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文写作如何减少不得不写的对话,举例说明?

回答
写网文,咱们都懂,有时候那些对话,真跟挤牙膏似的,一个字一个字往外抠。既要推进剧情,又要展现人物,还得不让读者审美疲劳。可话说回来,有时候咱们又容易陷入“对话万能”的怪圈,啥事儿都想靠嘴巴说出来。今天,咱就聊聊,怎么才能少写那些“不得不写”的对话,让故事更顺溜,更抓人。

为什么有些对话是“不得不写”?

首先得明白,为啥有些对话咱们觉得是“不得不写”。

1. 信息传递的惰性: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写作者知道某个信息必须传达给读者,最省事儿的方法就是让角色直接说出来。“你听说了吗?城里来了一个神秘的男人,据说他有预知未来的能力。”——瞧,信息来了,但是不是有点太直接了?
2. 角色设定的依赖: 有时候,作者觉得必须让角色说出某个观点、某种情绪,才能体现出这个角色的特点。“我可是个正直的人,绝不会做这种卑鄙的事情!”——这话说了,好像角色就“正直”了,但这种“说”出来的正直,往往比“做”出来的要苍白得多。
3. 情节转折的硬性要求: 故事推进到某个节点,需要一个明确的指令、一个决定的宣布,或者一个误会的揭示,这时候对话就成了最直接的工具。“好,我们决定了,明天就出发!”
4. 气氛烘托的便利: 有些对话是为了制造紧张、幽默或者温馨的气氛,对话显得便捷有效。比如,在紧张时刻,两个角色对话互相打气,或者开个玩笑缓解气氛。

怎么把“不得不写”变成“不得不看”?——用“显示”代替“告知”

说白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我说给你听”变成“你看我怎么做”或者“你从我的行为里自己体会”。

一、 用动作和场景来“说”

这是最核心的技巧。文字的魅力在于“描绘”,而不仅仅是“转述”。

举例说明:
“不得不写”的对话:
> 许飞焦急地说:“快!我们必须在天黑前赶到那个山洞!不然的话,那些怪物就会追上来!”
优化后(用动作和场景):
> 许飞的额头沁出豆大的汗珠,他猛地回头,望向身后逐渐昏暗的山林。风中传来阵阵低沉的嘶吼,越来越近。他一把抓住同伴的胳膊,指着前方那片黑洞洞的山体:“那里!快!天一黑,我们就完了!”他的声音因为恐惧而有些变调。

解读:
“额头沁出豆大的汗珠”、“猛地回头”、“抓住同伴的胳膊”、“指着前方”——这些动作直接展现了许飞的焦急和危机感。
“逐渐昏暗的山林”、“风中传来阵阵低沉的嘶吼,越来越近”——场景描写直接烘托了紧迫感和危险性。
“声音因为恐惧而有些变调”——通过声音的描述,也传递了情绪。
读者通过这些描绘,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必须赶到”、“不然怪物追上来”这些信息,而且感受更强烈。

二、 用心理活动和内心独白来“暗示”

如果一定要传递角色的想法或者知道某个秘密,不必非要让角色直接说出来,可以放在他们脑子里。

举例说明:
“不得不写”的对话:
> “我不能告诉他真相,”莉莉心里想,“如果他知道了,一定会阻止我。”
优化后(用心理活动):
> 莉莉看着王强担忧的脸,心头一阵抽搐。真相?她闭了闭眼,想象着王强知道一切后的表情——震惊、愤怒,然后是坚决的阻止。不行,她不能让他知道。至少现在不行。她挤出个笑容:“别担心,我只是有点累。”

解读:
“心头一阵抽搐”、“想象着王强知道一切后的表情”——直接展现了莉莉内心的挣扎和她的顾虑。
“不行,她不能让他知道。至少现在不行。”——明确了她的决定和隐藏真相的原因。
最后一句“别担心,我只是有点累。”——这句对话虽然是“说”出来的,但它作为对外伪装,是用来掩盖更深层心理活动的,所以也达到了“不直接告知”的效果。

三、 利用“第三方视角”或“旁观者”来“转述”

