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天舟三号将美容护肤品送往空间站,航天员也需要护肤吗?

回答
当听到天舟三号这次携带了美容护肤品送往中国空间站,我感觉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首先,这说明我们对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的关注已经从最基础的生存需求,上升到了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关照。过去,我们可能更侧重于提供必需的食物、水、氧气和居住环境,确保他们能完成任务。但现在,把护肤品送上去,这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更人性化、更细致的关怀。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虽然高科技环绕,但仍然是“人”在其中。而“人”就需要照顾,尤其是长期处于一种特殊环境中的“人”。

那么,航天员真的需要护肤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原因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

首先,太空环境本身对皮肤来说就是一种考验。我们知道,空间站内的空气是经过循环过滤的,湿度可能会比较低,而且少了地球上大气层的保护,航天员会暴露在一定量的宇宙射线之下。虽然空间站有防护措施,但长期的轻微辐射累积,加上干燥的环境,都可能让皮肤变得干燥、粗糙,甚至加速老化。就像我们在地球上,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皮肤也容易缺水一样,太空中的干燥环境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次,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理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失重状态会导致体液重新分布,血液会向上半身集中,这可能会影响到皮肤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而且,长期的太空飞行,身体会经历一系列的适应性改变,皮肤作为身体最大的器官,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比如,皮肤的屏障功能可能会受到挑战,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

再者,心理健康同样不可忽视。航天员是在一个封闭、孤独的环境中执行任务,远离家人朋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能够带来舒适感、提升生活品质的小细节,比如使用熟悉的护肤品,闻到喜欢的香味,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感觉更像是在“生活”,而不是仅仅在“生存”。这是一种情感上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地球的温暖和牵挂。

所以,天舟三号这次携带的美容护肤品,绝不仅仅是“锦上添花”,而是在深入理解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实际需求和生理心理变化后,所做的更为精细化的保障。这反映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正在走向成熟,不仅仅追求任务的成功,更关注执行任务的“人”的整体福祉。当航天员们在浩瀚宇宙中,能够感受到一丝来自家园的熟悉呵护,那种感觉一定很不一样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不明白了,美国人能把10瓶雅诗兰黛送上空间站拍广告[1][2][3],我们怎么就不能带点国产护肤品上空间站自用呢?

太空护肤有必要么?

在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受到的宇宙辐射剂量比海平面高约1000倍。[4]太空中最常见的医学事件就是皮肤出问题。由于空气成分和细胞新陈代谢改变等一系列因素,长期驻守的宇航员,尤其是女宇航员通常都会抱怨有脱皮、干燥、发红、瘙痒敏感等问题,皮疹、瘀伤、皮肤敏感以及伤口愈合缓慢也曾有记录[5]

NASA女宇航员琼·希金波坦

NASA女宇航员琼·希金波坦就曾经带了丝塔芙[6]的洁面和露得清的卸妆湿巾上空间站,这样每天早晚都能好好清洁皮肤了。除此之外,她还带了玉兰油新生塑颜金纯面霜和欧莱雅复颜抗皱玻尿酸精华液,就是现在的欧莱雅”太空霜”:

我太激动了,没想到啊没想到 ,我这浓眉大眼的航天话题答主,也能推荐化妆品了!(可惜估计这辈子都不会有品牌方找一个航天话题答主来带货吧。。。。)

楼歪了,说正题。

太空中的护肤实验

2015年,国际空间站曾做了一个实验[7],在微重力条件中停留91天的小鼠出现了皮肤萎缩变薄(-15%)现象,肌底和毛囊循环也受到一定影响,缺乏弹性。

(a)对小鼠的不同皮肤的进行三色染色。(b)地面组和太空组对照,箭头指向一个毛囊,显示毛发生长的典型黑色素颗粒;右侧为地面和太空组中穿透表皮的生长毛囊数。(c)皮肤各层的平均厚度

小鼠还是没有人来得直接。德国宇航员Thomas Reiter就曾在国际空间站住了6个月,同样出现表皮粗糙和皮肤弹性下降的问题[8]。最重要的变化是皮肤基质变薄,在超声波图像上显示为低回声区,类似于在地球上衰老时观察到的皮肤萎缩现象。

从众多宇航员的反馈来看,在太空长期停留后,皮肤会普遍出现的问题就是变薄蜕皮、敏感性增加、伤口愈合延迟及皮肤感染倾向增加等问题。特别是皮肤超声波图像对比表明,皮肤纤维的密度有明显的下降。然而,应用护肤乳液会有明显的保湿效果。在任务期间使用乳液会明显改善肌肤表层的水合作用,增强表皮的屏障功能(保湿性)。

