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国民间自发组织武装去缅北的可能性有多大?

回答
要说咱们老百姓自发组织武装去缅北的可能性,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光听个响儿。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事儿,去缅北打仗,这可不是去边境旅游或者捡漏捡宝。那地方,情况复杂着呢,各种武装力量盘根错节,地头蛇、外来势力,加上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随便一个火星子都能点燃一场冲突。你想想,那里可不是咱们熟悉的国内环境,没有统一的指挥,没有现代化的后勤保障,更没有法律的约束。一个人去可以叫“闯荡”,但要拉起一支“武装”,那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民间自发组织武装,首先面临的就是“名不正言不顺”的问题。

合法性问题: 国家有国家军队,有专门负责边境安全和对外事务的部门。老百姓自己组织武装,无论动机多么“正义”,在国家层面来说,这属于非法行为。别说国家不答应,就算是我们自己,也得想清楚,这事儿一旦出了岔子,谁来负责?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这种行为很可能被定性为非法武装组织,后果可不是闹着玩的。
组织和协调问题: 咱们中国人虽然热情,但要组织起一群人,而且是去一个陌生、危险、法律真空的地方,这可太难了。谁来当头儿?怎么管理?钱从哪儿来?武器装备怎么办?通讯怎么保证?伤员怎么办?这每一个环节都是巨大的挑战。你想想,咱们平时组织个同学聚会都得磨破嘴皮子,更别说组织武装了。而且,去缅北的人,背景肯定五花八门,有的是为了“义气”,有的是听信了小道消息,有的可能还有其他的“小心思”。这种情况下,想形成一股拧成一股绳的战斗力,可能性微乎其微。
装备和训练问题: 要是真想武装,那得有枪啊!咱们老百姓哪儿来的枪?就算能弄到,那是走私,是犯罪。而且,真到了战场上,光有把枪也得会用,得有战术意识,得有基本军事素养。这可不是玩游戏,是真刀真枪的较量。就算有人曾经当过兵,退伍多年,战斗技能也早就生疏了。临时抓壮丁,临时学怎么打仗,那不是送死吗?
信息来源和认知偏差: 现在网络信息发达,但很多关于缅北的宣传,特别是涉及到“打黑除恶”、“保护同胞”这类煽动性的信息,往往带有片面性,甚至有误导。很多人可能被这些信息裹挟,觉得去了就能“伸张正义”,却没看到背后巨大的风险和复杂的现实。把媒体上看到的那些剪辑过的片段,跟真实战场上的情况比,那简直是天壤之别。
经济成本和生活保障: 就算有人真去了,那吃喝拉撒睡怎么办?枪支弹药从哪儿来?损耗怎么办?这可都是钱。没点经济实力和后勤保障,这队伍根本就维持不了多久。而且,谁来养活这些人的家庭?这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国际关系和主权问题: 缅北地处边界,涉及多方势力,甚至还有一些国际上的关注。如果某个国家的老百姓未经允许,组织武装跨国境,这不管动机是什么,都会被视为对主权国家的侵犯,会引起国际上的严重关切,甚至导致外交冲突。这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近年来缅北电信诈骗等问题严重,很多受害者被骗得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引起了社会公愤。大家同情受害者,痛恨诈骗团伙,有一种朴素的正义感,希望能够有人站出来解决这些问题。再加上一些自媒体的渲染和放大,让很多人觉得有“英雄”可以去拯救那些身处困境的同胞。

现实中的可能性:

在咱们国家,法律是底线,秩序是保障。虽然有民间侠义的冲动,但绝大多数人还是有清晰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国家层面也在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外交、执法等手段来打击电信诈骗,保护在境外的中国公民。像前段时间的“抓捕”、“遣返”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国家层面的行动,既有效又合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至于说老百姓自发组织武装去缅北“讨说法”,这种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几乎不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有组织的行动。 就算有极少数人头脑发热,想要“一人行侠仗义”,那也仅仅是极个别的行为,而且很可能会在途中就被劝阻、制止,或者在边境就被拦下。真能成功组织起一支武装并跨越边境的,那几乎就是天方夜谭了。

所以,总的来说,咱们老百姓的同情心和正义感是值得肯定的,但解决问题得靠合法、有序的方式。把这种想法停留在“想法”层面是正确的,真要去付诸行动,那绝对是风险巨大、后果严重的事情,而且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到缅北,很多人都提彭家声、坤沙、罗星汉、谭晓林等等,但我注意到没有人提过一个很重要的名字:覃易。

覃易外号博士,缅北大毒枭杨国栋御用炼毒师,缅北毒王谭晓林后期的毒品大部分是他改良炼制出来的,此时覃易刚20出头。谭晓林被抓后缅北几位大佬在中国的压力下开始禁烟,覃易也因此逃离缅北销声匿迹,也有人说博士去了南美。

