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是70年代的合影照片,下面是80年代的合影照片。
照片都是城市居民
当时食品都是定量供给的,一个成年人一个月大约27斤到30斤粮食,重体力劳动45斤。
肉类供给,把猪牛羊鸡鸭都算上,大约一天2两肉。(80年代后肉类逐渐放开供应,有所增加,但是消费量也不大。)
蔬菜类量大。
油脂很少,糖也不多。
这种饮食,完全就是碳水为主,但是你怎么吃都不会胖。
当时精加工食品很少,没有那么多添加剂,更没有薯条这种东西。
真正想减肥,不用这个粉,那个餐,不用鸡胸肉,西兰花,紫薯。
你只要按照80年代的定量,自己做饭吃,自然就瘦下来了。
碳水化合物糖尿病也是扯淡。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1980年是0.67%,1994年是2.5%,1996年3.21%,之后走向快速增长期,到2007年高达9.7%,2010年11.6%
2019年,上海市35岁以上是21.6%。而饮食变化看,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一直在下降。
肥胖问题,应该是现代工业食品和生活方式的问题。
工业食品往往添加了过多的糖和油脂,有更多的热量。
可口可乐 含糖量10.6g/100ml,维他柠檬茶 含糖量13g/100ml。
成人口渴的时候,一口气就是,两瓶500ml,喝可口可乐这就是一两糖啊!
70年代,一个人一个月的供应量是二两糖。
整天喝可乐代水,你不胖谁胖?
一个香辣鸡腿堡的热量是513大卡,如果不点鸡翅鸡块之类的东西,只吃汉堡的话,一个成年人要2个才能吃饱,这是1000多大卡的热量。
同时你得喝个大杯可乐解渴解辣,这大约600毫升,250大卡又有了。一顿不算很饱的饭吃掉1300大卡。
而70、80年代一个普通成年人一天供应的粮食,热量是1647大卡。这是要吃三顿的。
所以,碳水化合物(这里指生酮爱好者仇恨的大米白面)不是问题,高糖高油才是问题。
把肉搁在肚皮、屁股、奶脯上是难看而聪明的办法,把脂肪血糖搁在血管里,才是更可怕的。
我中华民族好面子这件事,深入分子生物学了。
一系列美资大药厂特别喜欢中国崛起,正等着人均破万再破万呢,我这里发债都发不过来了。
首先是人种问题,中国人作为亚洲人,很难胖到欧美人那么夸张。
亚洲女性就算30%以上的体脂率,看起来也跟欧美人不一样的
何况亚洲女性胖到30%不常见的。
中国女性很少有人胖到80kg以上,男性很少有人胖到110kg以上。
你无论从小学初中高中,马路边,沙滩上,超市里,市中心,你随便取10个人都找不到一个胖子,你取100个人,都很难找到一个80kg的女性胖子或者110kg+的男性胖子。
在亚洲,这种大相扑都是难得一见的宝贝。
但是相反,这种胖子在欧美是非常常见的。
这种胖子在欧美都是随便你一抓一大把的。
我不知道你在国内见过黄种人这么胖的没。
在国外这种胖人还是比较常见的,每次去麦当劳或者自助餐都能够见到。
无论是沙滩上,地铁上,马路边,闹市区,这种胖人在国外一抓一大把。
你是否见过浑身不胖,只胖屁股的?
去美国看看黑人,很多人就是这种肥胖。
我很确定,亚洲人没有这种肥胖。
所以回答你的前半部分问题,不是亚洲人不胖,是亚洲人不显胖。
亚洲人女性很难胖到80kg以上,男性很难胖到110kg以上。
怎么一说到黄种人种族优越性的时候,就给我甩出来一堆学术报告,黄种人怎么牛叉,怎么跟别人不一样,怎么力量大,怎么与众不同,现在说到肥胖,一个个的学术精英怎么都闭嘴了?
