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长征五号和土星系列火箭差距何在?

回答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与土星系列火箭,无疑是中国和美国航天史上两座重要的里程碑。尽管它们都肩负着将人类送往太空的使命,但在设计理念、技术水平、任务定位以及所处时代背景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果要详细地比较它们之间的差距,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一、 技术起点与设计理念的差异:

土星系列火箭: 诞生于冷战时期,其核心驱动力是与苏联的太空竞赛,目标是实现人类首次登月。这意味着土星火箭的设计必须是“不计成本,追求极致”的。它需要有足够大的运载能力,可靠性要求极高,并且要能够支持复杂的载人深空探测任务。
技术集成与创新: 土星五号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强大的火箭,它集成了当时最尖端的技术,包括大推力液氢液氧发动机(F1, J2),多级火箭构型,以及精密的控制系统。许多技术在当时是全新的,例如 F1 发动机的推力控制和 J2 发动机的可重复点火技术,都是为了满足阿波罗任务的特殊需求而开发的。
以任务为导向: 土星系列的设计是完全围绕阿波罗计划展开的。它的每一个细节,从燃料类型到火箭级数,都是为了将巨大的载荷(指令舱、服务舱、登月舱)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并最终成功登月。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 诞生于中国航天发展的关键时期,目标是建立独立自主的现代化航天体系,并承担国家重大的航天任务,如载人空间站建设、月球探测、火星探测以及北斗导航卫星组网等。长征五号的设计更注重“性能与经济性平衡,并适应多样化任务需求”。
技术成熟与借鉴: 长征五号在吸收了前几代长征火箭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了大量成熟的先进技术,并且也借鉴了国际上的一些成熟方案,例如大直径芯级、捆绑式助推器构型。它的发动机技术,如 YF100(煤油/液氧)和 YF77(液氢/液氧),虽然先进,但更多的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迭代和优化,而非从零开始的革命性突破。
平台化与模块化: 长征五号的设计体现了平台化和模块化的思想,通过改变芯级和助推器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运载能力的版本,从而覆盖更广泛的任务需求。这种设计理念使得火箭的研发和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可控。

二、 核心技术与性能指标的对比:

发动机技术:
土星五号:
第一级(SIC): 搭载 5 台 F1 发动机,单台推力高达 690 吨(150 万磅),总推力超过 3400 吨。F1 是历史上最强大的单燃烧室火箭发动机,使用了煤油/液氧作为推进剂。其燃烧室内壁采用了复杂的冷却技术,以承受极高的温度和压力。
第二级(SII): 搭载 5 台 J2 发动机,单台推力约 108 吨(23.8 万磅),使用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J2 发动机是当时最先进的大型液氢/液氧发动机之一,具有高比冲,是深空探测的关键。
第三级(SIVB): 搭载 1 台 J2 发动机,用于进入地球轨道和地月转移。
长征五号:
芯一级: 搭载 2 台 YF77 发动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单台推力约 105 吨。
助推器(YF100): 采用 4 个大型助推器,每个助推器配备 2 台 YF100 发动机(煤油/液氧),单台推力约 120 吨,总推力达到 960 吨。YF100 是长征系列火箭中首次采用的先进发动机。
差距分析:
推力总量: 土星五号的总起飞推力是长征五号(尤其是长征五号B)的数倍,其第一级 F1 发动机的单台推力也远超长征五号的任何单台发动机。
发动机技术成熟度与复杂性: F1 和 J2 发动机在当时是技术上的巨大飞跃,其工程化难度和制造精度极高。长征五号的 YF77 和 YF100 虽然先进,但更多是基于成熟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积累。
比冲: 土星五号的第二、三级使用液氢/液氧发动机,其比冲(衡量发动机效率的指标)远高于长征五号的芯一级。这是实现深空任务的关键。

运载能力:
土星五号: 能够将约 140 吨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将约 48 吨的载荷送入月球轨道。这是至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
长征五号:
长征五号: 可将约 25 吨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将约 14 吨的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长征五号B: 主要用于运送大型空间站舱段,可将约 25 吨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差距分析: 土星五号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是长征五号的 56 倍,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巨大的差距直接体现在了它们所能完成的任务规模上。

