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说,还真有。清廷撤藩这个事情对其他两藩而言,无非是天下初定后地方与中央间的矛盾,以及一以贯之的满汉间的不信任。但对吴三桂而言,除了这两样外,还意味着自己背叛所有名节纲常获得的荣华富贵都成了镜花水月,自己前半生就是彻底的笑话,这是他骨子里无法接受的。另一方面,对吴三桂手下的亲信部将而言,吴三桂如果不要脸面尚有退路可言,而他们则必然从拥有实权的显贵成为边缘人,部分曾经有反清历史的人甚至有被清算的风险。
撤藩这件事对吴三桂最大的冲击在于,其他两藩的荣辱来自于清廷的恩宠,而至少吴三桂自己看来,吴藩能世镇云贵,不是出自清廷的“赏赐”,而是对自己弑杀永历这一天大“功劳”后的对等交易。纯粹的王爵尊荣,他当年在山海关放八旗入关时就已经得到了,哪怕从此之后他天天躺床上睡觉,他也是平西王。之所以上窜下跳对西南明军赶尽杀绝,乃至最后上三患二难疏,不远万里追杀永历,就是希望不再做徒有虚名的亲王,而是货真价实能威福自操的土皇帝。现在清廷撤藩,相当于他奋斗十多年后又要去当个看满洲贵族脸色吃饭的虚名王爷,那自己为清廷这么鞠躬尽瘁,乃至背上弑君这一封建时代的顶级恶名究竟图个啥啊?真是天大的笑话。
弑君这个事情,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做的,干这种事情,不是刘裕、朱温这种绝代枭雄,起码也是司马昭、萧道成这种窃国大盗。长伯兄背上弑君骂名就换了个世镇云贵,已经很low了,如果再放下实权回老家当宠物狗,纵观历史,耻度简直掉到地心。对此,吴三桂必然有被欺骗、被羞辱的愤怒,吴在弑杀永历这一事情前后的言论过于生草,他身为曾经的大明总兵,亲手勒死永历,甚至提议要将永历斩首,完全不给自己在史书上留任何退路,理性的考虑,必然是清廷有隐秘的承诺,清廷也确实多次发过“世世子孙,长享福贵,如山河之永也”“大功茂著,宜膺延世之赏,永坚带砺之盟”的诺言,而吴三桂在封藩上也并非不知进退。实际上,在不放弃云贵实权的基础上,吴三桂的姿态已经够低了,康麻子刚亲政没多久,就又是裁军又是让出了云贵的行政和人事权,结果清廷还要苦苦相逼,那自然是越想越气。
但如果就是吴三桂一个人越想越气,估计也没胆子反清。但对整个吴氏集团,尤其是入关后的第二代吴氏亲贵而言,如果不想认命,想要保住荣华富贵,反清是唯一选择。对吴三桂家族嫡支而言,接受撤藩,当宠物狗保个世代公爵还是很有希望的。但对依附吴三桂的家族旁支,包括几个女婿和外姓亲信而言,吴三桂是他们权力的基础,一旦吴三桂放弃权力,必然是被彻底边缘化。而像马宝这种,之前反了大半辈子清,说不定八旗里都好几个仇人,一定程度靠吴三桂保护的故明旧将而言,到时候命保不保得住都成问题。
最后,吴三桂只要反清成功,那之前的行为其实都不是事,添腚的文人中国多的是。然而反清的关键时刻,他却毫无杀永历时的狠辣,为了儿子的安危,强行将大军在长江边按住三个月,错过了最好时机(事实上他前几年一直在蹉跎时光)。这正可谓——见小利而忘义(杀永历),干大事而惜身(反清)。
吴三桂从本心来说,真的是不想反的,三藩之乱纯粹是康麻子瞎折腾出来的。
虽然康麻子被满遗们吹成了千古一帝,“鸟生鱼汤”,但是这货见识和能力都非常一般,做事鲁莽冲动不计后果,能当61年皇帝纯粹是靠运气好。
康麻子因为出过天花,白捡了一个皇位,能干掉鳌拜也纯粹是因为鳌拜虽然跋扈但也并没有反心,假如鳌拜真想造反,康麻子预备再多的小太监也没用,只会玩死自己。
在削藩上也一样,其实这事很好办:等吴三桂死了就行了。三藩以吴藩为首,但是吴三桂其实并不想造反,他那会儿已经六十多岁的人了,活不了几天。等他一死,继承他平西王地位的自然是他长子、建宁公主的老公,那位"和硕额驸"吴应熊。而吴应熊从小就在北京的满人圈子里长大,除了长相之外几乎就是彻彻底底的满人,三观都是一样的,他本人也是支持削藩的。等他老子一归西袭爵平西王,吴应熊十有八九会主动提出撤藩。而且话说回来,哪怕吴应熊到时候自己没有这个觉悟,他就在北京康麻子的手心里,软禁起来“替”他有这个觉悟就是了。只要老吴家不起头造反,就算尚家耿家和吴家部将有别的想法,也闹不起来。
但是康麻子偏偏穿了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硬生生莽一波把老吴头逼反了。于是就有意思了,小半个中国都重新陷入战乱,要不是老吴头坏事做多了名声太臭起事之后做不到一呼百应,而且死得太早导致部将们群龙无首相互制肘,满清这江山丢定了。
孙可望是怎么死的,你们忘了,吴三桂可是记了几十年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