BMI来测试肥胖程度
这种测试方法更好操作,毕竟收集几万个,几十万个人的身高体重,就可以测试。但是如果让每一个人都上体脂称,操作难度会大很多。
黄种人体重不大,所以用BMI来测试,黄种人不胖。
这是一篇研究南亚人肥胖的研究报告。在与白种人【高加索人】同等BMI的前提下,南亚人种体脂率更高,患糖尿病和心脏疾病概率更高。
80名社区招募的样本,取样平均年龄27岁±10岁,女性占比42%。
这篇文章研究小孩子脂肪堆积部位,取样人种包括中国,泰国,黎巴嫩,马拉西亚。758名年龄在8-10岁的儿童。
发现东亚人的脂肪堆积在上半身比较多。中国和泰国儿童的腰部脂肪显著高于黎巴嫩和马来人。得出来同样结论,东亚人患二型糖尿病和心脏疾病的风险更高。
这个大学选取了940个大学生,涵盖大一到大四,人种包括:美籍亚洲人 (49%), 高加索人 (23%), 西班牙人 (7%), 其他人种 (21%),平均年龄21.4岁
发现美籍亚洲女性BMI水平最低【BMI (21.5 kg/m2)】,但是体脂率排行第二高(27.8%)。亚洲女性的BMI与体脂率的关联度最低,只有(r2=0.09)
小结:黄种人并不像白种人【高加索人】那种肥胖,所以黄种人总体而言体重比较低,但是堆积脂肪的部位十分不健康,在腰腹一圈,所以看起来不胖,其实很肥。
上图表示了每个人堆积脂肪的位置不同。
亚洲人的胖,主要是2和6这个类型,也就是苹果型身材。
这种浑身都不堆积脂肪,但是唯有腰部堆积脂肪的体型,叫做胰岛素抵抗体型。
这种属于先天性的基因缺陷,会导致二型糖尿病。
小结:用BMI来测试黄种人是不准确的,黄种人因为人种问题,体重不够大,所以测试结果都显示黄种人不够胖。所以这个就是为什么中国肥胖率不够高,是因为人种和测量方式的问题导致的。
但是如果按照体脂率来计算,黄种人依然有30%甚至40%体脂率的大胖子,只是看起来比较小。
并且更加严重的是,黄种人的体质有很高的糖尿病和心脏疾病 的风险。
这篇论文强调了三个部分。
1,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在亚洲人群中高发。
2,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BMI和身体脂肪率,在不同的种族当中,分布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3,曾经有激烈的讨论,是否应该区分亚洲人和太平洋人种,创建不同的BMI测量标准。
此处我没办法给结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脂肪肝。但是文章中说了这样一句话指的深思:
中国的BMI(体质指数)分类中加了一个额外条件,就是腰围切点,男性腰围超过85厘米、女性超过80厘米就可判断为中心型肥胖,尤其应警惕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可能。
用BMI测试亚洲人的肥胖是不准确的,所以我们加入了腰围指标,但是每个人身高不同,这个标准显然是不精确的,但是总比没有标准强。
中国饮食到底健康不健康?
不健康,但是具体表现跟美国,欧洲的垃圾食品标准完全不同。
重点是5个伤害,比较高的脂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高盐分,低蛋白质,低纤维素。
中国的脂肪摄入比较高,但是不够高
这样就造成了此问题的各位答题者的发挥空间,把美国的饮食贬低的一无是处,说美国高糖高脂肪。
中国食物是有一些油炸食品的,但是整体摄入总热量不算多,营养不良占比也比较低。
评论区有人指出,此图表示的是每日热量摄入总值,并不能够代表其中脂肪含量,所以有可能中国人每日摄入总量不高,但是脂肪占比很高。
目前国人脂肪摄入量到底多少,我没有找到数据来源,欢迎广大热心网友提供相关素材。
注意一个问题,国外没有嗑瓜子的习惯的,而国内有,我们目前可以得到瓜子的成分。
292大卡的热量当中,60%来自于脂肪。
但是我们并不清楚国内吃瓜子到底有多少人,吃了多少,是否对脂肪肝有影响。
中国人吃火锅,冒菜,麻辣烫,这些饮食习惯是外国人所不具备的。
但是会摄入脂肪多少?