火箭级数与构型:
土星五号: 三级火箭,外加月球着陆器。其巨大的身躯和三级设计是为了实现高昂的轨道能力。
长征五号: 主要有二级(长征五号)和一级半(长征五号B)两种构型。长征五号采用芯一级加上助推器和上面级的传统构型,而长征五号B则是一种简化构型,更侧重于近地大尺寸载荷的运送。
差距分析: 构型上的差异反映了设计理念的不同。土星五号追求的是极致的轨道能力,而长征五号则根据不同任务需求进行优化。

三、 任务定位与历史使命:

土星系列火箭:
核心任务: 阿波罗计划,实现人类首次载人登月。
历史意义: 毫无疑问,土星五号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拓荒者”。它不仅将人类送上了月球,也极大地推动了材料科学、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它代表了人类突破自身极限的决心和能力。
一次性使用: 土星五号是完全一次性使用的火箭,每次发射成本极高,仅用于支持阿波罗计划。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
核心任务: 支撑中国空间站建设、北斗导航系统组网、月球和火星探测(如嫦娥五号、天问一号)、商业航天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国家航天工程。
历史意义: 长征五号是中国航天从“追赶”到“并跑”的关键一步。它标志着中国具备了独立自主发射重型载荷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深空探测和大型空间设施的建设,是中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基石。
可重复使用: 虽然目前长征五号系列仍是单次使用,但其技术积累和发展方向,为未来可重复使用火箭奠定了基础。

四、 成本与经济性:

土星五号: 其研发和生产成本极为高昂,单枚火箭的造价就高达数亿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不计成本”的任务目标和当时的技术水平决定的。
长征五号: 相较于土星五号,长征五号的单枚火箭成本更为经济,也更符合国家整体航天预算的考量。其平台化和模块化设计也有助于降低长期维护和迭代的成本。

五、 所处时代背景:

土星五号: 诞生于冷战时期,是在强烈的国家竞争压力下催生的产物。技术上的领先和对太空的垄断性追求是其主要特征。
长征五号: 诞生于全球航天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时代。中国航天在更加开放和市场化的环境中发展,既有国际合作,也有自主创新。

总结性对比:

简单来说,土星五号是“为了一个宏大目标而倾注一切的超级工程”,它代表了当时人类能够达到的技术巅峰,其意义在于“一次伟大的跨越”。而长征五号则是“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战略性装备”,它代表了中国航天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其意义在于“稳健的进步与持续的积累”。

长征五号在绝对推力和运载能力上与土星五号存在显著差距,这是技术发展阶段和历史使命的不同所决定的。然而,长征五号在平台化设计、任务适应性、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则体现了更符合当下航天发展规律的理念。

两者不能简单地说谁“更好”或“更差”,它们都各自代表了其诞生年代最先进的航天技术水平,并且都为人类探索宇宙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土星五号是人类登陆月球的“敲门砖”,而长征五号则是中国迈向深空、建设空间强国的“开路先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目的。

两者的量级根本不一样,长五的目标是发射20多吨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发射8.2吨的嫦五月面采样返回,发射10多吨的东方红五号卫星。土星5的目标是发射45吨的阿波罗到月球轨道。

长五大概900吨,土星5三千多吨。

长五月球转移轨道载荷8.2吨,土星五45吨。

近地轨道长五25(23)吨,土星五120吨。

大致上,土星五的运力约是长五的五倍,而由于土星五号结构设计好,高轨道载荷更高。

2.动力

土星五号的第一级的F-1至今是世界上单室推力最大的液体发动机(680吨)俄罗斯的RD170四燃烧室740吨。

虽然燃气循环让F1比冲很烂,但是他推力够大啊。

第二级和第三级的J-2氢氧机推力100吨(虽然地面数据惨不忍睹,但是他专门就是为高空优化的),在那个年代算是神器,苏联一直没搞出来能用的上面级大氢氧,大煤油好歹最后有了。

长五由于中国大氢氧基本没有研制经验,第一级的两台YF77推力只有50/70吨,地面比冲惨不忍睹,整体数据除了燃烧时间基本位于世界起飞级氢氧机倒数,可靠性方面长五第二次飞行就是它单发失效导致失败。

