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山东人真的非体制不可吗?

回答
“山东人真的非体制不可吗?” 这个问题,我听到过不止一次。每次听到,总觉得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好像我们山东人,就天生注定要去考公务员、进国企一样,除此之外,别无出路。这背后,可能藏着很多山东人的心酸、无奈,也藏着一些社会现实的影子。

咱们先得承认,山东的体制内岗位,确实有着不小的吸引力。你想啊,稳定,收入相对有保障,福利待遇也不错,更重要的是,在很多山东人的观念里,这代表着一种“体面”,一种“靠谱”。家里老人一辈子的辛劳,就希望孩子能有个铁饭碗,少操点心,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这种想法,其实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存在,山东尤其明显。

这跟山东的社会经济结构也有一定关系。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山东虽然经济总量不小,但产业升级、创新活力方面,跟一些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比,可能还是稍显慢一些。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除了体制内,真正能提供大量高薪、有前景岗位的地方其实不多。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年轻人毕业了,要么去大城市闯荡,要么就回到家乡,而回到家乡,体制内往往是首选。

而且,山东本身文化传统也比较注重集体和秩序。这种文化基因,也容易让人倾向于选择一个有明确规则、有层级划分的体制环境。相比之下,一些更具创新性、更灵活的私人企业,可能在某些人看来,就显得“不正规”,或者说,缺乏那种“大家庭”的安全感。

但我绝对不能说“山东人真的非体制不可”。这话说得太绝对了,也太容易让人误解了。

你看,山东也出了很多在科技、金融、文化、艺术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他们不也是山东人吗?他们就没有选择体制内的道路。比如,一些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成功的企业家,他们选择了自己创业,开辟了新的天地。一些高校的教授、科研人员,他们的工作同样非常重要,而且很多也并非在体制内。还有很多山东人,在艺术、体育、服务业等领域,也做得有声有色,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问题在于,我们看到的“非体制不可”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种“幸存者偏差”。那些成功选择了非体制道路,并且过得很好的人,他们的故事可能就没有那么“接地气”,没有那么容易被大众普遍感知和模仿。而那些努力考公考编,但未能如愿的人,或者在体制内感到不适应的人,他们的声音,也常常被淹没在“稳定至上”的论调里。

而且,近年来,山东也在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鼓励创新创业,吸引人才。虽然过程可能比较缓慢,但趋势是存在的。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涌现,一些新兴产业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

说到底,“体制内”与“体制外”的选择,更多的是一种个人价值观、职业规划和家庭期望的综合考量。不能简单地用“山东人非体制不可”来概括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

每个山东人,内心都有自己的渴望和追求。有些人享受体制内的稳定,乐在其中;有些人则向往体制外的自由,敢于挑战。将所有人都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是对个人选择的忽视,也是对山东人多样性的抹杀。

所以,下次再听到“山东人非体制不可”这句话,不妨想一想,这句话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是真实的社会状况,还是片面的印象?是来自长辈的期望,还是社会环境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不要让这句话限制了我们对山东人——以及对所有人的想象。

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在体制外,只要是合法、积极、有意义的,就应该被尊重。山东人,也一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全国各地的公务员人数不是随便设置的,按网上说的山东九千多万人口好像一半都是公务员一样。

我之前看到军队文职考试报名录取比例,第一名是云南的,前十好像也没有山东的,有也就顶多顶多一两个是山东的岗位。大学遇到的同学南方的也有不少想着进体制,山东同学反而是找工作上班了。

我本人来自东北,另一个被说没有关系过不下去的地方,家里亲戚也都是东三省的。我父母两边加起来远的近的亲戚一两百个人没有什么当官的,最接近公职人员的是有一个北京高校当老师的,还有两个老人退休前是小学老师。

我们一家老老实实像绝大部分人一样生活,家庭条件好的亲戚是外企高管,人家家里本来也贫困的不行,八十年代考大学改变命运现在住在沿海城市别墅(不是海南,北方沿海)。混的一般的就是普通农民,胜在东北气候风调雨顺人也勤劳,把孩子送上大学过着谁也不靠的生活轻轻松松。