有待考究。
评论区有很多爱国人【gang】士【jing】,说我吃火锅,又没有趴那里把汤底喝光,蘸料吃光,楼主你是不是傻,巴拉巴拉。
健身的人,出门吃饭都要过水的,这个是一筷子的肉,放在水里,涮出来的脂肪。
这个还不包括肉里面的脂肪,没有办法涮出来的脂肪,你们自己看下你们本来应该吃进去多少脂肪吧,再来跟我说喝汤底的事儿吧。
这个 仅仅是一筷子,你涮了四五次,整个碗的水就不能看了,就该换一碗清水了,然后请问你吃不涮水的火锅,吃进去了多少脂肪?
试验机构对2,684名印度亚洲人进行了胰岛素抵抗和相关表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318,237个SNP),并对印度亚洲或欧洲血统的11,955个人进行了进一步检测。我们发现粗腰与胰岛素抵抗基因息息相关【糖尿病前兆】
我们分析了2746名健康志愿者(798名男性)的样本。年龄从18岁到72岁不等,BMI(kg / m2)从18到60,腰围从65到150厘米(更多数据见http://bmj.com上的表A)。我们确定了身高,体重,腰围(侧下肋骨与髂嵴之间的中间位置)和臀围。
这个实验得出来2个结论:
这个是中餐的最主要的问题,每日主食大米饭,面条,米线,包子馒头馄饨为主食。
我们常常说英国食物不好吃。
但是人家主食是豆子啊,意大利面或者土豆,都是复杂碳水化合物,升高血糖速度很慢。
看下墨西哥食物当中的碳水化合物占比多少,并且是中GI值的玉米片。
我们常吃的盖浇饭,含有多少碳水化合物
兰州牛肉面,真的感觉对不起牛肉两个字。
我们国家主食都是高GI值的简单碳水化合物,升糖速度非常快。
虽然我们摄糖低,但我们是碳水狗啊。
碳水化合物进入身体依然会变成糖分啊,然后会升高血糖啊!
不断刺激胰岛素分泌,最后久而久之容易引起二型糖尿病啊。
再加上前面所说的,亚洲人的体质本来就糖尿病高发【胰岛素抵抗】。
再加上每天大米饭,面条米线,花卷馒头泡面烤面筋伺候着,不得糖尿病就怪了。
你还真的别拿十四亿人说事儿,上图是美国针对加州种族糖尿病占比的调查,调查了100000名居民糖尿病患者占比,我真的不是辱华,东亚黄种人几乎独揽了。
在洛杉矶县,亚裔美国成年人的肥胖率最低,为9%,白人为18%,拉丁裔和黑人为29%。 洛杉矶县公共卫生部首席科学官保罗西蒙博士说:“你会想......亚洲人的糖尿病发病率最低。” 但洛杉矶县10%的亚裔美国人患有糖尿病,而白人占7%,尽管亚裔美国人的肥胖水平显着降低。
也别拿美国高糖饮食说事儿,大家都生活在加州,都是加州的饮食,为什么亚洲人糖尿病比例这么高?