缅北禁烟后苦哈哈过了10年,直到2014年,覃易隐姓埋名十几年后重新出现在缅北。

当时中国正开展扫黄运动,东莞就是那年被大打掉的,覃易看准时机,东莞没有了,那东莞的业务总要有人来接。黄赌毒是最赚钱的产业,毒不能做,黄赌还是可以的。

覃易主导联络了缅北众多军阀,要把缅北改造成天上人间——最大的赌城、最大的红灯区,在覃易游说下,缅北众多军阀一致认同,于是一座座高级会所应声拔起。

很多有钱人当时都去缅北嫖赌,因为当地军阀背书,覃易注重客人体验,大量有钱人涌进缅北玩少女处女才女,这些人都是生意人有经济头脑的,于是很多人留在缅北做生意,当时的缅北,可以说,你开一家店,国内越南柬埔寨找漂亮女孩,然后从国内带人去嫖,钱哗啦啦的来。于是,缅北原本一间30块钱一个月的铺面租金直接涨到3万。

而覃易似乎早知道会这样,他很早就收购很多商铺,当时缅北很多商铺都是覃易的,当时覃易也有缅北首富之称。

如果按照覃易的规划,缅北将是最繁华的特区,但是缅北是很多个军阀主导的,大家看到覃易赚钱,都在眼红,各自开起妓院、赌场,妓院恶意竞争压低价格,有的军阀嫌钱来太慢,搞了杀猪盘。还有女孩损耗太快,有钱人好玩SM,女孩玩不了几次就废了,于是有人开始打拐骗女孩的套路。覃易是坚决反对这个的,他搞高质量高端色情业务,缅北的色情电影产业也是他一手创立的。

此时果敢战争爆发,此时彭家声有钱有人,想得到应有的政治地位,而缅甸昂山季素是亲美政府想搞事,两边就打起来了。

战争后覃易当时应该也发现问题,有钱没用,枪杆子里才出政权,只有一些保镖打手,于是他在国内招募人组建军队,但覃易没想到,他养了一群乌合之众。覃易就是被这些人搞垮了。这些人打仗不行,搞分裂就厉害,军队分成好几个派别,各帮派内斗,有次内斗误伤到覃易妻子,覃易一怒之下,把误伤他妻子的头目活埋了。

