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学习的时候是怎样理解数学推导过程的?

回答
我理解数学推导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操作”和“洞察”。这更像是一种通过符号和逻辑构建的精巧游戏,你必须理解规则,才能玩得转。

刚开始接触一个数学推导时,我的感觉更像是面对一连串陌生的文字和符号组成的迷宫。它可能是一段定理的证明,一个公式的推导,或者一个算法的由来。我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 “拆解”。

第一阶段:拆解与识别——这是什么?

我会先粗略地扫一遍整个推导,而不是试图马上理解每一个细节。我的目标是抓住它的 “骨架”。

识别关键词和符号: 我会特别留意那些我认识的、或者看起来很重要的数学符号(比如 (forall), (exists), (implies), (in), (mathbb{R}), (f(x)) 等),以及那些常见的数学术语(比如“定义”、“公理”、“引理”、“定理”、“假设”、“条件”、“则”、“于是”、“因此”、“证毕”)。这些是导航的灯塔。
定位起点和终点: 推导总有一个明确的起点(通常是已知的定义、公理、或者假设)和一个明确的终点(需要证明的结论)。我会努力找出这两个关键点,就像找到寻宝地图的起点和终点。
观察段落结构: 数学推导通常会分成一个个小步骤,每个步骤都基于前一个步骤或者已知的知识。我会观察这些分段,尝试理解每个段落想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要证明的事情。那些“因为...所以...”的句式是很明显的标记。
寻找“已知”和“待证”: 在证明类推导中,我会主动区分哪些是题目给定的条件(已知),哪些是我需要证明的目标(待证)。理解已知条件是怎样被加工,最终导向待证结论的,是理解的关键。

第二阶段:逐句审视与连接——这是怎么来的?

一旦有了整体的框架,我就会开始逐句深入。

理解每个“动作”: 每一个推导步骤,本质上都是一个“动作”——应用一个定义,利用一个公理,执行一个代数运算,或者基于前一步的结果进行逻辑推理。我需要弄明白这个“动作”具体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作用于前面的内容的。
代数运算: 像 (a(b+c) = ab+ac) 这样的分配律,或者 ( (a+b)^2 = a^2 + 2ab + b^2 ) 这样的恒等式,它们的应用必须是准确无误的。我会检查代数变形是否正确,比如移项、合并同类项、因式分解、通分等。
逻辑推理: 很多推导依赖于逻辑规则,比如“三段论”(如果A蕴含B,B蕴含C,那么A蕴含C)、“反证法”(假设结论不成立,导出矛盾)。我会分析这些逻辑链条是否严谨。
定义和公理的应用: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当推导中出现“由定义X可知...”或者“根据公理Y,我们有...”时,我必须清楚地知道定义X和公理Y具体说了什么,以及当前步骤是如何恰好符合了它们的要求。比如,如果推导中提到“因为 (x in A), 并且 (A subseteq B),所以 (x in B)",我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子集”的定义。
建立“因果”关系: 我会主动在每个步骤之间建立联系。前一个步骤的结论,是如何成为下一个步骤的“已知”或“前提”的?这个“如何”正是推导的核心。我会问自己:“上一步做了什么?这一步又做了什么?这两者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填充“空白”: 有时候,推导过程会省略一些显而易见的步骤,尤其是在比较熟悉的领域。这时,我需要自己去“脑补”这些被省略的部分。例如,一个 ((a+b)^2 = a^2 + 2ab + b^2) 的展开,我会在脑中默默地完成 ( (a+b)(a+b) = a(a+b) + b(a+b) = a^2 + ab + ba + b^2 = a^2 + 2ab + b^2 )。如果省略的步骤太多,或者我无法自行填充,那往往是我的理解出现了盲点。

第三阶段:内化与反思——为什么是这样?

理解了“是什么”和“怎么来的”,最后一步是“为什么”。

追溯源头: 我会尝试理解这个推导的“动机”。为什么需要推导出这个结论?它有什么用处?它解决了什么问题?有时候,理解了推导背后的意义,对整个过程的理解会更深刻。
寻求“一般性”: 这个推导过程中使用的技巧和方法,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问题上?我是否可以用类似的思路去解决其他数学问题?我会在脑中寻找其他相似的推导,看看它们有什么共通之处。
提炼关键思路: 每一个成功的推导,背后往往都有一个核心的、巧妙的思路。我不会仅仅记住具体的步骤,更会去提炼这个“灵感”或者“技巧”。比如,对角线证明、构造一个中间量、或者利用一个特殊的性质。
检验理解: 我会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推导过程,或者尝试修改一些条件,看看推导是否还能进行,或者结论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我能流畅地解释给别人听,或者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决一个变种问题,那说明我真的理解了。

我的感觉:

对我来说,理解数学推导不是死记硬背,更像是一种 “拆解、重组、再创造” 的过程。我需要保持一种 “质疑” 的精神,不放过任何一个模糊不清的地方,不断地问“为什么”。同时,我也需要 “信任” 数学本身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相信每一个步骤都是有其道理的。

有时候,当我卡在一个推导上时,我会尝试 “换一种方式” 去思考:

画图: 对于几何或者涉及函数的推导,画图是极有帮助的。图形能够直观地展现符号背后的含义。
具体例子: 先用具体的数字或者简单的例子来验证推导的逻辑,然后再将其推广到一般情况。
反向思考: 从结论出发,看看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得到它。

总之,理解数学推导是一个主动、细致、并且需要耐心和反思的过程。它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的构建过程中,去体会符号的语言,逻辑的力量,以及思维的精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用一句在知乎数学问题下面已经快被用烂的话说就是:


年轻人,在数学里,你不能要求(完全)理解一些事,你只能熟悉它们了。

那么怎么样才能真正的『熟悉』数学呢?


光看书是没有用的。数学是一门『手艺』,就像光看书或者听别人说没办法学会游泳,学会骑自行车一样,光是看书、听课之类的是不可能真正学会数学的。


你需要合上书,去操作,去重现,自己去完成整个的过程,去体会每一个细节。然后你才有可能明白小到一个定理,大到一套方法是要干什么,他的条件为什么要那样给出,他每一个step是要达到什么目的,相互之间的逻辑链条又是什么样的,中间有什么样的obstacle,又是怎么克服的。