2010年,针对中国9.87万名成年人进行的一项全国范围的糖尿病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14亿,占中国成年人口的11.6%。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刊载的这项调查结果显示,与2007年相比,中国增加了2200万名糖尿病人,几乎相当于澳大利亚全国人口总和。
十四亿人,1.14亿糖尿病患者。每十个人就有一个糖尿病。
为什么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每年费用超过1100亿美元
中国不仅仅患病人数最多,也是占比非常高的国家。
其实解决起来也很简单,大米饭换成糙米。
馒头饺子粗粮做,喜欢吃面条,换成荞麦面,粗粮面。
希望未来有粗粮的兰州拉面,粗粮的油泼面。粗粮的饺子,粗粮的包子。
中国人的钠盐摄入是超标的,中国膳食营养协会规定每人每天摄入钠盐不得超过5g,中国平均水平都在11g左右,有些北方城市直接干到了15g每天。
数据来源:高钾低钠才健康_卫华营养师_新浪博客
其实也很好理解,你如果主食是大米饭馒头,你需要吃咸一点才好下饭,要不就是菜做得咸一点,要不就是吃咸菜榨菜,美其名曰下饭菜。
进而产生的影响就是中国高血压患者名列前茅。
。
数据来源:中国新闻网
你摄入的食盐过多,血钠进入身体,需要吸水,就导致血液体积变大,但是血管体积没有变大,就对血管造成了巨大压力,就产生了高血压。
数据来源:新浪
数据来源:搜狐
用食物秤,秤出来5g盐是多少,算一下家里几口人,假设3口人,一天三顿,一周需要多少克盐,然后用一个小瓶子装好了。每次做饭就放一点点。一周只吃一瓶盐,绝对不会超标。
吃酱油的需要重新计算。
或者模仿欧美习惯,先做菜,后放盐,在饭桌上放盐。推荐买一个这个瓶子,很实用的。不会像中餐那种撒盐,而是研磨一点点而已。
国人吃肉很少,吃瘦肉就更少了。我们瞧不起垃圾食品当中的炸鱼,炸鸡,汉堡包。但是人家虽然脂肪很垃圾,人家的蛋白质是一丁点都没少啊。
希腊食物
冰岛饮食
地中海饮食
有机构还真的研究过中国蛋白质摄入量,也就是在1995年刚刚到达及格标准。
中国由于最近30年工资的提高,蛋白质摄入量有所提高,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依然没有超过欧盟和美国等等。
增加蛋白质摄入,每餐争取保证在100g瘦肉,包括早餐,每人每天需要摄入蛋白质0.8-1.2g/kg体重,所以女性基本一天瘦肉要吃到200-300g,男性起码要400-600g瘦肉。
这部分操作起来其实最难,你吃多了,少吃点就是了。但是蛋白质没吃够,你想吃够了,就超级难,如何加进去那么多肉?那么多豆子?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推算,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已达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7亿。
你如果觉得糖尿病1.14亿患者比较多,麻烦看一下心血管疾病,已经2.9亿了,每4个中国人就有一个心血管疾病的。
不仅如此,还有逐年上升趋势。
数据来源: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6》概要
一说到诺贝尔奖获得者,发明创造就不提14亿人的概率问题了,一说到糖尿病心脏病就说,对啊,我们人口基数大啊,五分之一理所应当的啊。
我真的觉得人口虽然多,但是没必要凑这个热闹。
何况这事儿不仅仅是中国多,亚洲也占比很多啊。
纤维通常分为两类 - 可溶性和不可溶性。
可溶性纤维素与水混合,主要作为填充剂起作用,帮助形成粪便并使其通过肠道。这可以帮助缓解便秘(3)。 不可溶性纤维,如β-葡聚糖和葡甘露聚糖,与水混合形成粘稠的凝胶状物质,减缓胃消化食物进入肠道的速度(4)。
中餐当中的蔬菜一丁点都不少,但是别忘记,中餐的蔬菜都是跟脂肪反应了,炒完了之后吃下去的,尤其火锅当中的蔬菜,已经跟脂肪融在一起了
膳食纤维的主要功能,就是降低你脂肪吸收率,清除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你吃进去纤维素已经含有脂肪了,你猜还能发挥功能吗?
也许痔疮啊,便秘啊在你身边不常见,但是国人都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叫做“上火”
舌苔比较重
嘴角起泡,口腔溃疡。
你试试每天3L水喝着。
每天4升水,一个月后的对比照
然后每天吃一顿蔬菜色拉试试,72小时内立刻缓解。
也别说人家老外吃色拉酱脂肪多,人家只要色拉酱没有一次吃一瓶,那些脂肪真的没有多少伤害的,而且很多色拉酱是低脂的,还有很多色拉酱是健康脂肪【不饱和脂肪酸】,还有很多色拉酱是0脂0油的。
2勺才含有脂肪7.2g
人家有蛋黄酱,还有轻蛋黄酱,还有比轻蛋黄酱还轻的蛋黄酱
老外的西兰花是用水煮着吃的
在意大利,希腊等南欧国家才会用油煎一下。但是也不会出现油焖茄子,软炸里脊,锅包肉这种做法。
因为人家没有炒锅哎!
