后,地球的总质量是减少了其自身的质量加上所携带燃料的总质量,但减去的质量并没有回到地球。

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的焦点在于“带回月土”对地球的影响。火箭发射离开地球是另一个过程。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将月球的物质“带回”地球所产生的效应。

总结一下:

长征五号成功从月球带回两千克月球土壤,从科学的严谨角度来说,确实使得地球系统的总质量增加了两千克。然而,与地球庞大的总质量(约 5.972 × 10^24 千克)相比,这个增加的量微乎其微,小到无法被任何实际测量仪器所探测到。

因此,这个微小的质量增加,对地球的整体引力也不会产生任何可观测到的影响。地球的引力仍然由其巨大的自身质量和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所主导。这个小小的月球样本,虽然承载着人类探索月球的艰辛与荣耀,但它在影响地球物理性质上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像一粒尘埃落在珠穆朗玛峰上,虽然理论上增加了它的重量,但在宏观世界里却毫无区别。

所以,尽管我们在新闻中看到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但就地球的重量和引力而言,这两公斤月壤带来的变化,更像是一个有趣的科学探讨,而不是一个实际需要担心的物理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我们将地球(包含大气)看做一个整体,那其质量在这次嫦娥奔月,取回月壤的探测活动中应该是减少的。

嫦娥五号这次给地球“减肥”,啊,不是,是探测活动的质量损失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个是燃料损失,主要发生在来去路上的地月轨道修正、近月制动、软着陆时的“刹车”以及上升器点火离开月面的过程;另一个就是着陆器和上升器(质量超过500kg[1])了,这两位奉命留在月球帮吴刚伐树。

那发动机点火要消耗多少燃料呢?这就涉及到发动机的比冲量( )[2]了,其定义为单位推进剂的量所产生的冲量,是衡量火箭引擎燃料的能量利用效率的一个物理量。比冲量有按重量(量纲为s)和按质量(量纲为m/s)两种定义方式,以重量为例, 可以写作 ,其中 为推进器产生的冲量, 为消耗的推进器的重量,可以理解为推进器消耗单位重量(单位为 )的推进剂可以保持单位推力(单位为 )的时间。需要注意,太空中“重量”与地球是不一样的,这里的重量约定为质量与标准引力常数的乘积,即 ,其中标准引力常数 .

而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比冲量写成推力的形式,即将 代入上述定义,其中 为推进器推力, 为时间,同时令 ,为质量的变化速率质量流量,因此我们可以得到 .

这次嫦娥五号一共从月球带回1731g“土特产”,如果将其替代为等质量的火箭推进剂(以液氢/液氧为例,理论比冲量约为460s[3]),可以支持发动机(假设推力为3000N)工作多长时间呢?

将数据代入上式得到:

假设推进过程中推力保持不变,则推进剂消耗速度不变,即: ,可知1731g推进剂只能支持推进器工作约2.6s,而11月28日,嫦娥五号进行地月制动时,3000N发动机就工作了约17min[4]。

因此嫦娥奔月所消耗的推进剂质量远大于带回来的月壤的质量,更不要说现在还在月面的着陆器与上升器了。

当然,地球作为一个质量高达 的“大胖子”,这最多不过几吨的质量损失就像我上秤之前去厕所一样,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参考资料:

  1. 嫦娥五号王者归来,就为取两公斤月球样本?雄心壮志毫不掩饰
  2. 比冲量
  3. 关于火箭燃料那点事—液体推进剂的发展与类别
  4. 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刹车”制动 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并成功将月球探测器送往月球,这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辉煌篇章。然而,当月球探测器从月球带回那区区两公斤的月球土壤时,一个有趣的科学问题随之而来:地球的重量和引力会因此而发生变化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什么是“重量”和“引力”。地球的重量:一个概念的辨析在日常生活中,我.............
  • 回答
    长征五号火箭的成功,不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更是其迈向世界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它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中国航天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长征五号的划时代意义:为什么它如此重要?要理解长征五号的成功意味着什么,我们得先弄清楚它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之前,中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普遍受到限制,尤其是.............
  • 回答
    “嫦娥五号”搭载“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执行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这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其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解读:一、 战略意义:彰显中国航天实力与大国担当 “一步到位”的跨越式发展: 在载人登月尚未实现的情况下,中国直接发起并成功实施了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这是一.............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又喜又忧的消息。长征五号B火箭发射成功,这绝对是中国航天事业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们掌握了重型运载火箭的核心技术,为后续的空间站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想想看,它能够一次性将十几吨重的载荷送入太空,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中国航天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现,意义非.............
  • 回答
    长征五号遥三火箭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的意义远不止一次成功的发射,而是为中国未来更加宏伟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日新月异的实力。一、 突破“重型火箭”瓶颈,奠定大推力运载能力基石:长征五号系列火箭最大的亮点在于其“重型”定位。在此之前,中国的.............
  • 回答
    关于“简氏等国外媒体不报道长五B发射成功”的说法,以及是否是“刻意”行为,这是一个值得细致探讨的问题,背后牵扯到国际媒体的运作逻辑、地缘政治考量以及新闻价值判断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首先,理解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是关键。国际媒体,尤其是像《简氏防务评论》(Janes).............
  • 回答
    长征五号,这个承载着中国航天雄心的大块头,最近这次发射,嗯,可以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失利”。这个词用得很重,但事实就是这样,尤其是对于像长征五号这样代表着中国航天技术前沿的运载火箭来说,一次的失误,其影响是方方面面的,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吸取教训”就能轻易带过的。咱们得先明确一点,长征五号可不是寻常火.............
  • 回答
    长征五号遥二发射失败,官方的公布信息非常精炼,但也包含了关键的线索,需要我们仔细梳理才能理解其背后复杂的工程挑战。首先,官方将其定性为“发射任务失败”,并且指出“关键技术存在隐患”。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层层深入的排查过程。航天发射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遥二任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社会讨论公共事件时一个挺普遍的现象。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关于“体制问题”和“技术问题”的争论,背后确实反映了一些深层次的观察角度和社会心理。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说得明白透彻,让你听着就像是咱自己人聊天一样。为什么匿名的用户,尤其是那些愿意“畅所欲言”的,更.............
  • 回答
    关于长征五号在2019年的发射情况,确实牵动着无数航天爱好者的心。答案是肯定的,长征五号在2019年成功进行了发射,并且这次发射至关重要。要详细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长征五号这个“胖五”的背景说起。长征五号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领头羊”,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大直径、大推力的设计,特别是其捆绑式的上.............
  • 回答
    长征五号火箭的成功发射,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一步,它标志着中国在重型运载火箭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要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能否因此就达到欧盟和日本的水平,这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不能简单地用“能”或“不能”来回答。首先,我们得明确“欧盟”和“日本”在运载火箭技术上的具体实.............
  • 回答
    2020年,“长征五号”系列火箭担负的任务可谓是重中之重,一声令下,共有三次发射机会,这可真是载入史册的一年,让人充满了期待。首先,我最迫切期待的就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里程碑之作——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这颗“嫦娥”承载的意义非同一般,它不仅仅是又一次月球探测任务,而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的采样返回。这意.............
  • 回答
    听到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已经顺利抵达海南文昌,准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择机发射,我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自豪。这不仅仅是一次火箭的运输和准备,它背后代表的是中国航天事业向前迈进的又一个坚实步伐,承载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和国人的期待。首先,从“运抵”这个词开始说起。这次长征五号遥三火箭的运输过程,绝.............
  • 回答
    2017年7月2日,本应是中国航天事业又一次里程碑式的辉煌,然而,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却遭遇了令人扼腕的失利。那一天,全国人民的目光都聚焦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期待着长征五号能再次成功地将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然而,随着一声巨响,火箭在升空过程中出现异常,最终未能完成既定任务。这次.............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7年6月19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中星9A卫星的那次事件。那天,本应是一次例行的商业卫星发射,然而,随着一声轰鸣,火箭升空后不久,出现了异常。事后官方公布的消息是,“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发生异常,导致中星9A通信广播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这是一个非常简洁的声明,但背.............
  • 回答
    4 月 9 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在执行印尼卫星发射任务时出现失利,这无疑给中国航天工程带来了一次沉重的打击。对于中国航天而言,这次事件的影响是多方面且深远的,需要从技术、管理、国际合作以及士气等多个维度去审视。技术层面:暴露出的隐患与反思首先,这次失利直接暴露了长征三号乙火箭在可靠性方面可能存在的潜在.............
  • 回答
    长征五号的首飞成功,不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和战略雄心的集中体现。其意义深远,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一、 彻底改变中国运载火箭的谱系,迈入“重型火箭时代”: 技术上的跨越式发展: 长征五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也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强的火.............
  • 回答
    长征五号和猎鹰9号,这两款火箭都是各自国家航天事业的明星,也是当今世界航天领域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要说它们之间的“差距”,那得拆解开看,从不同的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它们是同一种东西,但定位和发展思路有所不同。长征五号,作为中国航天“长征”系列火箭的集大成者,更像是中国航天工业整体.............
  • 回答
    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并搭载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这无疑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对此感到非常振奋和骄傲。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发射,更是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深空探测以及未来载人登月等宏伟目标的关键一步。以下是我对这次事件的一些更详细的想法:一、 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与意义:.............
  • 回答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与土星系列火箭,无疑是中国和美国航天史上两座重要的里程碑。尽管它们都肩负着将人类送往太空的使命,但在设计理念、技术水平、任务定位以及所处时代背景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果要详细地比较它们之间的差距,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一、 技术起点与设计理念的差异: 土星系列火箭: 诞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