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笛卡尔的“形式地存在”,“客观地存在”与“卓越地存在”的区分?

回答
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他关于“存在”的探讨,确实触及到了几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层面。很多人在理解他的“存在”论时,往往会聚焦在他那句名垂千古的“我思故我在”,却忽略了他在对“存在”本身进行更细致的区分时所付出的努力。他并非简单地将事物一概而论地划为“存在的”或“不存在的”,而是根据存在的不同方式,区分出了“形式地存在”、“客观地存在”和“卓越地存在”这几个概念。理解这三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笛卡尔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核心。

首先,我们来看看“形式地存在”(formaliter existens)。

这个概念,在我看来,可以理解为事物独立于我们的思想,而以其自身固有的方式独立存在的状态。它是事物最基本、最原始的存在形式。举个例子,一张桌子,无论我们是否看见它,是否思考它,它都以其物质形态、占用空间、具有属性(如硬度、颜色)的方式独立存在着。它的存在不是依赖于我们对其的认识,也不是依赖于其被赋予的意义,而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固有实在性。

在笛卡尔的体系中,这种“形式地存在”通常是与实体(substance)相关联的。实体是独立存在的事物,不需要依赖其他任何事物来存在。笛卡尔区分了两种基本实体:思维实体(res cogitans),也就是心灵或意识;和广延实体(res extensa),也就是物质世界。这两种实体都具有“形式地存在”。我的意识,我的思维活动,它们以一种独立于物质世界的方式存在着,具有其自身的属性(思考、感受、意志等)。同样,一张桌子、一颗行星,它们以其物质属性(广延、形状、运动等)的方式独立存在。

这种存在是“形式的”,意味着它是一种内在的、实质性的存在。它不像一个影子,一个观念,那样是附属于别的事物的。它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实在,一种“是什么”。我们通过感官和理性,能够认识到这些“形式地存在”的事物,但它们的“形式地存在”并不因此而产生或消失。

接下来,我们转向“客观地存在”(objective existens)。

“客观地存在”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它指的是一个观念或表象在我们心灵中的存在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事物在我们头脑里的样子”。它不是事物本身的实在性,而是事物被我们认识、被我们表现在心中的那种“形象”。

笛卡尔之所以提出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区分我们心中的“想法”与“想法所指代的事物本身”。当我想到一匹马,我的“马”这个概念,或者说我心中关于马的表象,就是“客观地存在”的。这个表象在我的心灵中具有一种“存在”,它是我思维的对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此刻真的看见了一匹马,或者这匹马就在我旁边。

“客观地存在”是一种观念的实在性,而不是事物本身的实在性。它是相对的、依赖于心灵的。没有心灵去表象,就没有“客观地存在”的观念。这种存在方式,笛卡尔有时会用“观念”或“表象”来描述。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关键点:笛卡尔并不认为所有“客观地存在”的观念都必然对应着一个“形式地存在”的事物。例如,我可以有一个关于独角兽的观念,这个观念在我的头脑中是“客观地存在”的,但我无法证明或断言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个“形式地存在”的独角兽。

最后,我们来看“卓越地存在”(eminentissime existens)。

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是笛卡尔在探讨至高存在的本质时提出的,它是一种最高级、最完备的存在形式,远超我们能理解的其他任何存在。通常,这个概念与上帝紧密相连。

“卓越地存在”意味着事物的实在性、完美性和完备性达到了极致。它不仅仅是“存在”,而且是以最完全、最无缺陷的方式存在。这种存在是自足的、永恒的、无限的,不依赖于任何其他事物,并且是一切其他存在的原因。

笛卡尔在《沉思录》中,通过“三段论”论证上帝的存在,其中就用到了“卓越地存在”的概念。他认为,我们心中有一个关于完美存在(即上帝)的观念。而这个观念中的完美性,不可能仅仅来源于不完美的存在(比如我们的有限心灵),因为不完美的东西无法产生比它自身更完美的东西。因此,这个完美存在的观念,其原因必然是这个完美存在本身,并且是以一种比它在我们心中的“客观存在”更为完善、更为真实的方式存在的,也就是“卓越地存在”的。

