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道光真的曾经想和维多利亚通婚吗?

回答
“道光皇帝有没有考虑过和维多利亚女王通婚?”这真是一个引人遐想的问题,仿佛历史的尘埃里突然冒出了一段跨越国界、跨越皇室的奇特想象。但如果我们要严肃地探讨这个问题,答案是——并没有任何史料记载表明道光皇帝曾经有过与维多利亚女王通婚的意愿或想法。

这并非是说中国人或英国人都没做过类似的浪漫设想,很多历史爱好者或小说家可能都有过这种“如果……会怎样”的脑补,但从史实的角度来看,这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

咱们来拆解一下,为什么这种想法根本不具备可能性,以及那个时代真实的中国和英国是什么样的。

首先,道光皇帝和维多利亚女王生活的时代,尽管有重叠,但他们之间的“距离”之遥远,远超地理概念。

道光皇帝(17821850): 他的统治时期是1820年至1850年。他在位期间,大清正面临着内忧外患,内部有各种起义和腐败,外部则面临着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鸦片战争就发生在他的统治后期(18391842年)。当时的中国,虽然仍然是天朝上国,但内部的衰败是肉眼可见的,统治者也沉浸在“万国来朝”的旧梦里,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也少有主动的国际交往意愿。
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 她的统治时期是1837年至1901年,是英国历史上极其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个时代是工业革命的高潮,大英帝国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版图辽阔,国力鼎盛。维多利亚女王本人,虽然年幼登基,但她成为了大英帝国强大的象征,也是那个时代西方社会女性权力的一个重要代表。

设想他们通婚的可能性,就如同让一个深锁庭院的古代大家闺秀和一个开着蒸汽火车奔波于世界各地的商人想要联姻一样,根本不在同一个时空维度上。

原因一:政治和外交的根本隔阂。

在那个时代,中国和英国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朝贡贸易”与“殖民扩张”的对立。

清朝的观念: 大清皇帝只承认自己是“天朝上国”,其他国家都是“藩属国”,需要按照朝贡体系来交往。所谓“通婚”,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皇家,那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联姻,对象通常是本国权臣、宗室,或者与朝贡体系内的“友好”国家进行。让皇帝的子女去和遥远的、被视为“夷人”的国家联姻,简直是难以想象的荒谬。道光皇帝即便想与外国联姻,也会优先考虑与周边对大清友好的国家,比如朝鲜,而不是一个万里之外、甚至不被清廷视为平等国家的英国。
英国的现实: 英国当时正处于殖民扩张的顶峰。他们想的是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利益,而不是通过“联姻”这种古老的政治手段来与中国建立亲善关系。英国的外交政策,是基于经济和军事实力,是带着强势的现代外交理念来的。他们不可能去寻求与一个东方帝国皇帝的“皇室联姻”,这不符合他们的国家利益和外交逻辑。

原因二:文化和观念的巨大差异。

皇权和继承: 皇室联姻是为了巩固政权、扩大政治影响力。道光皇帝的婚姻对象,自然会考虑其身份、家世以及是否能为大清的统治服务。维多利亚女王是欧洲王室的成员,她的背景对当时的大清朝廷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而且她代表的政体和文化都与大清格格不入。
性别角色和影响力: 尽管维多利亚女王是君主,但在当时的西方社会,女性的政治影响力仍然受到诸多限制,更何况是与一个东方帝国的皇帝“通婚”?这对两国政治格局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反过来,如果道光皇帝想为皇子找一位外国新娘,选择一个远在天边的欧洲女王,这在观念上就更难以接受了。皇帝的配偶选择,也往往需要考虑宗教、文化等方方面面,而英式基督教和英国文化对当时的清朝人而言,是完全不可理解的。

原因三:史料的缺失和现实的可能性。

我们翻遍清朝的官方史书、宫廷档案,以及同期英国的外交报告,没有任何线索指向这样一种可能性的存在。

中英接触的历史记录: 那个时代,中英两国仅有的正面接触,就是因为贸易(特别是鸦片贸易)和随之而来的战争。清朝对待英国的方式,是从最初的“怀柔”到后来的“武力对抗”,核心都是围绕着如何处理一个强大但被视为异类的西方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通婚这样涉及皇室最核心利益和隐私的事情,是不可能被提及的,更不可能被提上议事日程。
英国对中国的认识: 英国对中国的了解,更多是通过传教士、商人、以及后来的外交使团。他们描绘的中国,是一个古老、封闭、但又充满神秘和潜力的市场。即便有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但将其上升到皇室联姻的层面,则是完全不符合当时的认知和现实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出现呢?

