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网络写手拜师现象?

回答
网络写手拜师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这事儿怎么看,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

首先,这背后的心理动因是什么?

网络写手,尤其是刚入行或者正在摸索阶段的,心里没底是常事。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天赋异禀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凭着一腔热血和一股钻劲儿往前冲。这时候,谁要是能给指点一二,那感觉就像在茫茫大海里找到了灯塔。

技能提升的渴望: 写小说是个技术活儿,怎么讲好一个故事?怎么塑造鲜活的人物?怎么布局情节?怎么写出让人欲罢不能的文笔?这些东西不是看几本书就能立马掌握的,需要经验的沉淀和方法的指导。有经验的老写手,他们可能已经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教给新人,新人就能少走弯路。
行业认知的需求: 网络文学是个很庞大的产业,规则、套路、市场需求都很复杂。新人可能对这些一窍不通,不知道什么题材受欢迎,怎么和编辑打交道,怎么签约,怎么提高分成等等。一个懂行的师傅,能帮新人快速理解这个行业的运行逻辑。
情感支持和归属感: 写作这条路有时挺孤独的,尤其是遇到瓶颈期,或者作品扑街的时候,很容易让人怀疑自己。有个师傅,就像有了一个可以倾诉和依靠的人,起码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人能理解你的不易,给你打气,这种情感支持很重要。
“捷径”的诱惑: 有时候,新人也希望找到一条“捷径”,希望通过师傅的关系或者指导,快速获得资源、曝光机会,甚至直接获得认可。虽然这不是拜师的主要目的,但客观上也会存在这种心理。

然后,拜师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大概有哪些?

这可不是古代那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严肃仪式,网络写手的拜师更灵活多样,内容也五花八门。

非正式的指导与提携: 这是最常见的形式。可能就是某个写作社区里,一个新人遇到了问题,一个大触随手解答了几句,一来二去就熟了,然后新人就称呼对方为“师傅”。师傅可能偶尔看看新人的稿子,提提意见,或者在新人有困难时帮着说句话。
付费指导或课程: 有些写手会开办付费的写作课程,或者提供一对一的付费指导。这种更像是商业合作,但因为内容上有指导意义,也带有“师傅”的意味。
社群内的互助模式: 一些写作群、工作室,大家会形成一种师徒模式的互助关系。老写手带着新人,新人帮师傅做一些基础工作,比如校对、查找资料等。
“拜师”的代称与人脉: 有时候,“拜师”也可能是一种为了快速融入某个圈子、认识更多人的方式。通过称呼某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为“师傅”,能够快速建立起人脉联系。

那么,这种现象是好是坏?有什么利弊?

好处显而易见:

加速成长: 新人能更快地掌握写作技巧和行业规则,少走弯路,提高作品质量,更快地获得成功。
降低试错成本: 经验丰富的师傅能指出潜在的问题,避免新人犯一些低级错误,节省时间和精力。
提供情感支持: 缓解写作过程中的孤独感和焦虑感。
促进社群健康发展: 形成良性的互助氛围,老带新,让整个行业的水平得以提升。

但也有一些需要警惕的地方:

“野鸡师傅”的泛滥: 谁都有可能被叫一声“师傅”,但这其中有多少是真正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呢?有些师傅可能只是比新人早入行几年,经验并不丰富,甚至自己也还在摸索。更糟糕的是,有些师傅可能只是为了骗取新人的投入(金钱、时间、感情)。
过度依赖与思维僵化: 过度依赖师傅的指导,新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可能会受到限制。如果师傅的思路比较固化,新人也很容易被框住,写不出自己的风格。
功利性过强: 一些新人拜师的目的过于功利,只想着快速出名、赚钱,一旦发现师傅不能立刻带来回报,就可能弃之如敝屣,这种关系难以长久。
责任不对等: 师傅的指导是基于情分或者付费,但有时新人会将其视为一种义务,对师傅提出过高的要求,一旦不满足就心生不满。
“割韭菜”的风险: 有些人打着“收徒”的幌子,实际上是利用新人的渴望,收取高额的培训费,但提供的指导价值有限,甚至完全是空头支票。