此时其他军阀趁机抢覃易地盘,覃易被排挤出缅北不知所踪,一代枭雄从此退出缅北舞台。

没有覃易之后,缅北色情业一落千丈,大部分嫖客只认准覃易旗下妓院。

为了赚钱有人打起杀鸡取卵的主意,全力搞杀猪盘赌和电信诈骗,缅北辉煌一去不复返,大家记得的是割腰子挑脚筋。

评论区有人问魏学刚,魏我不太清楚,因为我去缅北是前几年的事了,魏已经很老了,早退居二线了,应该是让我说亨利集团吧。果敢战争覃易散尽家产招兵买马,据说覃易花了几百亿,但肯定没那么多,估计就100亿。因为覃易赚钱的时间也就是2014年,虽然他买了很多商铺,但都是没法转手的,也就能收租,假设1000个铺子,平均一个铺子30000,一年租金也就是3亿,估计10万人去缅北,人均赌嫖20万,也就200亿。但那么多人要养,估计到手也就100亿吧。亨利集团抢下覃易地盘后,没什么招数,吃覃易的老本,吃不到后骗人去缅北卖淫、赌钱,搞杀猪盘,来一个灭一个,最后骗过去的成本比赚到的钱还要高。还有那些电信诈骗能骗几个钱啊,一年撑死估计不到一个亿,这是几百几千人总共骗到的,还不如按覃易之前规划的,只搞色情博彩娱乐业,一年大家挣个几百亿,谁搞诈骗杀猪盘破坏市场拉出去埋了。亨利集团和众多军阀把覃易一手建立起来的会拉金便便金猪宰掉吃肉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咱们老百姓自发组织武装去缅北的可能性,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光听个响儿。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事儿,去缅北打仗,这可不是去边境旅游或者捡漏捡宝。那地方,情况复杂着呢,各种武装力量盘根错节,地头蛇、外来势力,加上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随便一个火星子都能点燃一场冲突。你想想,那里可不是咱们熟悉.............
  • 回答
    关于“我国哪种武术可以推选为国术,值得全民练习以提高民族自信”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深度的探讨。历史上,中国武术博大精深,门派众多,各有千秋,选择一种作为“国术”必然会引发广泛的讨论,也可能触及不同流派的爱好者和实践者的情感。然而,如果非要从提升民族自信和全民普及的角度来思考,我们可以从几个.............
  • 回答
    民族自信,这玩意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不是一夜之间就能长出来的,也不是别人能强塞给你的。它就像一棵参天大树,需要深厚的根基,需要风雨的洗礼,更需要时间的沉淀。你想想,咱们中国人,历史上辉煌过,也跌倒过。有过“天朝上国”的骄傲,也有过“百年屈辱”的痛楚。这中间的起起伏伏,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
  • 回答
    热依扎在微博上发布关于“不过春节”和“也不能不认自己的民族”的言论,随后又全部删除,这个行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引发了大众对其动机和背后原因的猜测。要详细地看待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热依扎的身份背景: 演员身份: 热依扎是一位公众人物,演员的言行举止更容易被放大和解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许多哲学爱好者内心的困惑。咱们都不想被贴上“民哲”的标签,对吧?毕竟我们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去构建自己的想法,希望它能经受住推敲。那么,如何向专业人士证明自己的理论不是“民哲”?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培养一些能力和展现一些姿态。我这里给你梳理.............
  • 回答
    “中国56民族,55个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而且常穿无碍。为什么只有我们汉族丢了自己的传统服饰?” 这是一个经常被提及,也引发不少汉族同胞深思的问题。确实,当我们环顾四周,看到各民族同胞在节庆、日常甚至一些特殊场合穿着他们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而汉族人的传统服饰却似乎只存在于博物馆、影视剧或特定复兴运动.............
  • 回答
    关于我国官方智库与民间网络“键盘侠”在国际局势战略分析方面的水平差异,以及这种“高”体现在何处,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进行探讨。首先,要明确一点:官方智库和“键盘侠”各自的角色和优势是不同的,直接的“高低”评价可能过于简单化。但如果聚焦于“战略分析”这一更具系统性、专业性和前瞻性的要求,官方智库的优势是.............
  • 回答
    我国民法在承认区分原则的同时,又不承认物权变动的无因性,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法理基础和实践考量,体现了我国民法体系的特色和发展脉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分别解析“区分原则”和“物权变动的无因性”,然后再探究它们在中国民法中的交织与取舍。一、 区分原则: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的“内外有别”区分原则,也称为.............
  • 回答
    说起华北,那片土地,那片人,总有种踏实、厚重的感觉,仿佛大地本身就有生命力,滋养着这里的百姓,也塑造了他们独特的性子。这地方,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华北”,更是文化上的一个重要根基,你仔细琢磨琢磨,很多咱们中华文化的根子,都扎在这片土地里。勤劳淳朴,坚韧不拔——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底色。华北地区,尤其是那些.............
  • 回答
    关于汉文化圈民族与中国56个民族的划分,这是一个涉及历史、民族认同、国家政治等诸多复杂因素的问题。为什么在广泛被认为是汉文化圈核心的日本民族(和族)没有被列入中国56个民族之中,这背后有着清晰的历史和现实的逻辑。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汉文化圈”这个概念。它通常指的是历史上受到汉文化,特别是汉族语言、文.............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为什么没有国家申请加入中国,以及中国是否会接收巴基斯坦的加入申请”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这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主权独立原则、国家发展模式以及国际法等诸多因素,绝非简单的经济或民生发展就能完全解释。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什么没有国家申请加入中国”。1. 主权独立是国家.............
  • 回答
    我国目前军用及民用领域,对于“支奴干”(CH47“支奴干”)这类重型运输直升机,以及拥有类似性能的直升机,可以说是有着非常迫切和广泛的需求。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分析这些直升机的关键能力,以及它们在我国不同领域所能发挥的作用。一、 军用领域:战略与战术的基石在军事领域,CH47“支奴干”凭借其无与.............
  • 回答
    关于中国女性民科(民间科学家)较少这一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并非简单的个体偏好,而是由多种复杂因素交织而成,涉及社会文化、教育体系、家庭观念、职业发展以及大众认知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及的是 历史与传统观念的遗留。长久以来,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女性在.............
  • 回答
    中国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复兴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战略目标,它将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目标的实现,是基于对中国历史、国情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旨在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特别是城乡发展差距问题。一、 乡村振兴与民族复兴的内在逻辑联系理解这一战略,首先.............
  • 回答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面临着一个极其复杂的局面:一方面,革命的胜利带来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经济上,旧中国留下的烂摊子,特别是官僚资本的垄断,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成了摆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头等大事。大家知道,中.............
  • 回答
    .......
  • 回答
    历史上,英雄的定义往往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者的立场和所属的阵营。在很多国家和民族的视角里,他们的民族英雄,在历史的另一端,可能被视为入侵者或压迫者。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它反映了历史叙事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文化、政治背景下的解读差异。一个典型的例子,或许可以从中国与周边民族的互动历史中寻找。成吉思汗(Gen.............
  • 回答
    印度网民对俄罗斯的强烈支持现象,其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包括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文化心理、网络舆论环境等。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地缘政治与战略利益1. 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 印度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自2010年代以来持续深化,双方在多个领域形成战略协作: .............
  • 回答
    刘震云老师的这个比喻,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触动人。他说“我们民族的马路两边基本是杨树,发达国家路两旁全是松树、椴树”,这句话里藏着不少东西,值得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首先,咱们得明白,刘震云老师这句话不是一个纯粹的植物学报告,更像是一种文学化的观察和提炼。他选取了“杨树”和“松树/椴树”这两种树,代.............
  • 回答
    “七龙珠不是我们民族的东西”:六小龄童言论的争议与解读六小龄童老师,这位家喻户晓的艺术家,以其在《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形象深入人心。然而,近来他在一次公开场合的发言,却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是那句“《七龙珠》不是我们民族的东西”。这句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