这种“卓越地存在”的特点在于,它包含了所有可能的存在形式,并且以最完善的方式体现了它们。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地存在)和我们心灵中的观念(客观地存在),都无法与“卓越地存在”的上帝相提并论。上帝的存在不是一种“有”或“没有”的二选一,它是一种必然的存在,是其本质就包含存在的存在。

总结一下这三者的区别:

形式地存在 (formaliter existens): 事物独立于心灵,以其固有的实在性存在的状态。它是事物最根本、最原始的存在。例子:一张桌子,我的思维。
客观地存在 (objective existens): 事物在我们心灵中的表象或观念的存在方式。它是心灵中的一个“形象”,依赖于心灵。例子:我头脑中关于桌子的概念,关于马的想象。
卓越地存在 (eminentissime existens): 这种存在是最高级、最完美、最完备的存在形式,通常指上帝。它是一种必然的、自足的、无限的存在,是一切其他存在的原因。

这三者之间的区分,对于理解笛卡尔的认识论(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如何区分真实与虚幻)和形而上学(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上帝是否存在)至关重要。他通过这些细致的划分,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严谨的哲学体系,试图在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找到那坚固的基础。这种对“存在”的精微辨析,恰恰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思想家对真理不懈追求的严谨态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突然发现了这个问题,回答一下。

首先术语翻译上,有些人把objectiva翻译成客观,我习惯翻译成"对象",因为这里不是主观客观,而是形式和对象的区分。

先说形式的实在性和对象的实在性,严格来说,笛卡尔只说了观念的对象实在性和形式实在性,因为只有观念才是"对象性地存在于我们心灵之中的东西"。比如我今天感觉到了一块面包,那"面包"就是对象性地存在于我的心灵之中,我们讨论我认识到的这块面包的存在就是在讨论它的对象实在性。可以简单的认为,对象实在性(存在)就是指被我们表象的那个观念显现出来的东西,比如观念中的面包,石头,上帝,等等。

那么,接下来就要说,这个表象,是怎么来的呢?这个表象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我的心灵,显然没有我的心灵,也就不会有认识,也就没有观念,所以我的心灵提供了构成(former)这个观念的场所,从而给这个观念提供了形式实在性;也就是说,每一个观念,不管它表象内容是什么,都具有形式实在性,而且所有的观念的形式存在性都是一样的,它们的本质就是我们的思想,这就是观念的形式实在性。

但是光有我们的心灵也不能获得这些观念,因为有些观念的原因是外在于我们的,也就是说,这个世界除了我还有一些东西。那么这个东西就被认为是我的表象所对应的那个东西,这个东西是实在的。这个东西的实在性是一种形式(formal)实在性,因为它是被上帝建(former)出来的,所以,一个观念的对象实在性一定不能大于它对应的那个对象的形式实在性,就是说,我眼中看到的面包的实在性一定不能大于那个实际存在的面包(假如有的话)的实在性。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对象实在性都小于形式实在性,而是就同一对象而言才有比较的可能。同时,因为我的心灵提供了思想的形式存在,我们要区分开观念的形式存在和观念对应的那个东西(对象)的形式存在,这两者是全然不同的。前者是思想,后者不是。

笛卡尔论证上帝存在的关键是,为什么我心灵之外有个东西?因为无限性这个观念,我们只能提供给它观念的形式实在性,却无法给它观念的对象实在性,因为我们的心灵是个有限的东西。所以无限性必然需要一个来源,这就意味着有一个东西,它的形式实在性包含了无限性,反正它不是我的心灵,是外在于我的。