每天争取增加一次蔬菜生吃的机会,可以拌色拉,也可以凉拌菜,可以用苹果醋拌着吃
亚洲人也是有胖子的,只是因为自体重不够大,所以在使用BMI计算体脂率的时候,占了便宜。中国人到底有多胖?其实没人知道,需要大家每个人都上一下体质测试仪才能知道。
不过我们的腰围都是最大的,我们都有先天胰岛素抵抗的基因 。
中餐比较不健康,但是垃圾的方向跟欧美完全不同,高碳水,高盐,缺少蛋白质和纤维素。
也不要扯人口概率问题,中国人占世界总人口的七分之一。
但是糖尿病人口占世界糖尿病人口的四分之一。
1.14亿糖尿病。
高血压占世界高血压人口的三分之一。
2.9亿心血管疾病。3亿多高血压。
评论区很多人的逻辑是有问题的,不断的试图证明其余国家比我们不健康。
美国人都比猪还胖,欧洲人比河马还胖,关我们中国人屁事????
你跟瘸子赛跑,跟哑巴比饶舌,你赢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国际上还有那么多长寿大国,健康大国,你怎么不去对比呢?
有些事情我们真的不能政治正确,美国人都是胖子,吃得高糖高脂,我们吃得没有那么垃圾,所以我们就“健康”了?
我们需要中性客观的认识我们的人种优势和劣势,才能够更健康的发展。
现在其余答主把欧美人贬低的一无是处,欧美人一天三顿汉堡披萨炸鱼炸薯条cupcake高糖饮料,这种歪曲的民族自豪感,换来的只能是国内人更多的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和心血管患者。
我搜集所有国内数据,没有一个是来自于大学科研机构的,全是来自于媒体的。国内大学从未收集过中国腰围,南北方饮食差距,高血糖占比,脂肪肝成因等等,目前对于国内的数据除了媒体,就是国外大学做过的研究。
所以对于国内现状我也只能点到为止,尽管如此,评论区也已经很多人喷我了。
我们还真的不要太在乎是否肥胖,肥胖率这些事儿,因为我们糖尿病,心血管,脂肪肝这种疾病,已经把你分分钟拉到死亡边缘了。
中国人均寿命76岁,排行榜中间。
这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却很难回答的问题。
人活着是为了吃,还是你吃饭为了活着?
如果没有办法回答,还有更简单的。
请问您喝水是为了什么呢?
最正确也是基本的答案,应该是:我喝水是为了活着。
我这么说,你该不会反对吧,就算是杠精,键盘侠应该也不会反对吧 。
但是随着我们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你可以喝的东西种类越来越多,大家开始喝饮料了,因为饮料好喝啊。
但是不要忘记啊,我们最初为了什么要喝水?因为我们要 活下去啊。
继续说吃饭,我们人类为什么要吃饭?
为了活下去。
或者说
为了不死去。
但是随着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吃的东西越来越多,大家开始注重口感了。
这些好吃的东西可以让你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胆固醇,患上慢性病。
换言之。
让你更快死去。
你岂不是忘记最初吃东西的原因了吗?