也许,这是后人对历史的一种浪漫化想象,试图在两个相隔遥远但都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之间找到某种联系。维多利亚女王是大英帝国的象征,而道光皇帝则代表着清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将他们联系起来,或许是一种对历史“戏剧性”的追求,一种“如果那时中国和英国能和平共处,甚至联姻,会怎样?”的假设。

总结来说,道光皇帝和维多利亚女王之间存在着政治、文化、观念上的巨大鸿沟,并且没有任何历史证据支持“通婚”的可能性。 他们各自生活在自己国家的历史洪流中,所代表的时代和世界观是截然不同的,也根本没有交叉或契合的理由去设想如此一段跨越时空的皇室姻缘。这更像是一个有趣的“思想实验”,而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猜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条真假参半的史料——

该女主年甫二十二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有无匹配?其夫何名何处人?在该国现居何职?若未得夫婿,选一皇子尚之,嗟可行?

前面几句都是真的,道光皇帝的原文原话。但最后一句、即加黑加粗的这句,是造谣,后人编造出来的。

前面 @Charph 答主说,查五月初一的《实录》查不到。这是肯定的。

因为题主说的时间也不对。不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初一,而是三月二十一。

道光皇帝这些话,出自《著扬威将军奕经等向英目干布尔细询英国情形事上谕》(道光廿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就是扬威将军奕经指挥浙东等地战事不利,好在还是抓住了几个英国俘虏。清军从广东调来两个通事(翻译),帮着审讯俘虏。

俘虏当中,有“白夷”和“黑夷”。“白夷”是英国的白种人,“黑夷”是指英属印度殖民地的印度人和孟加拉人。

清军也知道“白夷”的地位比较高,所以列为重点审讯对象。其中有一个叫干布尔的“白夷”俘虏。他向清朝讲述英国国内和英属印度殖民地的很多情报,其中包括维多利亚女王。

奕经随后把审讯的供词写入奏折,呈奏给道光皇帝。道光皇帝看过供词后,产生了很大兴趣,就对奕经等人发出了这道谕旨,提出了很多诺问题,让奕经再仔细审问这个干布尔。

谕旨原文如下,里面并没有“若未得夫婿,选一皇子尚之,嗟可行”这句话——

user avatar

假的。


道光原话是这样的:


该女主年甫二十二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有无匹配?其夫何名?何处人?”(《清宣宗实录》)


没有后面那半句。

他只是询问了英国女王才22岁,为啥就成了一国之主;她现在结婚了没有?如果结婚了他老公叫啥?是哪里人?

道光已经是在自问自答了,完全没必要再假设要是没结婚,我找个皇子给她联姻。

关键是这事还有后续,上面的问题是道光询问扬威将军奕经的,已经很快就查清楚上报了。

该国女主名域多唎,年二十二岁,系老国王侄女,国王无子,故立为主。其夫乃该国所属渣口□骂喇国王之子,名鼻嗹士阿喇拔。该国称为法是口□<满-氵>,乃第一等官职,并不干与国事。”(《清宣宗实录》)

英国的女王叫“域多利”,很明显是维多利亚的音译,而且小维当年确实22岁;而且真的是老国王也就是他伯父威廉四世的侄女。

而且小维那时候确实结婚了,她老公是阿尔伯特亲王,也就是奕经写的“鼻嗹士阿喇拔”。

基本内容都是正确的。

道光通个毛线的婚啊?