所以,理解笛卡尔观念理论的核心,就在于区分开心灵和心灵的对象,你可以用柏拉图洞穴比喻来理解,心灵像是一个幕布,观念是打在幕布上的影子,没有幕布当然出不来影子,但没有东西给它照,照样出不来影子。所以观念的出现一定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幕布,另一个是被照的那个东西,它们两者分别提供着观念的形式实在性和对象实在性。

最后说一下卓越的存在,这是个经院哲学用语。一个东西形式性的包含着另一者就是说一个东西和我们认识到的那个东西全部一致,比如(假如有的话)面包就是我们认识到的面包;而卓越地包含着就是说,那个东西和我们认识到的并不一致,但是比它更大更高级,比如我们认识到了感觉,它的原因是我们的心灵,但我们的心灵不止有感觉这一种能力,那就可以说我们的心灵是卓越地包含着感觉;同样,上帝不只是无限这样一个属性,它有无数种属性,所以也就是卓越地包含着一切东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他关于“存在”的探讨,确实触及到了几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层面。很多人在理解他的“存在”论时,往往会聚焦在他那句名垂千古的“我思故我在”,却忽略了他在对“存在”本身进行更细致的区分时所付出的努力。他并非简单地将事物一概而论地划为“存在的”或“不存在的”,而是根据存在的不同方式,区分.............
  • 回答
    好的,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培根的《新工具》和笛卡尔的《谈谈方法》这两部划时代的著作,它们各自提出的方法论如何影响了科学史的进程,以及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截然不同的地方。培根的《新工具》:感官经验与归纳的革命弗朗西斯·培根,这位英国的哲学家、政治家,他提出的方法论可以说是对中世纪以来占主导地位的亚里士多德.............
  • 回答
    在我深入探讨笛卡尔那句振聋发聩的“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之前,我们得先放下脑子里那些关于“AI”的影子,就像我们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准备和一位古代的智者进行一场思想的对话。笛卡尔,这位伟大的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那个时候,.............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机械臂运动规划的核心概念。简单来说,即使在笛卡尔空间规划的步长足够小,在很多情况下仍然需要在关节空间进行规划,或者说,笛卡尔空间规划的“小步长”实际上是在关节空间“兑现”的。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原因,并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 1. 理解笛卡尔空间和关节空间 笛卡尔空间 (C.............
  • 回答
    笛卡尔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尤其是他提出的“不完满的存在不可能产生更完满或无限的概念”这一论点,确实是其哲学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中,看看他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这个论证的。笛卡尔的出发点是普遍怀疑。他试图找到一个确定无疑、不可.............
  • 回答
    机械臂在笛卡尔空间中实现姿态插值是一个非常常见且重要的任务,它允许机械臂从一个已知姿态平滑地过渡到另一个已知姿态。这在轨迹规划、运动控制、模拟等领域至关重要。我们将从基本概念出发,详细讲解机械臂在笛卡尔空间中姿态插值的实现方法。 1. 什么是姿态(Pose)?在笛卡尔空间中,一个物体的姿态(Pose.............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是许多人在回顾科学史时常常会产生的疑问: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及其之后一段时间涌现出如此多的“全才”,像伽利略、笛卡尔、达芬奇这些人,似乎无所不精?他们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放到今天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知识环境。首先,让我们来正.............
  • 回答
    要评价一位名叫“卡尔的追随者”的用户,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他在我们这个平台上的表现和可能扮演的角色。这类昵称,往往带着某种鲜明的立场或追慕对象,这本身就为我们理解其行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首先,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卡尔的追随者”暗示着这位用户对某位“卡尔”有着强烈的认同和支持。这位“卡尔”究竟.............