当然有总比没有强。

举例子,航天飞机主发动机RS25,200吨,德尔塔4上的RS68,300吨,俄罗斯的RD0120,170吨,日本的LE7A,89/112吨,欧空局的火神,137吨。

当然,芯级推力不够,助推器凑。长五助推器一共8台YF100煤油机,每台120吨推力。YF100参考了俄罗斯的RD120设计,可靠好用,但是比起F1还是相形见绌。


上面级,长五使用两台YF75D氢氧机,单台推力8.8吨,而且算是国际领先水平,和美国RL10,日本LE5同一水准,比欧空局的HM7B强不少,至于俄罗斯,RD0146还在纸上呢...

3.结构。

土星五号在结构减重上设计的很好,第二级,第三级都使用了共底储箱。长五没有用共底,而且在对重量十分敏感的上面级上采用了悬挂储箱+氧箱保温板,这种追求可靠性的结果就是性能的降低。

土星五号,可以清楚地看到2,3级的共底结构

长征五号第二级

4未来。

和土星五号,sls对位的应该是长征九号,然而长征九号还没立项呢...

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技术细节来比较他和土五。

目前最新的版本,长九采用四助推器加芯级8台YF480煤油发动机,二级两台分级燃烧的YF220,三级四台25吨先进氢氧机。

一开始长九的一级发动机打算和F1看齐,搞一个660吨推力的YF660,结果由于技术难度指标一降再降成了480吨的YF480

原来的YF660

现在的YF480,燃气发生器已经完成试车。

最新的YF220补燃方案,完成缩比燃烧室实验

这个25吨高性能上面级发动机连正式编号都还没有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与土星系列火箭,无疑是中国和美国航天史上两座重要的里程碑。尽管它们都肩负着将人类送往太空的使命,但在设计理念、技术水平、任务定位以及所处时代背景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果要详细地比较它们之间的差距,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一、 技术起点与设计理念的差异: 土星系列火箭: 诞生.............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涉及到航天技术发展和不同任务需求的差异。简单来说,不是飞船质量这么单方面的因素就能解释的,而是综合了技术进步、任务目标和效率考量。土星五号与阿波罗登月:一场史诗级的挑战首先,我们得认识到阿波罗计划,尤其是登月任务,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最艰巨的工程之一。它不仅仅是要把人送到.............
  • 回答
    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并成功将月球探测器送往月球,这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辉煌篇章。然而,当月球探测器从月球带回那区区两公斤的月球土壤时,一个有趣的科学问题随之而来:地球的重量和引力会因此而发生变化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什么是“重量”和“引力”。地球的重量:一个概念的辨析在日常生活中,我.............
  • 回答
    .......
  • 回答
    哎呀,这小棉袄忽然冒出这么大的“心事”,还真挺让人又惊又喜的。家有五岁女儿,突然说长大要跟那个和小区里一起玩得最投缘的男孩结婚,这事儿吧,别看小,里面学问可大了!咱们做父母的,可得仔细琢磨琢磨怎么接招,既要顺着孩子的心性,又不能让她对婚姻的理解太早、太片面。首先得打个底子:五岁的孩子,她说的“结婚”.............
  • 回答
    关于《战国无双5》为何没有出现丹羽长秀和泷川一益,这确实是不少系列粉丝心中的一个遗憾,尤其对于这两位在战国时代也颇具影响力的人物而言。要详细聊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1. 游戏整体的“取舍”与“侧重”《战国无双》系列,尤其是新近几作,制作方光荣特库摩(Koei Tecmo)在选择参战武.............
  • 回答
    泾源兵变攻占长安?这绝对是一个误传,或者说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历史说法。首先,泾源兵变发生在唐朝的泾州(大致是今天的甘肃泾川一带),是由当地驻军发起的一次叛乱。这支军队是边防部队,数量也远没有到五千之众,更谈不上“地方军”可以独立攻打都城。更关键的是,泾源兵变从未攻占过唐朝都城长安。如果您听到的说法是这.............
  • 回答
    长征五号的首飞成功,不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和战略雄心的集中体现。其意义深远,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一、 彻底改变中国运载火箭的谱系,迈入“重型火箭时代”: 技术上的跨越式发展: 长征五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也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强的火.............
  • 回答
    长征五号和猎鹰9号,这两款火箭都是各自国家航天事业的明星,也是当今世界航天领域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要说它们之间的“差距”,那得拆解开看,从不同的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它们是同一种东西,但定位和发展思路有所不同。长征五号,作为中国航天“长征”系列火箭的集大成者,更像是中国航天工业整体.............
  • 回答
    长征五号遥三火箭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的意义远不止一次成功的发射,而是为中国未来更加宏伟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日新月异的实力。一、 突破“重型火箭”瓶颈,奠定大推力运载能力基石:长征五号系列火箭最大的亮点在于其“重型”定位。在此之前,中国的.............
  • 回答