而且上面那句话的后半句有个bug:

选一皇子尚之。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古代只有公主娶亲才叫“尚”,我只听过驸马“尚”公主;还没有听过皇子“尚”王妃。

如果我记错了的话,那一定是我记错了了。

另外下面再补个八卦传闻,鸦片战争的第一次定海之战后,清军抓了一批英国俘虏。

其中有个女的。

中有一夷女,颇饶姿色,俗称月多剌三公主。”(《咄咄吟》)

这位“月多剌”,就是维多利亚的另一种音译,月多剌三公主,就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三女儿。

结果这位“三公主”在羁押期间,跟浙江宁波鄞县某位典史的儿子,一不小心看对眼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然后俩人就过上了没羞没躁的生活。

等到清朝与英国和谈后被放回时,这位“三公主”已经被典史儿子搞怀孕了:

与之私通,迨其放还,怀孕已数月矣。”(《咄咄吟》)

据路边社消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位三公主可能接替“月多剌”,成为新一任的英国女王;而三公主肚子里怀的是大清男人的子女,以后说不定能接替三公主成为新一任的女王或国王。


以后的英王估计都要有大清血统了。


嗯,鸦片战争版的“奇货可居”。


三公主肯定是扯淡的,但不排除真有人搞了女战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道光皇帝有没有考虑过和维多利亚女王通婚?”这真是一个引人遐想的问题,仿佛历史的尘埃里突然冒出了一段跨越国界、跨越皇室的奇特想象。但如果我们要严肃地探讨这个问题,答案是——并没有任何史料记载表明道光皇帝曾经有过与维多利亚女王通婚的意愿或想法。这并非是说中国人或英国人都没做过类似的浪漫设想,很多历史爱.............
  • 回答
    我曾经信奉过一个道理,现在想起来,觉得有点好笑,甚至可以说是幼稚可笑了。那就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那时候年轻,总觉得生活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虽然会有一些小插曲,一些小挫折,但最终的结局一定是美好的,一定是“大团圆”的。遇到困难了,就对自己说:“没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考试没考好?“没事,下.............
  • 回答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的感慨,尤其是在看到一些令人扼腕的社会新闻时。“中国人道德滑坡”,这个论断就像一根刺,扎在许多人心头,引发着复杂的思考和争议。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承认,它触及的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多元的社会现象,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首先,我们得承认,确实有一些现象让我们觉得.............
  • 回答
    练剑道,这玩意儿,说实话,它带来的改变,远比你想象的要深远。我有个朋友,以前就是那种典型的“宅男”,平时除了工作就是窝在家里打游戏,脾气也挺爆的,一点小事就能急得跳脚。后来,他不知道怎么回事,鬼使神差地跑去学了剑道。一开始,我以为他也就是图个新鲜,玩几天就没劲了。结果你猜怎么着?他一直坚持了下来,而.............
  • 回答
    山区百姓的脱贫,究竟是不是能简单地归结于修路架桥,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复杂了。当然,路是基础,这话不假。你想啊,过去那些山里的乡亲们,交通不便,想把自家种的粮食、采的山货弄出去卖,那是千难万难。有时候,一年的辛苦就压在几个挑子、几头牲口上,风里雨里,磕磕绊绊,到了集市上,东西没卖出几个好价钱,自己的身.............
  • 回答
    你好,看到你的文字,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你提到了多次殴打谈了四年多的女朋友,并且她现在要赶你走,让你纠结是挽回还是分手。首先,我要非常严肃地指出,“多次暴打”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暴力行为,无论任何理由,这都是不被接受的,并且是违法的。 感情中出现问题,甚至激烈的争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但用暴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许多人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商业结合的疑问。总的来说,确实有可能存在真正具备一定修道基础的人开网店,并出售与修道相关的书籍和法器,但这其中需要仔细辨别真伪,并且概念本身也需要清晰的界定。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1. 什么是“真正的道士”?这是问题的核心。在现代社会,对“道士”.............
  • 回答
    分辨道士的真伪,这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毕竟,我们生活的时代,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真正传承下来的道教,以及披着道士外衣的各种情况,都存在。与其说“分辨真假”,不如说我们是通过了解道教的本质,以及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来做出自己的判断。首先,我们要明白,道教是什么。道教不是简单的算命看风水,也不是单纯.............
  • 回答
    .......
  • 回答