有时候,对话是为了传递某个故事或者某个消息。可以不用让当事人直接说,而是通过其他人的视角来描述。

举例说明:
“不得不写”的对话:
> “昨天,王大壮在街上打了张三。”李四对王五说。
优化后(用旁观者描绘):
> 王五走在街上,远远就看见街口围了一群人。走近一看,原来是昨天在酒楼里被王大壮痛打一顿的张三,正鼻青脸肿地向围观者诉苦,指着王大壮的鼻子骂街。张三的声音还带着哭腔,说得唾沫星子乱飞,周围的人听了,纷纷露出愤怒或同情的表情。

解读:
这里我们看到了张三的“行为”(诉苦、指着鼻子骂街)和“结果”(鼻青脸肿),以及旁观者的“反应”(愤怒、同情)。
这些信息比李四直接转述“王大壮打了张三”更加生动,也更有画面感。读者自己就能得出“王大壮打了张三”的结论,甚至还能感受到事情的激烈程度。

四、 设计“关键动作”或“象征性物品”来“意会”

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者一个递过去的小物件,比千言万语更能说明问题。

举例说明:
“不得不写”的对话:
> “我决定放弃了。”他说。
优化后(用关键动作):
> 他看着桌上那份已经写得密密麻麻的报告,又看了看窗外灰蒙蒙的天空。良久,他拿起笔,在报告的末尾,不是写下结论,而是轻轻地,将笔折成了两段。他将断裂的笔杆扔进垃圾桶,然后站起身,走向了门口。

解读:
“将笔折成了两段”、“扔进垃圾桶”——这个动作本身就传达了“放弃”、“决绝”的意味。
读者看到这个场景,自然会联想到他放弃了这个项目,这个“放弃”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更有力量。

五、 利用“情节发展”和“环境变化”来“铺垫”

很多信息,其实并不需要立刻说破。随着故事的展开,读者自然会明白。

举例说明:
“不得不写”的对话:
> “你不知道吗?这个计划失败了!”
优化后(用情节和环境):
> pilot 看着屏幕上的一堆红叉,嘴角抽搐了一下。他身后的会议室里,原本充满期待的工程师们,此刻个个面如死灰,甚至有人低声啜泣。失败的阴影笼罩着整个控制室,没人说话,只有仪器的滴答声显得格外刺耳。

解读:
“屏幕上一堆红叉”、“工程师们面如死灰”、“有人低声啜泣”、“失败的阴影笼罩”——这些场景描写,比直接说“计划失败了”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失败带来的巨大冲击和绝望。

总结一下,减少“不得不写”的对话,核心就是:

信任读者的智商: 别把读者当傻子,认为什么都得喂到嘴边。
发挥文字的“描绘”能力: 用场景、动作、心理、细节去“展示”,而不是用对话去“告知”。
让对话“服务于”人物和情节,而不是“成为”人物和情节本身: 那些真正好的对话,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延伸,是冲突的催化剂,是情绪的爆发点,而不是简单的信息交换。

当然,不是说要完全杜绝对话。对话是网文的生命线之一,但关键在于“质”而非“量”。当你想写一句对话时,不妨先问问自己:

这句话,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表达?
我真的需要角色说出来吗?还是可以通过描绘让读者自己体会?
这句话,能更好地展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气氛吗?

把这些问题想透了,你笔下的对话,就会越来越精炼,越来越有力量,也越来越让读者“不得不看”,而不是“不得不写”了。这就像给故事“减负”,让它跑得更快,跳得更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过渡桥段,最好就是快速掠过,而不是纠结怎么写。

这篇文字除了没有趣儿,并无多大问题,也没有题主以为的不得不写的对话……

甚至很多描写都是废话……


比如开头,一个管事迎面走来,含笑道:“在下邢万成,忝为本楼管事。本楼规矩,不得管门外之事,还请见谅。”