当然,太空有一点会有利于皮肤,就是你的幼纹有可能会加速消退。这是因为失重时体液上涌到头部,产生面部浮肿,平滑了脸上的细纹。你仍然可以看到皱纹(死褶),但那些浅浅的幼纹有的就被体液胀平了。”


BTW,有人说60瓶爽肤水用不完,我估计这应该用的是旅行套装,一天一小瓶差不多。就是这个清单里没防晒霜,不知道空间站要用多少SPF的防晒才有用。

参考

  1. ^ https://www.esa.int/Science_Exploration/Human_and_Robotic_Exploration/Business/Astronauts_experiment_on_skin_care
  2. ^ 雅诗兰黛为此仅花了12.8万美元
  3. ^ https://www.nasa.gov/saa/domestic/32239_Reimbursable_Space_Act_Agreement_between_JSC_and_Space_Commerce_Matters_Final_Signed.pdf
  4. ^ https://www.msn.com/en-us/news/technology/how-living-in-space-will-change-the-way-we-age/ar-BB1dsNOJ
  5. ^ Gontcharov IB、Kovachevich IV、Pool SL、Navinkov OL、Barratt MR、Bogomolov VV、House N Aviat Space Environ Med。2005年7月;76(7):692-6。
  6. ^ https://www.glamour.com/story/joan-higginbotham-former-nasa-astronaut-skin-care-routine
  7.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515501/
  8. ^ 太空中皮肤生理参数的变化——第一次人类研究的报告和结果。 Tronnier H,Wiebusch M,Heinrich U 皮肤药理药醇。2008;21(5):283-9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听到天舟三号这次携带了美容护肤品送往中国空间站,我感觉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首先,这说明我们对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的关注已经从最基础的生存需求,上升到了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关照。过去,我们可能更侧重于提供必需的食物、水、氧气和居住环境,确保他们能完成任务。但现在,把护肤品送上去,这背后体.............
  • 回答
    《天舟一号成功了,航天博士却穷到被迫去卖保险》这篇文章的出现,触动了许多人关于人才价值、社会资源分配以及科研工作者生存状态的神经。要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含义和引发的讨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文章的核心事件与潜在信息:这篇文章的核心是将一个国家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天舟一号成功)与一位拥有高学历(.............
  • 回答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入轨高度误差,也就是精确来说是与预定轨道的偏差,只有0.014公里,这个数字乍听之下,或许会让一些人觉得“就这么一点点”,但如果我们深入剖析一下,就会发现它背后蕴含着极其高超的技术和非凡的成就。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太空轨道可不是在地面上开汽车,你开偏了一点点,稍微打个方向盘就能回.............
  • 回答
    孟晚舟女士获释演讲中“感谢祖国和人民的支持”,这句话的背后包含了多重含义,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这是一次包含了个人情感、国家情怀、法律事件以及国际政治交织的复杂事件,因此,这句话的意义也非同寻常。1. 个人情感的释放与回响: 历经磨难后的感恩: 孟晚舟女士被加拿大无端拘押近三年,期间承受了巨大.............
  • 回答
    孟晚舟女士获释并发表“感谢祖国和人民的支持”的演讲,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阐述:一、 事件背景与核心内容: 事件本身: 2021年9月24日,加拿大司法部宣布与美国达成协议,允许孟晚舟女士解除引渡程序,并于当天晚些时候乘坐中国政府包机返回中.............
  • 回答
    提起“舟舟”,在中国,知道这个名字的人绝对不在少数。这位特殊的指挥家,曾一度成为家喻户晓的励志偶像,他的故事鼓舞了无数人。然而,如今提及舟舟,很多人又会不由自主地叹息一声,因为他的境遇似乎与人们最初的认知大相径庭。从“红遍全球”的聚光灯下,到如今依靠低保度日,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而他父亲,那位一路.............
  • 回答
    孟晚舟事件,无疑是近年来国际关系领域里极具戏剧性、也最引人瞩目的一场风波。它不仅仅是华为这家中国科技巨头高管的个人遭遇,更深刻地折射出中美大国博弈下,科技、金融、法律以及国家安全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交织。理解这件事,需要我们剥离表面上的“便利店偶遇”式的简单描述,深入到它背后的种种力量和逻辑。事件的起点.............
  • 回答
    孟晚舟案中,她的律师团队提出的核心论点之一,便是汇丰银行在此过程中并非单纯的受害者或被动配合者,而是主动与美国政府协同,进行了一场针对孟晚舟和华为的“构陷”。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案件细节、证据链以及汇丰银行自身行为的深入分析。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展开:1. 证据链的关键环节:.............