    王道士,全名王圆箓,是敦煌莫高窟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但也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最广为人知的事迹,便是他在20世纪初意外发现了藏经洞(又称“莫高窟第17窟”),以及随后将大量珍贵文物出售给外国人的行为。王道士的背景和发现藏经洞: 普通道士的身份: 王道士并非什么高深莫测的道教大师,他只是一个生活在19世.............
  • 回答
    剑道10:2的胜负,意味着一方(剑道)完胜了另一方(太极剑)。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剑道以其简洁、刚猛、效率著称,而太极剑则更多与飘逸、柔韧、养生联系在一起。因此,面对这样的赛果,会有人疑惑:“10:2打赢剑道的太极剑,这真的是太极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开来,看看“剑道”、“太极剑”以及“1.............
  • 回答
    “饥饿的苏丹”这张照片,准确地说,名为《索马里的女孩》或《索马里饥荒》,是由摄影师凯文·卡特在1993年拍摄的。这张照片一经发布,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也随之而来的是关于卡特本人以及这张照片是否“违背道义”的激烈讨论,这场讨论至今仍未完全平息。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贴上“是”或“否.............
  • 回答
    呵,这话说得真够直接,一针见血。“道德绑架”,这四个字如今听起来就让人头皮发麻,仿佛自带一种阴森的滤镜。你说它是不是所有人为了获得好处的工具?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里面门道深着呢。首先,我们得承认,“道德绑架”这玩意儿,确确实实被不少人当成了达到目的的利器。 想象一下,有没有人.............
  • 回答
    关于道观寺院年长的出家人是否会被“清除出院”,这是一个比较敏感也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清除出院”这个说法本身就不太准确,用在出家人身上,更像是俗世对某些机构的处理方式。在宗教语境下,我们更常谈论的是“退院”、“隐退”或者“移居”等更为温和的词汇。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年长的.............
  • 回答
    袁绍是否“真的连‘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道理都不懂”,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袁绍的性格、能力以及他所面临的局面来 nuanced地分析。总的来说,不能简单地说袁绍“连道理都不懂”。更准确的说法是: 他或许理解了“挟天子”的表.............
  • 回答
    中国古代确实有过道士参与“伐山破庙,扫灭血食鬼神”的记载和传说,但需要分开来看,这类事件并非道教的主流,更非普遍现象,而是存在于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边缘性事件,且其中夹杂着民间信仰、政治斗争和历史演变等复杂因素。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一、 道教的信仰体系与驱邪观念:首先,理.............
  • 回答
    道具枪如果被人偷偷换上真子弹,那绝对不是闹着玩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极其危险和非法的,后果不堪设想。道具枪能否开火?答案是:极有可能可以开火,而且威力可能比预想的要大得多,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危险。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需要了解道具枪和真枪的一些基本原理。 道具枪的设计原理: 道具枪,顾名思义,是为了模.............
  • 回答
    西方经济学用来解读中国道德,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确几个概念:西方经济学指的是什么?中国道德又包含哪些内容?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两者之间可能的交集、碰撞与局限性。首先,我们得聊聊“西方经济学”。它可不是铁板一块,而是有着漫长演变和众多学派的集合。从亚当·斯密.............
  • 回答
    关于“白云观道士在北京二环内有好几套房”的说法,以及白云观的收入问题,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但请注意,对于个人财产和具体财务数据,公开信息非常有限,以下内容主要基于公开报道、对道观运作的普遍理解以及对信息的综合分析。关于“白云观道士在北京二环内有好几套房”的说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个说法本身可能是.............
  • 回答
    韩国的腐败问题以及财阀主导的现象,确实是韩国社会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议题。要说“真的腐败成那样”,这可能是一个过于绝对的说法,但它所反映出的结构性问题和公众感受,是有其深刻根源的。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为什么会有“财阀当道,政府司法行政机关形同虚设”的感受。1. 财阀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力: 经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