不忘初心啊。
我们是人类,我们不是畜生,只有畜生,他们活着才为了吃。
你养过猫猫狗狗,鸡鸭,牛羊猪,你会理解我所说的,这些动物每天活着就是为了吃。
但是我们恰恰不是,我们是人类,我们有生命的意义。
也许你是一个老师;
一个医生;
一个厨师;
一个技术员;
某个行业的领军人物,你可以率领几十人上百人上千人;
或者你是一个行业的楷模,这个行业里你的技术水平数一数二;
或者说到最根本的,你可能是一个好爸爸,好妈妈,你是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这些都可能是你人生的意义。
但是。
注意,这里有一个强转折,但是。
你活着绝对不是为了吃,你不是为了成为一个造粪机器的。
你如果活着就是为了吃好吃的,那么你就跟畜生没有任何区别了。
人生的意义,也许需要花费一生时间去寻找,但是你活着绝对不是为了吃。
感谢各位给我点赞,说点跟主题相关又不相关的。
因为我家中就有高血压,脂肪肝,也有糖尿病患者,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吃大米饭面条,我们家的盐和油消耗的十分快,我很是心痛,软硬兼施,但是老一辈人就是不听话。所以顶着无数杠精骂我的压力,我也要说出来真话。
也许读文章的你没有脂肪肝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但是你家里有没有这种患者?哪怕帮助到你们当中任何一个人,也算我没白挨骂。
郑重声明:鉴于很多评论区的杠铃精竟然说我这篇文章为了卖东西,那么从今日起,本文的版权无条件,免费奉献给互联网作者,免费转载,免费分享,可以署名或者不署名都可以。
无论你是抖音,快手还是什么其余的视频作者,本文中和所有数据,图片,文字链接,您都可以免费拿走,不用跟我打招呼。
吃牛排沙拉粗粮鸡胸肉确实是健康,比我们常吃的炒菜炖汤大白饭确实是要健康没错。但是咱要知道一点,这只是少数刻意追求健康的老外的食谱…
大多数老外每天很可能要吃大量的薯条,牛油面包,膨化食品,黄油,芝士,披萨,意大利面,炸鸡,冰淇淋,碳酸饮料…这样的食谱不仅碳水超标,脂肪更是爆炸。而这些快乐肥宅最后有相当一部分会变成极具特色的美国大胖子。
批评中餐不健康的人,大多数是在拿健身餐和日常中餐在做对比,对有志于健身和体育的人而言这固然不错,但对无意控制饮食的人来讲,有些太苛刻了。如果只想当一个百无忌口,能自由享受美食,也不玩体育的人,传统中餐的蛋白质绝对是够的,而碳水也没有多到不可接受。毕竟再怎么嗯造大米饭,也比嗯造炸薯条健康啊…
回答这种问题,很容易被骂,因为你不单是在提一个科学常识,而是在触碰一些人的信仰,还有砸另外一些人的饭碗
常识:热量,抗性淀粉
信仰:这个不敢说,怕被生酮爱好者殴打
饭碗:速食料理包
有中学生物知识的咱们都知道,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供能,如果身体不需要那么多热量,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就是熟称的“长肉肉”
米饭的热量有多高呢?
生米100 克大约为345大卡
煮熟的米饭100克约110大卡
按照我的巅峰饭量,是二两(有点丢脸,吃那么少还那么胖),但是我一直很好奇,这个二两米饭的饭量,到底是米重还是饭重呢
据权威人士(食堂阿姨)说,自家做饭是按生米算的,给你们打饭的时候,是按熟米算的,难怪总觉得食堂给的饭少
我还是按照生米2两算吧,一碗饭就是345大卡(对比之下就是一杯星巴克小份摩卡的热量是360大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取量》,一个健康的成年女性每天需要摄取1800~1900大卡的热量,男性需要1980~2340大卡的热量(给美国建议的是男性2500,女性2000)
所以早中晚各吃一碗米饭,只能提供正常男女需要的一半(当然换成北方饭量大的,一顿吃半斤的,就当我没说)
还没有达到让人肥胖的程度
还有一点就是,在计算米饭热量的时候,是用测热器来实验的(简单说就是烧干净了看放多少热量)
不是按照你能消化多少来算的
而米饭是由淀粉构成的,里面除了可以让你消化吸收的,还有不能消化的抗性淀粉(RS)
抗性淀粉虽然在化学结构上是货真价实的淀粉(能够在侧热仪中释放热量),但不能被人体分解成葡萄糖,然后被吸收到血液当中
顺便说一下,天然食物里面的淀粉都是以【淀粉粒】形式打包存在的,它们是捆在一起,很难消化的
只有加了水,煮了以后,淀粉分子从淀粉粒里跑出来,食物的质地变柔软黏稠,这样人体的消化酶才能更好的消化淀粉
这个过程叫【糊化】
但是放冷之后,时间长了,一部分已经糊化的淀粉就又回到生淀粉的状态,不容易被人消化了
这个过程叫做【老化回生】,但是别把饭放凉了吃,对抗性淀粉的提高只有10%左右,没太大意义