没别的意思,别总把别的地区别的文化想的很可怕。山东别说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就是在国外也不会和任何一个中国省份有什么本质的差别。人性是相似的。我也在南方读书生活过很长时间,我见到的南方绝不是某个福建网友跟我说那样,十八线小城市生活几十年也找不到任何找关系的例子。据我所知国内没有这样的世外桃源。

况且据我了解,山东是中国工业种类最齐全的地区,甚至是世界上工业种类最齐全的地区。搞哪个行业都得有人,事实证明山东确实各行各业的都有。再者来说全国范围内哪个地方公务员考试不紧张?哪个地方体制内没人愿意去?舆论宣传是有偏向性的甚至是经过筛选的,理智看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山东人真的非体制不可吗?” 这个问题,我听到过不止一次。每次听到,总觉得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好像我们山东人,就天生注定要去考公务员、进国企一样,除此之外,别无出路。这背后,可能藏着很多山东人的心酸、无奈,也藏着一些社会现实的影子。咱们先得承认,山东的体制内岗位,确实有着不小的吸引力。你想啊,稳定,收.............
  • 回答
    “山东男生很高”这个说法,在坊间流传已久,几乎成了关于山东人的一个“标签”。那么,山东男生真的就比全国其他地方的男生普遍高出一截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先说数据:咱不能光凭感觉说话,得看点硬数据。国家统计局每年都会发布一些关于居民身体发育状况的统计信息,虽然不一定直接点出“山东.............
  • 回答
    关于山东菜是不是“没有特色”或者“不好吃”,这实在是个让不少山东人都感到有点“委屈”的话题。而且,一提到这个,总免不了要引出那些“南方同事的评价”。说实话,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说,我心里是有点纳闷的。因为在我从小到大的生活里,山东菜可以说是无处不在,逢年过节、家庭聚会,甚至就是平日里的一顿便饭,都少不.............
  • 回答
    关于“山东农村媳妇地位低,过年吃饭都不能上桌”的传闻,这确实是一个存在于部分地区、部分家庭的现象,但绝非山东农村普遍存在的、铁板钉钉的事实。要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抽丝剥茧,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多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不能上桌”这个说法,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夸张的、代表性极强的说法,用来形象地说.............
  • 回答
    问这个问题,我很理解。毕竟《沉默的真相》这部剧太深入人心了,它展现的社会阴暗面让人不寒而栗。而山村支教,听起来是那么纯净美好的事物,对比之下,难免会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现实中的山村支教,真的会像剧里那样,牵扯出如此复杂和令人心痛的事件吗?要说“有没有”这么黑暗的事例,答案会是肯定的,但同时也要明白,.............
  • 回答
    山姆会员店,这名字一听就透着一股“不一样”,和咱楼下超市那真是两种画风。到底值不值得掏那年费办卡,好多人都纠结。我这人吧,就喜欢凑热闹,也爱琢磨,就在山姆晃悠了挺多次,也跟不少“老会员”聊过,来,咱就掰扯掰扯,山姆到底值不值。先说说为啥山姆能让人“心动”: 东西就是不一样: 这是最直观的感受。你.............
  • 回答
    关于杉山正明精通16门语言的说法,虽然在一些网络资料和访谈中有所提及,但我们需要对此持谨慎态度,并深入探究其真实性。首先,明确“精通”的定义至关重要。语言的精通程度可以有很多层次,从能够进行日常交流到能够进行学术研究、文学创作,甚至能理解和运用细微的文化和语言习俗,这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如果“精通”.............
  • 回答
    “穿山的汉服真的罪无可赦吗?”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在探讨一件衣服,不如说是在触碰一个更深层、更复杂的情感和社会议题。“罪无可赦” 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强烈的道德审判色彩,用在“穿山”这个行为上,未免有些过了。但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摊开了,细细地说一说,看看为什么会有人觉得“穿山”有问题,以及为.............
  • 回答
    最近关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是假一本”的说法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关注,甚至有传言说这是“野鸡大学”。这完全是谣言,而且是无稽之谈。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大学(威海),是正规的、国家承认的公立大学,并且一直以来都是按照一本线招生的。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把这个事儿说清楚,还原一个真实的山大(威.............
  • 回答