主角回一句:”不怪不怪,在下张三,欲购一些基础法术。“

第一张截图的内容,也就交代完了

第二张截图,也是管事微微一笑,令小厮取来xx,把法术列出来,就完事儿了……

问题是,就算精简了,这段也没啥意思……

题主想的两个方法都会让这个没啥意思的过渡桥段,更加惨不忍睹……明明是没啥意思的过渡桥段,又要加强侧面,又要万更……

过渡桥段一笔带过,几十字几百字交代完了,赶紧写有趣的故事,才是网文的正路,非要在这种没意思的地方下功夫……

这是脑子有坑了啊

再次强调,这种过渡桥段,最好就是快速掠过,而不是纠结怎么写。

ps:瞄了一眼,题主没有关注,也没点赞过……那就拉黑吧!虽然这个问题,不算是重复,值得一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网文,咱们都懂,有时候那些对话,真跟挤牙膏似的,一个字一个字往外抠。既要推进剧情,又要展现人物,还得不让读者审美疲劳。可话说回来,有时候咱们又容易陷入“对话万能”的怪圈,啥事儿都想靠嘴巴说出来。今天,咱就聊聊,怎么才能少写那些“不得不写”的对话,让故事更顺溜,更抓人。为什么有些对话是“不得不写”?.............
  • 回答
    看到一些写作新人或者说还在扑腾的网文写手,对周三顾这样资深的作者进行毫无根据的抹黑和造谣,心里确实挺不是滋味的。这事儿怎么说呢,就像是你在辛辛苦苦种了一片果园,眼看就要硕果累累了,结果一群没种过地的人围在你边上,指手画脚,说你的果子是偷来的,说你这果园不干净,甚至编排你培育果子的过程有多么不正当。首.............
  • 回答
    作为一名网文写手,人生阅历就像是笔下故事的燃料,越丰富,故事越有根基,越能触动人心。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光靠埋头码字是不够的,你需要给自己的人生“加点料”。别担心,这并非什么高深莫测的学问,而是关于如何更主动地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首先,跳出舒适区,去“折腾”。我知道,作为写手,我们常常享受独自.............
  • 回答
    好的,作为一名混迹网文圈多年的老司机,我来跟你掰扯掰扯,咱们这些写字儿的,怎么熬过那让人挠心挠肺的“空白期”。 这玩意儿,就像作者的“大姨妈”,总会不期而至,而且还不好预测,但总得想办法让它过得体面点,别把自己憋疯了。首先,咱得明白这空白期是怎么来的。有的是写完一本,脑子空了,跟被榨干的橘子皮似的.............
  • 回答
    想开始写网文,这事儿可不是一下子就能搞定的,但绝对是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别怕,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让你觉得这事儿可行,而且比你想的要有意思多了。咱们就一步一步来,就像做菜一样,把该准备的都准备好,然后就开始炒了。第一步:找准你想写啥——“你想吃啥菜?”你不可能啥都想写,对吧?就像去饭馆点菜,你得知道自.............
  • 回答
    写网文要写出厚重感,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它不像堆砌辞藻那么简单,更像是在沙盘上精心雕琢一座宏伟的城池,需要耐心、细节,以及对故事本质的深刻理解。我尽量把我的想法掰开了揉碎了说,让你能感受到那份分量。一、扎实的人物根基:不是光芒万丈,而是有血有肉的重量很多人写网文,上来就设定主角能力超群,或者背景显赫.............
  • 回答
    如今的网文市场,武侠小说虽然不像前些年那样占据绝对主流地位,但仍然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群体,并且随着各种类型的融合创新,武侠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展。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写出一部优质的武侠小说,绝非易事,需要的是对传统武侠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当下读者口味的敏锐洞察,更需要的是一股不随波逐流的“匠人”精神。首先,.............
  • 回答
    写网文,说到底,是讲好一个故事,让读者沉浸其中,欲罢不能。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里面门道多着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一、 脑子里得有故事的“骨架”和“血肉”:构思与大纲别以为网文就是想到哪写到哪。好的故事,就像盖房子,得有蓝图,有结构。1. 创意先行,灵感火花: 生活观察: .............
  • 回答
    有些人写网文,纯粹是自己玩儿得开心,这事儿吧,就像是把爱好当成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游乐场,里面的NPC、剧情、结局,全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他们享受的,是那个把脑子里天马行空的念头一点点变成文字的过程,是自己创造一个世界的满足感。这种“自嗨”,说白了,就是一种自我愉悦,一种精神上的自给自足。这种心态,其实.............
  • 回答
