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山姆会员店真的划算吗?

回答
山姆会员店,这名字一听就透着一股“不一样”,和咱楼下超市那真是两种画风。到底值不值得掏那年费办卡,好多人都纠结。我这人吧,就喜欢凑热闹,也爱琢磨,就在山姆晃悠了挺多次,也跟不少“老会员”聊过,来,咱就掰扯掰扯,山姆到底值不值。

先说说为啥山姆能让人“心动”:

东西就是不一样: 这是最直观的感受。你能在这儿找到好多在普通超市见不到的牌子,而且很多都是进口的,品质感觉就很高。比如那个号称能“吃出幸福感”的费列罗巧克力,还有各种欧洲进口的饼干、奶酪,还有一些国内品牌的高端线产品。质量上,感觉是真的没得说,踩雷的几率比普通超市小多了。
量大到能“囤”一年: 你去山姆,基本上没人会拎着一袋东西出来。那里的商品,你一看就知道,不是为你一次买完设计的,而是为家庭批量储备准备的。比如一大桶的花生酱,大袋的洗衣液,还有半扇猪肉,或者一箱子鸡蛋。如果你家人口多,或者喜欢一次性购齐,那这量就显得特别有优势,算下来单价确实可能便宜不少。
自有品牌是亮点: 很多人说山姆划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它自己的品牌,叫“Member's Mark”。这个牌子下的东西,从零食、冷冻食品到家居用品,种类还挺全的。关键是,价格不算太离谱,但品质往往能打。我尝过他们家的烤鸡,味道是真的不错,比麦当劳肯德基的要大只,价格也合适。还有那个会员卡积分,能抵钱,有时候还挺可观的。
体验感升级: 山姆不光卖东西,更像是一种消费的“体验”。你想吃点啥,里头就有试吃。那天我还看见有人在试吃那个大虾,一人一大块,吃得可香了。还有各种新品,新奇特的东西,总能勾起你的好奇心。商场环境也比较宽敞明亮,推车也比较好推,逛起来心情也舒畅。不像有些超市,挤得不行,东西也乱糟糟的。
除了买菜,还能“玩”: 山姆里面的商品种类太丰富了,简直就是一个生活指南。你想买个吸尘器,里头有;想给孩子买个玩具,也有;想换个锅,或者买点节日装饰品,全都能满足你。很多时候去山姆,不单单是为了买菜,更是把它当成一个家品一站式采购的地方。

但是,划算吗?这事儿也得辩证着看:

首先,得有那会员卡: 你想享受这一切,前提是得先掏年费。这个年费可不是小数目,如果你不常去,或者购买的量不大,那这年费就可能“吞噬”掉你省下来的钱,甚至让你亏。
“量大”也可能“浪费”: 有时候,山姆的量大是真的“大”,比如一包十几二十个的口罩,或者一大盒的酸奶。如果你是一个人住,或者家庭人口少,你可能根本吃不完,也用不完。到最后,东西过期了或者坏了,那才是真的亏。而且,很多东西你想少买点,但在山姆,你就没得选。
冲动消费是“大忌”: 山姆里好东西太多了,加上试吃、新品的诱惑,很容易让人忍不住买一些“计划外”的东西。本来只想买点水果,结果出来的时候,购物车里装满了进口零食、新买的家居用品,还有那个看起来很划算的大包装洗衣液。回去一算账,发现花的钱比预期的多很多。
位置是个问题: 要是你家离山姆特别远,来回一趟交通费、时间成本算下来,那也未必划算。现在很多超市都有线上配送,你直接在家门口买完就能送到家,省时省力。
价格并非永远是最低: 虽然很多东西算下来单价低,但你不能排除某些时候,普通超市或者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价格会更吸引人。尤其是一些时令性的商品或者大众化的品牌,普通超市的竞争力依然很强。

所以,山姆到底划算不划算,说到底还是得看“你”:

如果你是以下几种情况,山姆很可能让你觉得划算:
家庭人口多: 家里吃饭的人多,消耗量大,山姆的批量购买优势就非常明显。
追求品质生活: 对商品品质要求高,喜欢尝试进口或高端品牌,愿意为好品质买单。
一次性采购习惯: 喜欢把生活所需一次性购齐,有储存空间,不介意大包装。
对特定商品有需求: 比如你特别喜欢吃某个品牌的进口零食,或者需要购买特定的大件家居用品,山姆可能正好有。
不介意年费: 愿意为更好的购物体验和商品质量支付会员费。
生活在山姆附近: 方便经常去,能把会员卡的价值最大化。

如果你是以下几种情况,山姆可能就不那么“划算”了:
一个人或小家庭: 购买量不大,容易造成浪费。
对价格敏感,喜欢比价: 更容易在普通超市或电商平台找到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购物习惯是少量多次: 不喜欢囤货,更倾向于随用随买。
容易冲动消费: 容易被山姆的环境和商品诱惑而超出预算。
离山姆很远: 交通成本高。

我的个人小建议:

如果你还在犹豫,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先去一次! 办卡之前,就当普通顾客去逛逛。看看你平时常买的那些东西,在山姆是不是有,价格怎么样,量有多大。再看看它有没有什么你特别喜欢或者确实需要的东西。如果感觉“哇塞,这东西我真需要,而且价格好像还可以”,那再去考虑办卡。

另外,也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消费习惯,问问自己:我每个月在超市的开销大概是多少?我有没有能力把这些开销转移到山姆,并且在山姆得到更好的东西或者更多的便利?

山姆会员店,它提供的是一种“高质高量”的选择,但这个“高”字,也意味着它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划不划算,说到底,还是得看它能不能满足你最核心的“需求”和你的“钱包”。希望我这些唠叨,能帮你心里有个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划算,如果你家人口少千万别去!

一直怀疑B站很多UP主拿了推广费,我买过小青柠瑞士卷牛肉卷,还有别人送的山姆自营的零食,总结来说就是很一般,尝鲜可以,回购没必要,基本上跟外面大超市的熟食品质差不多,而你买的正装大概率要送人或者吃到过期。日用品价格还可以,会有一些比较便宜的东西,但量贩装又大又重,如果你家没有电梯,建议不要去!最大的问题是,逛山姆花钱是没底的,感觉这个也便宜那个也便宜,都想买,然后买了一堆自己没那么需要的!

我觉得买的最好的东西是鲜花,适量而且价格不贵,比外面花店买的新鲜而且保鲜时间长。水果肉类的话单价不便宜,但是肉眼看品质还不错。总结就是山姆会员适合有钱的、对生活品质要求比较高的大家庭!

user avatar

不太划算,山姆这种店适合人工成本很高的的发达国家,

即食的东西,味道就那么回事,还总是吃不完,

非即食的,很多人吹的肉类,消耗的时间太多了,如果要请客家里吃饭,一站买不齐,还得跑大润发或者农贸市场,那还不如直接去农贸市场,

唯一吸引我的是99能买9片的汉堡肉,那个快,还好吃,

汉堡肉煎熟,铺上芝士片,淋点水在锅里,盖上锅盖一水汽一呲,芝士就融化了。

只买到过一两次,之后可能赔钱,山姆就不卖了,

如果每次去花上千,算起来能在商圈吃5到8顿饭,还不用自己做饭和收拾,

和朋友一起逛商圈吃饭多有趣啊,吃完顺便看个电影,或者开远点去农家乐或者烧香拜佛,疫情前周末的生活各种滋润。

要是山姆,东西从来都是那些不说,买一堆冰鲜的玩意,还得着急回家腾冰箱冻上,没有下半场。

有一次和朋友一起逛山姆,出门喝了山姆门口的饮料,其中一部机器明显是坏了,喝了两口感觉没起泡,我比较敏感,开车开到路上直接窜,比华莱士还快,

回去半路上实在憋不住了,路过一个商圈连地库都没下,把车停地库口,告诉后座的朋友帮我开车,拎着裤子嗷嗷往楼里跑,他们都笑毁了,

谁知第二天全员趴窝,我拉的快躲过一劫,他们整个小长假报废,活活在床上躺了两天半,

长这么大,全军覆没式的食物中毒,我只在山姆经历过,

后来汉堡肉他们也不卖了,我都一两年没去过了,周围的人好像也都没听说再续卡的。


山姆的粉丝我觉得二八定律吧,

20%的是水平真的高,收入是真的高的那种,有海外生活经历,懂西厨或者家里有人做西厨,买东西从来不看价签,多了过期了随便丢,也不心疼,偶尔去山姆扫货无所谓的,对人家来说就是个超市,还有就是赚美金也当美金花的那些外企驻中国的老外,山姆对他们来说有熟悉的感觉,