既然米饭的热量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为什么还是有中国人胖了呢
首先,我们看看美国人常吃的薯条
土豆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低于米饭的,煮土豆100g的热量是75大卡,煮米饭100克是110大卡
但是土豆从煮的烹饪方法变成炸的时候,以肯德基薯条为例,100g薯条是298大卡,接近我们主食煮米饭的3倍了
原因很简单,工业化的烹饪方式中加入了更高热量的东西
好了到了砸别人饭碗的时刻了,我要说说料理速食包
大家可以先去某宝搜一下
这些【速食包】,也有叫【菜肴包】、【酱料包】的,想达到的目的,是中式餐饮的快餐化,让很多人实现“没有厨师不用厨房,也可以开餐厅做外卖"的梦想
梦想的确是好的,但是热量就不能保证了,这种工业化模式是怎么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吃下了很多原本餐食中没有的卡路里
很多写字楼外卖和美食广场,需要能够大量大量和快速地生产,只有走上使用这些”包“的不归路
而且这种模式,也在侵蚀传统的饭店厨房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一书的作者庄祖宜还描述过:这些公司赞助了很多厨艺学校,还有餐厅、企业。他们提供你设备,然后他们花钱,他们出场地,让你去上食品安全、食品卫生的研习课,所以很多年轻的厨师就感觉这个公司是先进的,是正当的,是好的。很多小厨师从他们在厨艺学校里面就接受到这一套。 这些公司甚至开了网站或者公众号,有几百万的厨师是他们的粉丝,上面就帮你提供一些菜谱,开发新菜。你去看那些菜谱,都不是在教你用简单的葱姜蒜、豆瓣酱、甜面酱,都是加这个麻辣汁、酸辣汁、鸡粉、鸡汁,全都是用汁,你不用那个的话根本做不出来了
所以你看到的,感觉非常健康的,从后厨热气腾腾端上来的加班餐,极大可能是用工业化手段处理的,好味道都是【多油多盐】的”汁“勾兑出来的
全知乎赞数前80,粉丝数3000以外的悲剧答主 T0T—— 求个关注@曹小灵
先上一张图——
中国人只是拿碳水当主食,而歪果仁的主食、配菜、零食、夜宵可能都是碳水。
不扯淡了,直接从
这三点来好好唠唠。
首先,碳水化合物是一个总称,他不单单包括米、面这类我们常吃的主食,还包括蔗糖、葡萄糖等糖类。
我们和歪果仁一样,都是拿碳水类食物做主食。这么多重碳水的国家,不一样的是我们摄入的碳水种类不一样。
我们一样是吃饭、馒头、面条,而歪果仁一般是吃面包、薯条、甜甜圈。
不同的食物,其GI就不一样。相同的食物,不同的加工方法,其GI也不一样。
什么是GI?上图——
食品的GI——血糖生成指数,也就是你吃了一种食物后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
GI>70的食物为高GI食物,GI<55的食物为低GI食物。
从表格里不难看出,几乎所有的糖都是高GI食物,而我们的主食和老外的主食基本也都是高GI食物,除了一样——土豆。
土豆的GI值并不算特别高,但老外赋予了它一种新的形式——薯条。
碳水真的是太冤了,莫名奇妙被扣上了吃碳水必长胖的帽子,不洗白都不能忍。
《吃糖和脂肪会致人发胖?BBC人体实验告诉你真相!》,里面就做了这样一个人体实验。
实验对象是一对双胞胎兄弟。
一位叫Chris,主要以含糖高的食物为主,像面包、意大利面、土豆、米饭、蔬菜、水果,以及可乐和白糖,可以无限量摄入,除此之外不再摄入任何含有脂肪的食物。
另一位叫Xand,主要以含脂肪量高的食物为主,比如奶酪、肉、牛排、带皮鸡肉、火腿和蛋黄等。而他不允许摄入高糖的食物,包括水果,极少摄入蔬菜。
实验的结果就是两位实验者在不限量的饮食下,体重不增反减。
Chris的饮食方式其实和素食饮食很像,而Xand完全就是生酮饮食。难怪这两种饮食法被减肥人士如此推崇,确实有减重的效果。
哎哎,我说的是减重,可不是减肥。在这次实验中,两位实验者的肌肉量都减少了。
素食饮食和生酮饮食虽然能减肥,但是也会导致肌肉的流失,身体状况下降。特别是长期生酮饮食,很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
综上,碳水化合物并不是引起肥胖最重要的原因。
是糖和脂肪的结合物,尤其是以5:5 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合成加工而成的食品,如奶油蛋糕,炸土豆,薯片,甜甜圈等等,特别容易使人变胖,因为吃它容易上瘾。
纯碳水化合物饮食不会是使体重增高,反而会降低,流失掉的不仅有脂肪,更多的是肌肉。
同时,大量摄入高碳水的食物会使我的血糖升高,并需要分泌胰岛素来使血糖降到正常水平,长此以往便会得糖尿病。
那中国人饮食的优势在哪里呢?