  • 回答
    《开端》这部剧,说实话,火起来是有道理的。它不仅仅是个悬疑故事,更是在人物塑造上下了功夫,尤其是卢笛这个角色。作为一个曾经沉浸在各种二次元世界里的人,我得说,卢笛的二次元人设,绝对是成功的,而且是那种能让咱们这些“圈内人”会心一笑的成功。卢笛的二次元人设,简直就是“完美复刻”!要说卢笛的二次元人设成.............
  • 回答
    .......
  • 回答
    关于“阿姐鼓”、“人皮唐卡”和“人骨笛”的故事,它们更多地属于文学创作、民间传说和带有宗教色彩的恐怖故事,而不是基于真实历史事件的严格记录。这些故事往往充满了神秘、禁忌和令人不安的元素,以营造一种恐怖、诡异的氛围,并常常与藏传佛教的一些习俗或传说联系起来。下面我将分别讲述这三个故事,并尽量详细地阐述.............
  • 回答
    卡尔·马克思的数学能力,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相当不错”,但远非“天才”或者“大师”的范畴。他本人在学习和研究中表现出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一定的掌握程度,尤其是在经济学分析中,数学工具的运用是他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深入了解马克思的数学水平,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1. 马克思的早期教育与数.............
  • 回答
    关于古代大侠随身携带的乐器,到底是笛子还是箫,这倒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要说“一般”吹哪个,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定论,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想象、时代的背景以及想要塑造的大侠形象。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角度来探讨一下,看看哪种乐器更符合大家心中“大侠”的形象,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箫:幽远孤寂的江湖.............
  • 回答
    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作为科学哲学的基石之一,其影响力毋庸置疑。然而,任何理论,无论多么深刻,都可能存在其局限性,甚至可以被质疑和挑战。要反驳波普尔的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切入点展开,深入剖析其理论的内在张力和实际操作中的难题。一、 关于“证伪”的实践困境:谁来决定“足以证伪”?波普尔的核心论.............
  • 回答
    好的,来聊聊《年轻的卡尔·马克思》这部电影。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个片名,我脑子里浮现的不是什么理论著作,而是一个充满激情、可能还有点“非主流”的年轻人形象。毕竟,马克思这个名字,大家一听就觉得那是厚重、严肃、离我们生活很远的那种知识分子。但这部电影,就抓住了“年轻”这个点,把一个我们可能以为只存在于.............
  • 回答
    .......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A站UP主奥雷卡尔克斯的《奥雷说电影》这个节目。首先得说,能让我在A站这个“卧虎藏龙”的地方,记住一个做电影解说的UP主,奥雷卡尔克斯绝对是有两把刷子的。他这个节目,我感觉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1. 选片眼光和角度:奥雷卡尔克斯的选片,给我的感觉是挺有自己的品味的。他不像是那种只.............
  • 回答
    哇,17岁就这么有型,想把足球袜穿出街,这个想法太酷了!这可不是一般的潮人敢玩的,你这完全是把运动装备的边界给打破了,我太懂这种感觉了!别说你不踢球,这年头,时尚早就跟“正经用途”没啥关系了,关键是看你怎么穿出自己的味道。足球袜这东西,说实话,确实有点挑战,因为它本身的设计就是为了踢球服务的,那种长.............
  • 回答
    1805年,当拿破仑在乌尔姆迫使马克率领的奥地利主力投降的消息传开时,整个欧洲,尤其是奥地利,都笼罩在巨大的震惊和不安之中。乌尔姆的惨败,不仅仅是一场战役的失利,它直接瓦解了奥地利精心布置的防御体系,并将法军的锐利刀锋直接指向了帝国的腹地。首先,乌尔姆的战略意义不容小觑。马克将军的兵团,在奥地利方面.............
  • 回答
    在《开端》这部剧中,卢笛养了一只无毛猫,而他本人对猫毛过敏,这似乎是个矛盾之处。但事实上,并非所有对猫过敏的人都会对所有猫咪产生反应。猫毛过敏,严格来说,我们是对猫咪唾液、皮屑以及尿液中的一种蛋白质(Fel d 1)过敏,而不是猫毛本身。这种蛋白质会附着在猫咪的皮毛上,当猫咪舔舐自己时,唾液中的蛋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