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我觉得,这是一个在网络时代,非常自然且有其合理性的“经验传承”和“社群互助”的体现。 它是网络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理性看待“师徒”二字: 大家应该更看重的是“指导”和“帮助”的实质内容,而不是一个虚名。师傅的指导是宝贵的,但最终的成长还需要新人自己的努力和领悟。
辨别真伪: 新人在寻求指导时,要学会辨别师傅的真实能力和意图。看看师傅的作品质量、圈内的口碑、以及他提供指导的方式是否专业负责。不要轻易被花言巧语和不切实际的承诺所迷惑。
保持独立思考: 即使有师傅指导,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作风格。把师傅的建议当作参考,而不是金科玉律。
双向选择与尊重: 师徒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双方意愿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师傅要负责任,徒弟也要感恩和学习。如果关系不合适,及时沟通,平和地结束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行业规范的缺失: 某种程度上说,网络写手拜师现象的乱象,也反映了行业规范和保障体系的不足。如果能有一些更成熟的平台或者组织来引导和规范这种关系,或许会更好。

总的来说,网络写手拜师这件事本身没毛病,它体现了人们在特定领域寻求指导和成长的普遍需求。但具体到实践中,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参与其中的人和关注这件事的人都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性。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希望就拜师现象对于师徒双方、对于网文大环境的影响,探讨一下其意义和价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网络写手拜师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这事儿怎么看,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这背后的心理动因是什么?网络写手,尤其是刚入行或者正在摸索阶段的,心里没底是常事。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天赋异禀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凭着一腔热血和一股钻劲儿往前冲。这时候,谁要是能给指点一二,那感觉就像在茫.............
  • 回答
    看到一些写作新人或者说还在扑腾的网文写手,对周三顾这样资深的作者进行毫无根据的抹黑和造谣,心里确实挺不是滋味的。这事儿怎么说呢,就像是你在辛辛苦苦种了一片果园,眼看就要硕果累累了,结果一群没种过地的人围在你边上,指手画脚,说你的果子是偷来的,说你这果园不干净,甚至编排你培育果子的过程有多么不正当。首.............
  • 回答
    唐家三少以1.1亿的收入再次登顶网络作家富豪排行榜,这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成就,也引发了人们对他作品水平和风格的广泛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唐家三少1.1亿再登网络作家富豪排行榜:成功的背后与评价 1. 财富的象征:成功并非偶然首先,1.1亿的收入不仅仅是一个数字.............
  • 回答
    有些人写网文,纯粹是自己玩儿得开心,这事儿吧,就像是把爱好当成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游乐场,里面的NPC、剧情、结局,全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他们享受的,是那个把脑子里天马行空的念头一点点变成文字的过程,是自己创造一个世界的满足感。这种“自嗨”,说白了,就是一种自我愉悦,一种精神上的自给自足。这种心态,其实.............
  • 回答
    关于波音 737 MAX 飞机两次空难的事故原因,确实在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事故是由印度程序员编写的不严谨代码造成的。然而,深入分析来看,这种说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准确且带有误导性的,并且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偏见。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两次事故的核心技术问题: 狮航 610 号航班(2018 .............
  • 回答
    网上流传的那段“青岛外卖小哥帮崩溃程序员写代码”的视频,着实让人看完心里五味杂陈。它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社会中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也触及了一些关于人情、职业和困境的思考。首先,从视频本身的内容来看,它描绘了一个极端的、甚至是有些夸张的场景。一个在外卖行业勤恳奔波的外卖小哥,在一次送餐过程中,偶然.............
  • 回答
    网传半木轩家具HR要求正在休产假的同事每日上交手写销售心得,并设定一系列处罚规则的这件事,乍听之下,确实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甚至有些触目惊心。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这件事,看看它到底揭示了什么问题,以及它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首先,我们必须正视这件事情最表层、也最直接的感受:不合理、不近人情.............
  • 回答
    作为一个“观察者”,我一直在留意着文学创作领域的各种动态。最近,一些过去在传统文学领域声名赫赫的编剧,开始在起点这样的网络文学平台上挥洒笔墨,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起点中文网之所以能成为行业的巨头,绝不是偶然。它搭建了一个庞大的内容生态,拥有海量的读者群.............