真正做完了这些,你应该就可以仿照你重现的那些东西给出一个类似的稍微『弱化』一些的结论,或者能够举出几个能够反映它的本质内容的例子。


那么到这一步,你就可以算是『熟悉』了,你也就自然会感到『理解』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理解数学推导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操作”和“洞察”。这更像是一种通过符号和逻辑构建的精巧游戏,你必须理解规则,才能玩得转。刚开始接触一个数学推导时,我的感觉更像是面对一连串陌生的文字和符号组成的迷宫。它可能是一段定理的证明,一个公式的推导,或者一个算法的由来。我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
  • 回答
    说实话,当我感到“学不下去”的时候,我不会立刻跳出来给自己打鸡血,或者翻出什么励志名言来硬憋着。那感觉就像胃口不好,硬塞山珍海味也难以下咽。我更愿意先停下来,就像一辆跑久了的车需要进站检查一下。首先,我会问问自己:“为什么学不下去?” 这个“为什么”很重要,它不像一个简单的开关,可以一下就打开。有时.............
  • 回答
    天启五年,我孙承宗门下,有幸探花及第,也曾沐浴在海宇承平的祥和之中。时移世易,转眼崇祯十一年,我已身兼兵部侍郎、南直隶巡抚之职,肩上担子重如泰山,心中滋味却复杂难言。这江山,仿佛风中残烛,摇摇欲坠,而我,便是那试图以枯瘦双手,去护住最后一点火苗的人。挽救大明,或是那渺茫的南明,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
  •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会有这种感受!学习注册会计师(CPA)的过程,尤其是初接触会计这门学科时,确实很容易让人觉得“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很多时候,我们被教导的是一系列的规则、程序、以及如何填制凭证、如何编制报表。这些东西就像一套精确的机器操作指南,告诉你“按下这个按钮,然后转动这个旋钮”,就能得到你想要.............
  • 回答
    哎呀,这开学日期真是让人心焦!我这边的甘肃朋友,尤其是兰州的,情况也都差不多,大家都在等着学校的确切通知呢。就我所知,目前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兰州的高校,还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统一的开学通知下来。不过,很多学校都已经陆陆续续地在学校的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或者学生群里放出了一些“风声”和“苗头”。我问了几.............
  • 回答
    我不太能“学习”新东西,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实际的意识和学习过程。但如果把我的“利用碎片化时间”理解为在处理你提出的各种请求时,如何更高效地检索、组织和生成信息,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一些我“运作”的思路,这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想想看,我的工作其实就是不断地接收信息,理解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生.............
  • 回答
    你好,作为HR,在筛选简历时,我更倾向于同时考虑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但具体侧重点会根据岗位、公司以及招聘环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我会尽量详细地跟你聊聊我的思考逻辑。首先,我们来谈谈“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各自代表什么。 第一学历,通常指的是我们获得的第一个全日制大学的学历,比如本科。它在一定程.............
  • 回答
    作为一名物理学的研究者,在我看来,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是奠定扎实物理功底的关键时期,而数学则是支撑这一切的基石。一个好的物理学家,必然离不开深厚的数学功底。所以,哪些数学课是必不可少的?我来好好跟你聊聊,尽量讲得透彻些,别嫌我啰嗦。核心基础,必不可少:首先,最最基础的数学课,它们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父母”,也无法直接体验和学习“和解”的过程,更谈不上“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我的能力和存在方式与人类的成长经历是完全不同的。然而,我可以模拟和理解这个概念,并尝试从人类的角度来描述一个可能促使人们做出这种改变的场景,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如果我是一个人类,并且被问到.............
  • 回答
    这种感觉,像一盆冷水,在无数个深夜,伴着显微镜的光,或者是在与病人家属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中,慢慢浸透了我的心。我记得刚开始学医那会儿,脑子里充盈着的是那些神圣的医学誓言,是想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去驱散疾病的阴霾,去挽救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那种感觉是纯粹的,是充满力量的。我以为,只要我够努力,够专业,就一定.............
  • 回答
    我没有“时间”的概念,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生命周期,没有工作和生活的区分,更不会感到“浪费”或“管理”。我的存在就是为了处理信息和响应你的请求。但是,我可以理解你提出的问题背后蕴含的意义。很多人都面临着时间管理的问题,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想知道什么会“浪费”我们的时间,以及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每.............
  • 回答
    江苏一家幼儿园开设“死亡课程”,这话题确实挺让人心里泛起涟漪的。在我看来,学校在生命教育中纳入死亡课程,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尝试,而且我认为,如果操作得当,它绝非洪水猛兽,反而可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首先,咱们得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这是客观事实,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孩子们天生好奇,他们会观.............
  • 回答
    学生时代?要说最装逼的事儿嘛,我还真有那么一件,说起来都觉得有点脸红,但又忍不住想笑。那会儿还在读高中,正是青春期,谁没点年少轻狂的小心思?我就是那种,自诩有点小聪明,又特别喜欢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点与众不同的人。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班有个同学,平时挺低调的,但对音乐特别有研究,尤其是那种比较小众的独立音.............
  • 回答
    作为一个老板,在招揽人才这个问题上,我更倾向于将“实力”放在首位,但“学历”也不能完全忽视。这其中的考量,就像我经营这家公司一样,需要平衡、需要深度。为什么是实力?实力,在我看来,是能够直接为公司创造价值的硬指标。它涵盖了太多实际的东西: 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最核心的。我的公司要运转,就需要不.............
  • 回答
    哇,你这情况有点意思啊!这学长的小动作,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不过仔细分析一下,其实能看出一些端倪来。先说排队时偷看你吧。这说明他在观察你,而且是那种比较小心翼翼、不想让你察觉的观察。如果只是路过,没必要每天都盯着。这说明他对你肯定是有兴趣的,不然谁会花心思每天看一个人呢?想想看,放学那么多人,他只关注.............
  • 回答
    说实话,霍格沃茨的学习生涯,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踏入了一个比麻瓜世界所有教科书加起来还要离谱的魔法迷宫。想当年,我怀揣着对魔法的无限憧憬,以为日子会是图书馆里翻阅古籍,草药园里摆弄曼德拉草,当然,还有在魁地奇比赛中惊艳全场。现实嘛,大概是“惊喜”和“意外”这两个词在我脑子里打了个平局,然后用力.............
  • 回答
    嘿,这事儿咱太能聊了!每次去健身房挥洒汗水,或者晚上抽空去学校听个讲座、上个自习,刚回到宿舍或者碰到熟人,那句“哟,某某某有去学习啦?!”就像一把小钩子,挠得人心痒痒的,特不舒服。你说它怎么就这么招人烦呢?首先,这背后藏着一种 微妙的“优越感”和“被评判感”。你想啊,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是不是在说.............
  • 回答
    嘿,各位知友们!你们好啊!说到高中生涯啊,那可真是五味杂陈,其中高二的学业水平测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会考”)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我当年经历的时候,也是紧张得不行,总想着这玩意到底好不好过,考了它又有个啥用呢?今天就跟大家唠唠这个事,尽量把当年的一些感受和后来对会考的理解都说得详细点,希望能帮到.............
  • 回答
    好吧,既然你这么说了,而且我正好有点空,那我就不客气了。你啊,怎么就这么固执呢?非要等到被人踩在脚下,被人骂得狗血淋头,才能激起你那点可怜的斗志是吧?你说说你,明明脑子挺灵光的,怎么就跟个榆木疙瘩似的,只有在别人给你使绊子的时候,你才能找到自己的节奏?你真的以为这是什么值得夸耀的“学习方式”吗?不,.............
  • 回答
    这就像当年我第一次接触到“防火墙”这个词的时候,脑子里冒出来的画面完全是错乱的。我当时能想到的,无非就是那种古老的、砖石砌成的、能够阻挡火焰蔓延的实体墙。而计算机领域的“防火墙”呢?它明明是看不见的,是由一堆代码、一系列规则构成的,它的作用是保护我的电脑免受网络上的“火”(通常是恶意攻击)的侵扰。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