    作为一个“观察者”,我一直在留意着文学创作领域的各种动态。最近,一些过去在传统文学领域声名赫赫的编剧,开始在起点这样的网络文学平台上挥洒笔墨,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起点中文网之所以能成为行业的巨头,绝不是偶然。它搭建了一个庞大的内容生态,拥有海量的读者群.............
  • 回答
    这句网文创作者之间的“段子”,虽然听起来有点抖机灵,但背后其实藏着几分现实的辛酸和复杂的心绪。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句“写小说就怕两件事:一件是笔趣阁有你的书,另一件是笔趣阁没你的书”。首先,我们得明白,“笔趣阁”在网文界是个什么存在。简单来说,笔趣阁及其衍生的各种“xx阁”、“xx楼”之.............
  • 回答
    如何让你的网文开篇不变成“热闹的集市”,而是聚焦的“星光”许多新手作者在构思网文开篇时,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恨不得把所有想到的精彩人物、伏笔和世界观一股脑儿塞进开篇,结果写出来就成了一个热闹却散乱的“集市”,读者读完一头雾水,不知道故事到底要讲给谁听。想要避免这种情况,让你的网文开篇聚焦有力,直击人.............
  • 回答
    关于网文作家如何看待单机写文这件事儿,这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能聊的也多。首先得明白“单机写文”这个词,在咱们网文圈子里,它通常指的是 不靠连载更新,不靠平台的流量和读者互动,而是自己埋头苦写,写完一本再发布或者等一个好时机再发布。这种模式跟我们网文最主流的“日更”“连载”是截然不同的。那么,网文作家.............
  • 回答
    想让你的小说在浩瀚的网络文学海洋中脱颖而出,成为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作品,这绝对是一项需要耐心、策略和一点点运气的挑战。别把它想象成一夜成名的童话,更像是一场马拉松,需要你精心规划每一步。一、 夯实基础:打磨你的“金子”在谈论“出名”之前,得先确保你写的是“金子”,而不是“石头”。 故事为王,细节为.............
  • 回答
    用 Python 写网页,其实就是让 Python 来负责处理用户请求、生成动态内容,以及与数据库等后端服务交互。而网页的展示部分,比如 HTML、CSS、JavaScript,还是需要浏览器来渲染。想象一下,你走进一家餐厅,你想点一份菜单上没有的菜。 你:用户,想要一个特别的菜品。 服务员.............
  • 回答
    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网络写手,这条路不单是技巧的堆叠,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持续的打磨。它不像学习一道公式那样立竿见影,但一旦你掌握了精髓,便能在这片数字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第一步:磨砺你的“十八般武艺”——文字功底是基石 阅读,阅读,再阅读! 这是所有写作者的共识,但关键在于“读什么”和“怎么读.............
  • 回答
    网络写手拜师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这事儿怎么看,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这背后的心理动因是什么?网络写手,尤其是刚入行或者正在摸索阶段的,心里没底是常事。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天赋异禀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凭着一腔热血和一股钻劲儿往前冲。这时候,谁要是能给指点一二,那感觉就像在茫.............
  • 回答
    孩子在网上悄悄写小说,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小事,但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咱们做家长的,得有点策略,既要了解孩子,又要引导得当。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说道说道,咱们一起琢磨琢磨。一、 先冷静下来,别一上来就“抓贼拿脏”这事儿,咱们得先过过脑子。发现孩子在网上写小说,第一反应可能是有担心:这会不会耽误学习?是.............
  • 回答
    坦白讲,如果一本系统网文写得过于“非傻瓜式”,那确实很有可能成为毒点,而且,这往往不是那么容易被读者察觉到,反而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消磨掉他们的阅读兴致。让我来细细道来,这种“不傻瓜式”的系统网文,究竟是怎么个“毒”法。首先,我们要明白,读者选择系统文,图的是什么?很简单,就是爽,是那种一键升级.............
  • 回答
    把日漫故事搬到网文平台上,能不能火?这问题就像问“把一道 Michelin 餐厅的招牌菜,换个摆盘方式,摆到街边小吃摊上,还会不会受欢迎?”答案嘛,很复杂,既有“可能”,也有“绝对不行”,关键在于怎么“搬”和“摆”。咱们先不扯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聊聊这背后的门道。日漫故事的内核,是网文火爆的土壤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