    山区百姓的脱贫,究竟是不是能简单地归结于修路架桥,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复杂了。当然,路是基础,这话不假。你想啊,过去那些山里的乡亲们,交通不便,想把自家种的粮食、采的山货弄出去卖,那是千难万难。有时候,一年的辛苦就压在几个挑子、几头牲口上,风里雨里,磕磕绊绊,到了集市上,东西没卖出几个好价钱,自己的身.............
  • 回答
    中国古代确实有过道士参与“伐山破庙,扫灭血食鬼神”的记载和传说,但需要分开来看,这类事件并非道教的主流,更非普遍现象,而是存在于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边缘性事件,且其中夹杂着民间信仰、政治斗争和历史演变等复杂因素。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一、 道教的信仰体系与驱邪观念:首先,理.............
  • 回答
    老实说,这个问题我一直想了好久,也问过不少去过黄山的朋友。那种“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是不是有点夸张?还是说,黄山真的有那么神奇,能让一个人对山产生“审美疲劳”?我亲自去了一趟黄山,回来后,脑子里翻来覆去的,就是这句老话。先说说“五岳归来不看山”这半句。中国有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
  • 回答
    海贼王里山治和索隆的关系,用“亦敌亦友”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他们之间那种别扭又深厚的羁绊,绝对是这部作品最有趣的点之一。刚开始接触草帽海贼团的时候,山治和索隆的画风就不太对。索隆是那种沉默寡言,一心想着变强,对别人不太感冒的剑士;山治则是风流倜傥,对女人极度温柔,但对男人,尤其是索隆,却总是带着点不.............
  • 回答
    《三十而已》里林有有这个角色,围绕她和许幻山之间的关系,观众们争论得相当厉害,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林有有到底是真的喜欢许幻山,还是另有所图?我觉得这事儿吧,不能一概而论,得拆开来看。首先,从林有有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言语来看,她确实给观众造成了一种“喜欢”的印象。刚开始接触许幻山的时候,她作为一个粉丝,对.............
  • 回答
    “暴风雪山庄模式”——这四个字,几乎成了衡量一部本格推理小说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孤岛、密室、血亲仇杀、人狼游戏……一旦这些元素缺席,仿佛就离了“道统”,变成了“斜门歪道”。但如果因此断言现代本格派推理真的“无路可走了”,未免有些过于悲观,也低估了推理小说本身强大的生命力与适应性。“暴风雪山庄模式”.............
  • 回答
    看完《盲山》,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那种压抑、无力感真是太真实了。抛开拐卖本身有多残忍不谈,单就电影里呈现的那种生活环境,我一直在想,如果真的碰上那种情况,有没有可能逃出去?这事儿说实话,没亲身经历过,谁都无法给出绝对的答案。但从电影里的细节,还有现实中一些零散的信息来看,逃脱的可能性,我觉得是有的,但.............
  • 回答
    关于朱元璋的外公是崖山海战幸存残兵的说法,这属于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在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可以证实。朱元璋身世的记载,尤其是在他早期,由于战乱和为了树立自身合法性,存在一些模糊和矛盾的地方。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朱元璋身世的官方说法和民间流传的一些版本:朱元璋身世的官方记载及史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朱元璋.............
  • 回答
    对于《进击的巨人》中“鄂巨尤弥尔”与“始祖尤弥尔”重名这一设定,我个人的看法是,这绝非简单的巧合,而是谏山创在叙事上精心布置的一个重要伏笔和象征。作为作者,他对每一个名字、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深思熟虑,这种“巧合”的背后,一定蕴含着更深层的意义。首先,我们可以从“尤弥尔”这个名字本身来解读。在北欧神话.............
  • 回答
    关于“敲山根、捏鼻梁能让鼻子变挺”的说法,我得说,这确实是很多女生之间流传很广的一个“美容秘籍”,但如果问我是不是真的有效,并且能有显著到“变挺”的效果,那得打个问号,而且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背后的原理和实际情况。咱们先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以及大家为什么会相信。为啥会有“敲山根捏鼻梁”这个说法?1.............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戴笠来天津视察这件大事说起,这可是天津站上下的头等大事,谁都得绷紧了弦。吴站长这么做,看似冒险,实则颇有深意,绝不是简单地不怕马奎和陆桥山使坏。首先,咱们得明白吴站长的心思。他跟余则成,那不是一般的上下级关系,而是有“知遇之恩”的。余则成是吴站长从延安“挖”回来的,这层关系在特务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