    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并搭载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这无疑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对此感到非常振奋和骄傲。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发射,更是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深空探测以及未来载人登月等宏伟目标的关键一步。以下是我对这次事件的一些更详细的想法:一、 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与意义:.............
  • 回答
    长征五号火箭的成功,不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更是其迈向世界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它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中国航天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长征五号的划时代意义:为什么它如此重要?要理解长征五号的成功意味着什么,我们得先弄清楚它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之前,中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普遍受到限制,尤其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社会讨论公共事件时一个挺普遍的现象。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关于“体制问题”和“技术问题”的争论,背后确实反映了一些深层次的观察角度和社会心理。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说得明白透彻,让你听着就像是咱自己人聊天一样。为什么匿名的用户,尤其是那些愿意“畅所欲言”的,更.............
  • 回答
    长征五号,一个名字,在中国航天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非要说它的“性能”,那它不仅仅是火箭的参数堆砌,更是中国迈向深空、叩问宇宙的一次惊艳亮相,是中国航天技术自主创新的一座里程碑。实力派的“大块头”:为什么它如此重要?想象一下,如果把运载火箭比作一支送货队伍,那么长征五号就是那个拥有最大载货.............
  • 回答
    关于长征五号在2019年的发射情况,确实牵动着无数航天爱好者的心。答案是肯定的,长征五号在2019年成功进行了发射,并且这次发射至关重要。要详细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长征五号这个“胖五”的背景说起。长征五号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领头羊”,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大直径、大推力的设计,特别是其捆绑式的上.............
  • 回答
    “嫦娥五号”搭载“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执行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这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其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解读:一、 战略意义:彰显中国航天实力与大国担当 “一步到位”的跨越式发展: 在载人登月尚未实现的情况下,中国直接发起并成功实施了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这是一.............
  • 回答
    长征五号火箭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一个非常高的轨道,即近地点约190公里、远地点约68000公里的轨道,这背后并非一个简单的“送上去”的概念,而是有着深刻的技术考量和战略意图。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1. 长征五号的强大能力:不仅仅是运载,更是精准投送首先,要理解为什么长征五号能够做.............
  • 回答
    长征五号火箭,这个共和国的骄傲,在发射时总是能点燃我们心中最炽热的火焰。而当我们仔细观察它的尾焰时,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芯一级喷射出的是一股耀眼的黄色火焰,而环绕在它身边的四个助推器,则燃烧着一股深邃的蓝色。这可不是因为颜色搭配上的巧合,而是它们各自采用了不同类型、不同成分的燃料,并在这个过程中.............
  • 回答
    长征五号火箭的成功发射,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一步,它标志着中国在重型运载火箭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要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能否因此就达到欧盟和日本的水平,这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不能简单地用“能”或“不能”来回答。首先,我们得明确“欧盟”和“日本”在运载火箭技术上的具体实.............
  • 回答
    长征五号,这个承载着中国航天雄心的大块头,最近这次发射,嗯,可以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失利”。这个词用得很重,但事实就是这样,尤其是对于像长征五号这样代表着中国航天技术前沿的运载火箭来说,一次的失误,其影响是方方面面的,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吸取教训”就能轻易带过的。咱们得先明确一点,长征五号可不是寻常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