世界上最佳瘦身饮食方法排行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9136971915472896虽然我们拿米饭当主食,但架不住我们有菜啊。
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多样,一般家庭一餐饭,桌上至少得有三个菜,那其中包含的食物也得有四五样了吧,这样可以较好的平衡升糖指数,让我们的血糖不至于飙升的太快。蔬菜和粮食中的膳食纤维有较好的饱腹感,不至于饿的太快。
跟我们饮食比较相似的国家还有日本,饮食多样化的代表——定食,包含了五种以上的食物。而且国家要求民众一天吃30种食材,放眼日本,除了相扑运动员,胖的人也是比较少的。
中国传统的烹饪方法大多也是炒、炖、蒸、煮为主。这些方式比油炸摄入的热量更少,也更能保存食物中原本的营养物质。
相比之下,歪果仁就没有好运了。
大多数米国的富人的饮食都是很健康的,煮土豆或者面包,煎牛排,煮蔬菜,他们吃得起优质的肉,优质的食物,所以富人普遍健康,而且瘦。
反观穷人,他们吃不起优质的肉,只能吃一些合成类的食品,比如汉堡包,香肠。而且炸薯条、甜甜圈也是他们钟爱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更便宜,也更好吃,吃这些食物当下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而不是更高的质量。
糖能算是米国的国粹了。
世界上最佳瘦身饮食方法排行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9138284308996096像可乐、甜甜圈、蛋糕,因为含有糖分,吃了之后大脑会分泌出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物质,让人有快乐的感觉。(PS:不快乐的时候可以吃点糖安慰下自己。)
然而多巴胺真正的作用,是激活大脑中的“奖赏系统”,让你对糖更加有渴望,也就是“上瘾”。
虽然糖也算是碳水化合物,但是相比于米饭,它只有高GI,没有饱腹感,只会让你的血糖一瞬间升高,根本顶不了饿,最终演变成吃没吃饱,热量倒是加了不少。
1、单纯摄入碳水化合物不会引起体重增高,只会引起血糖升高,建议还是平衡膳食的好。
2、碳水加油脂合成加工的食物更容易引起肥胖。
3、中国人饮食多样性,加工简单化是维持不肥胖的很重要一个原因。
4、中餐中膳食纤维丰富,增加饱腹感,不容易摄入过多,摄入量大于消耗量是引起肥胖。
5、食用最简单的糖会上瘾,容易引起肥胖。
所以,感谢我大中华千百年流传下来的饮食传统,光吃不胖不是梦。
同意的赞我!
对于评论里的质疑声,我想说,你们说的并没有错,问题在于我们的侧重点不一样,再次概括一下:
1、比如纯素食者,他们会瘦。比如生酮饮食者,他们会瘦。但是瘦掉的大部分是肌肉,也就是减重并不减脂,而且有害健康。
2、令人发胖的是真正原因是碳水加脂肪的组合,比如油炸各种高碳水食物。热量高而且容易吃上瘾。
3、三大供能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我只提到了其中两种,蛋白质不在本篇讨论内,而且我也知道吃纯蛋白质不胖,问题是很多肉里面除了蛋白质还有脂肪,占比多少的问题。
4、文中我将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和美国人做了比较,证明中国人没怎么吃胖的原因。
毕竟放到经济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时候,中国这个碳水大国并没有这么多胖子。现在胖子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炸薯条、奶茶、可乐不离手了,个个都是肉食动物了,夜宵都不曾间断了,不胖你胖谁?
以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