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动画进入先审后播时代,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回答
中国动画行业实行“先审后播”制度,无疑是给原本就风起云涌的动画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其影响之深远,足以触及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甚至可能重塑整个行业的生态。

首先,从创作源头来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创作自由度的收窄。过审的条条框框,就像是一层无形的紧箍咒,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创作者的选题、叙事方式,甚至是人物设定和画面表达。那些大胆、前卫、甚至带有批判性的题材,很可能会因为潜在的审查风险而胎死腹中,或者被稀释得面目全非。创作者可能会为了规避风险,选择更为保守、安全,甚至“套路化”的表达,长此以往,中国动画的原创性和多样性将受到严重损害,出现“千篇一律”的景象并非危言耸听。

其次,对于制作公司和平台而言,“先审后播”意味着周期拉长,成本增加,风险提高。以往“边播边审”的模式,至少给了制作方一定的试错空间,可以将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但现在,作品必须在上线前通过层层审查,一旦出现问题,前期投入的巨额资金可能付之东流,重新修改甚至推倒重来,对本就竞争激烈的动画制作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对于播放平台而言,同样面临着前期的审核成本和后期潜在的下架风险,这可能会导致平台在引进和购买作品时变得更加谨慎,更加倾向于那些“稳妥”的作品,进一步挤压了创新类动画的生存空间。

再者,从观众角度来说,“先审后播”最直接的感受便是观影体验的延迟和选择的局限。观众无法第一时间看到期待已久的作品,只能漫长地等待审查结果,这无疑会削弱观众的观看热情。更严重的是,一旦部分作品因为审查不通过而被禁播,观众的观影选择将受到限制,优质内容得不到应有的传播,这与鼓励文化繁荣的初衷似乎有些背道而驰。长此以往,观众可能会将目光转向海外的动画作品,对国产动画的信心也可能受到打击。

更深层的影响在于对行业生态的重塑。

“唯题材论”的风险:当审查标准成为压倒一切的考量因素时,创作的重心可能会从“故事讲得好不好”、“画面表现力强不强”转移到“能不能过审”。这会导致创作的“技术化”和“工具化”,而失去了艺术创作应有的灵魂。
“洗稿”和“模仿”的滋生:为了规避审查,一些创作者可能会选择模仿那些已经被证明“安全”的作品,甚至出现“洗稿”现象,这不利于行业原创力的培养。
审查标准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虽然有相关规定,但审查的标准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且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这种不确定性会让创作者和平台难以准确把握尺度,增加了风险。
对投资信心的影响:如果行业的整体创作环境变得保守,原创性和艺术性得不到保障,那么投资人对于投入动画制作可能会变得更加犹豫,这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资金流动和发展速度。
“地下创作”的可能:对于一些具有强烈表达欲的创作者,如果主流渠道被堵死,不排除他们会转向更隐秘的平台或以其他形式进行创作和传播,但这会进一步加剧监管的难度。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先审后播”制度的出台,背后也一定有其考量,例如希望引导行业朝着更加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避免不良内容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然而,任何制度的执行,都需要精细化的考量和灵活的策略,否则,在追求“规范”的过程中,可能会扼杀掉“活力”。

总而言之,中国动画进入“先审后播”时代,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市场,但如果执行不当,其对创作自由、内容创新、市场活力以及观众体验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是长期而深远的,甚至可能让中国动画在追赶世界一流水平的道路上,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全面彻底低幼化。

其实在哪个环节审是无所谓的,主要是标准。一直没有明确的审查标准,随心所欲的禁播,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制作者和欣赏者。

粗俗的权力,不完美的权力,不“纯洁”的权力,散兵的权力。这些不是“下流”,而是基本人权。

user avatar

许多动画类型在未来就永远的消失了。

是从制作开始就会删除那些内容,甚至立项时就不会考虑,彻底不存在了。

2018年之前曾一度成为中国网络动画主力的校园题材,如今已经基本不存在了,在经过几轮打击早恋三观不正后。

百合彻底不存在,基腐成了兄弟情,甚至相当多的动画根本不敢有感情线。

一旦政策风向变化,这些作品就被禁

过于反应现实的,不能拍,容易出事。

尽量避免死人镜头,被投诉直接下架。

感情线极力压缩,被当成早恋就凉了。

血可以是绿的、黑的,反正不是红的。

容易出神作的灵异、刑侦类,在目前这套审核体制下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灵异肯定要有鬼,有鬼就不能过审。

刑侦肯定要死人,价值观不正警告。

所以大家都疯狂的在玄幻、架空题材里拼命内卷,玩兄弟情才是最安全的。

结果....这几年的动画,题材都高度雷同。

你们可以回忆一下,你上次看到主打爱情故事的中国动画,是哪一年了?

而现在市面上的动画,有男主没女主,有女主就没男主,是不是很普遍?

至于中途「下架整改」....都不算新闻了。

而目前能在平台上公开播放的动画,都已经经过多批次、多部门审核了:

大纲过审才能立项,之后剧本要审核,单集成品要审核,全集再审一遍。

里审核通过后要再经国家级审核。

在这种情况下被举报就要下架整改,说明前面过审也没用,只要有“一部分人”觉得动画有问题,就要打回去重做。

所以动画就变成现在普遍低龄无脑了

目前中国动画市场的上限,就取决于思想最保守的观众能接受的最高尺度

但现实是社会整体转向保守,00后比80后的接受度还低,《泰坦尼克号》在上映时可以一刀不剪,放现在能行吗?

举报理由也千奇百怪,什么都有:

「角色的头发五颜六色不真实」「反派穿的衣服像工农红军」「角色打架影响太恶劣」「“变身”会教坏小孩」等....

《喜羊羊》因三观不正被举报整改、《熊出没》涉嫌暴力血腥被下架。

污水河边能茁壮成长的,只有毒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