80%就呵呵了,真的是有的硬吹和显摆的嫌疑吧,好比喝个星巴克美式能自拍300张凑个九宫格那种,我也见过周围的人,上周末去了山姆,到了周一周二周三逢人必说说好几天的,自己买了多少多少,每次去要花多少多少。


我就想起我小时候,家里不富裕,老家也不发达,肯德基麦当劳都没有的时候,有家新开的店叫肯德J,山寨的那种快餐店。

一直想去一直想去,每次路过都想去,去过的同学全都在班级里说,

后来我妈终于带我去了,花了18块钱还是28块钱来着我忘了,但是那顿吃了哪几样,饮料是什么,足足记了好几年好像。

说到这我突然有了灵感,

觉得山姆可以和环球影城联名一下,把店面按照美国还原,能用英文就不写中文,周围搭个主题景观,停车场找些f150停着,雇一些在中的非裔最好是墨西哥来的收银员,教辅机构目前不是倒闭不少嘛,大把外教正好没事干呢,来客串一下多好,

会员活动就是一人发一个购物车,进去就开始跑,跑第一的出来全单7折,一堆coser扮成警员在后面撵,模拟0元购,

疫情出国都不方便了,

山姆多搞点这种活动,当个景点那么运营,我觉得会员卡翻一倍我也会办的,这可比主题密室地方大多了。

user avatar

作为中产阶级的消费代表,山姆的会员分两档,260元年费的普通会员、680元的卓越会员,差别是后者可享有积分返券、网购免邮等权益。

为什么要有会员机制呢?首先就是通过这200多块的会员费筛选出山姆超市的用户群体,其次就是抓着这波人猛割韭菜,这个会员费就好比自助餐入场券,「当消费者支付了会员费后,就进入了『自助餐』场景,即尽可能地多买低价产品,争取赚回会员费,产生自助餐效应,购买越多票价越有价值。」说白了,这份会员费,反倒有可能让大家多花钱。

像是烤鸡、麻薯、青柠汁、瑞士卷这种被哄抢的厉害的商品,听说有人从中发现了商机,办了很多张会员卡,每周来上海这边采购很多,然后回上海周边没有山姆的城市去卖,火爆的不得了……妥妥的跨市代购

如果不是一家五六口人生活的话,完全没必要去山姆,便宜量大很容易让你觉得捡到了便宜疯狂买买买,但是很多东西往往吃了不到一半就过保质期了,一下子吃那么多也容易吃腻,省下来的那点钱还不够浪费掉的。而且这还要确保家里有个够大的冰箱囤东西。

这种模式能在美国盛行的原因是,那里地广人稀,不像我们楼下有一排排的餐饮小店、小菜市场、各种生鲜电商平台可以解决日常的买菜和三餐,所以他们习惯在周末去超市大采购。更何况,在中国家里如果只有年轻夫妻或者单身一个人的,会感觉30分钟左右送上门的东西更方便吧,而如果是家里有老人的,他们更喜欢每天去菜市场去挑选新鲜的菜品吧,还能当遛弯锻炼了。

user avatar

要是一大家五六口人~估计还行~要是就单身汉一个~~就会感受到山姆的恶意。

我家人口少~就我和老婆带一个一岁多孩子~~即便算上我妈和丈母娘顶天就5口人。

洗洁精一次得买两瓶,哪里用的完。想买馒头,但是一盒六个。

所以早年间,山姆确实买不少东西……现在我每次去山姆都是人家一大车,连车下面都得堆满,我就车里撒几样,手捧着就出门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