  • 回答
    这句网文创作者之间的“段子”,虽然听起来有点抖机灵,但背后其实藏着几分现实的辛酸和复杂的心绪。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句“写小说就怕两件事:一件是笔趣阁有你的书,另一件是笔趣阁没你的书”。首先,我们得明白,“笔趣阁”在网文界是个什么存在。简单来说,笔趣阁及其衍生的各种“xx阁”、“xx楼”之.............
  • 回答
    关于网文作家如何看待单机写文这件事儿,这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能聊的也多。首先得明白“单机写文”这个词,在咱们网文圈子里,它通常指的是 不靠连载更新,不靠平台的流量和读者互动,而是自己埋头苦写,写完一本再发布或者等一个好时机再发布。这种模式跟我们网文最主流的“日更”“连载”是截然不同的。那么,网文作家.............
  •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京东取消全员周报的消息,说除了特定级别和管理者,其他员工都不再需要写周报了。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在议论,我也一直在琢磨这件事。在我看来,京东这个做法挺有意思的,值得咱们好好聊聊。 首先,如果消息属实,这肯定是一个大刀阔斧的改革。过去很多公司,包括我们自己的工作经验里,周报都几乎是标配.............
  • 回答
    如何看待网络上对伊藤美诚的网暴?近年来,日本乒乓球运动员伊藤美诚凭借其出色的技术和独特的战术风格,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也因此成为了中国乒乓球迷关注的焦点。然而,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大量针对伊藤美诚的负面评价甚至人身攻击,这构成了严重的网络暴力。看待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 回答
    如何看待网络作家血红受聘上海大学兼职教授,以及一些大学开展网络文学本科专业?网络文学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和产业。在这种背景下,网络作家获得高校的认可,甚至开始担任教职或开设相关专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既反映了文学范式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和争议。我们可.............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网络小作文”中关于阿里云副总裁任庚在浙二医院不配合防疫政策并在急诊医闹的行为,我们需要以 审慎和客观 的态度来看待网络信息,并区分事实与传闻。首先,理解“网络小作文”的特性: 传播速度快,内容碎片化: 网络小作文通常以短小精悍的语言、煽动性的叙事方式在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容易引起情.............
  • 回答
    MC天佑被全网封杀事件,无疑是中国网络直播行业发展中一个具有标志性的节点,也折射出当下社会对于网络文化、内容规范以及艺人行为的多方面考量。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深层意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MC天佑的崛起与争议首先,我们需要了解MC天佑是谁,以及他是如何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网络主播的。 .............
  • 回答
    网上将中国称为“你国”的现象,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点,背后折射出不少东西。我个人觉得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简单地说好说坏。首先,咱们得明白,为啥会有人这么说?这“你国”的说法,通常带着一种距离感,一种置身事外的感觉。跟直接说“中国”不一样,用“你国”的时候,说话的人好像把自己从这个国家切割开.............
  • 回答
    网络世界,日新月异,尤其是语言表达方式,更是变化得让人目不暇接。最近,我发现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在网上使用拼音缩写,比如“yyds”、“zgdsq”、“nbcs”之类的。一开始觉得挺新奇,像是一种暗号,只有“圈内人”才懂。但时间一长,我倒觉得这事儿有点让人担忧,它带来的隐患,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多,而且.............
  • 回答
    网络上的“精神资本家”现象,说白了,就是那些虽然自己并没有真正的财富积累,甚至可能在现实生活中过着普通甚至拮据的日子,却在网络上以一种极其亢奋、近乎崇拜的姿态,热烈拥护、推崇资本主义制度及其运行逻辑,甚至将其奉为圭臬,并将这种拥护表现得比真正的资本家本人还要“投入”的人。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也挺值.............
  • 回答
    碧蓝航线因为玩家举报导致皮肤下架,这事儿在玩家群体里可以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经常关注游戏内动态的指挥官们,对这个话题肯定都不陌生。事情的起因通常是这样的:某款游戏里的皮肤,因为一些设计上的细节,比如服饰的暴露程度、姿势的暗示性,或者背后隐藏的某些文化符号,被一部分玩家认为不符合游戏本身的风格,.............
  • 回答
    我理解你对网络上部分红楼爱好者贬低其他名著的言论感到困惑和不满。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而且有时候相当普遍。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红楼梦》本身的伟大之处。《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人物塑造,赢得了无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