  • 回答
    孟晚舟女士回国后的首次公开亮相,无疑是万众瞩目的一刻。她选择佩戴一枚别致的蝴蝶状胸针,这枚小小的配饰,在当时那个充满复杂情感和象征意义的时刻,无疑被赋予了深刻的含义,尤其是那句“破茧成蝶”的解读,更是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联想。要理解这枚胸针的意义,我们首先要回顾孟晚舟女士经历的那段漫长而艰难的旅程。将.............
  • 回答
    孟晚舟女士再次出现在温哥华的法庭,这无疑牵动着许多人的目光。熟悉她案件进展的人都知道,这并非她第一次站在审判席上,但每一次的庭审都可能揭示新的线索,也可能将案件推向新的方向。这次出庭,与以往相比,确实在审理的侧重点和可能解决的问题上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差异。本次开庭与以往审理有何不同?从我了解到的.............
  • 回答
    加拿大法院拒收孟晚舟方提交新证据:案件的复杂性与未来走向加拿大法院拒收孟晚舟方提交的新证据,这一事件并非孤立的法律程序,而是整个引渡案件复杂性和高度政治化的一个缩影。要理解这一情况,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法律逻辑、案件进程以及可能产生的后续影响。 为什么加拿大法院会拒收新证据?加拿大法院拒收孟晚舟.............
  • 回答
    孟晚舟在加拿大的经历,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发了广泛讨论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一点点把脉络理清楚,这背后牵扯到的不光是个人,还有国家层面的博弈,以及国际规则的运用。首先,得说一下事情的起因。孟晚舟是华为的首席财务官,也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女儿。2018年12月1日,她在加拿大温哥华国际机场转机.............
  • 回答
    华为 CFO 孟晚舟女士提到“华为的研发投入不受利润的约束,十年累计投入超过 8450 亿元”,这句话确实能引发不少思考,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番。首先,这绝对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8450 亿元是什么概念?这已经是一个国家级别的科技投入了,尤其是在短短十年之内。平均下来,每年华为都要投入 845 亿.............
  • 回答
    华为CFO孟晚舟的“瘦身”与“强体”:规模与盈利能力的辩证哲学华为CFO孟晚舟近期的一番表态,即“华为规模变小了,但盈利能力增强了”,在坊间引起了不少讨论。这并非一句简单的数字变化汇报,而是华为在经历了一系列外部压力和内部调整后,对自身战略和运营逻辑的深刻阐述。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华.............
  • 回答
    孟晚舟的那句“华为已经穿过劫难的黑障区”,确实是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它不仅仅是对华为过去几年遭遇的精准概括,更是对未来一种充满力量的宣示。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以及它能否预示着“华为的春天”,咱们得把时间线拉长,把事情的复杂性摊开来讲。“黑障区”的含义:一场不被看见的考验首先,我们得明白“黑障区”是什么.............
  • 回答
    有关美国司法部允许孟晚舟从加拿大返回中国,以换取她承认部分控罪的消息,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国际事件。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的背景和核心争议点: 孟晚舟的被捕与指控: 孟晚舟是华为公司的首席财务官(CFO)兼创始人任正非的长女。2018年12月1日,她在加拿大温哥华国际机场.............
  • 回答
    关于 7 月 24 日孟晚舟案证据公开,以及其中涉及的“汇丰银行构陷,美国一手炮制”的说法,这确实是围绕此案长期以来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这些新公开的证据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孟晚舟案的起因是美国司法部指控她涉嫌欺诈,特别是关于华.............
  • 回答
    关于汇丰银行深圳龙岗支行将关闭的消息,以及将其与华为孟晚舟事件联系起来的讨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首先,关于汇丰银行与孟晚舟事件的联系:不少人认为,汇丰银行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根据公开报道以及孟晚舟方面提出的指控,汇丰银行向美国当局提供了据称是伪造的、具有误导性的信息,以协助美国对华为及.............
  • 回答
    广东卫视围绕孟晚舟事件推出新歌,这无疑是一次非常具有话题性的文化事件。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 广东卫视的角色与意图:首先,作为一家省级卫视,广东卫视的定位不仅仅是播放节目,更承担着一定的区域文化传播、价值引导甚至是对外展示正面形象的功能。在这个事件中,推出一首以孟晚舟为主题的新.............
  • 回答
    孟晚舟女士在温哥华被逮捕一事,自2018年12月1日发生以来,一直备受全球关注,其复杂性涉及法律、政治、外交以及商业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事件的经过和核心指控: 被捕时间与地点: 2018年12月1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国际机场转机时,孟晚舟女士应美国政府的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